王鵬舉
商洛學院化學工程與現代材料學院,陜西 商洛 726000
馬克斯韋爾· 麥庫姆斯和唐納德· 肖在美國大選中就探究議程設置,后來在西班牙選舉中進一步就議程設置深化,總的概念就是大眾傳播機構在信息傳播過程中進行議題引導,明確向受眾展示哪些信息可能是當下社會熱點,而且通過新聞報道的態(tài)度傾向引導受眾情緒,使受眾形成輿論場上的統一。當然,在不同國家和地區(qū),不管是何種性質的大眾傳播組織,都存在明顯的議程設置傾向,但是作為受眾,尤其是自媒體時代,如何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向官方的權威信息發(fā)布渠道靠攏,是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媒介素養(yǎng)。
傳統通訊類的網絡社交平臺,如微信、QQ,主要的功能是人對人、人對群的線上對話,信息的交互,達到實時溝通。隨著這類社交平臺功能的不斷完善,基于個人或組織的公眾號、視頻號也隨之出現,各個傳播主體為了擴大自己的傳播范圍,也在積極地作議程設置,基本上是基于販賣焦慮,在外部環(huán)境是比較險惡一種預設下設置議題的,使得訂閱者基于自保產生服從心理,從而提高了公眾號的用戶黏度。
這種平臺也可以實現受眾在評論區(qū)的實時意見交換,也是一種廣義的社交平臺,除了國家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的日常信息發(fā)布,不在議程設置的視域下,像其他的私營媒體組織或者新聞門戶網站,都有廣泛而深入的議程設置。例如,網易官網主界面,生態(tài)做得全面而深入,但主界面唯一的兩個版面廣告都和娛樂有關,點擊進去后都是關于娛樂圈的活動推介,所以可以看到其有明顯的議程設置痕跡,悄無聲息地濃化娛樂信息,這個值得警惕。
近三年來,以抖音、快手為主要代表的短視頻平臺,依托大數據,將其內容推薦的議程設置向縱深推進,平臺依托直播帶貨模式,將有明顯商業(yè)潛質的內容推向熱門,通過內容引流,關聯直播帶貨,構成短視頻平臺重要的利潤來源??梢钥吹较M主義的過度引導在這類平臺中屢見不鮮,一方面可以刺激疫情常態(tài)化防控時期的消費,但在價值引領上會產生負面影響,值得業(yè)界的深思。
近些年,電子商務不斷發(fā)展,人們的購物方式和消費觀念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以淘寶、京東等為代表的電商類社交平臺,也在通過大數據分析,對用戶進行著無所不在的推送,尤其以小紅書為例,強化了社交功能,開展各種投票、討論、推薦,最后引流到消費層面,形成了實際的用戶購買行為。
高校大學生作為使用網絡社交平臺最活躍的群體,接收到了什么信息,如何接收的,以及接收的信息是否對其態(tài)度和行為產生影響,是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積極研究的問題。除了課堂教學和日常談心談話,其余信息接收渠道基本上來源于網絡社交平臺。對這些平臺基于議程設置的傳播機制進行挖掘,一方面有利于了解這種機制對學生的影響是怎樣的,另一方面利于就其負面影響進行深刻思考,提出對策。
就議程設置視域下高校大學生網絡社交平臺信息接觸行為,以在校的大一到大四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抽樣,通過問卷發(fā)布與收集,收到了265份有效問卷,其統計情況如下:





可以看出,各類網絡社交平臺上都存在著議程設置的痕跡,尤其是大數據技術的發(fā)展,使得傳播主體基于自身利益,更集中地發(fā)布對平臺利益最大化的信息,其中不乏對人們認知和價值觀的引導,對于三觀還未健全的高校大學生群體的信息接觸行為,尤其是要深刻思考。
第一,大學生群體更習慣于在通訊類和短視頻類平臺上獲取信息,這類平臺更便利,深受大學生歡迎。同時,通訊類和短視頻類平臺議程設置的空間更大,以某音平臺為例,官方會根據每年的流行語,將大量相關的流行語配音送上熱門,打造爆款中的爆款,從而引流到直播帶貨或者廣告投入上。通過調查發(fā)現,這類網絡社交平臺占用了大學生群體大量的時間,有些人的接觸時常甚至達到了日均4~5小時(見表1),這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會產生很大影響。

表1 大學生通訊類及短視頻類平臺日接觸時間及人數對應情況
第二,不管是何種平臺,大學生群體接觸到的信息,娛樂消遣類的信息占到了38%,而官方公告和知識常識的占比不到一半,這是一種不良的接觸行為。大學生的思想教育都是通過線下的課堂和談心談話完成的,但隨著傳播技術的發(fā)展,線上教育的普及,線上學習應該成為一個重要領域,而線上信息接觸行為主要的不是知識常識方面,應該引起警惕。
第三,大學生接觸到的信息,這個調查里只有7%不是推送的,說明大量信息都是被動接受,就某一主題或某一方面內容長時間觀看。說明只有極少一部分的大學生群體在社交平臺上,會通過主動搜索獲取信息,而且獲取完以后就立即停止瀏覽其他信息,所以,這種主觀能動性還是少部分人能掌握。通過對學生的訪談得知,他們也明白推送內容高度同質化娛樂化,而且迎合自己的“經常搜索”和“經常觀看”,但是一旦被推送,則經常無法自拔,“停不下來”。
