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婷,徐華苑,吳春茂
(1.上海市黃浦區業余大學,上海 200002;2.東華大學,上海 200051)
物聯網技術已應用于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如智能醫療[1]、自動駕駛[2]、智慧家居[3]等。在物聯網家居產品領域,現代技術雖然帶來了便利的生活,但如何促進家庭成員關系的和諧與幸福則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如Klapperich 等[4]研究發現部分智能產品雖然為用戶節省了時間,但可能存在產品體驗過程、人與人交流缺失等問題。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物聯網產品如何滿足家庭成員之間的需求沖突等問題值得深入研究與探討。本文對積極體驗視角下的物聯網家居產品設計進行研究,可為相關產品開發提供方法路徑方面的借鑒。
積極體驗設計是一項可能性驅動的正向價值創造活動,通過創新的產品、服務、系統為個人、社區提供愉悅且有意義的交互體驗,從而促進個人幸福、社區繁榮,構建美好未來[5]。通過積極體驗設計概念以及相關文獻研究,其特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積極體驗設計的出發點是為目標對象創造正向價值,可能性驅動的設計思路可助于實現此愿景,從而為人們長期幸福的提升創造更多正向可能性[6]。第二,積極體驗設計是以產品、服務、系統為設計載體的。部分研究表明,用戶積極體驗由其行為互動產生,并受產品、服務等中間變量影響[7]。Raftopoulos[8]對短期與長期幸福感受體驗影響的效果進行了研究,發現積極體驗驅動設計與短期幸福直接相關,但是在體驗中加入產品元素可以對長期幸福感產生影響。第三,積極體驗設計的對象為個體及社區。積極體驗設計不僅為了個體愉悅而設計,還激勵人們從事有意義的社區活動。通過控制困境驅動設計,可激勵用戶選擇有意義的個體及社區活動[9]。第四,積極體驗設計目標是為了個體幸福及社區繁榮。積極體驗設計不僅為了個體幸福而設計,還可以通過設計賦能組織,加強社區間互動,并為社區繁榮作出貢獻[10]。Dunn 等[11]研究結果表明,利他性的社區行為也有助于個體長期幸福感的塑造。
物聯網家居是在現有產品基礎上,嵌入了傳感器設備、通訊基礎設施、云計算、處理單元、決策制定以及動作調用系統等模塊。這些部件及系統通過功能組合,使產品高度智能化與自動化,提升了用戶生活品質。近年來,許多學者對物聯網家居產品設計方法、技術功能及用戶情感交互等方面進行了探索與研究。Tsai 等[12]通過對11 個家庭樣本的定性研究,發現與設計單件產品不同,物聯網家居產品設計過程中應解決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價值沖突。Klapperich[4]等以咖啡制作體驗為例,證明了在體驗方面,手沖咖啡比自動化制作咖啡更受用戶喜歡,并提出了設計與自動化交互的用戶體驗策略。Wu 等[13]從設計學的角度分析了物聯網家居產品的設計方法。另外,在產業實踐領域,LG、小米以及海爾等國內外企業在物聯網智能家居方面已經進行了設計實踐,形成了較完整的智慧家庭生態鏈(見表1)。

表1 物聯網家居產品設計文獻與實踐品牌Tab.1 Literature & brands of IoT household product design
在前期積極體驗設計特征研究基礎上,以物聯網家居產品設計為目標,從設計對象(個體、家庭)與幸福感來源(愉悅、意義)兩個維度,提出了物聯網家居產品積極體驗設計方法框架[13],如圖1 所示。
在圖1 中,設計對象包括個體、以家庭為單位的多個個體以及個體之間的社交互動。幸福感來源指幸福感來源于愉悅和意義,設計師可以從此角度探索設計靈感。愉悅是指通過快樂和舒適的體驗實現片刻的愉悅感知;意義是指通過目的性地追求自我實現或生活價值,進而實現主觀幸福。結合前期文獻研究,對個體愉悅體驗、個人目標實現、集體需求滿足、集體關系和諧分別進行設計路徑構建。

