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宗耀 朱衛東
(南京師范大學 江蘇南京 210023)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實力的增加,國家對于人才的需要,逐步轉變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而決定人才素質培養的途徑正是體育教學。2018 年,教育部發布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結合新時代核心素養,制定了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與新時代核心素養的總體框架一脈相承。這充分說明核心素養已落實到具體的學科教學要求中。體育教學核心素養的發布已經表明我國近期會以此目標進行計劃布置,這就要求要打破往常的教學模式,尋求符合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內容。而在體育教學中的主要學習任務就是田徑教學,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更加注重田徑課程的體育教學改革。
學科核心素養是以學科知識技能為基礎,整合了情感、態度或價值觀而形成的綜合性的、內在的品質或能力,在解決復雜問題的過程中更能體現學生的核心素養水平。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就是在掌握體育知識技能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與堅韌不拔的毅力,提高身體健康水平,增強體質以及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和終身發展需要的能力。對新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行重新定義。它由體育品德與修養、運動品質與意志、運動興趣與能力、健康行為與習慣4個要素組成。
2.1.1 分析學生的興趣與愛好
在確定體育教學目標前,體育教師應該提前了解學生的興趣與愛好,針對學生制訂適合其自身特點的田徑運動項目,讓學生將興趣轉變為動力,再轉變為能力。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基礎,開展田徑教學,也可以增加學生的信心,克服自卑感。在田徑體育教學前,與學生及時有效溝通,清楚每一位學生喜歡的田徑運動項目,激發學生上課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出發點,對學生教授相關的田徑體育知識,拓寬學生在田徑知識領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思維,讓學生真正愛上體育,愛上田徑。
2.1.2 分析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
在組織田徑體育教學前,了解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可以很好地發揮學生的特長。在田徑體育教學中能夠有所偏重地培養學生的某一田徑專項,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田徑技術技能的同時,也能夠有目的地發揮學生的優點。通過學生的某一項特長,逐漸轉變學生的運動方向,如在100m跑中取得較好成績的學生可以向跳躍式運動逐步發展,讓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發展。
2.1.3 分析班級男女生數量比例
了解班級學生的男女不同比例,在田徑教學中通常多采用異質分組的方法,能夠實現角色互變的補充。同時,男女生之間有潛在的勝負欲,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競爭性。培養學生敢于拼搏,永爭第一的思想觀念。在體育教學前,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了解,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在學習和訓練的過程中讓學生互幫互助,出現問題與錯誤時能夠及時指正,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異質分組中男女的友好溝通交流,可以促進男女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在教學中傳授生理知識,讓男女生之間懂得互尊互愛,通過田徑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多種突發狀況的處理,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在教學內容制定前應該明確為誰培養、培養什么樣的學生、怎樣培養學生三大問題。這直接決定了在田徑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正確的體育品德目標能否可以實現。了解田徑課堂中的教學難點與重點,在教學內容逐漸深入的過程中,技術技能的掌握難度也逐漸增加,所有的高難度技術動作都是在基本技術動作的基礎上加以改進的,所以在田徑體育教學中要更加重視基本的技術技能。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功能進行分析,旨在課堂中讓學生根據不同的運動項目,掌握相應的技術技巧,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如在投擲類運動項目中,提高學生的肌肉力量。通過田徑運動項目,啟發學生的思維以及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育教學不僅要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也要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在田徑教學中,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使教學內容更加具有多樣性。
2018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對學校體育作出了深刻論述并指出:“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痹趯嵤┨飶浇虒W方案之前,應該首先明確本節課或本單元的教學意義,通過此次課程的教學,讓學生掌握相應知識與技能,促進學生身體機能的提升,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精神。以長跑教學為例,在開展長跑體育課程的教學前,通過本單元的長跑教學,讓學生掌握關于長跑的發展歷史,掌握在長跑運動中變換呼吸節奏及調整步伐等知識技能,通過長跑的鍛煉,提升學生的呼吸系統以及心肺機能,培養學生敢于克服困難,永不放棄的精神。應該多方位、多元化地開展長跑教學,以此完成本單元所設計的體育教學目標。
