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錦奇,何文壽
(寧夏大學農學院,寧夏銀川750021)
寧夏地處中國西北內陸地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麥收后與春小麥7月初收獲后土地大面積閑置,麥后復種綠肥油菜不僅能夠提高主作物產量、減少化肥使用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充分利用該地區光、熱、水資源,而且還能增加土地的綠色植被覆蓋時間,在雨季對水土流失可以起到一定減緩作用,具有一定的生態效應。同時可以增加農民的經濟收益,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與用養結合的土地利用形式。鑒于此,筆者以13個油菜品種為材料,在相同處理條件下比較不同品種間的差異,旨在為寧夏引黃灌區引進適宜該地區種植的飼料油菜品種。
該試驗于2020年7月19日—10月27日在寧夏銀川市永寧縣寧夏大學教學實驗農場(38°12′35″N,106°14′33″E)進行。試驗地土壤類型為灌淤土,土壤肥力為中等肥力,建有試驗專用噴灌設備,能滿足科研灌溉的要求。麥收后立即旋耕、耙耱、播種。
供試品種為福油128、福油158、寧雜19,金油雜158、金油雜6號、華油雜62、華油雜158、華油雜388、華油雜68、綠油2號、甘早油一號、觀花品種I、觀花品種II,其中甘早油一號從青海農業大學引進,其余均由華中農業大學選育。因前人通過試驗驗證華油雜62最為適宜寧夏引黃灌區麥后復種,故該試驗以華油雜62為對照。
該試驗采用單因素設計。播種量均為15 kg/hm。每個小區面積60 m(6 m×10 m)。每個處理3次重復。為便于觀察,同一品種3次重復按“一”字排列。播種時,基施尿素450 kg/hm,過磷酸鈣990 kg/hm,硫酸鉀150 kg/hm。追施尿素195 kg/hm。在苗期除草、防蟲各1次。
在油菜出苗后第32、46、58、69、76、90天,隨機多點對各小區采樣,測定油菜株高、莖粗、鮮重、干重、葉綠素含量,收獲時測地上部鮮草產量。
采用SY-S02植物葉綠素儀測定SPAD值。干物質累積量的測定如下:每個處理隨機采10株,分離根部和與地上部,于烘箱內105 ℃殺青30 min,65 ℃烘干至恒重。
播種后,詳細記錄各品種的出苗期、蕾薹期、開花期和收獲期。
采用Excel 2016進行數據整理和作圖;采用SPSS 21.0進行方差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13個品種均在播種后3 d出苗;甘早油一號初花期最早,較華油雜62提前14 d;觀花品種I次之,較華油雜62提前10 d;金油雜6號、華油雜388、金油雜128與華油雜62的初花期均相同;其他品種較華油雜62推遲9~36 d。從苗期到蕾薹期,寧雜19、綠油2號長勢較差,株高較低,其他品種油菜長勢較為均勻,葉色翠綠,無明顯差異。

表1 不同油菜品種生育期比較
從表2可以看出,在整個生育期中各品種油菜株高日均生長量為1.208~1.804 cm。出苗58 d之前甘早油一號株高最高,與其他品種間差異不大,在收獲期時華油雜62株高最高,達到162.40 cm,其次依次為觀花品種I、甘早油一號、金油雜6號、金油雜128、華油雜158,均與華油雜62間沒有顯著差異,其余品種的株高均比華油雜62矮10.42%~33.00%。
油菜的莖粗在出苗46 d前的增長速率明顯比出苗46 d后快。各品種油菜莖粗的日均生長量在0.135~0.229 mm。收獲期,福油158莖粗最粗,為20.57 mm,較華油雜62增加3.26 mm,增幅為18.83%。其次依次為觀花品種II、寧雜19、福油128、綠油2號,較華油雜62分別增加3.00、2.85、2.81、2.42 mm,增幅分別為17.33%、16.46%、16.23%、13.98%。福油158、觀花品種II、福油128、寧雜19、綠油2號間莖粗沒有顯著差異,但均明顯高于華油雜62。