圖1 物聯網家居產品積極體驗設計方法框架Fig.1 Positive experience design approach of IoT household product
通過積極體驗設計可以達到享受愉悅感知的目的。實現方法為:改進現有產品弊端,強化產品現有的愉悅來源或引入新的快樂來源。積極體驗設計的研究出發點在于發現目標對象實踐活動的背后行為動機。Shove 等[14]研究發現,用戶的日常活動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意義、行為、產品。意義表示價值觀和動機,行為象征能力與技術活動,產品代表使用的工具與相關物品。三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谟脩粜袨閯訖C,學者們將用戶內在需求歸納為六要素[15](刺激性、相關性、自主性、安全性、技能性、流行性),通過分析生成用戶概念故事并進行積極概念可視化設計。在物聯網家居產品使用過程中,不同用戶體驗同一款產品,以及同一個用戶在不同時間、地點體驗同一款產品均可產生不同的行為與意義,根本原因在于用戶內在需求不同?;趥€體愉悅體驗的設計路徑,學者們已提出了多種設計工具,如概念設計畫布[16]、情緒棱鏡[17]等,這些設計工具可輔助設計路徑進行設計概念生成。設計路徑詳見圖2。

圖2 個體愉悅體驗設計路徑Fig.2 Individual pleasure experience design path
通過幫助個人實現長期目標來獲得主觀幸福,其來源可以是個人目標實現所獲得的成就感,也可以是向未來目標靠近所獲得的進步感。當用戶的長期目標與短期需求發生矛盾時,如年輕女性面臨保持好身材(長期目標)與享受美食(短期需求)的沖突,設計路徑包括了增加積極體驗點、可視化長期目標、困境自我反思[4]:(1)增加積極體驗點使用戶在追求長期目標實現的過程中,將長期目標細分化。通過增加每個子目標中的積極體驗點,保持用戶對長期目標的追求;(2)長期目標可視化包括實現長期目標預期成果的可視化,以及長期目標整體流程的可視化;(3)困境自我反思是指通過積極暗示的方式,刺激個體反思短期需求與長期目標,以提升對消極與積極結果的認知,從而鼓勵個體選擇追求長期目標。設計路徑詳見圖3。

圖3 個人目標實現設計路徑Fig.3 Personal goal realization design path
基于面向家庭的物聯網產品設計對象是多個個體的現狀,Tsai 等[12]提出未來物聯網產品設計應在家庭成員沖突的個人價值觀之間進行權衡。物聯網產品積極體驗設計以滿足家庭各個成員的體驗需求為設計目標。對于集體需求滿足,設計不在于解決暫時沖突問題(生活習慣、日常喜好、品味風格等),而是綜合考量不同用戶的長期需求(健康身體、幸福生活),從用戶的現實挑戰出發,面向未來愿景,提出新的設計可能,進而基于近期目標,提出解決方案[5]。在面向集體不同需求的設計時,該設計路徑不是針對每個個體需求分別設計,而是通過思考家庭成員未來共同愿景,提出差異化的近期解決方案。設計路徑詳見圖4。

圖4 集體需求滿足設計路徑Fig.4 Group need satisfaction design path
通過積極體驗設計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即通過物聯網家居產品設計,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積極交流,提升家庭和諧氛圍。部分學者研究發現相比較利己,幫助他人更能提升個體的長期主觀幸福感[18]。這對于促進集體關系和諧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在促進家庭關系和諧方面,積極體驗設計可從互助娛樂、互助健身、互助學習、互助生活、分享日常、臨終關懷等角度,構建社區/家庭分享互助產品服務平臺,以激發社區/家庭成員的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19]。在物聯網家居產品設計中,個人通過參與家庭服務提升個體參與感,幫助其他家庭成員以提升他人獲得感,個體在幫助他人過程中可形成良好的品格,提高個體的長期幸福感。本設計路徑關鍵在于物聯網家居產品積極體驗設計應以分享與互助為前提,以家庭的愉悅體驗與家庭成員間關系和諧作為設計評價準則。設計路徑詳見圖5。

圖5 集體關系和諧設計路徑Fig.5 Group relationship harmony design path
在設計實踐過程中,基于以上四種設計路徑可分別進行概念生成,并通過如下模型進行設計路徑及概念歸納。其中,PL=個體愉悅體驗設計路徑,PA=個體目標實現設計路徑,PR=集體需求滿足設計路徑,PH=集體關系和諧設計路徑,具體如下:


