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琴
(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520)
企業的經營離不開員工的專業知識和實際應用能力,物流企業也是如此,為了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物流法律法規與實務的基本知識,學會處理物流活動中涉及的一般法律問題,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校)現代物流專業開設“物流法律法規與實務”這一課程。針對高職學生人才培養注重實踐性的特點,物流法律法規與實務課程理論多實踐少,學生興趣不高,課程的教學效果也不好。為了改善這樣的現狀,在互聯網+的環境下,利用職教云平臺實施教學,引入微課和翻轉課堂對課程教學進行改革,開發學生感興趣的教學資源,提升課堂的氛圍,構建高質量、高效果的課堂教學。
翻轉課堂是在信息化環境下,教師提供學習資源,學生在課前完成教學資源的學習,課堂上師生共同完成答疑和進行互動交流等活動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通過合理支配課堂內外時間,更加主動學習,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課堂上主要是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和互動交流,從而有效地利用了課堂時間。
課程教學基于物流企業活動的業務模塊,讓學生全面知曉物流活動領域的法律和法規,應用所學的法律知識分析、判斷和解決物流活動中的法律糾紛。通過用項目引領,任務驅動,采用情景模擬、角色扮演、討論、辯論、案例分析等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清楚物流企業成立的基本條件,以及怎樣及時準確地解決各類合同糾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具備物流法律法規專業知識,知道如何運用法律維護企業的權益,培養物流經濟活動中法律意識,具備良好的服務意識與組織物流活動能力的素質要求。
2.2.1 學生參與度低。高職學生普遍法律知識基礎差,再加上枯燥、乏味的法律條文,理論性較強,僅采取講授與案例分析的方法教學,不能讓學生產生濃厚興趣。在任務不夠細化的基礎上,采用任務驅動方法進行教學,學生的參與度也是低,注意力不集中,課堂氛圍沉悶,教學效果一般。
2.2.2 理論知識較多,實踐性少。物流法律條款涉及物流活動的方方面面,部分法律條款時效性低,不能完全解決快速發展的物流行業現實中的問題。與其他課程相比,理論知識學習內容多,實踐型的內容和教學環節都少,在考核方面,法律條款的內容較多,只能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不利于培養學生法律問題的實踐能力。
本專業的“物流法律法規與實務”課程在物流專業的第四學期進行,學生已學習了一定的專業課程,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物流基礎知識,但是因為部分學生就業心態明顯,對于枯燥的法律理論知識沒有興趣。
針對這種情況,利用職教云平臺對課程進行設計,明確課程學習項目和具體任務后創建教學資源,進行互動式教學活動,全程跟蹤學習情況并及時做好教學反饋。在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將職教云平臺輔助整個教學過程,具體思路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物流法律法規與實務”課程教學體系
“物流法律法規與實務課程”的課程資源主要以學生對物流活動合同認知、物流活動場景與實踐、物流法律糾紛的解決方法為內容,通過案例、練習題、考試題、視頻資料、動漫、圖片等形式,起到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作用。這些課程資源是圍繞本門課程的教學設計,以學生自主學習,利用物流工作中遇到的法律問題讓學生產生興趣,結合教學目標、學生認知規律、物流企業崗位需求,通過職教云平臺創建。
課前準備:搭建平臺課程。教師在職教云平臺創建“物流法律法規與實務”課程,添加任課的班級,出示相應的班級二維碼或班級邀請碼,讓學生加入班級課程以便后續隨時在平臺學習。
課前準備:上課前,選取翻轉內容,以任務的形式發布該次課的預習資源,把本次課的教學內容分成幾個任務,讓學生知曉本堂課的學習內容,以趣味測試的形式完成知識點的預習,同時把錄制好的教學視頻上傳到職教云平臺、微信班級群、QQ班群等渠道,供學生自主學習,然后發布下次課中學生需要演示的主題,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完成這個演示任務。這樣可以讓學生共同參與,在參與過程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能夠讓學生在課前產生興趣,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
課中,教師檢查交流學習情況。即讓學生分組進行任務演示,教師和學生進行點評,同時針對每次課不同的教學目標,利用相應的物流業務活動中涉及的法律知識和案例,結合配套的圖片、場景、動漫等視聽資源,使學生更直觀掌握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課后,教師總結反思,學生查漏補缺。教師針對各小組演示的情況和學生的點評進行總結反思,讓各小組明晰各自演示任務的亮點和不足,同時利用測試題或案例分析題,讓學生完成并總結,留言板留言或上交測試總結。測試題或案例分析題是教學團隊根據項目任務的重難點、易錯點開發制作配套的資料,已經上傳到平臺上并給出了答案,方便學習自主學習和總結,以便學生查漏補缺。
