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銳 侯 昀
(寧夏大學 寧夏 銀川 750000)
在自然科學的客觀世界中,具象是指人們用感官眼耳口鼻等身體生理器官可以直接感知到的事物本身物理屬性進入人類的意識而得到的形象。抽象這個概念是指從眾多的物質提取出來的事物共同的、相同的、本質性的屬性。對其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去系統概括,整合進一步去顯現事物的本質。從現代科學發展角度上來說,具象的高級知識形式和科學發展過程是抽象。在中國現代藝術視野繪畫藝術中,二者往往能夠充分表現和突出反映人類藝術精神文化領域各種異同的抽象藝術來表達內容,創造表現出多姿多彩的抽象藝術表達形式感,擁有各自的在美學藝術探究上的價值,這一點是無論如何都永遠不可能被替代的。從繪畫藝術史的發展追根溯源史的藤條視覺創造角度來說,“抽象”幾乎從現代繪畫藝術誕生的這一刻就一直都根植在現代藝術史發展這條藤條的視覺創造上,例如原始社會的北方的石刻畫與巖畫、紋樣中的裝飾與手繪彩陶、原始部落中的巫術、歐洲古代西方的偉大眾多藝術宗教中的繪畫抽象藝術等等都廣泛地運用到了抽象表達圖形,都使其獨特并符合這個時代,是表達一定的藝術精神文化價值的一種抽象表達手法。但其形式語言中基于美學的一種視覺感受刺激以其所有的傳達給整體觀看者的一種美學與其價值仍然是一致的,沒有任何本質的存在區別,即要么從事物本質性質中通過提煉、概括、“抽取”出現實世界的“根本真實”,另一種方式則是對自身情緒和體會直接的、直覺的、偶然性的藝術表現。抽象主義的繪畫是一種排斥絕對自然科學的任何模仿、再現,而且主張完全依賴藝術家自身心理對于現實世界的理解概括,用抽象的圖像元素來抒發畫家主觀情感心靈的一種藝術。
從繪畫藝術的層面來看屬實經歷了十分煎熬的時間,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世界顛覆性的變化發生在藝術界20世紀初的時候,藝術家走向不斷進化的簡化概括的過程,不再是照搬現實或者是為了單純的視覺美麗。經歷了后印象派、表現主義、達達主義等流派的發展。當然它們之間還有后期化的超現實主義。這一歷史時代的這種變化其實并不讓人難以理解。從一方面來說,新時代的新型科技技術的發展加速經濟時代進程的飛速運動。大眾媒體飛速發展進一步為新學科知識的流傳提供了條件。帶來的是科學家對探索新的世界理論和理論方法的努力開拓。從另一方面來說,各類的時代社會新現象與流行的新觀念迅速地碰撞。打擊傳統手工繪畫最嚴重的科學產物照相機,使人類對傳統繪畫藝術的審美角度與看法發生了根本轉變。在諸多的社會生活方面照相機代替了過去傳統藝術所擔任的社會功能,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問題,徹底地解放了繪畫藝術是攝影的誕生。而追求“前進”的夢想也使得藝術家進行變革和創新,帶來的后果是在1910年左右,大部分藝術家初步實驗著對繪畫形式語言進行適當地變形概括,最后形成的畫面是抽象的、直接的、簡約的。畫家開始從自身情感生活、社會生活,來獲得創作內在驅動力,但是都有著一個基本的藝術追求,就是去反對打破具象繪畫。
