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穎
(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云南 芒市 678400)
音樂是一項極具藝術特色的表現形式,高校聲樂教學也是當下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途徑,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演唱水平,教師必須要根據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展開高質量教學,堅持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使學生在演唱中可以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更加完整形象地表現出音樂的藝術之美,全面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本文將通過分析高職院校聲樂教學中影響學生演唱能力的因素,探索培養學生演唱能力的實踐教學策略。
在教學活動中諸多因素都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以及演唱能力,作為教師必須發現這些問題,根據實際的問題設計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不斷提高個人演唱能力。現如今影響學生演唱能力的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學生是否掌握完善的演唱基本功,直接影響了其舞臺表現能力以及演唱水準,而學生能否在演唱過程中正確表達歌曲內涵及思想,也是影響其演唱能力的關鍵。所以,在教學當中不僅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態度,還需要學生擁有一定的演唱條件作為基礎,學生需要在自身音樂條件的基礎之上學習基本功,促使個人演唱技巧和演唱能力得到提升。但是大部分學生在聲樂學習過程中都比較注重音樂理論以及演唱基本功的學習和使用,沒有在自身演唱基礎之上運用基本功,強調個人特色,這也就使得學生沒有掌握演唱技巧的轉化能力,學生不知道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規避缺點,嚴重影響了學生演唱能力的培養水平。
音樂是一門十分注重情感表達的藝術專業,學生的演唱能力也會受到個人情緒的直接影響,如果學生在舞臺表演過程中心理緊張,就會導致學生無法專注舞臺表演,影響學生的能力發揮。這也是當下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影響學生演唱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師必須要根據這一問題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即便是在實際演唱活動中也必須要保持樂觀開朗,根據不同表演內容發揮個人心理情緒作用,才是有效提高學生音樂演唱能力的主要途徑。作為教師一定要認真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心理狀態及特點,引導學生做好個人心理情緒控制,有效降低不良心理情緒對學生演唱能力的影響。
情感表達本身所存在的實際價值是無法忽視的,學生在演唱活動中能否發揮個人情感意識也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表演能力和演唱能力。根據不同音樂作品的特點及思想內涵,演唱時需要學生依照對音樂作品的了解,帶著不同的情感進行演唱,促使個人情感與音樂作品的內涵完美融合,增加音樂演唱作品的感染力和影響力。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大部分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并不突出,在演唱過程中學生比較注重自身基本功的掌握,忽略了情感表達,使演唱內容生硬、缺乏特色。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引導者,在實際教學當中一定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個人特點,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愛好等因素,堅持興趣引導、實訓練習、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
學生的興趣本身就是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的潛在動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也必須認識到學生興趣對于教學活動的影響意義,掌握這一年齡階段學生的興趣,在堅持完成日常教學任務的基礎之上,挑選學生比較喜歡的音樂演唱素材展開教學,并不斷更新教學內容,讓聲樂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這有利于拓展學生的學習方向和學習渠道,能夠在完全發揮學生主動學習意識的前提下對學生展開引導鼓勵,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表現能力是影響學生演唱能力的關鍵,教師必須要先加強理論知識的教學,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表演技巧和表演規則,在此基礎上組織開展多樣化的音樂演唱活動,讓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以及技巧充分實踐,并逐步幫助學生克服舞臺表演的恐懼感和緊張心理,鼓勵更加輕松自然地展現出個人能力。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實際的教學基礎以及學生的學習水平有計劃地開展實訓練習,給學生創設更多表演空間和表演平臺,鼓勵學生在不斷地實踐與鍛煉中提高個人演唱能力。
現階段在教育領域中十分關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職院校聲樂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也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習態度以及學習興趣等多個方面情況,根據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及學習目標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充分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差異,對學生展開有效引導,讓學生在聲樂教學活動中都可以獲得知識積累。
