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周 洋,李 杰
(景德鎮學院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江西 景德鎮 333032)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指出,要扎實有序做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重點工作,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壽溪村“一村一品”養殖及保護性發展中華蜜蜂產業,打造以蜂為特色的品牌,擴大壽溪村的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對于實現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壽溪村隸屬于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臧灣鄉,位于臧灣鄉南部,總面積為23.77 km;有農戶258 戶819 人,分布在7 個自然村8 個村小組。壽溪村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周邊山壑縱橫,山峰層疊,山環水繞,景色秀麗,自然環境優越。
壽溪村從明清時期開始以采瓷石為主要經濟來源,當地把瓷石粉碎,用粉料再制成瓷坯子,而后配制成坯釉料供給景德鎮進行瓷器制作,但1954 年因質量變化,余干瓷石取代了壽溪瓷石。之后,為防止破壞環境,當地村民以種植水稻、茶葉等為主要收入,養蜂為輔助經濟來源,所以壽溪村養蜂由來已久。
根據壽溪村產業現狀,其鄉村振興的思路是打造以蜂產業為特色的新型特色鄉村,但現實的鄉村問題依然嚴峻。針對現狀,從鄉村振興角度為壽溪村轉變成蜂產業特色的秀美鄉村提出發展策略。
雖然壽溪村山清水秀,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青年人口越來越少,大量老年人和兒童留守鄉村,壽溪村旅游經濟缺少發展動力,良好的自然資源無法真正利用起來。壽溪村要想通過蜂產業實現鄉村振興并形成特色鄉村,需要先解決以下問題。
2.1.1 產業結構單一,沒有形成產業鏈和品牌
壽溪村的個體經營戶較少且分散,產業發展不足以吸引人口回流。壽溪村產業以傳統農業為主,結構單一,布局分散,缺乏當地支柱性產業,經濟驅動力不足,不利于壽溪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壽溪村的蜂蜜生產以個人及家庭為主,養蜂規模小且以生產低質蜜為主,缺乏組織管理和系統化生產,沒有形成蜂產業鏈和蜂品牌。
2.1.2 蜂業基礎薄弱,缺乏專業指導
壽溪村養蜂時間較長,但專業水平不高,養蜂技術缺乏專業人士的指導。另外,根據對壽溪村植物的調查發現,壽溪村的蜜源植物種類相對較少,蜂業發展需要改善壽溪村的植物結構和增加有特色的蜜源植物種類。
2.1.3 蜂產品銷售模式單一,沒有穩定的客戶群
壽溪村的蜂產品銷售模式較為傳統,多為自產自銷或店面銷售,銷售的覆蓋面局限在周圍村鎮和浮梁縣內,客戶群較為零散,蜂農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銷量不大。
2.1.4 自然資源豐厚,景觀和產業規劃有待優化
壽溪村遠離市區,生態環境良好,有利于蜂產業的建設與發展。壽溪村地處偏僻,交通較為不便,民居多為徽派建筑風格,公共活動空間和旅游服務設施缺乏。壽溪村的特色文化不夠突出,沒有明顯的文化辨識度和記憶點,需要景觀規劃的介入讓其滿足游客的需求以吸引游客。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將景觀研究融入其中,必須充分考慮到鄉村的實際地理環境、人文色彩等因素可能對景觀研究產生的影響。從壽溪村的現狀出發,提出以下策略。
