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朋
作者單位:467000 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院中醫科
肺癌的發病率較高,作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該病的致病原因據有關研究報告指出,和吸煙行為存在著十分密切的關系[1]。此外,長期處于污染的環境中,電離子的輻射,以及個人飲食和生活習慣等也是引發該病的高危因素。該病會損害患者的肺功能,降低其生活質量,病情發展到晚期還會提升其死亡風險,故針對該病,盡早地確診和有效的治療,在延長患者生命周期,提升其生存質量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2]。近些年來,中醫在治療肺癌方面取得了比較顯著的進展,該療法在改善患者免疫機制,提升治療效果方面有著較為突出的作用[3-4]。此外,也有一些實驗報道指出,采用中醫療法結合基礎治療方案,可有效地降低患者在治療后出現較大規模不良反應的概率[5-6]。常規的化療會降低患者的免疫水平,而免疫力對機體的運轉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7-8]。基于此,本次實驗選擇祛毒扶正湯,將其應用于2020年10月至2022年1月在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院治療的中晚期肺癌患者,旨在探究該藥方的應用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入組對象為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院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8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按照其是否接受祛毒扶正湯治療,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其中研究組男23例,女17 例,年 齡36 ~71 歲,平 均 年 齡(56.50±5.14)歲,癌類型:腺癌13例,鱗癌19例,混合及其他癌8例;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35~70歲,平均年齡(56.50±5.12)歲,癌類型:腺癌12例,鱗癌17例,混合及其他癌1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過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選取標準 納入標準:兩組患者均符合肺癌的診斷標準[9];精神狀態正常;臨床資料齊全,愿意接受治療安排和隨訪。排除標準:存在血液和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哺乳期患者;存在其他內臟癌癥者;拒絕接受隨訪或者治療依從性較差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治療前檢查,采取螺旋CT檢測其胸部,明確其癌細胞的發展情況,抽血檢測其血常規、生化指標,凝血常規項目,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其心臟的血流信號。對照組接受化療治療,在給予患者化療前半個小時,為防止其出現嘔吐,可為其從靜脈通路注射鹽酸帕洛諾司瓊注射液(揚子江藥業,國藥準字H20130112),注射劑量為5 mL,接著行吉西他濱聯合順鉑化療。在化療開始的當天和第8天,為其注射吉西他濱,取1 000 mg/m2和100 mL的氯化鈉溶液進行混合處理,然后進行靜脈滴注。在化療第1天,給予其順鉑,取75 mg/m2和250 mL的氯化鈉注射液進行融合,以靜脈滴注方式給藥。在化療過程中,對出現惡心嘔吐反應患者可為其增加5-HT3受體拮抗劑行治療,以21 d為一周期,整個化療周期持續4個周期。
研究組則在對照組的化療基礎上,增加祛毒扶正湯進行聯合治療。該藥方中薏苡仁、茯苓和半枝蓮以及生地黃各30 g,澤漆和白花蛇舌草、仙鶴草以及半枝蓮各20 g,太子參、麥冬和百合各15 g,五味子、全蝎、枸杞、熟地黃、山萸肉和蜈蚣各10 g。將以上藥材進行清理,然后按照規定劑量將其先用清水浸泡1 h,然后放入煎煮鍋,加入清水,確保水量水平可將所有藥材進行淹沒后進行煎煮。大火煎煮開后,轉中火繼續煎煮30 min,然后取出藥汁200 mL備用,接著再往煎鍋中加入清水,煎煮20 min后,再取200 mL,并將其和第一次取出的200 mL進行混合煎煮。指導患者每天服用400 mL,分早晚兩次服用完畢,連續服用4個周期。
所有患者療程結束后,檢測其癌指標和相關血清指標,同時對其進行疲勞測定,短期隨訪4個月,視便利程度,為其安排電話或者登門隨訪。
1.4 觀察指標 ①免疫細胞水平,在治療前和治療后,取患者的空腹靜脈血4 mL,血清分離后獲得血清,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其以及水平,并計算數值。②腫瘤標志物水平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采用ELISA法檢測癌胚抗原、血管內皮生長因子。③在治療前和治療后,機體疲乏狀態,采用Piper疲乏量表對患者治療前后的身體感受狀況進行評分,選擇該量表中的軀體疲乏、情感疲乏進行判斷,患者得分越高,說明其身體感受越差;越低,則說明身體活力和精神狀態較好。④不良反應出現率,記錄兩組在治療期間和隨訪4個月內發生的不良反應情況,并計算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總不良反應發生例數/總例數×100%。⑤治療效果,根據相關診治規范[10],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顯效:病灶消失且持續時間超過1個月;有效:腫瘤面積縮小≥50%,病情無進展,縮小時間超過1個月;穩定:腫瘤面積縮小高于25%,但低于50%,觀察1個月后無新病灶出現;無效:腫瘤面積增大,同時伴隨有新病灶的出現。總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穩定)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經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經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細胞水平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的和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細胞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細胞水平比較(±s)
