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奕凡 于元元
“十四五”時期,檔案作為重要信息資源和獨特歷史文化遺產,價值日益凸顯,檔案工作對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基礎性、支撐性作用更加突出,檔案事業發展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也面臨嚴峻挑戰。在檔案由傳統的以館藏為主要職能轉向以開放獲取為主要發展目標的背景下,檔案的服務創新改革成為檔案界學者的重點關注方向。目前,在檔案服務創新方面的文獻發表數量較多,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研究。主要觀點:①檔案服務創新是一種全新的以數據為管理對象的管理理念,檔案工作人員應該以提高管理效能、實現數據價值為管理目標,運用云計算、物聯網和智慧工程等現代技術手段進行數據資源的收集,實現服務創新。②在大數據環境下要想實現創新發展,需要拓寬信息渠道并注重多媒體手段的應用,通過建立檔案信息服務管理監管制度、開發檔案數據資源實現高質量的檔案服務。③政府和企業應該通過建立檔案館(室)網頁、開展網上利用服務、建立電子文件自動上傳收集機制等方式提供網絡化服務。④檔案服務創新的重點在于給用戶提供自由選擇和平等獲取檔案信息的權利,注重用戶閱讀需求、閱讀行為和閱讀滿意度等非結構化數據的收集、分析和利用。⑤實現檔案服務方式的靈活性、獲取服務的及時性、打造館際資源的共享共建平臺以及加強新興媒體媒介的宣傳是創新檔案服務的有效方式。
從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學者們大多通過數據的收集利用以及用戶需求的角度對檔案服務創新方式進行研究論述。檔案服務的升級創新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為檔案公眾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檔案服務。然而,目前我國檔案部門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是大多公眾對檔案館的認識還只停留在“檔案館只是人事檔案管理部門”的傳統觀念中。相比于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場所,檔案館的用戶數量仍然較少。如何讓人們轉變這種刻板印象,如何吸引人們主動利用檔案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現代人們旅游目的已經從純粹的景觀式旅游轉變為以探索歷史文化、體味異域文化為主的人文型知識旅游。2019年6月,我國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文化產業促進法(草案征求意見稿)》,將在法律層面打通文化產業、文化事業及相關產業融合之路,其中文旅融合是政策重要內容之一。文旅融合政策是“十四五時期”檔案館轉變服務方式,創新服務思路的機遇。
人民生活水平和大眾文化素質顯著提高,國內旅游人次逐年創新高,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基礎上,人們也越來越注重對旅游城市的文化底蘊和歷史發展的了解。而檔案資源作為最真實、最直接記錄當地社會文化發展的原始資料是展現城市風采的絕佳名片,也是最原始的以文促旅資料。檔案館可以展示當地著名歷史事件、景點建筑、偉人事跡和特色文化風俗的館藏資料。以青島為例,青島有特色的嶗山道教文化、綠瓦紅墻的建筑風格和各種節慶民俗文化活動,如青島海云庵糖球會,青島海云庵糖球會源自漁民在出海前會吃一串大紅糖球,寓意驅邪避災。這些傳統文化背后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可以通過檔案這一真實的記錄載體呈現給公眾。能夠讓游客更深刻地感受到城市的魅力,加強游客對城市的認同感。讓公眾以游客的身份進入檔案館參觀、利用檔案,可以大大增加檔案館的用戶人流量,檔案館的文化教育功能可以惠及更多公眾。在此基礎上,檔案館還可以發揮自身文化職能,建設研學旅行教育基地,探索中小學生文化教育活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正如《國家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工作規范》中提出的“以館藏檔案為主要資源,向社會公眾開展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和國情、省情、市情、區情、縣情教育以及科學文化知識教育的活動場所”。