“冷抽象”是受黑格爾哲學思想的影響,在黑格爾哲學的思想里,“積極神秘主義”的指導性很重大。讓畫面語言形式變得簡單,繪制出一幅很嚴謹的構成形式,把神秘變化的現實物質展現出來,成為精密的繪圖。“熱抽象”受到胡塞爾哲學思想的影響,在胡塞爾哲學的思想里,唯心觀點指導意義重大。憑借直覺、直觀的方式,感受到事物的本質。熱抽象從藝術形象上看是點、線、形、色無規律地碰撞,或者隨機地潑灑所形成的畫面。體現運動與活力和創作者情感激蕩的內心活動和對繪畫熱情。從造型方面來看大多偏于繁復,畫面大多雜亂,給人的感覺有強烈的激情奔放感。色彩方面熱抽象多運用豐富多彩的顏色來表達畫面的感情。冷抽象畫面形式上看多使用垂直線條與比例線、秩序感元素。觀察角度多數是冷靜理性的,畫面骨架的形式本身作為個體具有重大意義。整體上展示出線條化、秩序化、冷靜化,具備工業和諧感,在大多作品中形式構成嚴謹。色彩方面冷抽象繪畫大多使用三原色,紅、黃、藍。依據嚴謹構造的方法,把三原色的色彩準確理性安排在畫面的哲學觀點,從而達到畫面的平靜,讓觀看者內心感到安靜。總體來說,熱抽象創作畫面多偏重于主觀情感的表達,傳達出創作者的強烈意念或者視覺幻想等。冷抽象創作大多數不受主觀情感因素和物體外表的制約,從畫面結構形式構成的點為基礎,來以理性比例科學的圖形結構形成藝術形式的純粹理性美的價值體驗。
康定斯基創作了當時世界上第一幅架上繪畫《即興創作》,奠定了抽象繪畫綱領性意義。1938年寫了《論具體藝術》這本書,這本書被認為是抽象主義文學藝術的一大重要經典理論著作,是對現代抽象主義文學藝術的一大重要啟示錄。冷抽象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是蒙德里安,他認為:“我們唯有純粹的造型手段才能真正完成最后抽象。在造型藝術中,真實性現象只能通過創造形式和運用色彩,有利于動勢的手段才真正是能夠提供我們達到這一點的最有效的藝術方法。”
從某種層面來說,畫家在藝術品面前是藝術的創造者,他擁有來自身情感的敏感再加上思想的想象力,把想要傳達的意蘊展示在畫面上。對畫面構成形式的理解,還有畫家充沛的感覺和對描繪的本質都熔于一爐,從而創造出藝術家心里所要傳達的觀念情感。“抽象主義畫家把事物本質作為旨意,把藝術家訓練積淀的審美經驗結合時代所賦予觀眾的審美感受為基調,來創作能引起時代和人類共鳴的繪畫作品”。“內在驅動力”的產生的第一步是創作沖動。想要有這種創作沖動,藝術家必須有生活情操,其主要特征就是童心,必須有知世故而不世故的真正的成熟。這樣一來,藝術家的童心可以幫助藝術家始終敏感感性,存在物與人心的關聯。第二點就是畫家必須有從藝術傳統而來的藝術修養。這樣就有了對整體畫面的掌控權,就有了具體的途徑。這本身就是藝術家的重要的藝術使命,正是這些重要影響因素也才讓抽象主義藝術家們一直在努力推動著抽象藝術創作。抽象藝術一直的蓬勃發展不可或缺就是藝術家的“內在驅動力”。
在傳統繪畫中,形體和色彩是藝術家表達畫面基本的兩個基點。而藝術發展到抽象主義繪畫時,藝術家表達的形體已經完全從物體外表中抽離割裂,形成一個本身獨立且有研究性質的形體元素。這樣一來形體可以從畫面中獨立出來,其自身就代表了客觀物體的“本質”,這是藝術家對于客觀物體更為直接本質的表達。它既可以在畫面空間上與畫面形式融為一體,又可以用抽象的方式揭示本質。而在21世紀初期很多的中國抽象主義繪畫形體藝術作品中,也開始出現各種全抽象或是半具象的繪畫形體。但是這些藝術家不是為了形式而形式,而是真正在表達自己,了解自己。審美的經驗告訴人們,色彩本身就可以激起生理感覺,從而心理發生猛烈地碰撞。這樣一來,色彩在整體畫面上的合理搭配運用也就可以直接讓整體畫面自然賦有一種活力和諧的韻感,同時也為畫家想表達的情感添色。在一些抽象主義者的繪畫中,色彩的多元化就是直接來源于藝術家的心理情感。這樣看起來在一些抽象主義者的繪畫中,形與色更像是對立面的統一。抽象主義藝術畫家在追求創造藝術畫面的形象時候,往往刻意賦予外在色彩以身體運動的不規律感,內在和諧生命和自然情感的完美體現等讓它們共同構成了獨特而又具有生命魅力的藝術畫面。高度的內在和諧和抽象主義繪畫所要充分表達的藝術精神就這樣展示出來了。