組別 例數 CD3+(%) CD4+(%)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40 54.52±3.18 52.52±3.13 35.12±1.27 32.23±1.12 1.26±0.12 1.14±0.07對照組 40 54.62±3.15 45.52±3.04 35.13±1.09 29.42±0.06 1.25±0.11 0.73±0.01 t值 0.424 10.146 0.038 15.845 0.386 36.672 P值 0.673 <0.001 0.970 <0.001 0.699 <0.001 CD4+/CD8+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腫瘤標志物水平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的癌胚抗原、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腫瘤標志物水平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腫瘤標志物水平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水平比較(±s)
組別 例數 癌胚抗原(ng/mL)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μ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40 36.53±3.68 25.63±3.22 46.52±4.53 31.53±3.52對照組 40 36.52±3.67 30.52±3.34 46.72±4.69 39.65±3.78 t值 0.012 6.667 0.194 9.943 P值 0.990 <0.001 0.847 <0.001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iper疲乏量表評分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的Piper評分中的軀體疲乏、情感疲乏明顯低于對照組,P<0.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iper疲乏量表評分比較(±s) 單位: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iper疲乏量表評分比較(±s) 單位:分
組別 例數 軀體疲乏 情感疲乏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40 7.組 40 7.43±1.23 5.42±0.43 8.54±1.23 5.32±0.54對照45±1.33 6.54±1.03 8.34±1.14 6.12±0.98 t值 0.070 6.346 0.754 4.522 P值 0.945 <0.001 0.453 <0.001
2.4 兩組患者治療和隨訪期間不良反應出現情況比較 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和隨訪期間不良反應出現情況比較[n(%)]
2.5 兩組患者治療后療效比較 治療后,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研究組顯效3例,有效12例,穩定15例,惡化10例,其治療總有效例數為30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5.00%;對照組顯效1例,有效10例,穩定10例,惡化19例,治療總有效例數為21例,治療總有效率為52.50%。兩組治療總有效率經過對比,研究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Z=-1.840,X2=4.381,P=0.036)。
針對肺癌,化療是主要的治療方式之一,借助該方式,可有效地抑制癌細胞的生長,控制住病情的惡性發展[11]。目前臨床常用的化療藥物中,吉西他濱作為較有效的抗腫瘤藥物,對細胞的周期活性有著十分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該藥物通過靜脈進入人體,可將零散的微觀蛋白聚集,形成一堵抵抗癌細胞細胞運動的“墻”,以此來實現抑制癌細胞轉移和增殖。順鉑作為一種重金屬絡合物,該藥物的作用原理在于:進入人體后,會對DNA產生直接的作用,可影響其內部的嘌呤以及嘧啶堿基,并在此基礎上,遏制DNA的復制和運轉,實現對癌細胞的抑制,且癌細胞的毒性越猛烈,該藥物的抑制效果就越顯著[12]。這兩種藥物的聯合使用,具有十分明顯的抗癌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長期地使用該聯合藥物,不僅會影響正常的細胞,可減低患者的免疫力,還會導致其出現神經毒性,胃腸道應激以及其他不良反應,這些不良反應加上心理壓力,可能會降低患者的用藥感受,導致其抗癌效果不佳。隨著中醫治療體系的發展,近年來,臨床愈發青睞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為肺癌患者增加中藥方劑,該聯合療法經過現有大量實驗研究論證,具有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13]。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肺癌屬于“肺積”范疇,患者會出現該病,和肝臟功能的水平失調,體內的正氣不足引發的邪氣外侵,和氣機的阻滯以及濕熱痰毒的聚集存在著很大的關系,故在對患者采取治療措施的時候,應該提升正氣,祛除癌毒,同時調節體內的氣機流轉。
本次實驗采用的祛毒扶正湯,由16味中藥材組成,其中的薏苡仁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澤漆具有化痰止咳散結的作用,且該藥材中含有的黃酮類藥物在加速癌細胞的死亡方面有著較為突出的效果;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蓮可清熱解毒;仙鶴草可收斂止血,補虛解毒;生黃芪可以滋補肺腑、補氣固表,具有十分顯著的可抑制癌細胞活性的功效;太子參可補氣生津;麥冬和百合可以養陰潤肺;枸杞、山萸肉可滋補肝腎;五味子斂肺滋腎;熟地黃可補血養陰,填精益髓;全蝎、蜈蚣可通絡止痛,解毒散結;茯苓可利水健脾。這些藥物的共同作用,可有效地提升正氣,祛除毒瘀[14]。人體免疫細胞和癌癥的出現存在著較為直接的關系,當該類細胞水平出現異常,不僅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還會加重病情的進展[15]。癌胚抗原作為臨床判斷患者是否存在癌癥的主要指標,對于身體健康的人而言,其含量很低,但當細胞病變的時候,該指標就會出現明顯的高升,故該指標也被臨床用于評估患者的病情走勢。血管內皮因子作為一種細胞因子,水平過高會誘導癌細胞生長和增殖[16]。本次實驗后,對比兩組的各項評分指標,發現研究組的免疫細胞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癌胚抗原和血管生長因子也明顯低于對照組。可說明祛毒扶正湯結合化療,可有效抑制癌細胞的繁殖和生長,并調劑機體的免疫水平。兩組的疲勞評分差異顯著,而疲勞和免疫存在著較為直接的關系,研究組的疲勞感下降,也說明本次聯合療法的有效性。此外,對比療效和不良反應出現率,可看出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5.00%,該組的治療有效率為75.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2.50%,兩組的差異可提示祛毒扶正湯對于中晚期肺癌有著一定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對中晚期肺癌,在常規化療的基礎上,增加祛毒扶正湯治療,可以有效地配合化療藥物降低其毒性反應,提升癌細胞抑制效果,改善患者的免疫水平,降低可誘導癌細胞運動的相關因子和不良反應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