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濤 楊紫晴
作者單位:462000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醫院
在自發性腦出血患者中,絕大多數的患者往往都是由于高血壓腦出血而引發疾病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存在多方面的疾病特點,包括恢復較慢、較高的病死率及致殘率、發病相對較急等,且患者腦出血的出血量及出血部位直接決定了患者的致殘率和死亡率[1]。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使用銀杏達莫進行治療,可以舒張患者的血管平滑肌,緩解患者缺氧情況,清除自由基,對血小板進行抑制,改善血液流變狀態,在一定程度發揮較為良好的治療效果[2]。而時間管理康復治療應用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可以有效避免患者肢體功能廢用情況,屬于一種有效的治療康復計劃[3]。本次研究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應用銀杏達莫聯合時間管理康復治療,探討其應用價值及對患者炎性因子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76例,隨機數字表分為兩組,對照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齡52~73歲,平均年齡(62.6±13.3)歲;平均出血量(36.8±9.4)mL;平均病程(16.6±11.2)h;主要癥狀:偏癱38例,抽搐11例,嘔吐33例,昏迷28例;出血部位:腦室5例,基底節33例。研究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齡51~75歲,平均年齡(62.8±13.1)歲;平均出血量(38.6±10.8)mL;平均病程(17.5±10.5)h;主要癥狀:偏癱38例,抽搐10例,嘔吐34例,昏迷30例;出血部位:腦室4例,基底節3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選取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均經MRI、CT檢查,均符合疾病診斷要點,確診為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生命體征基本平穩;年齡50~75歲;均行CT引導下微創碎吸術;出血量<80 mL,≥30 mL;病程均在48 h以內;有明確高血壓病史。排除標準:混合型腦出血;存在手術禁忌證;腎、肝、肺、心等重要臟器嚴重功能不全;存在精神類疾病史;伴有認知功能障礙;合并惡性腫瘤;伴有蛛網膜下腔、腦干、小腦、原發性腦室出血;因血液疾病、動靜脈急性病變、腦瘤、各種創傷、顱內血管瘤等引發腦出血。
1.3 方法 給予兩組患者控制血壓、抗感染、脫水、降顱壓等常規對癥治療。給予患者依達拉奉治療,500 mL質量濃度為0.009 g/mL的氯化鈉聯合30 mg依達拉奉靜脈滴注,2次/d,治療14 d。
對照組應用銀杏達莫治療,500 mL質量濃度為0.009 g/mL的氯化鈉聯合20 mL銀杏達莫靜脈滴注,2次/d,治療14 d。
研究組應用銀杏達莫聯合時間管理康復治療。銀杏達莫藥物治療方法同對照組。時間管理康復治療方法包括5個階段,分別入院初期、發病后2~3周軟癱階段、約3周后出現痙攣階段、2~4個月痙攣高峰期階段、5~6個月恢復高峰期階段。①入院初期階段:將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康復階段的良肢位擺放、健康宣教等相關內容詳細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屬,對患者及患者家屬進行指導。良肢位擺放指導時,稍屈曲膝關節,將海綿墊放置在下方,患者維持仰臥位體位,保持頭部中立位,患側肩關節處于前伸、外旋位,患側上肢在患側肩關節后側,在此過程中,為了避免患側髖關節外側下肢外旋,可以在患側髖關節外側放置楔形墊;為了避免引發肌張力增高、刺激到足底,腳下可不放置楔形墊;為了最大程度地預防褥瘡的發生,需盡可能每2 h為患者被動翻身1次。②軟癱階段:為患者制定運動計劃,運動強度以患者的實際病情狀況為基礎,運動計劃內容包含翻身訓練、床上移動、被動活動等。翻身訓練需在康復師輔助下開展,2組/d,10次/組;踝關節背屈、膝關節被動屈伸、患側髖關節被動外展及主動屈曲同樣需要在康復師輔助下開展,2組/d,20次/組;橋式運動訓練2組/d,20次/組。③痙攣階段:此階段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痙攣很大程度會累及下肢的股四頭肌、上肢的肱二頭肌。此階段重點逐漸傾向于自主運動、分離運動,切記要慢慢轉變、循序漸進的發展。從床轉移到輪椅上的活動在康復師輔助下進行,2組/d,10次/組;給予患者中頻脈沖電治療,對患者的左下肢屈肌、左上肢伸肌進行電刺激,1次/d,20 min/次;進行Bobath握手康復治療,在健側上肢輔助下進行,2組/d,20次/組。④痙攣高峰期階段:此階段重點降低肌肉痙攣情況,對患者的下肢伸肌肌群、上肢屈肌肌群進行牽伸,在康復師的幫助下進行。幫助患者實現短時間站立,可在輔助人或輔助工具的輔助下站立,從坐位平衡向立位平衡方向過渡是此階段的主要訓練方向。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訓練雙側下肢協調性,在輔助工具的協助下,由康復師從旁指導,訓練短距離步態分解。⑤恢復高峰期階段:此階段實現患者能夠獨立行走,可在輔助工具協助下行走,同時對上肢活動能力、下肢運動功能進行訓練,利用握放手中物品、患肢支撐運動等方式進行訓練,以達到對肢體活動功能的改善。在不同時期階段,遵循肢體訓練恢復規律為患者實施對應的康復治療措施。