其中,沃林格爾1907年9月出版的《抽象與移情》尤其對抽象主義現代繪畫的藝術來說引起強烈反響,“對康定斯基那樣的畫家賦予了人們可能稱之為本能的信心和勇氣”。沃林格爾把抽象藝術看作是藝術家面對現代社會的壓力,由恐懼轉入抽象藝術這個讓心靈可以棲息的避難所。早期抽象主義畫家中最具代表的是康定斯基的精神理想,不同畫家的理解對抽象主義繪畫中所蘊含的“精神”意義是不一樣的,大體上來說,康定斯基、馬列維奇、蒙德里安等藝術家所追求的“精神”,與利希茨基、杜斯伯格等藝術家是不同的,前者中大多數藝術家都把新時代所需要的藝術理想解讀為人類自身的直覺經驗對客觀世界的秩序、常規的規律性或“真理”的發現,這些藝術家畫面精神大多是對人類靈魂、真理或永恒宇宙發展的理性表達;后者則強調體現現代、科學、技術和民主意識。
實際上現代抽象主義藝術繪畫與其他整體藝術表達形式在現代社會的功能仍然是一樣的。從現代抽象主義藝術畫家的整體藝術精神追求不難看出,他們雖然能夠追求社會情感的和個人的變化,表現形式各種各樣,但是在追求社會功能方面也仍然存在共通性的一面。這樣一來,雖然早期現代抽象主義藝術畫家各自的整體藝術追求精神都不一樣,但藝術家都沒有把繪畫語言形式創新當作形而上學的繪畫,也沒有把這樣一種藝術性的形式發展當作最終的藝術追求,而是直接賦予了抽象主義繪畫一種精神性的藝術價值和在這個客觀性與物質性的世界的歷史使命。
美的哲學本質,美到底是什么,美是實體嗎?這無疑是一個很難回答的藝術問題,它大致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指的是現代抽象主義藝術,是探尋美從藝術精神哲學領域角度出發,把美的精神實質最終直接轉化成作為絕對美的精神、客觀性和理想;另一種是歸結為內心情感、審美感受。抽象主義繪畫的審美是靠藝術家對形和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內在體驗能力來表達的。它訓練和練習人們對物體的內部感知力以及對事物本質直接地表達、對色彩和形體的抽取概括。抽象主義藝術繪畫作為藝術對現代科學的一種度量化,不再僅僅是對現實主義世界的一種照抄式和再現,它以更純粹直接的肉眼觀看方式重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讓人們能在認知上比抽象主義藝術用更直接的方式感知。
抽象主義現代繪畫的發展給予人們的藝術啟示和藝術貢獻是,它破除了對物質客體世界的有限角度和對物質客觀世界的有限認知,給予內在精神以一種理性多維思想來實現思考的真實,徹底在思想上破壞快速不斷發展的時代所帶來的各種的具體表象,掙脫“外形”的抽象束縛;以抽象的現代形體主義表現和富有色彩的抽象表現力,無限開拓衍生了人們想象的寬廣度,最終打造塑造藝術理想的“純粹精神”。抽象主義繪畫放棄了模仿事物的理想,最終達到純粹直接本質的表達來展現感性的真實。它的快速穩步發展在其正式成立后,直接代表了西方中國傳統現代藝術科學文化發展理念“質”的重大文化轉變與現代藝術上的飛躍,帶來了新的中國現代傳統藝術科學文化表現語言以及表現形式的不斷創新的出現,另一方面也為中國傳統現代藝術與西方現代科學的相互融合碰撞以及融合發展創造了新的現代藝術文化契合點,是呈現藝術本質價值的可靠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