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淮學院校企合作與校友工作處 禹明甫 錢可晴 魏曉靖
2019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提出,只有圍繞中心、建設隊伍、服務群眾,推動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機關黨建工作才能找準定位。這是新時代提高機關黨建工作質量的基本要求,為高校職能部門黨建工作指明了方向。2021年,中共中央印發的《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明確提出:“堅持高校黨的建設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等深度融合,為高校改革發展穩定、完成黨和國家重大戰略任務提供思想保證、政治保證、組織保證。”為進一步加強黃淮學院機關黨委校企合作與校友工作處黨支部的建設,充分發揮其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推動支部標準化建設和黨員隊伍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雙過硬”。近年來,該支部以“四個融合”為抓手打造堅強堡壘,以“三個延伸”為途徑服務產教融合,“走出去”搭建融合平臺,“引進來”提升發展能力,開辟出校企合作的新路子,有效破解了黨建和業務“兩張皮”的現象,提升了機關黨組織引領事業發展的能力。
高校黨建工作的有效開展,是堅持黨對高校全面領導的必然要求,是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根本保障。高校職能部門的主要工作是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與黨建工作同心同向同行、同頻共振。因此,積極將高校黨建和業務工作深度融合有助于落實高校“五大”基本職能,實現“三全育人”要求,推動高等教育內涵發展。
(一)職能分工不同導致認知差異。長期以來,高校黨建和業務群體組織目標相對固定、運行模式相對穩定,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思維邏輯和價值觀念。部分教師、科研人員等群體僅重視教學成果、科研業績,對黨建工作不積極、不重視。另外,由于高校職能不斷擴展,逐漸細化考核體系,職能部門工作人員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完成具體事務,往往存在對理論素養提升、組織紀律學習、思想作風建設等抱有偏見的現象,不能充分認識到黨建的重要意義和作用。還有一部分高校黨建工作者自身對融合發展工作認識不足,心理方面存在畏難情緒,行動方面組織力不強。高校黨建與業務相融合,需要黨建、教學、學術和行政者的共同努力。
(二)制度層面未形成具體的指導性意見和方案。2017年,教育部黨組印發了《關于加強新形勢下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的意見》,推進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的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2018年印發了《關于高校黨組織“對標爭先”建設計劃的實施意見》;2021年,中共中央印發的《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要求各校把黨的建設擺在首位,該文件為推動高校黨建科學化、規范化,促進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等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制度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上述文件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明確了黨建和業務工作融合的重要性和方向。但就很多高校而言,融合的概念只反映在大學章程或五年規劃中,并未針對學校自身的辦學特色提出具體的實施辦法。
(三)實踐層面投入精力不足、專業化水平不高。高校的教學、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日益繁多,難以兼顧,容易“顧此失彼”。同時,一些黨務工作者對黨建工作在全局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地位認識不足,對黨建和黨務、黨建和業務工作的基礎知識儲備不夠、辯證關系的思考不夠深入、載體設計不科學。部分支部開展的活動不能與專業特色、優勢及學科屬性相結合,導致活動亮點不突出,特色挖掘不明顯,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難以打造出特色活動、品牌活動、精品活動。
(一)以“四個融合”為抓手,打造堅強堡壘。具體內容如下:
1.堅定信念與打造團隊相融合,增強凝聚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著重強調,革命理想高于天,要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這為新時代堅定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提供了重要價值導向和精神指引。堅定理想信念是打造團隊的首要任務,二者相互融合,才能增強支部的凝聚力和組織力。
黃淮學院校企合作與校友工作處黨支部先后舉辦了《書寫新時代教育“奮進之筆”》《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從優秀到卓越》《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等專題講座、“四個自信”研討交流等活動,把理想信念與團隊意識教育相融合,鑄就愛國愛黨之魂,樹立奮發有為精神。支部通過引導全體黨員把個人職業與愛國情懷相統一,提升黨員政治站位、服務意識、育人能力,形成融洽合作、甘于奉獻的良好氛圍,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近年來,支部被評為河南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河南省高校樣板黨支部,校級先進黨支部、樣板黨支部。1人被聘為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評審專家,3個項目獲省部級獎勵,2個項目獲得地廳級獎勵,1人被評為校級優秀黨支部書記,2人被評為校級優秀共產黨員。