2.2.1 打造品牌生態,擴大品牌效應
當地蜂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打造生態品牌和良好口碑是提供產業發展動力的關鍵。要著力打造壽溪村蜂蜜品牌并設計有特色的宣傳Logo 和外包裝,生產種類豐富的蜂蜜產品,包括各種包裝形式的蜂蜜原漿、與茶文化相結合的蜜茶、蜂花粉、蜂膠、蜂塊等。蜂產品相關的加工產業鏈也要提前建設完善,為壽溪村蜂農服務。
開展“壽溪蜂業旅游”活動,大力宣傳壽溪蜂產品的優勢和發展潛力,吸引全國各地的游客來壽溪村體驗蜂文化的魅力、品嘗壽溪蜂蜜的美味。蜂業旅游帶來的不僅是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和品牌效應的擴大,還有相關產業的經濟發展和蜂農勞動積極性的提高,更是壽溪文化價值的體現。因此,蜂業旅游的開展是壽溪村蜂業不斷前進的首要選擇。
2.2.2 對外推廣產品和養蜂技術
壽溪村要想把蜂產品銷售出去,只依靠品牌是遠遠不夠的,在形成品牌之后還需要大力對外推廣產品。蜂農必須不斷提高養蜂技術,以此來帶動蜂產品質量提高和產品特色更新。
首先,對外推廣產品。壽溪蜂產業與文化旅游相結合能夠吸引更多游客,鄉村改造和文化建設便是特色推廣的點睛之筆。通過開展蜂蜜品嘗節和舉辦蜂產品、瓷文化、茶文化等相關文化展覽和文化秀,舉辦親子互動、自然科普、燈光秀、星空露營、露天電影、草地音樂節、田園夜游、樂趣煙花、露天燒烤等活動,增加游客對壽溪蜂文化及當地文化的了解,以此擴大壽溪蜂文化影響力及吸引力。
其次,提高養蜂技術。壽溪村應建立中蜂產業領導小組,負責中蜂產業發展組織領導、綜合協調、產業規劃、培訓考核等工作。聘請知名專家擔任蜂產業顧問,培養或引進中蜂養殖及蜂產品質量監管人才,并針對農戶養蜂需求,舉辦養殖技術、產品營銷、蜂文化知識等培訓。給壽溪村配備蜂產業農技員,加強農技員培訓,并發揮其日常養蜂技術指導作用,形成鄉村養蜂技術服務網絡。對壽溪村蜜源植物的種類、分布范圍、生長規律及采蜜情況進行深度調查分析,改善壽溪村的植物結構,增加蜜源植物的種類,發掘有特色的蜜源植物并形成特色蜂蜜,以確定壽溪蜂業的發展方針和技術推廣的方向。
2.2.3 線下與線上融合銷售以“互聯網+蜂產業”為前進方向,將壽溪村蜂產品對外銷售路線定位為“以互聯網為依托,以優質蜂產品為主體”的營銷方式。通過互聯網傳播的巨大優勢打開壽溪蜂產品的銷售市場,讓蜂農足不出戶就能把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激活鄉村市場,盤活鄉村資源,為壽溪蜂產業注入新的生命。
電商直播拓寬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提高了農產品的經濟收益。壽溪村的蜂農或居民可以開創壽溪蜂產品直播平臺進行居家銷售,并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銷售方式獲得市場認可,使壽溪蜂產品銷售渠道多元化。村民可以通過直播的方式宣傳壽溪的青山綠水和蜂蜜的形成過程,以及蜂產品的加工過程,讓顧客買得放心、吃得安心。同時,重點打造綠色生態的蜂產品生產區,由村民進行中蜂養殖、育種、副產品加工、銷售,以訂單為紐帶,有機整合蜂農種養、生產加工和電商銷售,帶動周邊村民大力開展訂單式蜂產業,快速實現致富。
2.2.4 美化鄉村景觀,優化產業布局
首先,壽溪村的景觀規劃布局要以提高村民宜居水平和增強游客體驗為目標,將蜂文化與瓷文化融合,打造以鄉村旅游、蜂產品銷售、蜂文化科普、鄉村民宿為主的完整服務鏈。
其次,要通過景觀規劃研究提高村民的居住環境與生態環境,吸引知識青年與技術青年走進壽溪、建設壽溪。
再次,良好的維護管理和淳樸的鄉村民風是壽溪村不斷進步、發展的基礎與關鍵。在景觀規劃的同時,要注重保護壽溪村自然生態,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同時進行。