為了培養學生的演唱能力,教師必須要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和學習需求,堅持興趣引導、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科素養,鼓勵學生在舞臺中正確積極地表現自己,進而使學生完整、形象地展現出演唱內容,提升整體演唱效果。
聲樂基礎能力對學生的演唱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相對來說,只要學生本身具備一定的演唱基礎能力,在演唱活動開展過程中不會怯場,就可以起到良好的舞臺效果。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可以發現大部分學生的舞臺表現力都是比較差的。所以,只要學生找到正確的演唱技巧,克服怯場心理,就可以精準地展現自身優勢。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必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聲樂基礎能力,針對學生的基礎能力展開正確的指導教育,幫助學生糾正不正確、不規范的演唱行為,讓學生掌握舞臺上放松身心、緩解壓力的正確方法,引導學生正常或超常發揮自身演唱功底,給觀眾帶來更加具有感染力的歌曲。
教師還需要加強對學生音樂語言的訓練,增加氣息和發聲的教學比例,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演唱發音技能,并逐步找到適合自己的演唱方法,避免在表演過程中基本功不足影響演唱水平。此外,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肢體語言的訓練,肢體語言和表情語言是提高演唱氛圍的主要方式,教師要對學生的表情、神情、心態等多方面進行教學引導,提高學生的舞臺表演力。同時,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隨機應變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能夠正確應對舞臺表演中的突發情況。
現如今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學內容已經發生了極大的改變,教師大多已經走出了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通過各種教學工具以及教學渠道對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進行了創新,使教學活動更加具有多樣性。為了更加全面高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還需要根據當下實際教學現狀以及學生學習水平選擇更加具有時代特點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發揮個人興趣愛好,鼓勵學生不斷優化、提高個人演唱技巧。比如教師可以根據時代熱點以及學生年齡組織舉辦多樣化的演唱活動,給學生提供更多實踐訓練的機會,加強學生演唱技巧、心理情緒以及情感表達的能力。另外,教師也可以加強生活化教學,選擇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現狀的音樂素材,讓學生以自己熟悉的內容進行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并鼓勵學生參與到生活學習環境當中。比如帶領學生參與幼兒園文藝表演活動,讓學生和年齡小的幼兒共同表演,降低學生的表演壓力,同時還能夠讓學生認識到表演帶來的魅力及影響力。
表演能力雖然是聲樂教學中的基本內容,但是學生的實際演唱效果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針對這一情況,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發現自身優勢,根據自己的演唱特點以及音色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舞臺表現方式,給觀眾帶來更加具有感染力的歌聲。這就需要教師正確地發現學生自身的閃光點,通過各種常規性的訓練不斷培養學生的優勢,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比如在教學中部分學生因為性格內向,不善于在舞臺上表現自己,使得學生即便掌握了扎實的音樂功底也無法正常發揮。這就需要教師帶領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演唱活動,讓學生通過不斷地實踐克服心理恐懼和心理緊張的問題。其次,教師還需要與學生保持密切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表演障礙,通過分享個人故事與學生產生共情,引導學生面對困難,克服自身障礙。一般只要學生可以克服舞臺表演的恐懼就可以根據自身音樂功底大膽表現自己,獲得更加優質的舞臺效果。最后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在音樂表演過程中注重個人情緒的表現,增加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讓學生可以根據歌曲所表達的情感,通過自身表達能力以及演唱技巧表達歌曲內涵,提高歌曲感染力。
在聲樂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演唱能力是影響教學質量以及學生學習水平的關鍵因素,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實際學習現狀進行分析,根據學生的演唱水平、學習興趣等多個方面制定教學計劃,培養學生的基礎演唱能力,加強學生的情感表達,讓學生可以更好地表達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內涵,不斷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和演唱技巧。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嚴格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加強對學生的興趣引導,不斷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實踐訓練活動,以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動能目標,鼓勵學生能夠參與到各種教學活動當中,發揮自己的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下得到知識技能的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