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影
(福建工貿學校,福建福州 350002)
2020 年5 月,教育部明確指出要進一步加強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并給出了相關建議。同時,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網上涌現出大量的網絡教育平臺和教學應用軟件,它們融合了當時最新技術,運用大數據和云計算等工具加快了教育現代化的發展速度。
首先,現如今互聯網信息發展迅速,課堂教學內容不斷更新,教材內容更新速度也較快,這對基礎理論知識傳授以及實操技能培養有重要影響,同時也可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其次,對教學成果進行及時查驗,利用大數據軟件平臺收集相關信息。這對教師日常工作有很大幫助,能夠幫助教師在第一時間了解學生對課程掌握程度,并能實時及時總結和優化調整。
信息化教學要做到多樣性,也就是說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融入數值、字符、圖片、視頻、音頻等數據。以此方式可讓授課內容變得更加直觀,也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合理利用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根據教學情況隨時對教學方案進行合理調整,不斷拓展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所以,教學的多樣性和教學資源的豐富性無論對于學生還是教師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傳統教學模式將教師作為教學的核心,導致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信息化教學模式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突破性創新。在接受教育方面,人們不分身份和層次,同時對于授課時間安排也更靈活,學生上課不再是統一的時間和地點,而是隨時隨地線上聽課。在開放性的教學環境下,學生可以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逐步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所謂信息化教學,即教師采用信息技術及設備開展教學活動,以互動的方式改變教學關系,促進教育和學習的共同成長和共同發展;變權威為平等,促進學科間的知識交流,多結合當時熱點以及流行點豐富課程教學形式和內容。通過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更快更好地掌握計算機知識和技術,為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多數中職院校雖然實施了信息化教學,但是未對其教學手段進行升級,導致教學質量和效果難以得到保證。有研究顯示,必須轉變教育結構來推進信息化教學的發展。首要任務就是轉變教育模式,改變以往教師為主體的局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緊接著就要對教學流程做出調整,落實基礎要求,從而實現上層結構改革。
中職院校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能力比較差,他們接受的教學方法是由教師先設計課堂內容和目標,然后再學習相關內容。這種教學方式導致教師無法及時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如果學生出現知識短板,教師也無法幫助他們深入學習和鞏固知識。比如,當教師的教學進度比較快時,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就會受到限制,這時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以及能力起到關鍵作用。目前由于學生在參與教學活動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因此要想真正了解學生的真情實感并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教師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尊重他們的個性以及需求。
目前中等職業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方法在各個方面都不能滿足現代教育新理念下的教育標準。首先,教師的教學方法跟不上時代的節奏。計算機課程是一個理論與實踐并重的主體,但如今大多數中等職業學校在這門課的教學方式上很少涉及理論,教師通常在教材中給學生講授理論知識和教學原則,很少與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其次,課程設計存在問題,主要從中職生就業情況中推測而來,根據計劃教育課程設計,主要的計算機職業中學必須培養特定計算機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但他們的就業情況不盡如人意。以此證明目前的教育計劃培養的人才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最后,評價方法也存在一些問題,教師對學生理論知識領域的評價按照傳統的考試方法進行,最終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目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普遍缺乏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這不僅是學生自身基礎薄弱的原因,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在選擇專業的時候過于盲目,選擇計算機課程是聽從別人意見,而不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或意愿,因此他們在整個過程中都處于比較迷茫的狀態,既不了解又不感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稍遇困難就會失去學習的積極性,再加上教學方法陳舊和枯燥,教學質量很難得到提高。
利用互聯網技術可以完善信息化教學。對于高校來說,他們有自身優勢,能夠將線上教學落到實處,并且有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來輔助教學活動。通過教學的開展情況來看,信息化教學能夠憑借網絡平臺、云計算、后臺大數據、微課程等信息技術手段取得理想的成就。受疫情的影響,許多中職院校雖然開展了線上教學活動,但是在開展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師資分配、知識產權保護辦法、學習效果評價辦法等需要建立科學有效的制度并出臺相關政策,為信息化教學的良性發展提供保障。
信息化教學在各類課堂已經得到普及,但是所獲得的成效不佳。課堂教學活動中依然無法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灌輸式教學,信息化教學更多的只停留在表面,僅限于教學設備的改變,多媒體取代了黑板,鍵盤取代了粉筆。在教學的過程中雖然學生的視聽受到了刺激,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但是對改善教學效果方面并未起到應有的作用。學校也未按照當前形勢制訂新的管理制度,數字化設備的有效利用率比較低,對課堂教學未產生積極影響。
