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紅梅(江蘇:射陽縣小學)
在小學階段,科學是一門對學生思維與能力養成具有很大幫助的學科,同時其本身所彰顯的實踐化、應用性特性也比較顯著。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高度重視對實驗模塊的優化設計。我們要深入分析目前實驗教學開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有效的優化舉措,以確保科學實驗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使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形成良好的科學思維,提高整體的實踐探究能力。本文主要從整合資源、自主探究等幾個層面著手,探討實驗課的教學優化舉措。
實驗在當前的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地位比較顯著,具有一定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教師在組織科學課程教學時,要重點關注實驗模塊的優化設計,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思維意識,同時讓學生在實驗參與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這對于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開展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目前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仍然停留在以傳統的板書為主,突出自身的說教地位。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通常以演示的方式展示實驗的過程,然后引導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機械地記憶相關原理和步驟。這就導致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過程中,自主意識和參與動能相對比較薄弱,不利于學生科學實驗思維的形成,同時也限制了學生在實驗活動中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在意識到當前實驗教學存在的各類問題之后,教師要深入分析在新課改環境下,對于科學實驗教學模塊改良的具體要求,真正站在學生角度進行全面分析,合理地設計教學與輔導方案,從而保證最終所呈現的課堂實踐品質更為突出,助力學生逐漸掌握科學實驗內涵,提升整體的學習素養。
教師在組織科學實驗授課活動期間,要正確看待文化對于整個實驗活動有效開展所具備的支撐作用。在確定具體的實驗主題之后,需要合理地發掘相關文化資源,將其整合到實驗模塊當中,從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文化體驗氛圍,促使其在了解一定文化背景、獲得豐富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對整個實驗主題以及具體的探究目標形成更為準確的認識。同時,這也能夠支撐學生更加規范地參與實驗內容有效探索,保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正確的科學實驗認知,讓學生能夠對接下來的實驗活動形成更加端正的態度。
以《七色光》這一節課為例。教師為了規范地開展“制造彩虹的實驗”探索活動,則先要通過全面整合資源的方式,為學生滲透與彩虹有關的科學原理,介紹相關的科學概念,并展示現實生活中彩虹的模型和動畫,分析彩虹形成的具體原理。之后,引領學生思考現實生活中自己對于彩虹的認知,以便學生接下來實驗探索的過程中,能夠根據自身所具備的基礎科學常識以及相關的實驗原理進行實驗探索。不僅如此,在組織科學實驗教學期間,教師還需要將綠色科學以及安全實驗等思想理論有效地傳授給學生,督促學生在實驗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節能環保意識,對科學實驗材料進行規范使用,并做好實驗環境的安全防護。
從小學生目前的思維認知水平來看,在科學實驗組織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教師圍繞基礎的實驗原理以及相關的實驗要素進行傳統的說教,將會導致學生的思維無法跟上正常的教學進度,甚至還會致使其在面對具體的實驗課程學習時表現出明顯的畏難情緒,這對于整個實驗課堂的高效推進十分不利。為了有效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在進行實驗授課期間,需要對具體的環境做出調整。教師要合理運用現代教學技術,將基礎的實驗內容以更加直觀且利于學生理解的方式呈現出來,讓學生能夠在細致觀察的過程中,對具體的實驗要素以及相關的實驗流程加以掌握。
以《簡單電路》一課為例。為了讓學生能夠對電路的連接方式以及基礎的構成形成更加清晰的認識,教師可以在明確實驗主題之后,規范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現實生活中的電路連接模型,讓學生經過觀察認識具體的電路組成要素,并分析連接的方法,從而強化學生對電路連接常識的認知。教師也可以通過圖形展示的方式,為學生直觀呈現電路圖的模型,然后引導學生做好總結歸納,分析電池的正負極對電路結構帶來的影響。除此之外,在構建科學實驗環境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在動畫視頻的支撐下,以更加靈動的方式展現科學實驗的操作步驟和方法,讓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形成更加全面的認識,以支撐他們在接下來的實驗探索過程中,能夠按照在觀察中所得到的感悟以及掌握的常識進行規范的操作。
結合實驗內容合理地提出問題,能夠為學生的思路梳理提供一定的啟迪幫助,同時也能夠在問題的支撐下,讓學生明確接下來實驗探索的目標與方向。這對于推進實驗教學活動的有效落地具有積極的支撐作用,也能夠讓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學會獨立的思考,并對相關的實驗問題進行合理的剖析。這一過程,能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整個實驗內容的認識,也能促使學生在實驗探索中,逐漸形成良好的科學思維。