為進一步驗證設計方法路徑的可行性與有效性,本研究以家用物聯網咖啡機為設計載體,進行訪談調研。首先,調研了30 名27~35 歲有咖啡機使用經驗,且對咖啡不過敏、不排斥的目標用戶(60%女性,40%男性)。通過焦點小組、調研訪談收集需求數據,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詞頻分析,使用Nvivo 軟件抓取用戶積極體驗關鍵要素(見表2)。

表2 訪談問題與詞頻分析表Tab.2 Interview questions and word frequency analysis
基于調研結果,設計過程選取3 名與家人一起生活、喜歡咖啡且每周使用3~5 次咖啡機的年輕設計師參與設計,過程遵循了物聯網家居產品設計方法框架與相應的四個設計路徑,見圖6。

圖6 物聯網咖啡機概念設計Fig.6 Concept design of IoT coffee machine
1)應用個體愉悅體驗設計路徑,完成豐富用戶愉悅感知的咖啡機概念方案。基于用戶行為與意義,可知安全性與自主性為設計的關鍵要素,由此初步提出了一款咖啡機與可穿戴智能手表相連的概念,可通過手表感知用戶每天的情緒變化,再經過大數據計算,精準輸出不同口感的咖啡,刺激用戶的積極情緒。本設計在情緒與口感上給用戶帶來愉悅感知,獲得積極體驗。
2)利用個人目標實現設計路徑,提出了平衡休息與工作的咖啡機概念方案?;诠ぷ髋c休息之間的現實困境,采用了個人目標實現的解決方案:(1)增加積極體驗點,工作時,咖啡機可通過圖形或語音互動提醒用戶休息;(2)可視化長期目標,面對繁多的工作任務,可以將其分為多個小目標,每完成一個可以獲得休息機會;(3)困境自我反思,在用戶長時間工作、忘記休息時,咖啡機會提醒當前身體狀態,并將其反饋至手機或電腦,引起用戶對健康的反思。通過物聯網技術將咖啡機與用戶電腦相連,長時間工作時電腦的鼠標箭頭會變成咖啡杯形態,提醒用戶一杯提神的咖啡已經準備好,此設計既能夠保證用戶完成工作規劃又利于長期的身體健康。
3)運用集體需求滿足設計路徑,得出了同時滿足不同口感需求的咖啡機概念方案。調研發現:多個家庭成員的未來愿景是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設計師提出了咖啡機可根據不同家庭成員的口味、心情以及身體狀態制作不同口感的咖啡,同時滿足多個家庭成員的需求,進而提出了一款可同時制作兩種口味的咖啡機,配有兩個咖啡杯,可以同時滿足家中兩人對不同口感的需求,以此達到滿足集體需求的目的。
4)采用集體關系和諧設計路徑,生成了促進利他性行為的概念方案??Х葯C可以顯示近期家庭成員的身體數據,家庭成員為對方準備咖啡并分享,在這種相互關愛中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獲得了幸福感,促進了家庭集體關系的和諧。概念設計產品的顯示屏可以提醒家庭成員近期的健康數據,通過可視化的方式記錄,在自己使用咖啡機的同時也可以為家人準備一杯,以示關心,從而達到集體關系和諧目的。
在未來的家庭生活中,用戶會更加注重個體的身體健康與人際間的互動交流。未來物聯網產品設計,不僅需要滿足于用戶當下的享樂體驗,更應滿足用戶的長期幸福與使用者之間的和諧。本文以未來智能家庭需求為背景,運用方法路徑,結合現有技術條件,進一步整合設計了一款有助于愉悅體驗、個體健康及家庭成員關系和諧的物聯網咖啡機設計(見圖7)。

