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寧
(甘肅省鎮原縣城關初級中學,甘肅鎮原 7445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深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地位也開始發生變化,生本教育理念隨之提出并得到完善。初中生物教師應遵循新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要求,積極踐行生本教育理念,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指導他們自主學習,并培養他們的自主素養。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踐行生本教育理念,應堅持主體性、全面性、合作性等基本原則,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其參與到對生物知識的獨立探究、親身感知中。但是在當前教學實踐中仍舊存在教師并未基于上述原則指導學生學習的問題,導致融合生本教育理念的初中生物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就主體性而言,落后的思維和對教師權威性的刻板認識是阻礙其落實的關鍵,一部分教師依然將自身視為課程活動主導者,強制性地要求學生學習,導致師生關系不平等,學生地位被動、產生厭學情緒,不僅影響了生本教育理念的落實,也制約了學生個人素養的發展。從全面性來說,高質量的教學實踐應關注教與學的每一個環節,關注學生綜合素養。但多數教師在踐行生本教育理念組織教學時忽略了預習重要性,忽視了學生在個性化學習與發展方面的差異,致使教學單一、指導片面問題出現,制約了生本教育理念實踐作用的發揮。而合作性,既指向師生合作,也包含生生合作,但在現階段的初中生物生本教學中,學生合作明顯不足,這也是本文需要討論并解決的問題。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學目標與形式均在發生變化,不僅強調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更重視教與學效率與質量的提高。預習在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方面能夠起到一定積極影響,同時能夠讓學生自主學習,因此值得關注。然而受刻板思維束縛,部分教師未能提高對初中生物學生預習的重視,只是在課堂上草草地向學生布置口頭預習任務,沒有對其預習行為展開監督和指導,影響了學生在預習中的自主性發揮。針對該問題,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對學生預習指導方式展開調整,可以先借助信息技術設計電子導學案,再通過互聯網交流平臺發布導學案預習任務,遠程監督并指導學生。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神經系統的組成”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電子導學案,以便引領同學們的自主預習:(1)學習目標:描述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功能(重點);理解神經元的結構和功能(難點);明確神經系統可以通過發揮調節作用協調人體的各部分動作。(2)預習檢測:神經系統是由___、___和它們發出的___組成的;___和___是神經系統的中樞部分;長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成鞘,組成___;神經纖維末端的細小分支叫作___。(3)問題記錄____。目標與學習重難點一一呈現,自檢題目與問題記錄模塊有助于學生了解自身預習情況,其預習科學性由此提升,自主學習思維與方向更加清晰,提前知曉學習目標、圍繞已有材料對生物知識展開自主探索,既能鍛煉自主學習能力、增強自主學習意識,也能降低對知識的陌生感,或胸有成竹、或帶著疑問走進課堂。這均有助于課堂教與學的有序展開,有助于生本教育理念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落實。
初中生物教學中生本教育理念的實踐與學生學習興趣相互影響,越是踐行生本教育理念、重視學生在知識探究中的主觀體驗,越有助于激發其學習興趣,而隨著學生學習興趣的全面提升,其對生本課堂的參與更加積極,自然能夠促進融入生本理念的教學工作落實,增強學生學習效果。基于此,在生本教育理念背景下開展初中生物教學活動,教師應全面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打造趣味課堂,將更加豐富的趣味教學材料利用起來,將枯燥的理論知識以更加生動、活潑的方式進行呈現。而縱觀當前教學實際,多數教師在該方面做得都不是很好,或是過于重視對課堂的趣味構建、削弱了課堂活動教育性,或是選擇了趣味性不足的材料和方式,無法有效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此,為更全面地培養學生生物興趣、推進生本教育理念在教學中的實踐,教師應先對學生興趣點進行了解,再根據他們的喜好選擇教學材料。如教師可以設計主題游戲,讓學生在游戲參與中發現知識、感受生物學習之樂趣。寓教于樂的課堂教學達成,學生學習興趣隨學習體驗的優化而增強,顯著提高課堂活動參與度,實現基于生本理念的自主學習。
對于初中生物踐行生本教育理念的教學來說,小組合作的展開能夠更有效地活躍學生知識探究思維,幫助其解決知識理解問題,因此教師應重視小組合作效用,為學生創造合作學習機會,指導他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學習。具體來說,教師可以提前向學生說明小組學習注意事項,包括在組內成員出現對立觀點時應如何協調、如何處理等,并將性格、習慣、思維結構相似的學生劃分在同一小組中,監督他們自主分配知識探究任務。當發現存在“偏離”問題時,教師要及時地提醒學生,盡可能使其自主發現問題并改正問題。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產生矛盾的可能性降低,能夠達成更默契的配合,為深化自主學習創造了良好條件,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教學由此有望取得更理想的反饋。
