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萍 祁 峰
根據CNNIC發布的《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11億,2020年12月新增網民2175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1.6%,較2020年12月提升1.2個百分點。其中我國手機網民規模為10.07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重為99.6%。融媒體時代背景下,龐大的網民規模意味著我們更有必要在各種意識形態激蕩的復雜網絡環境中占據輿論陣地,引領好主流價值觀,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向縱深發展。
“大眾化”一詞在《新現代漢語詞典》中的釋義為:“使變得和廣大群眾一致;使適合廣大群眾的需要。”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談到文藝工作的“大眾化”就是:“我們文藝工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工農兵大眾的思想情感打成一片。”這里就體現了我們黨宣傳工作時,會把黨的思想理論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向廣大人民群眾進行宣傳。“大眾化”其實就是某一事物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廣泛化、普及化。
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含義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特別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以一種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方式和形式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和普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將抽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人民群眾的具體日常生活相結合,讓人民群眾的實踐得到科學理論的指導,使得廣大人民群眾可以在思想上真正接受、認同和信服,在行動上自覺掌握與運用。
“融媒體”是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等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宣傳理念。我國對“融媒體”的相關研究起步是較晚的,2005年這一概念由中國著名學者蔡雯教授首次引入國內后,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相關的研究也如同雨后春筍一樣展開。尤其是近些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講話當中強調了融媒體的重要性,并出臺了一系列重要相關的鼓勵政策,再加上融媒體本身就具有的優越性,在短短幾年當中,大規模的媒體融合儼然成為了一種必然趨勢,它的出現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了一系列機遇。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目的是不斷擴大馬克思主義理論群眾覆蓋面,讓更多的人相信、掌握和實踐馬克思主義理論。融媒體的出現改變了過去那種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單方面主導的傳播格局,擺脫了過去那種形式單一、傳播效率低的尷尬局面,使得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能夠有效實現資源整合,大大提高信息傳播效率,擴大信息傳播覆蓋面。
過去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由上至下”單方向進行傳播的,這樣就會導致馬克思主義與人民群眾之間產生一種距離感,不利于理論知識的普及。而融媒體改變了這一狀況,使得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不斷增添時代感,變得“接地氣”起來。
傳統媒體根基穩、歷史悠久、權威性高,但是投入大、收益下降、受眾少、互動性差,具有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新媒體傳播與更新速度快、成本低、受眾廣、互動性強,但是信息量巨大難以甄別和處理。而融媒體以揚優為手段,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有機結合在一起,可以最大限度發揮宣傳優勢,將會更好地提高傳播效果,擴大信息覆蓋面,這是單純利用新媒體或者傳統媒體所不可比擬的。
融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迎來一系列機遇;另一方面又面臨著復合型人才缺乏、內容質量參差不齊以及監督制度不夠完善的挑戰。我們只有在看到融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機遇的同時,又能正確認識面臨的挑戰,把握好媒體傳播的新規律、新特點、新格局,探尋新形勢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新路徑,才能在多元意識形態激蕩的復雜環境中把握好話語權,堅守住輿論陣地。
要想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者不僅應該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系統地進行原著學習,形成完備的理論框架和知識儲備,而且還需要能夠靈活地把理論知識與人民大眾的日常生活相結合起來,才能讓人民大眾發自內心的信服。而且還需要嫻熟地運用媒體技術,提高人民大眾的體驗感。然而,當前這種既具備一定的理論功底,又具備一定的媒介素養的人才比較缺乏,使得傳播效果大打折扣。
融媒體的出現使得媒介形式具備更加開放的傳播空間,這就使得網絡信息傳播門檻降低,虛假資源與低劣資源存在,使得內容質量參差不齊,這就給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帶來了傳播負效應。要想提高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成效,就應當加大力度整頓融媒體輿論傳播環境,鼓勵主流融媒體平臺形成自己的品牌與信服力,起到引領與示范作用,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群眾基礎。
一方面,由于融媒體的傳播具有雙向性,使得傳播的主客體地位發生了變化,在自由的輿論傳播環境中,民眾可以暢所欲言,這可以提高民眾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但是也導致一種現象:部分民眾可能會散布一些不實消息,從而產生一定誤導性,所以面對這一問題,我們應該不斷完善輿論制度,讓人們明白“網絡并非法外之地”,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約束自己的行為;另一方面,存在一些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平臺行為不規范的問題,因此我們應該完善相關的制度,對發布的信息進行把關。
融媒體時代下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既要面對復合型人才缺乏、內容質量參差不齊的困境,還要面對監督制度不夠完善的現實情況。因此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播路徑探析應該基于人才創新、內容創新、體制創新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理論創新和散發理論魅力。
融媒體時代,群眾對于高質量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迫切需要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工作者的理論功底與媒介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們應該建設起一支高質量復合型人才隊伍。
第一,應該加強宣傳工作者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夯實理論功底。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傳播者,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而且能夠做到靈活的與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相結合,避免馬克思主義理論片面化、孤立化、教條化,才能做到讓人民群眾真正信服,更好地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宣傳工作者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比如說聘請馬克思主義理論方面的專家學者給宣傳工作者進行系統的理論知識傳授,并且定期對他們進行評價與考核、鼓勵宣傳者們主動自覺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線上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等等。
第二,應該不斷提高宣傳工作者們的媒介素養,不斷提高對于融媒體技術的掌握水平。要想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除了要具備完整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框架之外,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做到“學馬”“信馬”還要能善于“言馬”。進入融媒體時代,新興技術不斷涌現,這就需要宣傳者們有敏銳的察覺能力與學習能力,能夠靈活熟練應用傳媒技術,對融媒體的變化做出及時的應變反應,熟練使用網絡語言,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增加宣傳優勢。
融媒體環境下的馬克思主義傳播應加快內容的融合與創新,挖掘馬克思主義大眾傳播內容的現實意義、時代精神和發展價值,進而利用融媒體的渠道和平臺,擴大其覆蓋面和傳播影響力
第一,運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語言進行傳播。融媒體時代,要想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必須以人民群眾的需求為導向,使得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為人民群眾理解、接受和認可。當前,不少融媒體平臺在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時經常存在著教條化的現象,即生搬硬套理論知識。
第二,要遵守表述標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可以通過創新的、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語言生動形象地進行表述,但是究其根本還是要遵守好原則,向人民群眾普及正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因此各融媒體平臺應該在宣傳時注重用詞準確性,不能出現表述錯誤。
第三,理論聯系實際,與大眾日常相結合。“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里。”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只有與解決廣大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的具體問題相結合,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與獲得感,才能使人民深入理解和認同馬克思主義理論。
第四,根據人民群眾的反饋不斷調整內容。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不僅要以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向人民普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還要重視人民群眾對于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反饋。如果忽視了反饋這一環節,那么又將成為單方向的傳播信息方式,使得傳播效率大打折扣。只有根據人民群眾的反饋不斷調整,才能提高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效。
第一,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國家應該不斷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使得傳播主體明確違反法律的成本,約束傳播主體的行為,才能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營造一個健康有序的融媒體環境。
第二,各傳播主體應該加強輿論監督,積極及時甄別并處理有害信息,引導人民群眾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為建設好健康有序的網絡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三,“從一開始就要扣好人生的扣子。”社會、學校與家庭尤其要注重未成年人群體的網絡思想與網絡行為,引導未成年人群體提高信息鑒別能力和是非判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