3.2.1 情境式田徑課程教學
情境式教學方法是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典型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把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情境教學法創設出情、意、境,利用某些背景音樂,以及生動形象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想象思維、共感情緒、學習欲望和動機,使這種學習欲望與教師的教學導向產生共鳴,形成共振,多元化互動,更加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與過程的統一。情境式體育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個人的身心特點,將情境式教學內容、日常生活知識和體育教學技術技能相結合進行田徑教學設計。以《龜兔賽跑》的故事為例,在上課前向學生講述龜兔賽跑的故事,讓男生扮演兔子,女生扮演烏龜,進行800m跑,男女生同時出發,當男生跑到50m 的時候,停留1~2min,而女生則不需要停留,直到跑完800m,以故事的方式,提高學生參與比賽的興趣,在完成故事的情景設置任務中,也鍛煉了學生的身體機能,在娛樂中促進了學生的健康。
3.2.2 合作式田徑課程教學
合作學習法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的形式。通過合作式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團隊精神,以小組形式進行學習,可以幫助學生開拓思維,在小組之間展開討論,提升學生思考問題的層次維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集思廣益,互相激勵,互相評價,取長補短,讓學生能夠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識,激發學生參與田徑運動,更有效地完成體育教學目標。合作法教學可以讓每一個學生真正參與田徑的課堂之中,彌補了班級授課制的局限性,有利于學生個體創新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語言溝通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樹立學生終身學習體育思想的培養。以4×100m 接力跑為例,學生4人一組,在小組內交流交接棒技術,及時發現學生之間在接棒時所出現的錯誤,互相指出,及時糾正。小組4人互相練習接棒時,大大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測評,小組4 人都會以奪取優異成績為目標,彼此加油打氣,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積極討論奔跑中的技術問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出適合的訓練方法。
3.2.3 競賽法
在田徑課程教學中,競賽法是采用較多的教學方法,它是通過競賽的方法進行體育教學,體育教師將教學任務與知識技能融入競賽項目中,采用異質分組的方法,達到以賽帶學,以賽促學的教學效果。在競賽類田徑運動項目的教學過程中,多教少賽是舊有的教學觀念,僅僅掌握教學中的技術技能,無法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進行競賽的方法激勵學生參與田徑運動,達到強身健體,鍛煉意志的目標。
(1)人人都是比賽的參與者
人人都是參與者,而不是人人都是運動員,在比賽的過程中照顧了傷病員,使其通過競賽掌握更多的知識技能。在一場比賽中,裁判員、運動員、后勤保障人員都是必不可少的,每個學生根據自身狀況擔任不同的角色,掌握運動知識。運動員在進行比賽時可以監測學生所掌握技術技能的程度,既能很好地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加固學生的記憶能力,又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裁判員可以學習裁判知識,在實踐中得以運用。后勤保障小組可以掌握基本的急救措施以及包扎技術,學習保健知識。通過一場比賽,學生可以學習到不同的體育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2)讓比賽成為常態
目前,家庭、學校、社會對于體育比賽的觀念較為落后,應積極轉變全社會、每個家庭、每個學校以及每位學生的觀念,讓比賽成為日常生活。在課上課下積極組織各種類型的田徑比賽,讓每位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一項田徑特長,增加學生的自信心。通過比賽來增強學生體質,平時的教學內容無法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通過組織各種賽事激發學生對田徑的熱愛。中小學在學習的壓力下,社會對于中小學體育活動的重視程度過低。體育活動場所過少,家庭中很少進行體育活動??梢陨鐓^為單位,在社區活動中舉行各種賽事,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學校除了要保證小學每周3 節課,初中每周2節之外,還要充分利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跳繩等比賽,達到增強學生體質的目的。
3.2.4 游戲法
(1)跑類體育游戲在田徑中的運用
跑類體育游戲可以提升學生的心肺功能和呼吸系統,在奔跑的過程中學生的心肌功能得到有效提升,提升學生的每分鐘吸氧量及最大攝氧量。同時,在奔跑游戲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以及變速跑的能力。以丟手絹游戲為例,學生圍坐成一個大圓圈,面向圓心,學生A 在歌曲的伴奏下拿手絹在圈外緩慢跑動,悄悄將手絹丟在學生B的身后,繼續圍著圓圈跑動,當學生B發現手絹時,立即起身追趕學生A,如果學生A 被抓住,則需要站在圓圈中間進行節目表演或接受某項運動懲罰;如果A 坐在學生B 的位置,則學生B要站在圓圈中間表演節目或接受某項運動懲罰。在這個游戲中通過躲避追捕,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以及奔跑的能力。在中間表演節目或接受懲罰,也鍛煉了學生的自信心以及心理素質。
(2)跳類體育游戲在田徑中的運用
跳類游戲主要發展學生的腿部肌肉力量以及跳躍能力,也可以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以及團隊合作精神。以跳山羊游戲為例,一人跳過多個山羊,學生排成一排,排在隊尾的學生依次跳過前面的學生,直至跳完最后一個學生,然后充當山羊,再由隊尾的學生跳躍。跳山羊游戲,鍛煉了學生腿部肌肉力量和跳躍能力,跳山羊游戲,也增強了學生之間的相互信任,使學生的友誼更加牢固,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增加自己的勇氣。
