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宏宇 趙 越
(1.喀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新疆 喀什 844099;2.中共南通市崇川區委黨校,江蘇 南通 226007)
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最本質的規律,它揭示了事物發展變化的內在動力,從根本上解釋了事物發展變化的原因;對立統一規律為我們提供了解釋世界的鑰匙:矛盾分析法。矛盾是事物內部、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矛盾不是具體的事物而是一種狀態,事物總是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因此矛盾無處不在,矛盾無時不有。斗爭性與同一性是一種矛盾當中的兩種屬性,斗爭性是無條件絕對的,而同一性是有條件相對的,同一性通過斗爭性來體現;斗爭性不斷推動事物內部的力量轉化,使其發生質變轉化為新事物,并在新事物中產生新的矛盾;而同一性是保持現存事物狀態的內在力量。斗爭性與同一性相互結合、相互排斥,在不同的條件下所產生的力量也會有所不同。矛盾分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相互依存,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主要矛盾之所以為主要是相對于次要矛盾而言的,在眾多矛盾中主要矛盾決定了事物的發展變化趨勢,因此稱之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從屬于主要矛盾,在一定條件下,也可能轉化為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還需把握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了主要矛盾的發展性質,對主要矛盾中的次要方面亦不可忽視,做到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毛澤東同志所作《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靈活運用了矛盾分析法向革命工作人員闡明了當時中央蘇區所存在的矛盾。文章開篇指出有兩個問題我們需要多加注意,一是關于群眾生活的問題;二是關于工作方法的問題;其隨后針對問題提出了中心任務:“我們現在的中心任務是動員廣大群眾參加革命戰爭,以革命戰爭打倒帝國主義和國民黨,把革命發展到全國去,把帝國主義趕出中國去。”毛澤東同志鮮明指出了主要矛盾為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對于中國的壓迫,而解決主要矛盾的方法為動員廣大群眾參加革命戰爭,以內部力量將壓迫勢力趕出中國。抓住主要矛盾還需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以便于引導矛盾解決。中央蘇區遭到反革命軍事上和經濟上的雙重“圍剿”,人民群眾的利益被侵犯,生活得不到保障,對于革命的積極性也就大打折扣,如何提高廣大群眾對革命的積極性,這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是蘇區革命同志亟須解決的問題。為解決這一重要問題,毛澤東同志明確提出:“我們是革命戰爭的領導者、組織者,我們又是群眾生活的領導者、組織者。組織革命戰爭,改良群眾生活,這是我們的兩大任務。”當有越來越多的“長岡鄉”出現時,群眾的積極性也就提振起來了,矛盾也就迎刃而解。
聯系與發展是唯物辯證法的總觀點和總特征,世界萬物都是處于聯系之中的,事物之間的聯系引起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中央蘇區根據地雖然被“圍剿”但也與其他革命根據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種聯系是根據地所固有的聯系,不是主觀臆想的聯系,這是由聯系的客觀性所決定的。將中央蘇區根據地放在全國的根據地來看,它作為整個聯系網中的一個網結,與全國的革命根據地都有著普遍聯系并且聯系的方式也是多樣性的,由于全國革命工作的復雜性影響,中央蘇區同其他革命根據地的聯系亦具有復雜的條件性。牽一發而動全身,中央蘇區的工作對于全國根據地的影響至關重要,毛澤東同志唯物辯證地看到了這一問題,對中央蘇區的工作也就尤為重視。中央蘇區內部同樣存在著多種多樣聯系,革命工作人員之間的聯系、革命工作人員同人民群眾的聯系、人民群眾同革命活動的聯系等。
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必然引起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毛澤東同志抓住中央蘇區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看到了一系列的聯系與發展,唯物辯證的指出中央蘇區的革命工作人員同人民群眾建立起了緊密聯系加上中央蘇區同全國革命根據地的聯系,若形成幾千個長岡鄉,幾十個興國縣的局面,那么“圍剿”的狀態自然就能得到解決,若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發展全國的革命趕走壓迫的中心任務也就順理成章。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恩格斯沒有直接用過‘實事求是’這個詞匯,但他們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突出強調的就是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其本質內涵;早在1930年,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就提出:“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1934年毛澤東同志在中央蘇區以問題為導向,唯物辯證的把握矛盾,看清了中央蘇區革命根據地內外部的聯系與發展,對于工作的方法也提出了辯證科學的意見。“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是以工作的形式來解決,解決問題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問題的“實事”,只有以實踐掌握實情,才能準確把握問題;“求是”是在實踐基礎上撥開事物表面掌握實質內在規律性,這樣才能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工作的開展才能有的放矢。
