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陳華
(廣西外國語學院,廣西 南寧 530222)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增強,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交流合作的機會也逐漸增多。近些年,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政策驅動下,我國企業“走出去”已經成為大勢所趨,跨國企業數量不斷增加。與此同時,最近幾年受到全球特殊事件的影響,跨國企業的海外占有率受到一定影響,發展面臨諸多挑戰,需要從自身能力提升方面進行完善。在影響跨國企業發展的因素中,文化差異占據主導地位,也是企業能否在國際市場立足的重要因素。因此,跨國企業越來越重視跨文化管理能力的提升。在此過程中,企業依然面臨很多挑戰,如何找到解決對策,并實現跨文化管理能力的提升是關鍵所在,也是本文的重點內容。希望借助跨文化管理能力提升,助力跨國企業實現國際競爭力提升,這是本文的研究意義。
跨國企業發展中面臨更為復雜的國際環境,跨文化管理能力提升對于企業來說至關重要,是企業能否實現長久發展的關鍵影響因素。
在國際市場合作中,中外企業在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文化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這就決定了中外企業的思維方式與經營模式的差異。在文化差異方面,主要表現為生活習慣、宗教信仰、生存環境等多個方面,文化沖突不僅不利于企業發展,還可能引發國際爭端。如果文化差異引發的問題不能有效應對,則會成為跨國企業發展的阻礙。企業跨文化管理能力的提升可以促使跨國企業重視文化差異帶來的風險,也會加速文化整合的進程,從而在“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下推動企業自身成長,并實現消除文化差異帶來的諸多阻礙。
員工穩定性方面,在跨國企業海外合作項目中,既有外國本土員工,也有中國派駐國外的員工,如果文化差異帶來的價值觀、溝通等問題不能妥善解決,則會造成較高的離職率,這對項目進度將產生不利影響。內部工作效率方面,如果跨文化管理不到位,則不同文化背景的員工之間將形成溝通障礙,工作協同度將下降,工作積極性也會受到影響,從而工作效率低下。對于跨國企業來說,隨著跨文化管理能力的增強,文化認同度將不斷提升,文化融合進程將不斷推進。相應地,員工之間的溝通與協作進一步增強,這樣員工的穩定性和內部工作效率均可以得到有效保障。由此,跨文化管理能力提升顯得愈發重要。
跨文化管理能力的提升,可以幫助企業在國際市場提升競爭優勢,了解和學習其他文化理念的過程也是創造企業競爭優勢的過程。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跨國企業經營成本。隨著跨文化管理能力的提升,企業在海外市場可以有效減少市場開拓的盲目性,同時降低文化溝通與協調所帶來的成本,也有利于更好地解決爭議,從而實現經營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跨國企業差異化競爭力。這是企業在國際市場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能力,隨著跨文化管理能力提升,企業可以更加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化,滿足發展需要,同時實現管理創新,差異化競爭力自然隨之提高。
對于跨國企業來說,跨文化管理能力必不可少,但在此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成為跨國企業面臨的挑戰。
共同價值觀是跨文化管理的基礎環節,也是提升跨國企業工作效率的有效方式。但是,從目前我國企業跨國項目管理實踐來看,對于共同價值觀的培育仍然是比較薄弱的環節。一方面,對于共同價值觀的培育不夠重視。跨國企業在海外項目投資中,一味追求經濟利益,未認識到共同價值觀培育的重要性。此舉直接導致跨文化管理的失效,對未來項目推進可能會形成阻礙。另一方面,未進行深入挖掘,從而未能找到文化共同點。一些跨國企業雖然嘗試進行中外兩國的共同價值觀培育,但因未深入研究兩國文化的差異與共同點,而未取得理想效果。以我國跨國企業在H國的項目合作為例,我國儒家傳統文化倡導與人為善,更加注重集體利益;而H國的文化則以個人利益為核心,跨國企業未深入挖掘兩國文化的共同點,未進行共同價值觀培育,導致兩國員工的交流與溝通存在障礙,工作效率也不高,最終導致項目推進過程中困難重重。
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但這僅限于縱向的時間比較,橫向來看我國文化的影響力相對處于弱勢。一方面,與西方文化相比較,我國文化的影響力與滲透力均存在提升空間。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人口總數約占世界總人口的18%,按照人口基數來看中華文化的影響力也應當占據主導地位,但事實并非如此。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文化的滲透力與影響力與西方文化相比均處于相對弱勢,仍然存在較大提升空間。另一方面,跨文化傳播能力有待提升。我國企業“走出去”的目的不僅在于占據海外市場獲得更多經濟利益,而且肩負著文化傳播的使命。從實際情況來看,一些跨國企業在海外并不能很快適應當地的文化,提升我國文化的影響力更無從談起。還有一些跨國企業對跨文化傳播并不重視,沒有充分意識到跨文化傳播對于企業長遠發展的重要意義,致使我國文化在國外的影響力提升并不明顯。
