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賴中平
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以及“學生發展指導”概念的提出,生涯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提出,要“加強對學生理想、心理、學習、生活、生涯規劃等方面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理想信念、正確認識自我,更好適應高中學習生活,處理好個人興趣特長與國家和社會需要的關系,提高選修課程、選考科目、報考專業和未來發展方向的自主選擇能力”。生涯教育作為學生發展指導中的重要內容,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對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會產生重大影響。
生涯教育在廣義上泛指學校設立和開展的、以學生終身發展為目的的一切課程和教育活動;在狹義上是指為幫助學生進行生涯設計,確立生涯目標,選擇生涯角色,尋求適合的生涯發展途徑而開設的專門性課程與活動。《生涯發展理論》一書中提到,生涯教育能夠通過生涯認知、生涯探索、生涯定向、生涯準備、生涯成熟等學習步驟,培養學生的生涯發展能力,使個體逐漸形成自我引導、自我完善的能力(塞繆爾、路易絲,2010)。將生涯教育的理念放在我國的基礎教育階段中來看,筆者認為其既包含狹義的“生涯規劃課程”,即著重幫助中小學生進行科學的學業和職業規劃,找到適合個人天賦和個性特點的生涯發展途徑;也有廣義的生涯教育含義,即包括生涯教育的學科滲透課程、德育滲透課程及生涯實踐活動課程等。
在此背景下,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生涯教育,使學科教學內容與生涯教育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成為當前學科育人的新思路。
第一,英語學科的育人目標有助于學生生涯價值觀的形成。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是高中階段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基礎文化課程(教育部,2020)。學習和運用英語有助于學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較文化異同,汲取文化精華,逐步形成跨文化溝通與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學會客觀、理性看待世界,樹立國際視野,涵養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終身學習、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奠定基礎(教育部,2022)。而推進中國文化傳播能力建設,更有助于促進中外文化的交流,從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夏康健、崔士鑫,2021)。同時,在中學英語學科教學中滲透生涯教育,有利于學生在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過程中思考自己未來的生涯規劃和職業選擇。
第二,英語教學的人文性可以延展生涯教育的邊界。《生涯咨詢與輔導》一書中指出,知道你是誰,比知道你要去哪里更重要(金樹人,2007)。英語課程內容中的“人與自我”主題語境直接涉及生涯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認識自我”,因而具有天然的生涯教育學科優勢。此外,許多優秀的非虛構類英語語篇中也包含豐富的跨學科知識,能幫助學生了解世界,認識社會,有利于生涯啟蒙和成長。
第三,英語語言的工具性可以激發生涯教育啟蒙的內驅力。英語作為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國際通用語言,是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的重要語言工具。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滲透生涯教育,引入語言對人生發展格局和職業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的案例,可以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通過學好英語來完善個人生涯和職業規劃,從而培育學生生涯探索的內驅力。
教育強調的是潤物細無聲的熏陶,教學則突出顯性地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生涯教育應當在教學契機中潛移默化、順勢而為,不能喧賓奪主。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生涯教育的重點和難點是如何在完成學科知識教學傳授的過程中找到融入生涯教育的契機,并達到生涯教育的目的。在英語學科教學中,生涯教育可以融入對“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主題語境的語篇教學中。教師可以關注學生對理想信念、自我認知、學業發展、健康生活、生涯規劃、專業報考等方面的指導,將學科知識的教學與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及學生的未來發展結合起來。教師一旦具備這樣的意識和視野,就可以在英語教學中找到合適的生涯教育滲透切入點。
“人與自我”主題語境包括生活與學習、做人與做事兩個主題群,學習內容涵蓋青少年成長的各個方面,包含認識自我、豐富自我、完善自我以及未來職業發展趨勢、個人職業傾向、未來規劃等內容。“認識自我”是生涯教育的基礎切入點。能力可以分為多元智能、知識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可遷移技能等,而每個人的能力發展領域不同。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認識自我的過程中,發現和培養這些技能(梅進德,2021)。
[案例1]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2019年版)(以下簡稱“教材”)必修一Unit 1 Teenage Life 的Reading and Thinking 板塊的語篇為例,語篇內容是關于高一新生如何應對科學選課、選擇社團活動以培養興趣特長以及規劃高中學業等挑戰,符合新高一學生面臨的選課走班和規劃學業等現實需要。
教師可以在讀后環節開展以下三個活動:(1)引導學生歸納文中關于Adam 選課方案的信息,同時啟發學生思考更多的選課參考因素;(2)啟發學生思考選課對高中學業生涯發展和升學間的關系;(3)詢問學生的理想大學,談論如何實現大學夢。
[設計意圖]
以上活動既基于對課文主題意義的理解和信息的轉換,又超越了課文的語境,有助于激活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同時滲透了學業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在語言學習中潛移默化地融入了生涯教育。
[案例2]
在教材必修一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 的主題拓展閱讀中,教師選取了《21 世紀學生英文報》的一文。文章介紹了蘇炳添的成績并回顧了他歷年來不斷超越自我的幾次挑戰。
教師可以啟發學生結合自己之前對蘇炳添運動生涯的了解,圍繞問題,展開小組討論,并進行分享。活動設計參考如下:
The golden age for a runner is before 28. How could Su succeed in breaking his own record again and again at the age of 31? What do you think plays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his success?