最后,按照高起點、高標準的原則,編制壽溪村中蜂產業發展規劃,把產業布局、蜂旅開發、蜂種保護與利用、蜂業培訓、蜜源植物開發利用等作為規劃重點,明確產業發展目標與措施,促進中蜂產業科學快速發展。產業發展的模式要從原來的自給自足提升到產業興旺,實現從生產單一性向生產體系化過渡,即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在蜂業生產模式不斷優化的前提下,也要對其附屬的旅游產業、服務產業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模式融合。鄉村旅游對鄉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積極作用,有助于提高農村居民的非農收入,優化鄉村產業結構,改善鄉村生態環境。
推動鄉村振興,需要站在城鄉空間的整體角度,對鄉村振興的空間載體作出科學合理的統籌安排。應以蜂產業為特色,并將其融入到壽溪村的景觀規劃研究之中,幫助壽溪村樹立蜂品牌,形成產業鏈,并將壽溪村打造成以蜂文化為特色的旅游勝地,助力壽溪村鄉村振興。
壽溪村包含羅塢、嚴家、大坑塢、方家、苗竹林、徐家、渡口7 個自然村。本研究以嚴家為研究對象,以蜂產業為主導產業,圍繞此衍生出一系列相關副產業,打造壽溪村獨特的產業特色和產業文化,塑造集觀光、療養、住宿、娛樂、休閑、科教、創意互動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新農村生態產業,其具體景觀規劃如圖1所示。

圖1 壽溪村嚴家總平面規劃圖
嚴家是壽溪村其中的一個自然村,根據自然地理條件和民居建筑分布情況,將其劃分為廠房生產區、經濟花田區、濱水游覽區、兒童活動區、村文化展示區,規劃如下。
居委會周邊是中蜂產業生產所用場地,實施規范化、統一化管理,可供游客參觀游覽。廠房定位是以生產相關蜂副產品為主要功能目的,遵循行業規范,實施現代化廠房管理。生產產品主要是蜂蜜、蜂王漿、蜂花粉、蜂膠、雄蜂蛹口服液、蜂皇胎片等。
在不改變基本農田用途的情況下,以經濟型花卉或蜜源性花卉作為主要作物,打造經濟性與觀賞性并重的創意花田,可供游客觀賞游覽。經濟花田區可開展花田觀光、采花樂游等體驗活動,主要打造景點是錦帶花游、花海融春、田蜜香、花溪瀑布、花成蜜就、漫步花道等。
本設計以現有水體為基礎,沿河道設置濱水棧道或觀水平臺,利用親水景觀增加景觀豐富度及觀賞性,同時在水塘設置娛樂垂釣體驗區。濱水游覽區可設置林溪長道、曲水繞堤、觀景臺、臨波橋、池畔魚影等景點。
利用壽溪村內現狀綠地打造兒童活動區及親子互動區,形成鄉村親子景觀,在滿足有兒童家庭觀光需要的同時,還可開展各類樂趣文化科普及體驗活動,寓教于樂,如翻耕種植、稻草人制作、認識植物花卉、戲水撈魚、耕地、翻種、田間管理等活動,在勞作中發現快樂。用干稻草創意制作稻草人,讓參與者在制作過程中動手創造,開拓思維,認識植物花卉,了解相關知識,觀察自然生態。開展科普宣教,使用干果和樹枝進行創作,制作植物裝飾品。
在村莊內部借展示欄、創意雕塑等渠道展示壽溪村特色文化,可以設置參觀村內文化展示點和開放陶藝體驗區。在壽溪村主體內部研究特色文化墻繪、景觀文化小品及特色文化雕塑,從不同方面向游客展示當地村落文化。以壽溪陶瓷文化為基礎設立陶藝體驗館,讓游客可以體驗陶瓷制作和加工過程。主要打造村文化廣場、創意蜂途、蜂情長廊等景點。
立足壽溪村現狀,以發展蜂產業為契機,通過打造品牌生態和擴大品牌效應、對外推廣和養蜂技術、線下與線上融合銷售、美化鄉村景觀和優化產業布局等策略,能較好地解決壽溪村發展蜂產業遇到的難題,打造壽溪村蜂品牌,并將蜂產品銷售出去,讓更多人了解壽溪村蜂文化,吸引更多人到壽溪旅游觀光,促進壽溪村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