1.4 觀察指標 ①于治療前后分別使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數、Fugl-Meryer運動功能評價量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對兩組昏迷程度、肢體綜合運動功能、神經功能缺損變化進行評價。其中,格拉斯哥昏迷指數總分15分,昏迷:8分;中度意識障礙:9~11分;輕度意識障礙:12~14分;意識比較清楚:15分,患者昏迷程度越輕,評分越高。Fugl-Meryer運動功能評分中,下肢滿分34分,上肢滿分66分,總分0~100分,患者肢體運動功能越好,評分越高。NIHSS評分分值0~58分,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評分越高。②于治療前后對兩組患者的炎性因子包括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應蛋白(hs-CRP)進行檢測。③于治療前后對兩組患者的腦水腫中線結構移動情況以及患者平衡功能進行評價,中線結構移位情況評價時使用MRI檢查;使用Berg平衡量表評價患者平衡功能。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0.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率[n(%)]表示,X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昏迷程度、肢體綜合運動功能、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對照組和研究組治療后昏迷程度、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低于治療前,肢體綜合運動功能評分均高于治療前(P<0.05),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治療后昏迷程度、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更低,肢體綜合運動功能評分更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昏迷程度、肢體綜合運動功能、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s) 單位:分

表1 兩組患者昏迷程度、肢體綜合運動功能、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s) 單位:分
組別 例數 昏迷程度 肢體綜合運動功能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8 6.3±0.7 10.6±2 38 6.2±0.7 13.1±2 0.387 16.05.0 41.5±16.2 63.1±14.3 28.0±4.8 12.8±1.6研究組 .5 39.7±17.4 75.0±15.2 27.8±4.4 9.1±0.7 t值 7 0.467 3.515 0.189 13.060 P值 0.700 <0.001 0.642 0.001 0.850 <0.001神經功能缺損
2.2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對照組和研究組治療后TNF-α、IL-6、hs-CRP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治療后TNF-α、IL-6、hs-CRP水平均更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注: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IL-6=白細胞介素6,hs-CRP=超敏C反應蛋白。
組別 例數 TNF-α(ng/L) IL-6(n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8 5.03±0 38 4.97±0.70 3.16±0.56 69.4±13.1 20.5±7.6 48.5±9.2 27.5±6.4研究組 .67 2.01±0.43 71.6±14.8 10.5±5.1 47.6±10.4 14.4±5.2 t值 0.382 10.041 0.686 6.735 0.400 9.793 P值 0.704 <0.001 0.495 <0.001 0.691 <0.001 hs-CRP(mg/L)