以“呼吸和血液循環”為例。在圍繞這一部分內容組織實驗探究活動時,教師可以合理地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個人在運動前后呼吸上具有怎樣的變化。之后,引領學生根據自身的體驗,在課堂上進行互動交流,總結相關的規律。然后,圍繞“測自己在三種狀態下一分鐘的呼吸速率”進行實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引領學生做好分工,一邊實驗,一邊進行記錄,然后對所得出的數據進行分析。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思考男女生在呼吸上具有怎樣的差異,以及運動是否會對呼吸造成一定的影響等。
教師要帶領小學生積極參與科學實驗的自主探究活動,要讓學生在整個實驗活動中的主觀意識和探究地位得到充分彰顯,促使其在自主操作以及團隊協調分工的基礎上,完成對相關實驗任務的探索。這樣,就能保證學生獲得較強的實驗參與動能,也能促使其通過自主操作以及深入分析,進一步加深對實驗原理以及相關規律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在參與實驗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
例如,教師可以圍繞“探究鐵釘生銹的實驗”這一模塊合理布置探究性任務。根據實驗要求及其對器材的要求,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加強無銹鐵釘、干燥劑、滴管、植物油、砂紙等材料的投放。在此基礎上,引領學生明確具體的探究任務,并在小組內部做好職責分工,探究影響鐵釘生銹的具體因素,并在整個過程中做好相關實驗條件的設置以及數據的記錄。在學生分組實驗完成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先在組內總結歸納具體的實驗規律,以及所獲得的實驗成果,并在組間對成功的實踐經驗進行分享。這樣,就能保證學生能逐漸掌握具體的實驗要領,并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整體在科學實驗方面的綜合動手能力,以及對規律的總結歸納能力。
教師需要關注新時期背景下,對于學生科學素養培育所提出的重點要求,加強實驗活動的有效拓展與延伸。在結合教材內容規范開展實驗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的基礎上,開展豐富的實驗拓展活動,幫助學生掌握更加豐富的實驗內容,擁有更加廣泛的實驗拓展空間。這樣,就能讓學生自主進行生活中的科學實驗,從而加深對科學的魅力,以及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應用的認識和理解。
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圍繞“保護土壤”這一主題進行生活實驗探索,借助一定的生活材料進行實驗設計。然后通過假設分析以及團隊配合,共同展開實驗的操作與記錄整理,并根據在實驗中的綜合體驗分享成果,就保護土壤的有效措施進行深入的交流。這樣,學生就能在實驗參與的過程中,逐漸對保護土壤形成一定的思想認識,從而支撐其樹立正確的環保觀念,真正實現社會責任感的有效培育。此外,教師還可以在生活理念的支撐下,規范開展創新性的科學實驗競賽活動。在這一過程中,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自身所具備的創新和實踐潛能,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參與實驗競賽活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大膽創新以及自主實踐的優秀品格。教師還可以引領學生結合自身所具備的科學實驗常識以及所形成的實驗思維,對現有的實驗活動進行改造和優化,以及自主制作實驗器具。
不僅如此,學生也可以在家長協同配合下,有效拓展生活中的實驗探索任務。教師要指導家長配合學生做好生活科學實驗現象的總結歸納,并利用一定的器具,規范地進行生活實驗活動。讓學生通過自主操作,感受生活實驗中的科學原理,了解科學在生活中的具體運用。
教師要關注科學實驗教學活動中對于評價模塊所提出的具體要求,要重點關注學生在整個實踐活動中的綜合表現,并轉變評價思想,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以及評價體系,讓學生能夠對自身在科學實驗中的活動行為體現,以及所掌握的實驗知識形成的學習能力形成全面的認識。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表現進行有效的回顧和反思,以便明確自身的學習方向,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不僅如此,教師還要直觀地記錄學生在科學實驗中的具體成果體現,以更加生動的方式加以呈現。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從不同實驗活動中總結出來的優秀經驗以及面臨的問題,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探索更加有效的實驗實施方法,總結完善實驗規律。同時,教師要全面關注學生在科學實驗參與過程中的心理與情感上的具體需求,將激勵性的評價思想作為重要的指導原則,將其融入科學實驗評價。在整個實驗探索期間,教師要記錄學生在實驗中的綜合表現和他們的閃光點,在評價環節予以充分的肯定。這樣,學生的自信心受到鼓舞,在今后面對科學實踐探究任務時,就能表現得更加自如,激活他們在科學實驗自主創新以及實踐方面的綜合動能。教師在實施評價的過程中,要與學生加強交流,在師生互動中了解學生在面對科學實驗時,科學思想認知、操作能力、歸納總結等方面的能力局限,然后根據學生學習情況予以指導。
綜上所述,科學在小學階段對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認知觀念,提高綜合學習能力具有重要影響。教師在組織這一教學活動時,要對實驗模塊進行創優設計;要從學生的實驗思維基礎出發,深入分析常規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在教育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對具體的文化資源、教學環境、課堂提問、自主探究等各個模塊進行創新設置,指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積極地參與全新的課堂活動,并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的支持下,更加高品質地完成對相關實驗的深層次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