(3)投擲類體育游戲在田徑中的運用
投擲類體育游戲則是鍛煉學生的肌肉力量與學生的爆發力,投擲類體育游戲能培養學生拼搏向上、吃苦耐勞的品質。通過翻輪胎接力的游戲,采用同質分組的方法,將男生分為兩組,女生分為兩組,然后男生與男生、女生與女生、男生與女生之間進行比賽。為增加游戲的公平性,男生和女生所使用的器材重量不同。如翻輪胎20m 后,由另一位學生翻回來,由此接力,看哪個小組最先全部完成翻輪胎游戲。翻輪胎游戲可以鍛煉學生的核心肌肉力量,在翻滾輪胎時,由于輪胎的重量可能使學生產生疲勞,翻滾的速度越來越慢,這就要求學生在游戲過程中不放棄,努力克服困難,培養吃苦耐勞的高尚品質。
按照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要求,田徑體育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應該以體育與健康標準為指引方向,積極探索多元化評價考核方式。在評價之前,應明確評價什么、該怎么評價?!对u價方案》指出,要建立日常參與、體質監測和專項運動技能測試相結合的考查機制,將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要求作為教學教育考核的重要內容,引導學生養成良好鍛煉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錘煉意志,培養合作精神。課堂中的體育評價方法可以分為以下部分:小組互評、學生自評和教師評價,并在此基礎上實行獎勵制,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在不損害學生自尊的前提下,可以很好地讓學生充分參與評價,提高評價的有效性。
3.3.1 體質健康的評價
通過田徑教學來達到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學生的患病率明顯下降,學生將會少生病甚至不生病。由于學生在體質方面存在差異,在選擇具體的田徑項目進行評價時,應關注學生的身體發育情況以及進步幅度。采用田徑項目考核的機制,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等特點制定考核標準,考查學生的跳躍、速度、耐力、爆發力等素質,由于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性,應更加注重學習后學生體能體質的進步幅度,讓田徑成為學生緩解壓力、舒緩情緒的手段。
3.3.2 知識與技能的評價
通過進行知識與技能的評價,判斷學生對本單元所學技術技能的掌握程度,了解學生是否可以將所學習到的體育知識合理運用到生活實際中。提高學生由知識到技能的應用轉變,培養學生知識運用的能力。通過展示田徑運動,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及表達能力。
3.3.3 態度與參與的評價
在進行體育評價時,課堂參與的態度尤其重要,學生對待體育的態度直接決定了課堂體育的教學效果。在田徑教學中,學生之間或多或少存在身體差異,高、矮、胖、瘦等身體形態可能導致學生在田徑項目的選擇上有所顧慮,導致學生在學習前就對某些田徑項目產生抵觸心理。例如,在100m 跑等爆發性運動項目中,過于肥胖的學生可能在最終考核中成績不理想,結果評價難以全面反映出學生的學習狀態。這就要求在競賽類運動中,更加注重學生的參與程度和學生在經過學習后所取得的進步。將二者的評價結果相互整合作為學生的評價結果,可以提高公平性,激勵“差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技術技能的評價中,將學生的評價等級和學生的進步幅度作為學生總體的評價結果,采用獎勵積分機制。在課堂外的體育活動,也可作為學生參與體育的評價標準,在“雙減”政策以及“陽光一小時體育活動”政策的指導下,課外體育活動也應納入學生評價之中。教師積極組織課下趣味田徑比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將學生在課下趣味比賽中取得的名次作為評價指標,也可以將學生的進步幅度與學生參與次數作為評價指標。
針對田徑課堂的教學,評價學生是否養成堅持鍛煉的習慣,通過田徑練習使學生調整情緒,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通過在田徑練習和比賽中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拼搏意識與合作精神。開展課下趣味田徑比賽,采用小組分組的方式,根據學生參與報名的情況,判斷學生參與田徑的積極性;根據比賽過程中學生的表現,以及應對突發情況時所采用的措施,判斷學生的反應能力。小組之間分工合作,通過完成各自所承擔的角色來共同完成田徑教學任務,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團隊精神。小組內互幫互助,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培養學生友愛的品質。
教師通過運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和方式,激發學生參與田徑課程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運動技能。采用創新型教學方式,注重與學生的參與互動,使學生的學習氛圍更加娛樂,結合各種現實情境,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小組合作、競賽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以及責任感,在競爭中鍛煉學生的體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培育學生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體育學科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必不可少的部分,而田徑是運動之母。在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下,靈活分析田徑課程教學,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導向,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采用不同的輔助手段,針對不同群體進行分層教學,讓學生真正愛上田徑。優化教學要素,挖掘田徑的功能價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以及核心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