2.3 兩組患者中線結構移位及平衡功能比較
對照組和研究組治療后中線結構移位均有所減輕,平衡功能評分均高于治療前(P<0.05),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治療后中線結構移位減輕幅度更大,平衡功能評分更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中線結構移位及平衡功能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中線結構移位及平衡功能比較(±s)
組別 例數 中線結構移位(mm) 平衡功能(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8 38 6.8±0.7 3.3±0.2 47.4±6.1 56.9±5.3研究組6.9±0.6 1.9±0.1 48.4±6.1 64.4±7.1 t值 0.669 38.595 0.715 5.218 P值 0.506 <0.001 0.477 <0.001
銀杏達莫藥物屬于一種復方制劑,藥物組成包括雙嘧達莫、萜類內酯、銀杏黃酮苷,其中,雙嘧達莫可起到抗血栓的效果,可以對血小板的聚集產生抑制效果;銀杏黃酮苷可起到改善記憶功能、腦缺血癥狀、擴張血管等作用[4]。現代藥理顯示[5-6],銀杏達莫藥物可達到抗脂質過氧化、清除自由基的效果,對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具有抑制作用,有效改善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包括血小板聚集率、紅細胞聚集指數、血細胞比容、全血黏度等,且銀杏達莫還可保護血管內皮細胞、缺血再灌注損傷。因此,銀杏達莫常用來防治心腦血管疾病。
時間管理康復治療是指為患者制定一系列康復治療方法,這些康復治療方法在確定的時間內有序的進行,最大限度地保證患者的康復治療有效率,以及對時間的充分利用[7]。時間管理康復治療過程中,在患者入院初期,給予患者健康宣教,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8]。臨床醫師根據高血壓腦出血發病后不同階段的病特情點,針對性地實施相應的康復治療措施。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主要癥狀有偏癱、抽搐、嘔吐、昏迷,在為患者進行治療時,往往重視藥物治療,但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在疾病發病后的時間管理期未能給予規范的康復治療,將會增加患者尿路感染、嘔吐、深靜脈血栓、肺栓塞、肺部感染等不良事件發生率,極大地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9]。在患者病情相對穩定后,將運動療法、偏癱肢體綜合訓練等科學的康復治療措施應用在軟癱期、痙攣期、恢復期,同時輔以中頻脈沖康復治療措施,可有效激活相關神經通路,使外周神經元持續保持一定的興奮性,并且已損傷神經元可由維持興奮性的外周神經元所替代,在很大程度上使患者組織缺氧、微循環障礙得到有效改善[10-11]。而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痙攣期、恢復期兩個階段,由于患者機體的肌張力相對較高,極易導致患者發生關節攣縮變形,若不轉換體位,還會造成其他不良問題的發生,如直立性低血壓等。在此階段,實施規范的時間管理康復治療,給患者制定康復治療方案,在發病后的不同時期,為患者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最佳治療措施,使患者肢體可以得到循序漸進的規律性治療,一定程度上可減少發生肢體功能廢用情況[12-13]。
本次研究,研究組治療后昏迷程度、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更低,肢體綜合運動功能評分更高(P<0.05);研究組治療后TNF-α、IL-6、hs-CRP、中線結構移位減輕幅度、平衡功能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應用銀杏達莫聯合時間管理康復治療的效果更為顯著,相較于單用銀杏達莫治療,可加快患者蘇醒,進一步改善患者神經缺損功能、肢體功能,緩解炎癥反應。時間管理康復治療在不同時期采取對應的康復治療措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可進一步促進患者功能的有效恢復[14-16]。
綜上所述,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應用銀杏達莫聯合時間管理康復治療,可加快患者覺醒,對患者神經缺損功能改善效果更佳,進一步有效恢復患者平衡功能、肢體功能,緩解患者炎癥反應、腦水腫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