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敏
(三明市藝術館 福建 三明 353000)
音樂和舞蹈是共生的,從其出現就相伴相生,雖然隨著其發展逐漸形成兩種藝術,但是二者無法分割。二者都有自身的藝術特征,相互影響及作用。舞蹈表演中具有較多的構成要素,其中之一的音樂非常重要,音樂融入有利于舞蹈人員更好地理解及表達作品的文化和精神含義;音樂藝術則有不同的展現途徑,舞蹈表演就是常見的一種,可以闡釋及表達音樂作品。可以看到,二者無法分割,是相互影響和作用的,只有科學的相互借鑒才能促進二者的發展。
二者的產生以及發展成藝術形式并非突然,而是從二者萌芽、發展到成熟,展現在個性及共性方面的美學特征。基于此,音樂和舞蹈的碰撞和結合才具有可行性。
立足于音樂的起源層面而言,學術界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說法,主要包括幾種觀點:首先,勞動說。在勞動中難免會感到勞累,隨著時間的增加,甚至會產生消極的情緒,不利于工作的效率,為了緩解這種情況,人們便開始相互傳遞聲音,并且逐漸發展成有規律的聲音,這就是音樂的來源。其為人們在勞動中表達情緒提供途徑,隨著音樂的發展產生樂器,比如人們分享勞動成果以及慶祝收獲時,就會敲打木器和石器,進而表達自己的快樂,這就是原始的樂器。其次,模仿說。大自然中有很多真實的聲音,早期人類會學著模仿,之后慢慢發展成有節奏地律動,演變成民歌,得到了人們的喜愛和傳唱。最后一種說法就是,情感說。音樂是隨著人類起源而起源的,隨著人類發展而發展的,是富有情感的最初精神活動的產物,可以傳達不同的情感,如喜悅、悲傷等。將音樂進行加工創造,讓其富有旋律性。這幾種說法,立足于不同層面,猜想或是佐證了音樂的起源,雖然無法判定哪個是對哪個是錯,但是都意味著音樂的產生和人類以及自然的關系緊密,其內容和情感的表達在人和自然的范圍內。
首先,立足于藝術審美功能上,其具有社會功能。音樂滲透在各個方面,如祭祀、慶典、工作、生活、娛樂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可見,音樂和社會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音樂能夠體現社會生活,并且會受到經濟及政治的影響。其次,審美功能。情感是音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借助音樂可以表達內心情感,同時其也是一種媒介,讓聽者可以感受其傳達的情感,引發人們的想象和聯想,產生共鳴,具有凈化心靈的作用;再次,音樂已經是我們精神世界中重要的構成部分,當前強調全面發展,音樂有利于音樂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進而提升我們的審美水平以及精神趣味。第四,教育功能。音樂教育從西周開始就被加入到“六藝”中,孔子也提出其重要性,自此之后,其得到了顯著的發展,具有較長的學術積淀。音樂藝術發展中,各種優秀的音樂作品感染人的身心,對于個體的全面發展具有正面作用。最后,娛樂功能。不同的人喜歡的音樂風格不同,但是都離不開音樂,尤其是生活中的娛樂活動,積極向上的音樂可以為生活提供樂趣,尤其是當前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傾聽音樂,能夠放松身心。
首先,舞蹈是以人體作為物質媒介的藝術形態。和其他的造型藝術不同,雕塑、繪畫等是利用外部物質手段表現出人體的形態美,舞蹈則是利用人體表現舞蹈藝術,因此只有舞蹈藝術十分看重演員的形體訓練。舞蹈不管選擇何種表演對象,都是通過自己的身體來展現的,其可以最大化地挖掘肢體的潛力。舞蹈表演需要通過身體表現出一個個舞蹈動作,通過掌握不同的技巧,在舞動彈跳時可以短暫克服引力。在大型舞蹈表演中,創編舞蹈動作要考慮生理結構限制。另外,動作是舞蹈的表達方式,動作是舞蹈的主要構成要素。在舞蹈中運用其他的表現手段時,應該注意在時空方面與動作形態相適應,進而提升表現力;隨著舞蹈的不斷發展,動作越來越美,不再具有隨意性,很多動作都變成范式性的動作,帶有程式化的特點,讓每支舞蹈具有不同的意義,傳遞給觀眾不同的內容。最后,舞蹈是視覺化的藝術。不同舞蹈動作的節奏停頓、動作時值以及舒展程度不同,這些形成了視覺框架。立足于空間角度而言,舞蹈表演是立體三維的,處于動態之中,會在空間中留下痕跡。舞蹈的表現效果和人體力量表達有緊密的聯系,其是舞蹈表達的重點,通過剛和柔的力度變化展現舞蹈的生命力。
音樂和舞蹈之間的結合很早,二者相伴相生。自上古時期,原始的舞蹈和音樂就已經相互影響,即使二者都在萌芽狀態。結合現有的記載而言,音樂最初是和詩歌、舞蹈結合的,三者形成有機整體。
至于音樂和舞蹈為何是相互滋生及助長的,主要有幾方面:第一,二者的結合具有物質條件。從生理層面而言,二者都是借助人的身體作為物質基礎,體現不同的藝術特征,二者的融合是本質規律。需要借助身體表現音樂以及舞蹈,若是不符合要求,就要使用外部物質材料,身體的運用推動音樂和舞蹈的融合。立足于表達層面,不僅生理方面提供條件,原始的音樂及舞蹈更適合表達集體或是個體的思想。可見,在身體舞蹈以及音樂表達中,二者的結合,得到了精神和形式層面的統一。第二,二者的結合需要形式要素的補充。二者是延展性以及動態性相統一的藝術,在時間層面相互影響,不能分開。比如,拿節奏要素來說,音樂和舞蹈的結合都要建立在這一要素上。舞蹈特殊的性質就在于調整動作的節奏,所有的舞蹈節奏均不相同。二者都是有節奏的,這有利于二者的結合。立足于生理層面而言,體力勞動、眨眼、呼吸等均是有節律性的,在生活中發展成藝術內涵,二者可以體現時空統一中的節奏。可以看到,音樂和舞蹈在節奏方面的共性,促進了二者的融合發展。