檔案編研工作在城市文化建設中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檔案編研的服務對象也有了更大范圍的拓展,服務形式也變得多樣化。創新檔案編研的形式,能夠更好地展現檔案價值,從而體現檔案編研的服務性、提高檔案編研的現實利用價值。在編研過程中,以旅游路線為主題進行旅游檔案系列的編研,將城市特色旅游景點系列的檔案定期進行展覽,為游客提供更全面的景點介紹。通過編研的檔案具有敘事可視和強互動性的特點,讓靜態的檔案資源“活起來”,以推動城市持續發展,塑造城市個性。曼紐爾·卡斯特爾在《信息時代的城市文化》中提到“新的城市文化是一種由交流空間和地方空間的多模式界面展現出來的有意義的互動交流的文化”。以北京、上海、青島等城市為例,這些城市都開展了城市記憶工程的項目,以記錄城市歷史演變、保存城市記憶、凝聚城市精神。這些城市也都是著名的旅游城市,豐富的旅游資源充實了檔案館藏,也為檔案服務創新提供了新途徑。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檔案開發需要由粗放化轉向精細化,可以利用信息可視化技術、縮微復制技術、數字檔案管理等技術,對當地特色檔案資源進行開發。有利于促進檔案館的服務技術進步,進一步提高檔案館數字化水平,以適應大數據時代人們對信息獲取更精準的要求。檔案開放人員需要發掘當地文化歷史檔案的隱形知識,同時注重結構化和非結構化資源。通過對用戶進行行為畫像,了解用戶的喜好和特點,能夠做到精確預測用戶需求,以提高檔案服務能力。
2018年底,檔案機構進行了改革,局館分設的體制更突出了檔案館的文化屬性。這表明檔案機構改革凸顯“政事分離”的特點,而檔案館成為文旅場所正能鮮明突出檔案館的文化屬性,與檔案機構改革的總體目標保持一致。檔案館與地方旅游合作,不僅是地方旅游一大亮點,也可以推動當地旅游經濟發展,樹立地方文化品牌。
檔案館作為城市歷史的保存者和城市文化的代表,擁有吸引游覽者“打卡”的先天優勢。檔案館以新穎的服務形式為游覽者提供與眾不同的游覽經歷,能吸引游客積極參與檔案館舉辦的各項活動,通過新媒體宣傳和游客自發宣傳,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地游客前來,促進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創新檔案服務形式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只在于其本身,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文化衍生價值。比如文旅融合背景下紅色檔案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即紅色檔案資源能夠衍生出紅色藝術創作、紅色文化旅游等,從而體現其延伸出的經濟效益。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檔案館為湖南省實施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提供統一檔案服務平臺的實例,充分說明了檔案在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中的顯著作用。旅游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能吸引更多投資,推動當地文娛行業良好發展,具有較高的綜合效益。
檔案館需要挖掘檔案資料的文化內涵,打造出具有城市特色的文旅產品,向游客展現城市的歷史文化和風俗文化,樹立城市的文化品牌,形成品牌效應。在國慶、五一勞動節、清明節等旅游高峰時期,可以以不同節日為主題展示當地名人事跡或歷史上重大意義的活動等檔案資料,不僅可以起到教育意義,也能夠讓游客對當地的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旅游檔案相關管理機構應注重開發旅游景區的周邊產品,并且要設置柜臺出售紀念品、工藝品等,方便游客將旅行中的城市記憶帶回家中,長期保留。
