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駿 王中濤 黃 寧 馮俊貴 陳月陽
(中國石油集團測井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77)
地質研究院是一所開展油藏綜合研究,立足于解決油藏基礎、共性、復雜、綜合性解釋評價關鍵技術問題的國有企業研究單位。地質研究院成立近十年來,走出了創新測井、評價油氣的特色發展之路。伴隨著單位組建成長而產生的特色企業文化,對內成為導向、凝聚、激勵、規范員工思想和行為的準則,對外成為傳播、展示研究院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的重要抓手。
探索階段:2010年,公司提出“創新測井,評價油氣”的工作思路,組建了油氣評價中心,創新發展油氣評價業務。在單位的組建發展中,圍繞“國內第一、國際一流”的戰略目標,以《測井文化建設實施綱要》為指導,確立了“嚴、實、細、精”的工作標準,形成了“學習找準了的油氣層,學會把油氣層找準”的工作學習方法,樹立了“認真工作,快樂生活”的工作生活觀。為建設“國內第一油氣評價中心”苦練內功,在文化建設上進行了探索。
實踐階段:2018年7月,公司完成新一輪測井專業化重組,將業務由“研發、制造、服務”三位一體調整為“研究、制造、服務、應用”四位一體,為高質量發展應用業務,將油氣評價中心更名為測井應用研究院。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既要傳承油氣評價中心階段的文化積淀,又要在新的實踐中繼續提煉和升華,必須加快推進研究院文化建設的實踐探索。
提升階段:2021年8月,測井應用研究院更名為地質研究院,定位為公司測井解釋評價核心技術的“內腦”和油田勘探開發的“外腦”,發揮解釋技術研發主力軍和核心人才資源池作用,帶動公司新的價值增長。按照“本部部門管總、研發制造主建、服務公司主戰”的管理要求,積極搭建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成果集成三大平臺,大力實施六項措施;從理論、方法、應用三個層次布局建設“四所三中心一分院”技術創新團隊,應用文化引領研究院向著更高層次不斷挺進。
⒈發揮“一把手”對企業文化的表率作用
“一把手”是企業文化建設中的關鍵人物,起到倡導、實踐、推動和創新企業文化的關鍵作用,決定企業文化的發展方向和水平,影響企業的發展層次。一方面“一把手”的認知程度和角色行為,決定了企業文化建設的水平高低和作用大??;另一方面,“一把手”的自身言行對企業文化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所謂“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正是這個道理。
⒉加強企業文化體系建設
地質研究院的企業文化根植于測井文化,秉承“我為祖國獻石油”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和“國內第一、國際一流”的戰略目標。在此基礎上開枝散葉,形成以“建成世界一流地質研究院”為發展愿景,以“人才建院、技術立院、管理強院”為發展思路,以“奮斗、奉獻、創新、擔當、實干”為精神內涵,以“理論求嚴,方法求實,工作求細,成果求精”為工作標準,以“認真工作,快樂生活”為工作生活觀,以“崇德尚能,人盡其才”的人才理念,以“敬業、創新、誠信、關愛”為員工行為規范的文化體系。構建了背包文化、靠前文化、創新文化、善講文化、質量文化等特色應用文化。
⒊培養“內化于心”的人才隊伍
培養一批“勤學、能干、會寫、善講”的高素質人才隊伍。要堅持黨管人才不動搖,堅持人才創建事業、事業造就人才,建設滿足高質量發展的人才隊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勞動競賽、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等職工科技活動,立足崗位,提升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獲得陜西省技術狀元、陜西省勞動競賽標兵等多個獎項,取得顯著成效。為青年員工做好職業規劃,搭建平臺,確定導師,通過“四級人才培養法”等方法,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積極爭取政策支持,暢通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改善員工待遇和工作條件,形成吸引人才、關愛人才、有利人才成長的環境。
⒋加強“外化于行”管理