跨文化沖突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語言交流與溝通方式不暢。語言是重要的溝通方式,我國的跨國企業在海外開展項目合作中面臨的首要障礙就是語言,員工在最初階段很難完全適應國外的語言文化習慣,因此容易引發跨文化沖突,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項目進度。二是宗教信仰差異。宗教信仰是引發跨文化沖突的重要原因,不同的宗教信仰決定了不同的風俗習慣,跨國企業如果不能處理好此項問題,則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三是固有觀念難以改變。跨國企業如果一直追求自身優越感,不改變固有觀念,則無法形成文化融合,嚴重的會導致在海外市場難以立足。以我國某跨國企業在L國的項目合作為例,項目合作初期由于語言交流不暢,導致項目推進十分困難。同時,由于L國信奉小乘佛教,與傳入我國的大乘佛教相比還存在差異,因此在風俗習慣和偏好于禁忌方面有時會造成一些誤會。在項目初期,由于該企業的一些員工不了解當地的風俗文化,造成了工作的不便,甚至還把引發了一些矛盾和沖突。隨著項目的逐步推進,在加強對員工的培訓后,隨著工作環境的熟悉,相應的跨文化沖突才得以一一解決。
目前來看,跨文化管理的方式多種多樣,有本土化、文化滲透、文化相融、文化規避等,不同的方式各有利弊。從跨文化管理實踐來看,跨國企業還需要對管理方式進行創新。一方面,一些跨國企業采用較為極端的跨文化管理方式,缺乏適用性。一些跨國企業一味追求“求同去異”,對于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采用零容忍方式,這樣的管理方式是不切實際的,還可能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這也反映出跨國企業對于跨文化管理的意義認識不夠深入。另一方面,一些跨國企業因循守舊、不注重跨文化管理方式創新。一些跨國企業在海外發展初期采取了較為合理的跨文化管理方式,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此后不再追求創新,不愿意花費更多精力去探求跨文化管理方式的創新,容易造成半途而廢的局面。
根據以上內容的表述,本文有指向性地提出跨文化管理能力提升的實踐建議,希望可以為實際工作提供借鑒。
跨文化管理中的文化融合并不是兩國文化簡單地相加,而是要在進行文化識別后,進行科學融合。一是尋求兩國文化的共同點。跨國企業首先應當作的不是尋找兩國文化差異,而是探索兩國文化的共同點,如兩國文化中均含有“規范、創新”等文化精神,找到文化共同點后基于此達成共識,為日后的項目合作奠定基礎。二是培育共同價值觀。在文化共同點的基礎上培育共同價值觀,這樣我國的跨國企業才能真正實現在國外扎根,也有利于兩國員工的團結與協作,從而助推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時,跨國企業更要提高對培育共同價值觀的重視程度,相應工作不能得過且過,而是應有序推進。三是本著“求同存異”的原則進行文化融合。文化融合既不是簡單相加,也不是完全同化,而是本著包容、共享等原則,進行相互文化交流與滲透。兩國文化背景不可能在短時間之內進行完全同化,所以應當以“求同存異”為基礎。
提升我國文化的影響力是跨國企業的重要使命之一,需要借助跨文化傳播來完成目標。一是把握方向,推進跨文化傳播。要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全球理念的基礎上實現跨文化傳播,同時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等理念,以平等、親和的態度進行跨文化傳播,這樣也有利于提升外國對于中國文化的接受程度。二是通過分析不同國家的偏好與禁忌,實現精準跨文化傳播。根據跨國企業項目合作的國家的文化背景,了解當地受眾的偏好與禁忌,通過多種媒體渠道進行跨文化傳播。在此過程中,跨國企業借助精準跨文化傳播,不斷提升我國文化的滲透力。三是不斷提高海外輿情的應對水平。跨國企業應當加強對輿情的管理,實施預防為主的策略,在遇到突發情況時應當及時作出回應,并且言之有物,彰顯中國文化的魅力。而對于一些污蔑抹黑等行為,跨國企業應堅決保留追究對方責任的權利,并提供可靠的事實依據進行澄清。
解決跨文化沖突是提升跨文化管理能力的直接體現,也是跨國企業不可忽視的方面。一是過好“語言關”,保證交流與溝通順暢。“語言是溝通的橋梁”,跨國企業的員工應當具備項目所在國家的基本語言素養,并在項目推進過程中不斷提升語言溝通能力,著力解決語言難題。同時,還應當注重溝通方式與溝通技巧,尊重外國的語言習慣,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二是妥善解決宗教信仰差異引發的矛盾。我國的跨國企業和外國企業應當互相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以及相應的風俗習慣。同時,雙方在合作過程中,相應的風俗習慣會在一定程度上產生同化現象,但不會完全同化,此時仍然要以相互尊重作為基礎。三是跨國企業轉變固有觀念。我國的跨國企業要不斷轉變固有觀念,應本著謙和的態度去推進相關項目合作進程,加強與外國企業的合作交流,這樣才能產生互信。
一是轉變思想,提高對跨文化管理方式的創新意識。任何管理方式的創新都應當將思想意識放在第一位,跨國企業在今后的發展中應不斷加強思想意識轉變。同時,將創新意識融入企業文化中,對跨文化管理方式進行持續探索與創新。二是企業管理人員和員工均加強對跨文化管理理論與知識的探索。跨文化管理理論與知識是實踐的基礎,也是實踐的行為引導,只有深入探索相關理論,才能不斷提升跨文化管理能力。三是實施跨文化培訓。跨文化培訓是我國企業與國外企業進行文化交流的有效方式,也是推動雙方文化融合的重要手段。跨文化培訓的基礎是對兩國文化和企業文化進行深入了解,在此基礎上通過多種方式開展培訓,避免企業員工出現“水土不服”的問題。有效的跨文化培訓也是管理方式創新的前提,在了解的基礎上才能更好推進創新。
近年來,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多變,我國跨國企業如何增強國際競爭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實施有效的跨文化管理對于我國跨國企業消除文化差異障礙、提高工作效率和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通過對現階段跨國企業面臨挑戰的分析,提出了相關策略和建議:一是在文化識別的基礎上推進文化融合;二是借助跨文化傳播提升我國文化影響力;三是通過多種方式解決跨文化沖突;四是推動跨文化管理方式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