《“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指出,到2025年檔案工作走向開放,走向現代化需取得實質性進展,形成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相適應的檔案事業發展新局面。其中,需重點推進檔案館服務,讓檔案助力經濟科技發展,通過展覽陳列、新媒體傳播、編研出版等方式,不斷推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檔案文化精品,加強檔案文化創新產品開發,探索產業化路徑。因此,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檔案館需改變策略,將檔案館豐富的特色資源以新穎的形式向公眾展示,從而吸引更多的用戶主動進入檔案館。
開放的檔案文獻也可以看成一個個“旅游景點”,開設專門的旅游專題網站欄目,通過精美的圖像、影片并結合導游般專業生動的講解,對每個檔案進行講解展示,更容易讓大眾接受。同時,可以開展在線課堂欄目,以當地旅游景點的歷史由來為內容對用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青島五四廣場,五四廣場因“五四運動”而得名,是一場學生的愛國運動。通過對“五四運動”生動的講解,可以讓現代的青少年們了解前輩們的偉大斗爭精神。
1.盲盒
盲盒最初誕生于日本,最初的名字叫mini figures,流行于歐美后也開始被稱作blind box,是在一個小的紙盒里面裝著不同樣式的玩偶。之所以稱之為盲盒,是因為盒子是不透明的,只有打開才會知道,用戶抽到什么全憑運氣。消費者購買盲盒的目的不完全是“玩”,更多的是滿足收藏的需要,因此對于盲盒玩偶設計的獨特性和收藏價值有了更高的要求。檔案館可結合當地特色的景點、風俗設計精美可愛的系列盲盒玩偶,并不斷推出新款,為消費者提供不斷收藏的動力。同時,盲盒一般以六到十個為一個系列,每個系列需要設置一個或多個隱藏款,就是業界所指的“小隱藏款”和“大隱藏款”,由于隱藏款天然的稀缺性,可以制造一種讓玩家尋寶的體驗。與系列同款不同的是,“隱藏款”無法從正常渠道中購買,只能通過購買盲盒的形式抽取,這也算是一種饑餓營銷。在此情況下,公眾很大程度上會對檔案館推出的盲盒持續關注,一定程度上能拉近公眾和檔案館的距離。
2.開發密室逃脫和劇本殺游戲
文旅融合其目的是為了讓游客在游玩過程中體驗地方文化。所以,設計富有趣味的體驗活動是檔案館要思考的第一步。密室逃脫和劇本殺游戲是可以讓游客們進行互動的群體游戲,能夠極大調動游客的參與興趣。以蘇州中國絲綢檔案館在第十屆中國蘇州文化創意設計產業交易博覽會舉辦的《第七檔案室》“追蹤者的倒計時”實景解謎活動為例,此次活動深受大眾歡迎,3天時間接待千余人。不僅讓參與者享受探索的樂趣,更為人們提供了深入了解蘇州絲綢文化和檔案知識的機會。此外,劇本殺游戲也深受年輕一代人的喜愛,檔案館可以依據開放的檔案資源進行劇本改編,從而吸引游客進行游戲體驗。
3.開發樂高玩具
樂高,英文名LEGO,大家對樂高最普遍的定義是一種塑料積木搭建類玩具。樂高起源于童話王國丹麥,它的愛好者遍布全世界,覆蓋男女老幼,是最受歡迎的玩具之一。檔案館可以把一些實物館藏文物和帶有當地特色的景點建筑,以3D立體打印的方式開發成樂高玩具,配以文字版的介紹說明,讓人們在了解檔案文物和景點由來的同時也能體驗動手搭建的樂趣。4.打造3D體驗館
為增加公眾參觀的趣味性,蘇州、青島等檔案館都打造了3D體驗館。3D體驗館能夠將城市各個歷史時期的生活狀態以直觀的方式展現給參與者。3D體驗館可以讓檔案真正動起來、活起來,讓外地游客可以了解城市的發展變化,讓本地居民增強對家鄉的情感認同。
新 《檔案法》第七條新增了“國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和支持檔案事業的發展”的表述。這是我國在法律層面首次提出社會力量參與檔案工作的議題。在目前市場資源調配能力提高、社會力量能夠更好地推動檔案事業發展的背景下,檔案事業正由“單兵作戰”向“多元合作”逐漸轉變。
1.加強館際合作