第四,通過調查數據以及對20級一名同學的深度訪談可知,社交平臺上設置的議程,對大學生群體態(tài)度和行為的影響較為深刻,這名同學透露對于很多網絡熱點事件,會根據熱門評論及“意見領袖”的態(tài)度在評論區(qū)跟帖發(fā)表評論,事后經常覺得自己發(fā)言不理智,無形中助長了網絡暴力。數據顯示只有15%的人沒有被影響,說明各個社交平臺,不僅就對自己有利的信息在高頻次發(fā)布,而且發(fā)布的過程中帶有大量的價值引導。
第五,雖然大學生在各類網絡社交平臺上花了大量的時間,但是從分析數據可以看出,在這些信息接觸行為中,真正能解決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很少,說明大量大學生的信息接觸是毫無目的性的,這種情況對于寶貴在校時間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綜上所述,議程設置無處不在,個人的信息接觸帶有隱蔽性,不良的信息接觸行為,諸如色情和在線賭博等信息接觸,就更難以引導。對于不承擔社會教化功能的社交平臺來說,在利益的驅使下會進行大量的議程設置,就某一信息或者某一價值大量傳播,大肆渲染,使得自主意識較弱的大學生群體,就認為那些被設置的議程,似乎是社會的重要議程,除此之外再無他物,從而窄化了視野。
當然,基于議程設置理論,有其正面的積極作用,例如官媒發(fā)布的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在大學生群體中產生了良好的作用,但是面對大量的自媒體,市場化的社交平臺,其潛在的隱患更大。所以,對于對策的探析,主要是從其負面影響來談的。
首先,要多渠道獲取權威信息。作為高校大學生,是專業(yè)學習和道德修養(yǎng)培育的重點人群,在網絡社交平臺日益同質化娛樂化的今天,應該立足多元化的信息獲取渠道,通過線下研討、線上權威論壇、實地調查等方式獲取信息。雖然各類信息渠道都有議程設置的痕跡,但是在多方比較和權威認證后,還是能得到一個較為客觀的認知,而非擬態(tài)環(huán)境。
其次,對于社交平臺上的信息內容,要有選擇性地接觸。作為大學生,要更多地關注關于資格證書考試、專業(yè)分析、就業(yè)形式、職業(yè)規(guī)劃、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信息發(fā)布與收集,通過信息的整合獲取對自己有用的關鍵信息,對于娛樂、消遣、游戲等方面信息應盡量減少接收,對基于大數據分析的大量信息推送,要加以適當抵制。
再次,要明確感知信息接收過程中認知、態(tài)度和行為的變化。信息接收過程是一個傳播主體基于議程設置預設好的信息傳播路徑,對于大學生群體來說,要有一個長期的信息接觸行為路徑記錄。例如,從大一開始,就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各個方面的認知做好清單記錄,隨著大學生活的開始,要隨時做好三觀變化的如實記錄,和過去的清單對照檢查,就一些有巨大改變的認知要認真思考。例如消費觀,一開始是緊縮性的消費觀,但是隨著網絡信息關于消費的信息接觸,很可能在以后的時間里逐漸轉向非理性消費,甚至出現了校園貸等嚴重影響個人財務安全的現象,遇到這種情況,就要第一時間和輔導員、班主任溝通,及時談心談話,防止誤入歧途。
最后,要本著解決實際問題的態(tài)度去信息接觸。網絡社交平臺上的信息浩如煙海,真真假假難以辨別,非主流價值引導無處不在,面對如此撲朔迷離的信息海洋,最好的接觸行為就是要在信息接觸中解決實際問題、現實難題,而不是把信息接觸看成是娛樂消遣。在今天,高校大學生的體質普遍較差的社會背景下,要把娛樂消遣從線上轉移到線下,進行體育鍛煉、文學藝術培養(yǎng),強身健體,陶冶情操,而不是在網絡信息中迷失自我。
面對21世紀的信息爆炸,各個傳播主體都會基于自身的使命和原則,傳播內容的議程設置,高校大學生在網絡信息接觸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影響,傳統媒體會本著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宗旨進行良性的信息傳播,能夠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各個高校也能借助這樣的平臺進行自身的線上思想政治教育,如“學習強國”等等。
一方面學校管理要彌補漏洞和誤區(qū),另一方面要從各個方面入手采取上文所得出的解決路徑。在自媒體和大數據快速膨脹,互聯網立法沒有及時跟進的時代背景下,對高校大學生的信息接觸行為及時有效地引導,是防止其價值扭曲,強力占據思想政治教育輿論主陣地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