[設計意圖]
英語報刊是師生常用的教學資源,其語料信息豐富,選材與時俱進,符合青少年的知識結構和審美需要。同時,報刊上不乏具有積極影響力的名人生涯介紹,能為學生的生涯教育帶來正能量。
[案例3]
以一節主題為“未來生活”的單元寫作課為例。本單元寫作任務如下:一家英語報社向中學生征文,主題是“十年后的我”,請根據題中的要點(略)和你的暢想完成短文。
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審題,在構思寫作結構和羅列提綱語言的同時,聯想自己對未來職業的規劃和已有認知,想象一兩個工作場景,并對工作內容和意義進行一定的描述。
[設計意圖]
此類活動能激發學生主動、深入地思考未來發展。在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積累具有生涯教育契機的教學材料,為在語言教學中滲透生涯教育作好鋪墊。
“人與社會”主題語境下包含四個主題群,涵蓋社會服務與人際溝通,文學、藝術與體育,歷史、社會與文化,科學與技術。教師可以抓住恰當的教學契機融入生涯教育,拓寬學生對社會的認知。
[案例4]
以教材必修三Unit 2 Morals and Virtues 的閱讀語篇的讀后教學設計活動為例。語篇內容是“萬嬰之母”林巧稚的生平介紹,教師補充了相關背景知識,并提供了人教版高中《英語》(2007 年版)必修四Unit 2 中關于袁隆平的閱讀語篇作為補充閱讀材料。在學生完成兩位名人的生平故事閱讀后,教師設計了以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
●When did they decide on their future career plans?
●What were the reasons for their career planning?
●Can you find 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ir great achievements?
●What great qualities do they have in common?
●What are their attitudes to money? What about yours?
[設計意圖]
英語教材中精選了各行各業精英名人的成長故事,這些都可以成為學生生涯啟蒙和體驗、規劃職業發展的素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梳理這些人物在成長過程、性格特征和對重大事件的應變方面所呈現的共性和優點,提煉出他們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上的共同特質,思考他們推動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力量源泉,從而接受正確的生涯價值觀熏陶。
此外,當學習這類包含豐富社會文化知識的文本時,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分析和理解文本的知識和內涵之后,啟發學生用批判性思維審視課文中的社會現象、科技發明和人物故事等,形成獨立的思考,并表達自己的觀點。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采用“If I…, I would…because…”的英文句式進行表達,從而更進一步在英語教學中滲透生涯教育。
“人與自然”的主題語境包含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災害防范和宇宙探索四個主題群,下設七個子主題。如果說,中學生在認識自我的過程中奠定價值觀、思考人生的方向,在認識社會的過程中確立人生觀、思考人生的價值,那么在認識自然的過程中,就會思考一個更加宏大的問題:生命存在的意義。也正是因為開始思考這個命題,中學生在規劃個人生涯時才可能會擁有更高遠的格局和視野。
[案例5 ]
以教材必修一Unit 4 Natural Disasters 為例。本單元Reading and Thinking 板塊的閱讀語篇描述了唐山大地震的前后過程;Reading for Writing 板塊的閱讀語篇描述了海嘯在亞洲造成重大傷亡的慘狀。
在單元復習環節中,教師可以組織以下活動:(1)小組討論和策劃成立一個自然災害預防和救助的公益組織,同時完成一份志愿者招募海報,內容包括崗位(positions)、大學專業(majors)、 學 位(degree)、專業技能(professional skills)和應聘目的及優勢(purposes and advantages)。(2)進行志愿者現場招募。教師根據海報制作情況,推薦一組擔任面試官,現場用英文招募和面試志愿者,應征者進行2分鐘競聘演說,最后面試官公布招募結果。
[設計意圖]
活動借助單元主題“自然災害”引發學生思考人類該如何面對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保護生命財產安全,并啟發學生聯想應對自然災害的相關職業和專業技能以及獲得這些技能的專業學習背景和途徑,從而達到職業啟蒙和規劃的生涯教育目的。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生涯教育作為學生發展指導的框架下的重要課程應運而生,對廣大新課改參與者來說,生涯教育既是新授課,也是必修課。英語教師應當及時學習生涯教育的政策、理論和教學技術,提高生涯教育的意識和敏感度,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主陣地,在教學中有效融入以喚醒學生的生涯規劃意識為目的的生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