檔案館作為保存社會記憶的文化基地,與紀念館、博物館、圖書館等其他文化機構可共同成為文旅場所,如遼寧省三館共建、江西省各級檔案館在大力開發“江西紅色旅游”背景下,結合各地紅色歷史故事,圍繞紅色遺跡,與革命遺跡遺址、戰爭革命紀念館、博物館等共同構成了若干紅色旅游線路等。就文旅融合的研究深度而言,圖書館界的探索研究已較為成熟,檔案工作人員可多借鑒在文旅融合方面做的比較好的圖書館的經驗方法。同時,檔案館館際之間也需要合作,僅依靠一家檔案館的人力、物力資源很難開發一系列大型項目,檔案館間加強合作交流,能夠取長補短,形成地方特色旅游看點。
2.加強館企合作
檔案館屬于非營利性事業單位,所能用于開發文旅項目的資金有限,如果能與當地知名企業進行合作,既能提高企業的社會知名度,也能解決檔案館資金緊張的問題。當地知名企業也屬于城市檔案資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業的發展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檔案館也可以把開放的企業文化檔案融入到文旅項目的開發中,在活動的宣傳舉辦過程中,也能讓公眾更了解企業,推動當地企業進一步拓展市場。
3.加強館眾合作
檔案的服務創新最終的服務對象是公眾,讓用戶成為“第三館員”是促使用戶參與檔案館建設的進程中,如“民間家書征集”等活動,可以激發大眾的參與興趣。檔案館也可以為用戶制定年度用戶個人報告,在年末以電子郵件等形式發送給用戶。同時,在文旅項目的開發過程中要注重收集公眾的意見,重視用戶的體驗感,吸引用戶積極建言獻策。
檔案館在文旅融合的建設方面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需要檔案工作人員改變傳統的工作方式,大膽創新,充分挖掘館內開放檔案,以新穎的旅游特色吸引公眾。
拓寬人才培養渠道,培養更多創新型管理型人才。檔案部門需定期開展檔案專業知識培訓和技術培訓,打造一支檔案基礎知識過硬、具備科研能力、有創新能力的高水平的專業人才隊伍,讓每一位檔案工作人員不僅掌握檔案資源管理、開發和服務知識,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外語水平,能夠為國內外游客提供高質量服務。同時,檔案館員需既熟知傳統檔案管理模式,也能跟上最新信息技術的發展腳步。檔案部門要著重培養知識結構多樣化的高素質人才,加強與高校的合作,引進優秀的高校畢業生,這樣才能真正滿足用戶對高質量檔案服務的要求。
各個地區檔案館的技術水平差異較大,不少檔案館存在技術瓶頸問題,無法將館內資源進行文旅項目開發,服務水平也無法得到提高。此外,在大數據時代下,人們更喜歡個性化的服務,傳統的單一館藏展示方式無法對公眾產生更大的吸引力,有針對性地為各類用戶提供多元化服務才能吸引更多用戶。
在打造文旅項目的過程中檔案館需要通過各個媒體平臺,如微信公眾號、微博平臺等方式進行宣傳,讓更多的公眾了解,吸引更多的參與者。對于外地游客,可以通過加強與旅行社的合作,吸引更多外地游客進館參觀;對于本地居民而言,可以派館員定期到學校、社區、企業等目標群體處進行現場宣傳展示。如黑龍江檔案館會在黑龍江大學進行館藏展示。同時,檔案館可以借地營銷,將編制的宣傳手冊放置于人流量較多的博物館、科技館、美術館等熱門場所,增加人們對檔案館的了解,提高社會公眾利用檔案意識。
檔案部門本身是文化場所,具有文化屬性,將檔案館融入城市旅游中,無疑是最恰當的文旅融合形式之一。場地檔案館與文旅業融合的發展方式還處于初步階段,檔案館在進行館藏資源開發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對檔案資源的保護,靈活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向公眾展示特色館藏,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在文旅項目的開發中要加強與企業、旅游部門和圖書館等部門的合作,多吸取優秀經驗,實現互利共贏。同時,要注重用戶的體驗與反饋,及時做出改進,讓公眾也能有機會為文旅項目的開發建言獻策。文旅融合的形式對于檔案部門創新服務來說是一個新的機遇,相關檔案人員應抓住機遇、創新服務,實現智能化、高價值的檔案服務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