2.政治學習與業務學習相融合,增強戰斗力。校黨支部一直都非常重視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知識學習。每年年初專門研究制定本年度學習計劃,推動政治學習與業務學習同謀劃、同推進、同落實。黨支部逐步建立、完善了“政治學習+業務學習”的深度融合,進而將黨建工作同業務工作通盤考慮。同時,找到黨建和業務的切入點,共同檢查、共同落實,有利于帶動支部黨員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業務素質,高效完成各項工作。如支部開展《教育新時代,產教融合4.0》等主題黨課,把黨的教育方針、國家產教融合政策與學校校企合作工作實踐相融合,提高支部黨員政策理論水平和服務師生的能力,讓政治學習與業務提升相輔相成。在理論與實踐、探索與總結中,支部不斷開辟校企合作新路。2021年黃淮學院成功獲批2個省級重點現代產業學院。
3.主題活動與工作實踐相融合,增強獲得感。校黨支部堅持以五個規定動作加自選動作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在做好學習黨規黨情、輪流講黨課、談學習體會的同時,組織黨員講家鄉環境變遷、生活變化、童年記憶等身邊故事,開展助企紓困、訪企拓崗、扶貧幫扶、科技下鄉、志愿服務等自選動作,讓大家感受到國家發展進步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有效激發了支部全體黨員護黨、愛黨、護國、愛民的政治熱情。黨支部組織黨員到紅色教育基地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組織黨員通過觀看紅色影片、讀紅色經典書籍分享讀書心得體會,接受革命精神文化的洗禮。另外,黨支部還與禾綠農業合作社等校企合作單位聯合開展“黨建+技術服務”活動,把服務企業與支部的黨建活動有機結合,深化合作、互利共贏。
4.集中學習與自主學習相融合,彰顯先進性。校黨支部通過“三會一課”等形式,定期組織黨員集中進行政治理論學習,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堅定“四個自信”,樹立“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引導全體黨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武裝頭腦、推動工作,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在學習過程中做到“五個堅持”:一是堅持每周組織1次理論學習,一季度召開1次支部黨員大會;二是堅持政治理論學習制度,不分職務高低,不管工作多忙,每位黨員都要無條件地參加理論學習;三是堅持簽到制度,并記錄好學習內容,學習結束后交流學習心得;四是堅持實際工作與政治理論學習相結合;五是堅持學習安排規范有序,突出重點學習內容。在做好集中學習的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及時性、便捷性,鼓勵支部黨員運用QQ群、微信群、“學習強國”等各種載體進行自主學習,將學習融入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集中學習與自主學習的融合,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營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促進了學習型黨支部的建設。
(二)以“三個延伸”為途徑,全力服務產教融合。具體有以下三方面:
1.向合作單位延伸,提升服務能力。該黨支部與地方政府、企業等合作單位聯合開展“黨建+”活動,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能力。組織由師生組成的“科技特派員”“博士服務團”等,通過“黨建+技術”“黨建+服務”等活動,到平輿縣、泌陽縣等地指導農民科技生產、培訓農民專業技能;先后奔赴河南后羿集團、河南鼎力桿塔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深入廠區車間、生產一線,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產品研發、技術攻關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和企業共同探討對策和措施,尋找校企合作的切入點。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基礎上解決了部分企業發展中遇到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支部通過“黨建+規劃”“黨建+項目”等活動,積極參與西平縣“志智雙扶”研究與實踐策劃項目和高廟村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開展了西平縣精神扶貧工作研究,參與制定了為期一年的西平縣精神扶貧項目實施方案。與遂平縣、驛城區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打造了紅石崖鄉村振興示范點和蟻蜂鎮回欄鄉村振興學院。
2.向二級學院延伸,深化產教融合。為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全面提高職能部門服務學校人才培養的能力和服務二級學院發展的能力,校企合作與校友工作處黨支部堅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內涵建設,和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等二級學院教工黨支部開展結對共建活動。積極開展“黨建+調研”主題黨日活動,組織結對的兩個支部黨員到平輿、泌陽、確山等地開展技術咨詢、培訓等“科技下鄉”活動,聯合舉行黨史學習專題報告會,把“走基層、解難題、辦實事、惠民生”活動落實落地。結對黨支部共同組織黨員專家團隊到河南益農豐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走進生態園、走入大棚里,就農作物品種選育、栽培管理技術、農產品精深加工以及銷售方面技術的問題進行指導培訓,并就公司如何強鏈、補鏈、優鏈,建立生態循環農業進行深入分析。通過將黨建課堂搬進鄉村、企業、田間,以智力扶持助力鄉村振興、服務企業發展。支部還建立了二級學院校企工作聯系制度,各科室工作人員分工包干加強與二級學院的交流溝通,不斷深化學校產教融合發展能力,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3.向教學科研延伸,拓展合作途徑。校企合作與校友工作處組織部分二級學院領導班子成員及科研人員深入河南中多鋁鎂新材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走訪活動,與企業在人才培養、業務培訓、科技研發、合作模式等方面進行深入溝通交流,提出開展和推進校企合作的工作思路和合作方案,搭建校地校企合作橋梁,促成一批校企合作項目落地。2021年,化學與制藥工程學院幫助破解天方藥業生產工藝升級難題事例,在《河南省“萬人助萬企”活動工作動態》中被作為典型案例推廣。支部先后協調政府部門、二級學院成立了駐馬店市智能制造產業產教融合戰略聯盟、駐馬店市建筑產業產教融合戰略聯盟、駐馬店市新能源產業產教融合戰略聯盟、駐馬店市農產品加工產業產教融合戰略聯盟等4個專業產教融合聯盟。支部通過拓展合作途徑,搭建產教融合平臺,引導優秀教師走出校園、走進企業,在服務社會中提高了教師的實踐水平,提升了黃淮學院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