圖7 物聯網咖啡機設計Fig.7 Product design of IoT coffee machine
1)個體愉悅體驗設計方面。根據可穿戴設備監測的人體數據,物聯網云臺對用戶每天情緒進行大數據處理,根據分析結果咖啡機可輸出不同口感(甜度、濃度、牛奶量)的咖啡,可通過咖啡口感帶給用戶積極情緒,以提升體驗愉悅感。該創新點運用個體愉悅體驗設計路徑,通過實踐活動三要素,導入積極心理需求六要素,進而提出設計概念,能夠有效捕捉設計機會點,進而生成概念方案,這進一步驗證了Hassenzahl等[15]將積極心理學與設計學交叉進行設計研究的可行性。
2)個人目標實現設計方面。通過物聯網功能對飲用咖啡的攝糖量進行統計,用戶可清晰地看到近期攝糖數據,及時作出應對,向健康身體目標努力??Х葯C可根據可穿戴設計監測的用戶身體數據以及設定的健康目標進行提醒,實現個人健康長期目標。在設計結果方面,考慮到技術條件的限制,最終選用了攝糖量作為個人長期健康目標達成的切入點。該創新點運用了個人目標實現積極體驗設計路徑,在個體短期愉悅體驗與長期目標發生價值沖突時,提醒用戶進行有益選擇。這也是對Raftopoulos[8]提出的控制困境理論方法的實踐探索。
3)集體需求滿足設計方面。咖啡機結構包括兩個可直接使用的咖啡杯,以及一次性可放入兩顆咖啡膠囊的投放口,根據家庭成員不同的飲用需求制作不同口感,咖啡機可滿足個性化口味需求,通過味覺感知留下美妙回憶。該創新點基于不同的需求困境運用了集體需求滿足的設計路徑。這是對創造可能性設計方法及應用的有效拓展[5]。
4)集體關系和諧設計方面。用戶在自己喝咖啡的同時,可提醒給家人也準備一杯,促進家人之間情感溝通。在共享咖啡中促進家庭成員關系和諧,提升家庭友愛氛圍。該創新點通過集體關系和諧的設計路徑,促進利他性行為,以提升利益相關者的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乃至家庭成員關系的和諧。通過對S??ksj?rvi 等[20]研究結果的設計實踐,證明物聯網技術不但可帶來愉悅體驗,還可促進家庭成員關系和諧。
為了對上述設計路徑的有效性進行評估,本研究選取30 名有咖啡機使用經驗的產品設計師,對設計路徑進行評價分析。首先,介紹設計路徑以及運用本設計路徑產生的物聯網咖啡機設計,然后請每位設計師基于自身專業認知,運用里克特量表對四個設計路徑分別從創造性、新穎性、實用性與易懂性對設計路徑進行打分(1—7 分),“1=非常無效,7=非常有效”,然后計算出每個路徑的均值與方差。統計結果表明(見表3):在易懂性方面,個體愉悅體驗設計路徑獲得較高均值(6.258),說明該設計路徑較容易被設計師所理解;在實用性方面,集體需求滿足設計路徑獲得的評價最高(5.533),體現了該設計路徑產生了實用的設計結果;在新穎性方面,個人目標實現設計路徑取得了較高分值(5.498),反映了該設計路徑的設計思路比較新穎;在創造性方面,集體關系和諧設計路徑得到了較高分值(5.437),表明了該設計路徑創造出了有價值的結果,但是其方差值較大(1.268),也說明其在價值創造方面的認可度具有不一致性。整體設計路徑均值普遍較高,說明了積極體驗設計路徑具備一定的可行性與有效性。

表3 積極體驗設計路徑評價Tab.3 Evaluation of positive experience design paths
在物聯網時代,為了適應未來的智慧家庭與社區,指導未來的創新設計實踐,需要不斷提升與完善設計方法工具。本文基于物聯網家居產品積極體驗設計方法框架,提出了四種設計路徑,包括個體愉悅體驗設計路徑、個人目標實現設計路徑、集體需求滿足設計路徑、集體關系和諧設計路徑。以物聯網家居咖啡機為設計案例,進行了設計實踐應用與結果分析,并進行了設計路徑評估。本文可為物聯網產品提升用戶積極體驗設計方面提供相關參考。本研究不足之處在于未對設計概念進行深入生產實踐,后續可在研究路徑的基礎上,進行更多家居物聯網產品設計實踐,進一步驗證設計方法路徑的可行性與有效性,以豐富物聯網家居產品積極體驗設計的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