目前計算機信息化教學模式有重要意義,通過該教學模式能夠了解教師和學生雙方的情況。信息化教學模式雖然普遍應用于教學活動中,但是應用水準較低。在應用過程中,大多數教師的授課內容與學生真實接受水平不符,且遠遠超出學生接受水平。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差,這也就表示教師需完善對教學的認識,優化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除此之外,也開始出現教學管理缺失、評級體系缺失等各種問題。所以,學校需要對教學環境進行改善,提升教學水平,以此來真正實現信息化教學。
在計算機課程的教學中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既能豐富教學內容,又能實現對教學內容的改良和重新構建,通過對教學方式的改變而使教學過程更富有趣味性、多樣性、有效性,最終實現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而對于中職院校教學要充分了解其學習習慣和特點,對教學內容的篩選要選適合他們接受范圍內的內容,分層教學,對課程知識難易程度和多少制訂合理規劃,能讓學生根據自己接受能力從簡單到復雜的進行,而基礎好、領悟能力強的學生可以放棄基礎的知識,直接挑戰大難度的知識,讓每個學生都能高效率、高質量地接受知識。
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對中職院校的傳統教育方式進行創新,拓展出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不斷優化教學方法,從而讓課堂教學水平及質量得到提升。例如,在教學Flash 引導動畫時,教師可以設置制作《水下世界實例》的課題,先行布置學習任務、說明操作要求,然后由學生自行創作,而教師僅做適當引導即可。學生能夠在制作過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加深對知識點的學習,同時能夠掌握理論知識以及實用技能。學生通過在課堂上實際操作培養其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和想象能力,能夠提高自身在學習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多道選擇題來測試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學生完成作業并上傳至云課堂后,教師可以通過所答問題的準確度分析學生的知識點掌握情況,以便做出相應調整。
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的是信息化教學模式下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不再通過一味灌輸傳遞信息,而是充當一個指導者、合作者。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零零后”的成長過程中,網絡和電子設備隨處可見,所以中職院校在開展計算機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具備一定的實用性、趣味性以及可操作性。與此同時,學校也可以借此機會開設課程,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不再被時間所局限。學生通過云課堂平臺完成基礎課程的學習后,還可以將所學專業知識進行拓展性學習。云課堂平臺中的“任務/任務組”功能模塊中,作業提交和批注方式不同,可以是文本、圖像也可以是視頻的方式。通過糾正和評論學生作業中的問題,教師要為作業完成質量較高的學生“點贊”,讓學生獲得一定的“經驗值”,進而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相關知識,完善知識結構。提高活動形式以及學習場景的多元化可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具有趣味性,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對抽象的和復雜的學習內容有更深入的感知,因此一些難以理解的知識點經內化之后可以降低學習難度。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設置信息化教學評價環節。利用該環節可以對計算機課程教學的任務以及目標執行予以評價和了解,也是對現行中等職業教育體制進行反思的重要依據。總之,信息化教學模式下,中職計算機課程的評價系統起到關鍵的作用,對教學效果的評價不僅是對計算機教師工作的一種檢驗,同時也是對學生、對課程內容掌握效果的一種評估,為日后的教學提供參考數據。
在信息化教學實際實施中,信息化教學主要任務是完成教學目標,真正意義上把學生視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而教師主要起到的是引導的作用,應該遵循的原則包括評價內容的普遍性、評價時間的連續性、評價方式的多樣性。在評價體系中,教師要堅持教學資源利用的合理性、學生學習興趣調動的合理性,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研究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滿足感和愉悅感。這些指標體系所提供的信息可以準確地反映信息化課堂教學的效果。
一般情況下,中職計算機課程主要是上機實訓,更多的關注最終的學習效果和成績,但是學生具體學習情況無法得到反饋。而在信息化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過程能通過多方面形成系統數據展示出來,可有效地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估,且評價更準確,其對學生學習評估的數據主要包含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度、教學資源運用率、線上視頻學習瀏覽量、學習任務完成情況、課后作業完成情況等,經過對課程情況進行分析,評價考核學習成果。
由于課上教學時間畢竟有限,且時間大部分都用來教師授課或答疑,因此對學生的作品不能進行充分的分析,此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搭建一個作業平臺,將作業統一上傳,并可以分組評估,最后結果可報告給教師。這樣,我們不僅可以改進自己的不足,同時也可以借鑒他人的經驗,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也能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實現新的學習目標。
如今,信息化已經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推動了各項領域的快速發展,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中等職業學校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視。信息技術已成為學生必備技能,這也是中職生在信息社會中生存的真正需要。因此中職生必須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學校和教師必須盡一切努力為信息化學習提供基本條件。同樣,在正在進行的計算機教育教學課程中,我們應該更加積極地建立信息化教學環境,通過改革不斷優化和完善信息化教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