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梁苗
(哈爾濱師范大學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地處歐亞大陸的俄羅斯在東西方文化的碰撞中成長,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民族精神,不斷地吸收來自四面八方的文化與藝術。最終,俄羅斯成功地將自己的文化與藝術推向了世界,在世界文化與藝術領域占得一席之地。
俄羅斯藝術之所以如此耀眼,大量藝術贊助行為功不可沒。當物質生活條件達到一定水平的時候,人們就不再滿足于現狀,而開始追求藝術,注重精神生活以填補內心的空缺。很多藝術家往往空有一身才華與本領,卻沒有一個能夠進行創作的良好條件。如果藝術家還希望能繼續自己的創作之路,那么這個時候就需要得到外界的幫助以支持繼續創作。于是,藝術贊助人群體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中,久而久之,藝術贊助行為也逐漸流傳了下來,成為俄羅斯文化中一道奪目的風景線。一些富豪、貴族或者精英分子,就會選擇為藝術家提供物質方面的幫助,藝術家就在贊助人創造的條件里安心創作。藝術贊助人群體會發起并組織一些大小規模的文化藝術贊助活動和項目,以支撐藝術家們盡情地發揮自身的才氣,創作出流傳于世的名作。
盡管藝術贊助人群體里有相當部分人士所受的教育可能并不是那么出眾,但這完全不影響他們具有一定的藝術鑒賞能力。
藝術贊助人與藝術家之間通過藝術贊助這種行為達成了一種經濟、社會層面的密切聯系。藝術贊助者進行藝術贊助的動機,除了最根本的經濟利益之外,不同的贊助人還會有不同的贊助動機。這里就不得不提到俄羅斯自身的民族精神了。很多時候,俄羅斯藝術贊助人的動機可以追溯到俄羅斯民族特性上。由于獨特的地理環境,以及復雜的歷史條件,俄羅斯民族融于骨子里的民族性格也是極具特點的。比如俄羅斯人的骨子里天生就帶有著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和民族彌賽亞意識等,在這樣的民族精神的指引下,俄羅斯的藝術贊助行為逐漸屢見不鮮也是合乎情理的現象。
基于俄羅斯人民豐富的內心情感世界,本文將從俄羅斯自身的民族精神入手,探尋俄羅斯藝術贊助人進行贊助行為,以及俄羅斯藝術贊助現象盛行一時并流傳至今的原因。
俄羅斯民族精神內容豐富,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要數集體主義精神。眾所周知,一個民族如果想要屹立于世界藝術文化之林,首先要看的一定是這個民族的精氣神。
在人們的集體主義價值取向持續發揮作用時,社會的心理就會被引導向一個相對和諧融洽的方向。藝術贊助就是受益于集體主義的一種新興方式。那么,俄羅斯民族骨子里的集體主義精神是怎么形成的呢?
第一,俄羅斯人的集體主義與他們生活的環境息息相關的。俄羅斯人被稱為“戰斗民族”。這其實是個調侃的說法,俄羅斯人民與之斗爭的并不只是現實生活中的敵對者,還有周遭的環境。這樣殘酷的形勢容不得他們不團結起來與現實生存環境進行抗爭。
第二,俄羅斯人信仰的宗教也對集體主義形成有極其深刻的影響。其宗教信仰中的“聚合性”思想正是俄羅斯集體主義精神的精髓。在俄羅斯“村社文化”時期,人們自愿抱團形成一個集體,共同勞作然后共享勞動成果。俄羅斯民族對集體文化的認同和依存心理已融入他們的人生價值觀當中,并體現在生活的點滴中。
在俄羅斯長期的發展中,集體主義文化都占據著主導地位,被民眾所接受,并深刻地影響著俄羅斯民眾的生活習慣、認知能力、思維方式和人際關系,還塑造了俄羅斯民族獨特的人格特質。俄羅斯民族對集體文化的認同和依存心理已融入人生價值觀當中并應用于生活實踐。
這樣看來,俄羅斯藝術贊助現象的產生與發展是順應了時代潮流,是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俄羅斯藝術進程中的必然趨勢。俄羅斯藝術贊助的發展狀況與俄羅斯人民的心理狀態之間的關系相當密切。其宗教信仰中的集體主義精神首先促成了俄羅斯民族意識的形成,隨后它也決定了俄羅斯民族精神追求完滿性與終極性的特質。可以說,俄羅斯藝術贊助現象的盛極一時與宗教信仰有著不可忽視的聯系。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達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人們的視線就不再局限于眼前的柴米油鹽,而是開始追尋新的精神寄托品——藝術。人們希望將自己的內心世界通過藝術品展現出來。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進行藝術創作,于是藝術家們從人群中分離出來;也不是所有藝術家都能毫無顧忌地進行創作,于是藝術贊助者從人群中站了出來,成為那些需要幫助的藝術家的后盾。
這些藝術贊助者為什么會站出來支持藝術家們的藝術創作呢?究其根源,就是上面所說的俄羅斯民族融于骨血的集體主義精神。這些藝術贊助者群體中可能會有相當一部分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但是這并不影響他們對俄羅斯藝術的鑒賞和對俄羅斯藝術走向所起的導向作用。
正是因為俄羅斯民族的集體主義精神造就了一批有著思想覺悟的藝術贊助者,俄羅斯的藝術家們才有了良好藝術創作環境與氛圍,創作出大量聞名于世的絕妙佳作,進而推動了俄羅斯藝術史的車輪向前滾動,使俄羅斯藝術的成就令人稱嘆。