分層教學是初中生物教學踐行生本教育理念的重要內容。借助分層教學落實對學生生物學習的差異化指導能夠滿足新課程改革對初中生物教學提出的因材施教要求,逐層次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并加深其對生物知識的理解,進而增強整體教學成效。這也就意味著,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導下教師應根據學生日常學習表現與常規測驗反饋情況將其劃分為不同層次,同時面向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差異化知識探究任務。如此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學習生物知識,并在獲得知識的基礎上增強成就感,逐步提高自主能力,同時視其他處于高層次、突破高難度學習任務的同學為榜樣,在其影響下更主動地鍛煉自身知識探究能力,從而實現新的發展和成長。然而在現階段的初中生物分層教學中,一些教師錯誤地選擇了顯性分層方法,過于直接地向學生說明其與其他同學之間的差異,打擊了綜合能力較為遜色同學的自尊心,影響了其對課堂活動的自主參與。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教師必須建立隱性分層教學思維。避免將對學生的分層分析與評價過于直接地體現出來,在心中和行動中體現對其生物學習的差異化指導,在語言方面表示對每一名同學的認可和鼓勵,保護每一名同學的自尊心。學生隨之增強生物學習自信,知識探究主動性進一步提高,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生物教學獲得更有力的支持,教與學的效率得以提高。
生本教育理念要求教師提高對學生的關注、深化與學生的交流,并在該過程中尊重其主體地位。增強課堂對話與互動既能滿足這一要求,也能促進學生對課堂生物知識的探究和思考。因此,教師應強化組織功能,設計具有討論價值并能夠吸引學生的對話,引導學生圍繞其展開交流。師生、生生課堂對話增多,學生增強與教材或其他學習資料的對話,實現多角度、多維度的思考,其學習啟發與收獲增加,促進了課堂教學有效性在生本教育環境下的提升。但在現階段,多數教師在課堂對話、互動的組織中忽略了一個問題——學生質疑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對知識展開質疑,既有利于其質疑思維與能力的發展,也能增進其對所學內容的正確認識。所以說,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學活動中,質疑互動的展開也十分必要。教師可以有意設計錯誤題目、表述關于生物知識的錯誤認識,引導學生對其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先主動提出質疑,再根據學習經驗以及知識理解展開釋疑思考,達成“自問自答”的學習,得以實現課堂學習效果與思維水平的同步提升。
基于生本教育理念,教師要優化對學生的實驗指導,啟發、監督他們在實驗中探究生物知識。但實驗設計存在一定難度,若學生沒有準確把握實驗步驟,極易在操作中出現失誤,不僅會影響其知識探究結構,還會對其課堂知識探究安全造成影響?;诖耍處熆梢試@教材實驗信息展開探討,引導學生在網絡中搜索高質量實驗設計方案,啟發他們對其展開優化設計。在制定好實驗方案后,學生可以適當進行創新操作,通過做實驗親身感受知識生成過程,實現對知識的發現、理解和掌握。學習有效性持續提升,生本教育理念實踐效果增強。例如,在教學“細菌”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將其帶到實驗室,打造生本實驗課堂,在實驗室中為其提供細菌觀察材料,指導他們利用顯微鏡觀察細菌。學生自主調節顯微鏡并觀察細菌,發現它們沒有細胞核,但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結構,既增強了對理論知識的認識,也鍛煉了生物實驗能力。同時,課堂實驗充分體現了對學生自主的尊重和引導,能夠使其獲得更積極的學習體驗,有助于其生物熱愛情感的形成。
1.以收獲知識為核心的總結??偨Y課堂知識探究收獲是深化學生知識記憶、使其建立系統知識體系的重要過程,也是過往“非生本課堂”中教師經常忽略的一項內容。所以說,教師一定要設計以收獲知識為核心的課堂總結活動,帶領學生在課堂生本教學接近尾聲時總結在整合課堂活動中探究、收獲的知識。但是部分教師在該過程中暴露出了“未掌握科學學生總結指導方法”的問題,只是以“口頭提問”的方式簡單詢問學生本節課學習并收獲了哪些知識,沒有將其落實在書面上,導致學生敷衍了事,阻礙了其知識體系的建立。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應主動對思維導圖在課堂知識總結方面的積極作用展開研究,并將其加以運用,通過出示空白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總結思維,使其在補充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實現自主總結。隨著導圖的完善,課堂知識以更加系統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其完整的知識體系自然能夠建立起來。
2.以學情反思為核心的總結。雖然不斷豐富的知識儲備能夠促進學生在生物領域的可持續發展,但一味地看自身在生本課堂的積極變化極易使其形成驕傲、自滿等心態,對其積極向上學習態度的建立大為不利。這提醒教師應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回顧、反思學情,使其充分認識自身在生本學習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并使其通過反思問題實現自我調整??墒强v觀當前教學實際,教師不重視引導學生反思課堂學情,沒有在學生自主總結學情的基礎上指導其調整不足等問題依然存在,無形中降低了生本課堂生物教學實效性。針對此實際情況,學?;蚪萄薪M可適當介入教師課堂教學,向其提出“加強學生總結反思指導”的要求,監督他們開展以學情反思為核心的自主總結活動,并對活動效果展開評價。學校與教研組的角度為教師工作增加了壓力,使其在生本理念下的課堂中不得不重視對學生自主總結與反思的完善設計,提高了其指導學生調整不足的積極性,也為學生基于總結與反思的自主發展帶來了新的可能。
生本教育理念在初中生物教學工作中的落實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循序漸進的成長和進步,而只有對學生的每一次成長都形成了準確的認識,教師才能真正根據他們的進步情況調整生本教學方式,為其創造更符合成長需要的學習環境。然而,多數教師忽略了這部分內容,只關心學生的測驗或考試成績,并未建立動態評價體系,對此改變迫在眉睫。信息技術的靈活運用具有一定價值,教師可以嘗試借助信息技術建立學生動態評價檔案,同時踐行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理念,融入激勵思想,全面評價并毫不吝嗇地表揚學生。
總之,生本教育理念是當代基礎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項理念。探索其與初中生物教學結合之道不僅是為了迎合新課程改革要求,更是為切實增強初中生物教學效用、培養初中生綜合學習素養。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踐行生本教育理念,可以從引導學生自主預習開始,全面培養其學習興趣,并重視小組合作效用、落實分層教學指導,充分尊重學生差異與個性化發展需要。同時,明確互動性實驗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增強課堂對話互動、優化生物實驗指導,將生本教育理念全面充分滲透在生物教學當中,切實發揮其促學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