管理是企業永恒的主題,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效率和效益。企業應將黨建工作融入管理的各個方面,通過實施精益管理,提高發展質量、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通過實施合規管理,夯實管理基礎,避免違紀違規問題發生。與國內外一流科研院所對標,學習借鑒先進的管理標準和方法,查找制約質量和效益的問題和短板,全面提升各項工作的管理水平。持續推動管理創新,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創造性,提高效率和效益。
⒌多渠道活躍企業文化宣傳氣氛
進一步拓展活躍企業文化宣傳氣氛的渠道,增強員工的參與意識。通過舉辦弘揚石油精神重塑良好形象活動周、有獎問答、優秀職工評比、文化上墻、典型事跡宣傳等活動宣貫企業文化,強化員工對企業文化的了解,塑造員工的行為;加強員工思想動態的研究分析,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證企業文化活動健康、有序地開展。
承載著測井評價技術高端發展的使命,油氣評價中心吹響了進攻的號角,一群肩扛背包的油評人進入了油田科研評價市場。起初,十幾個60、70后背起背包,闖戈壁、走海灘,試身手、露鋒芒,在一個個油田扎下了根。此后,更多的80后、90后也背起背包,陸續加入這支隊伍。無論是西北戈壁,還是西南山地,一批又一批評價人勇挑重擔,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背包客腳下的路越走越遠,油田市場卻越做越大。應時而生,艱難開拓,衍生“背包文化內涵:心系油氣,說走就走,肩扛責任,說干就干”。艱難創業,背包承載的是“擔當”,拼搏進取,背包承載的是“實干”,創新發展,背包承載的是“有為”,同舟共濟,背包承載的是“友善”,干部員工用他們的信念與堅持,發揚著當代的石油精神。他們的背包里,裝的是對評價事業的熱愛,對市場開拓的擔當,當然還有對家人的思念,在這段艱難征程中我們也形成了特色的工作生活觀“認真工作,快樂生活”,以一種樂觀、堅毅的態度迎接著登峰的挑戰。
地質研究院一直圍繞“創新測井、評價油氣、服務油田、保障鉆探”的目標培植創新文化。形成了項目敏捷管理法、項目質量風險防控手冊等特色工作方法。在非常規儲層評價、復雜巖性儲層評價、油藏區域綜合評價、水淹層及生產測井解釋、產能預測、測井數據信息化應用等方面形成一系列研究成果和解釋評價特色技術。科研成果顯著,在核心刊物和重要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247篇(SCI/EI 18篇),主導、參與出版專著8部,測井培訓教材1部,申請發明專利67項(已授權37項),申請軟件著作權 16項;獲得局級及以上科技進步獎58項。通過一系列宣傳引導,這些創新文化在行業內外得到廣泛傳播,增強了員工的使命感、責任感、榮譽感,也進一步提升了研究院的社會影響力。
用真誠打動客戶,用實干說服客戶,用成果贏得客戶。研究院為科研人員搭建了技術交流和學習的平臺,舉辦了10屆測井技術交流會,提高了員工理論鉆研、工作實踐、經驗總結、技術交流的能力。培養了一批技術尖兵,他們用一次次的重大發現、儲量增加、測試高產、油區擴邊、挖潛突破講述著技術優勢,為感謝地質研究院在服務油田“增儲上產”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多次受到油田公司的表揚。
地質研究院始終貫徹“成就甲方就是成就自己、干一個項目,贏一方市場”理念,聚焦集團公司重點、熱點區域,重點開發有利于培養人才、提煉技術、效益良好的項目。形成“4455”精細管理法,增強員工精品意識。深化“四類”責任,強化質量基礎,即“項目責任制強考核硬獎懲、專家把關常態化運行、項目質量手冊全過程覆蓋、實驗室巖心數據質量全流程監督”。提升“四種”能力,嚴守質量防線,即“強化體系運行,提升管控能力,強化重點井應用,提升服務能力,強化標準流程,提升保障能力,強化難題攻關,提升創新能力”。組織“五類”活動,增強質量意識,持續推行“五同”管控,促進質量提升,即“同落實、同部署、同安排、同總結、同考核”。不斷擴大研究院影響力,著力實施走出去戰略,接受國際市場的考驗。質量管理見成效,榮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質量管理小組優秀成果獎三項、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質量信得過班組三項榮譽。
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的長遠發展息息相關,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地質研究院正是圍繞“人才建院、技術立院、管理強院”的發展思路,不斷將特色企業文化融入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經營管理全過程,以保持研究院持續、健康、和諧、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