人道主義是源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思想,主張人格平等,關注生命,對人的命運給予關懷。俄羅斯民族普遍存在一種大層面上的道德責任意識,即所謂的“平等”“博愛”等意識。在這種意識的引導下,讓社會關注到現實生活中不同群體人民的真實生活狀態。
藝術家正是受到關注的群體之一。由于社會經濟條件的限制,有些藝術家窮困潦倒,甚至可能連基本的生存都是問題。他們空有一身的才情,卻無處施展。富含人道主義精神者當然不會袖手旁觀,或主動或被動,他們開始開辦捐贈的活動。他們認為貧窮,無論是物質層面的還是藝術文化層面的,不只是人的不幸,更是社會的不幸,伸出援助之手是義不容辭的。
當然,資本家進行藝術贊助一定還存在著一些私人的原因。藝術贊助者決定進行贊助首先是出于一種自身需求,可能是社交需求,也可能是自我實現需求或者是其他需求。比如,有些藝術贊助者本身很喜歡收藏藝術品,所以對藝術家進行贊助,之后贊助者就可以直接將藝術家創作出來的藝術品收進自己的藏品中。
還有些贊助人是出于憐憫同情。試想,一個藝術家才華滿腹,一雙手本應該用來進行十分有意義的藝術創作,卻整日為去哪里掙得一口面包果腹而郁郁不得志,豈不令人感到惋惜?
除此以外,還有些人進行藝術贊助是為了讓自己的名字融于不朽或者自我救贖。很大一部分藝術贊助人是商人或資本家,他們與之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利益。他們深信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當他們想要獲得名利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付出錢財進行交換。那么,進行藝術贊助對于他們來說利大于弊的話,他們會非常樂意投資這項行為。有這宗教信仰的俄羅斯人對上帝天道有所顧忌的,所以進行藝術贊助也算是自我救贖,就是所謂的“花錢消災”。
人道主義可以說是藝術創作的精髓,但同時也是贊助者進行藝術贊助行為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人道主義精神使社會看到了需要幫助的藝術家,并給予必要的援助,為藝術家創造了良好的創作氛圍,使俄羅斯涌現出一大批卓越的藝術家,給整個社會帶來了濃烈的藝術氣息。人道主義促使下的藝術贊助現象,讓人們真正關注到社會現狀,促進了藝術領域的和諧穩定發展。
俄羅斯是一個歷經戰爭的國家,在一次又一次的斗爭中形成了特有的民族精神——以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愛國主義精神貫穿于整個俄羅斯歷史,對當代俄羅斯藝術走向更高層次更是極其重要的精神動力。愛國主義精神引領下的個人或集體會對祖國產生依賴性,還會對自己家園以及民族文化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尊嚴感與榮譽感。俄羅斯民族的愛國主義情懷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其中就包括藝術,成為影響藝術領域發展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
一些藝術贊助人選擇進行贊助,是出于對國家前途命運的關心。贊助人決定進行贊助,內心里一定經過多方面的思考。他們有敏銳的觀察力,時常會思索個人生命的意義和國家民族的命運。正是這種思考,使得俄羅斯藝術成為創作的沃土,不斷實現突破。這又是俄羅斯藝術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因素。
俄羅斯著名的特列季亞科夫畫廊里面陳列著大量俄羅斯本土藝術品,如俄羅斯藝術的集大成者“巡回展覽畫派”畫家們的畫作等。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展覽館里陳列的只有俄羅斯本土的藝術品。這些藝術品都是特列季亞科夫四處尋訪收藏得來并展覽在畫廊中,方便藏品愛好者前來參觀。從這一點來看,特列季亞科夫這個為大家熟知的藝術贊助人真的是對俄羅斯本土藝術全心全力地支持。
另外,有一個被喻為“俄羅斯繪畫的搖籃”的莊園——阿勃拉姆采沃莊園。很多名家例如列賓、蘇里科夫等長期住在這里從事創作。這是由藝術贊助人馬蒙托夫一手創辦的,在當時甚至成了俄羅斯藝術生活的中心。藝術贊助人馬蒙托夫的這一舉措也有力地促進了俄羅斯藝術的發展。
由以上可見,愛國主義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并不是不無道理的。像上述的贊助行為和活動還有很多,藝術贊助人進行贊助除了想要幫助陷于困境的藝術家,很大程度上也是希望國家的文化藝術變得越來越好,而進行藝術贊助就是一種促使國家文化藝術進步的非常有效且有意義的方式。
在俄羅斯歷史中藝術贊助現象迭起并不是偶然的。藝術作為國家文化實力的一個環節,需要被重視,而俄羅斯很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早在彼得一世、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俄國就已經在藝術文化方面進行相應的改革,鼓勵國民積極追求藝術,進行藝術創作,為俄羅斯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助力。從俄羅斯自身的民族精神來看,藝術贊助現象大大促進了俄羅斯藝術的創新與發展,是俄羅斯藝術乃至本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大助力。這種現象的繁榮與在俄羅斯民族精神影響下的藝術贊助者群體的付出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