“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只有從群眾中來,對于實質的把握才能貼切,只有到群眾中去檢驗,才知曉內在規律是否正確,因此實事求是的本質是群眾路線,要求革命工作人員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群眾中了解情況,在群眾中工作解決實際問題。在“白色恐怖”的“圍剿”之下,人民群眾的生活、精神在高壓之下已是無可爭議的事實;解決人民群眾生活上、精神上的壓力是革命工作人員的重要工作。關心群眾的痛癢,同人民站在一起,以實事求是的工作方法解決群眾的土地問題、柴米油鹽問題、道路橋梁問題、教育問題等是革命工作人員亟須用工作解決的問題,因此實事求是的工作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工作。
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的力量起了決定性作用。毛澤東同志深刻把握這一馬克思主義最基本觀點之一,在文中做出了精彩的論述:“同志們,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的領導下為了人民而誕生、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因為人民而發展壯大,人民群眾中蘊含著無窮的智慧與創造力。
馬克思指出,歷史是人民群眾的歷史,人民群眾從質上來看,是對社會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從量上來看,是社會人口的大多數,黨在中央蘇區的艱難時刻也不忘時刻為民,關心群眾的生活問題,虛心向群眾學習,黨與人民結下了深厚的魚水之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這一時期也得到充分的體現。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處于“圍剿”下的人民群眾所追求的目的就是日常的生活溫飽問題、土地問題、教育問題等,而帝國主義和國民黨等剝削階級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而不顧人民群眾的利益,他們是站在人民大眾利益的對立面,不利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發展,違背了群眾的選擇且與歷史的發展方向不符合,因此是走向滅亡不僅是人民的選擇,也是歷史發展的規律。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立下的最低綱領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先進的科學的理論指引革命工作人員實事求是的解決好這些問題,那么圍繞在黨周圍的人民群眾是逐漸擴大的,革命的任務也是越來越順利的。當人民的銅墻鐵壁一旦構成且有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那么剝削階級的槍炮自然也就失了效用,他們所建造的“烏龜殼”堡壘也就不攻自破。
官僚主義的本質是封建殘余思想與資本主義思想的衍生物,“領導”高高在上,脫離了群眾,也就脫離了實際,與我黨實事求是的工作路線格格不入。毛澤東同志在文章中明確指出“如果僅僅提出任務而不注意實行時候的工作方法,不反對官僚主義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實際的具體的工作方法,不拋棄命令主義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說服的工作方法,那么,什么任務也是不能實現的。”戒除官僚主義有助于提高黨的純潔性與先進性,有助于加深黨與人民的緊密聯系。汀州市的官僚主義領導是我們應該反對的,而長岡鄉、才溪鄉的革命工作人員實事求是,時刻出現在群眾中解決實際問題,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利益。“紅軍橋”與“紅軍井”的修建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因此群眾得出“共產黨真的好,什么事情都為我們想到了”的結論。
《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是一篇充滿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文章且與中央蘇區具體實際相結合,文中所闡述的諸多觀點表現出了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堅守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與使命,取得了黨和人民群眾認可的成績并為后期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奠定了重要的基礎,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下,面對諸多的國際國內風險于挑戰,應堅持一心為民,不忘中國共產黨的初心與使命,同人民群眾建立密切的血肉聯系、戒除官僚主義,實事求是解決群眾的利益問題,共筑應對風險挑戰的銅墻鐵壁。守正堅持以人民群眾為中心,實事求是的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有利于保證黨的純潔性與先進性,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有助于創新和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