表2 不同品種油菜出苗后不同天數主要農藝性狀比較

接下表
除華油雜158外,其他油菜品種SPAD值均在69 d時到達最高點。觀花品種I、觀花品種II的SPAD值在各個時期較其他大部分品種油菜低。收獲期(90 d),福油128的SPAD值最大,為48.4;華油雜388、金雜油128、華油雜158、金油雜6號、華油雜62次之,5個品種間無顯著性差異,但與其他品種間有顯著差異。
13個油菜品種在出苗46 d之前單株干物質累積量增長速率較慢,在出苗46 d之后速率大幅度增加,并且在收獲期達到最大值。在收獲期(90 d),華油雜62的干物質累積量最大,為19.29 g/株,其次為華油雜158干物質累積量,為18.71 g/株,且華油雜158與華油雜62間無顯著性差異。除金油雜128、金油雜6號和華油雜158外,華油雜62與其他品種間有顯著差異。
由表3可知,13個油菜品種中,華油雜62的鮮草產量最高,為77 872.5 kg/hm,甘早油一號鮮草產量最低,為43 188.0 kg/hm。華油雜62、金油雜6號、華油雜158、金油雜128間產量沒有顯著性差異,但與其他品種間油菜產量有顯著差異。華油雜62產量較金油雜6號增產2.64%,較華油雜158增產2.41%,較金油雜128增產6.02%,較其他品種油菜增產13.35%~80.31%。

表3 不同油菜品種收獲期鮮重產量比較
由表4可知,各品種的中性洗滌纖維含量為25.5%~64.0%,其中甘早油一號的中性洗滌纖維含量最高,其次為觀花品種I、華油雜158、福油128、華油雜62,而寧雜19含量最低;酸性洗滌纖維含量為24.1~55.0,其中甘早油一號含量最高,金油雜6號含量最低;粗蛋白含量為6.34%~18.00%,其中華油雜62含量最高,甘早油一號含量最低;粗脂肪含量為0.88%~1.71%,各品種間粗脂肪含量差異不顯著,華油雜62含量最高,觀花品種I含量最低。

表4 不同油菜品種收獲期莖葉品質指標比較
該試驗結果顯示,13個油菜品種的株高、莖粗和單株干物質積累量隨著生育期的推進不斷增加,在收獲期達到了峰值。甘早油一號、觀花品種I為早熟品種,抽薹、開花均較早,花期較長,收獲期株高與華油雜62均無顯著性差異,但莖粗、單株干物質累積量、SPAD值以及產量均顯著低于華油雜62,甘早油一號、觀花品種I莖粗分別為12.96、12.15 mm,單株干物質累積量分別為13.36、11.67 g/株,SPAD值分別為36.2、32.4,產量分別為43 188.0、56 461.5 kg/hm,且收獲期的甘早油一號、觀花品種I中性洗滌纖維和酸性洗滌纖維含量較高,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較低,因此不宜做飼料。
在收獲期,華油雜62株高最高,為162.40 cm,觀花品種I、甘早油一號、金油雜6號、金油雜128、華油雜158次之,且均與華油雜62間無顯著差異,但顯著高于其他品種;福油158莖粗最大,為20.57 mm;觀花品種II、福油128、綠油2號、寧雜19次之,且各品種間均無顯著性差異,但顯著高于華油雜62;福油128的SPAD值最大,為48.4,華油雜388、華油雜158、金油雜6號、華油雜62次之,且各品種間沒有顯著性差異;華油雜62單株干物質累積量最大,為19.29 g/株,華油雜158為18.71 g/株,與華油雜62間無顯著性差異,但顯著高于其他品種;各品種油菜鮮重產量為43 188.0~77 872.5 kg/hm,其中華油雜62鮮草產量最高,為77 872.5 kg/hm,甘早油一號鮮草產量最低,為43 188.0 kg/hm。華油雜62、金油雜6號、華油雜158、金油雜128間產量無顯著差異,但顯著高于其他品種油菜產量。
飼用油菜中的纖維類物質在瘤胃內難以被快速降解,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高可促進動物對飼草的消化。華油雜62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為最高,中性洗滌纖維與酸性洗滌纖維含量也較為合適;寧雜19的中性洗滌纖維與酸性洗滌纖維含量較其他品種低,粗蛋白與粗脂肪含量也較高,其次為金油雜6號、金油雜128均適宜做飼草。
綜上所述,華油雜62為最適宜寧夏引黃灌區麥后復種的油菜品種,其次為金油雜6號、華油雜158、金油雜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