總而言之,二者的結合并非突然,在藝術方面的共性和在外部物質上的共有特征等,都會對音樂和舞蹈的結合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二者的結合是自然的,雖然在藝術演變方面音樂和舞蹈是相對獨立的,卻相互間影響和作用。
在舞蹈表演中,音樂是不可缺少的一個要素,若是缺乏音樂,那么無論是形體的呈現還是情感的表達都會受到影響,影響整體的表演效果,可見,舞蹈和音樂的有效結合,可以讓舞蹈表演更加生動、更具感染力。第一,音樂的運用,可以讓舞蹈表演更加完整。一個完整的舞蹈,除了要舞蹈者用準確的形態展示和說明,還需要有一些外在形式的幫助,如燈光、舞美、音樂等,營造出良好的氛圍和環境。舞蹈重在視覺構建,而音樂重聽覺表達,只有將二者結合,才能完整地表現藝術,可見,通過音樂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傳遞精神、塑造舞蹈形象,詮釋主題,便于觀眾理解。第二,音樂可以提升舞蹈表演教學的效率及效果。在舞蹈表演中運用音樂,首先,可以培養學生的舞蹈想象能力,讓學生在舞蹈訓練以及表演中進一步感受舞蹈作品的內涵。這是由于音樂在節奏、節拍以及旋律方面的變化,能夠刺激聽覺感官,進而讓人們對舞蹈動作形成想象以及聯想。其次,可以調動學生探索的熱情。在音樂編排中,每種舞蹈類型的音樂風格不同,應該謹慎地選擇音樂,與舞蹈的種類相適應。同樣的音樂風格,舞蹈種類也存在差異,會直接影響到舞蹈的效果表現。除此之外,舞蹈感知練習離不開音樂。基于利用音樂,以舞蹈為載體,能夠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舞蹈語言,更好地體會蘊含的情感和文化含義。
二者在發展中相互影響,在共時環境中形成互動機制。
從節奏層面上來說,和舞蹈表演相比,音樂的節奏性更明顯,二者都有節奏,是不可缺少的要素。在跳舞時,動作形態都有節奏,為了更好的展現舞蹈表演效果,就要合理地選擇背景音樂,確保其與動作相適應。因此,舞蹈表演是音樂節奏的一種載體,通過這種方式,讓節奏變得直觀。此外,音樂節奏的應用,有利于完整地完成舞蹈動作,提升表演效果。音樂節奏的變化,能夠讓舞蹈表演中的長短、切分、輕重、延伸、頓挫以及強弱等更有力度,對比鮮明,單純的節拍和節奏以及通過樂句劃分的節奏,這些都會給舞蹈動作帶來影響,產生心理暗示。而舞蹈的節奏可以通過形體動作進行展現,同時和外在音樂節奏相符,構成有機整體,提升舞蹈表演的趣味性和生動性。
旋律同樣是二者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過旋律可以塑造音樂形象、表達情感、表現舞蹈動作。首先,正是因為樂曲中運用了不同的旋律,才讓作品更有生命力,整合相關的音樂元素,形成統一整體;其次,舞蹈動作的銜接,情緒的組織以及形象的表現都需要由旋律連接,確保藝術風格一致,因此,旋律就是二者結合的有效途徑。此外,在空間感構造方面,若是二者是同一種構造,就會讓二者的結合相互補充。
在舞蹈表演中,體現的旋律感帶有抽象性的特點。和舞蹈表演中的旋律相比,音樂的旋律更加具象。因此,二者的結合能夠讓舞蹈表演擺脫抽象語言的限制,讓音樂和舞蹈在旋律方面具有適應性,進而直觀地帶給觀眾體驗,獲得觀眾的認可。
舞蹈和音樂都是藝術,應該為人民服務,通過藝術來傳遞情感體驗,展現藝術的社會價值。舞蹈表演中主要通過展示不同的動作,讓觀眾產生視覺印象,在動作中滲透情感,讓觀眾能夠觀之產生不同的感受和體驗。而音樂則借助詞曲傳達不同的情感,是視覺的沖擊,更具飽滿性。共同點在于,音樂和舞蹈一般會借助多元化的藝術手段,提升作品的表達能力,因此,二者之間具有緊密聯系。可以看到,音樂和舞蹈作品的有效融合,在情感方面能夠發揮出更好的效果,撞擊觀眾的心靈,感受作品中的情感。
二者均是以人為主體,因此,人對于作品的認知和說明、表達具有重要的作用,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就需要融入其中。我們在觀看舞蹈表演或是聽歌曲時,之所以會感覺舞蹈很美、音樂很動聽,是因為表演者加入了自己的情感,進而更好地給觀眾傳達情感內涵,引發其情感共鳴;另外,在舞蹈表演中,舞者通過表情變化以及肢體動作給觀眾傳遞情感。可見,音樂在情感表達方面的優勢,對于表演舞蹈的精神含義具有積極影響,可以幫助受眾更好地理解作品表現的情感。
綜上所述,音樂一般是通過音符和音調的形式給觀眾傳遞情感,舞蹈則是借助人的肢體動作表現內心情感,二者間存在緊密聯系,無法分割。在評價舞蹈藝術時,不僅要評價舞蹈者的舞蹈動作,還要對舞蹈表現的情感作出評價。不管是在舞蹈創作還是表演中,人的肢體動作都要結合音樂節奏及風格進行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