通過多形式的課堂交流方式,實現教學資源和活動的對接,讓學生更好學習,是職教云平臺的特點。課堂中的互動活動,可以調動學生自主思考,積極參與學習的興趣,把平臺的各項活動融入教學的全過程,構建多樣化的學生交流互動的課堂活動庫。
課前,立足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通過布置任務讓學生在職教云平臺學習微課和課件后進行分組討論,做好演練的準備,進行探究預習,從而讓學生認識自己的盲點及興趣點,為教師的課中指導奠定基礎。課中,在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基礎上,結合教學目標,通過任務演練實戰,師生點評,找出亮點和不足,同時結合平臺視頻和案例資源推動課堂的教學進程,為學生提供多形式的實踐學習活動。課后,以鞏固知識、提升能力為主,通過課后作業、在線測試、留言板來加強學生對學習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講授“貨物運輸法律法規”的內容:①課前,設計關于如何處理快遞糾紛的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生活中遇到的快遞糾紛處理的辦法,并提問“處理糾紛的機構部門有哪些?”“有哪些適用的法律法規?”教師對數據進行歸納統計,明晰學生的認知基礎。布置任務學習微課:姐姐的手機怎么變成石頭了?做好課中匯報的準備。②課中:學習微課“姐姐的手機變石頭”后,小組演練,師生點評,學生都有接收快遞的經歷,參與率很高,討論得很熱烈,此時以理論來引領學生,很快就能把運輸合同概念、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內容、運輸合同的當事人以及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表述出來,接著通過頭腦風暴討論法律關系的變更或撤銷、法律關系的擴展以及具體適用的法律法規,學生以主體的身份分析出案例的答案,教師密切關注整個過程,觀察學生參與的情況,適時幫助學生解答疑問,各小組表達觀點后,教師小結,最后拓展——通過對“姐姐的手機變石頭”的學習,讓我們今后懂得怎樣來避免這種糾紛?③課后通過在線測試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判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程度,再結合小組互評打分、組內評價等方式加強學生間的互動。
職教云平臺數據統計中,統計了每位學生的學習記錄,有學習課件的時長、觀看視頻時間、參與活動情況、作業上交次數、在線測試的完成情況等,這些數據為教學研究提供的有力佐證。教師全程跟蹤學生的學習過程,結合平時課堂表現進行激勵與評價。課后,通過數據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和查閱學習任務的情況,也可以清楚課程的難易程度、課程是否安排合理,從而補充講解,以便更好地教學,促進因材施教。
一般時長不超過10min,教學內容可以是題型精講、教材解讀、方法傳授、考點歸納、教學經驗等技能方面的知識講解和展示。由于微課具有時間短、內容少、資源容量少資源組成情景化等特點,學生十分追捧,再加上職教云平臺的使用,通過隨機抽取學生回答問題、在線討論、頭腦風暴、評價打分,師生互動性加強,給課堂增添了無限樂趣,學生的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也得到提高。另外,作業評價兼顧組內、組外互相評價打分和教師點評打分兩種方式,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互動,又讓學生清楚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還可以學習其他同學的方式方法和思路;更可貴的是互相評價打分,讓學生成為項目學習的主體,避免渾水摸魚的現象,擴大了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度。目前為止,這門課程通過職教云輔助教學有98%的2018級、2019級、2020級學生參與了課程互動,整體參與效果非常好。
將大量的電子素材上傳至職教云平臺,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讓學生自由支配時間進行觀看和學習,即讓學生學會使用碎片化的時間,充分做好時間管理,課前學生熟悉事先教師發布的微課和學習任務,清楚每次課的學習要求與目標,做好準備,可以隨時隨地重復查看,更好區分重點。從而滿足學生自由化學習的需求,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利用在線測試與項目提交的方式完成測試和課后作業,便于學生反復查看和鞏固。
在傳統的“物流法律法規與實務”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利用職教云平臺進行微課教學,把學生作為主體,憑借“互聯網+”教學環境下,做好教學設計,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創建更多的實踐活動,學生的參與度高漲,很大程度上突破傳統教學,但在具體的實施中,仍有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