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川蜀道鐵路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雒建濤
黨的各項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國有企業基層紀檢組織要發揮好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的作用,必須提升政治站位,推動紀檢工作高質量發展,保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上級重大決策部署落實落地。
(一)貫徹落實高質量發展的需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要堅持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做好表率,在全面、準確、完整貫徹新發展理念過程中推動高質量發展。國有企業紀檢組織只有立足職能職責,堅持開拓創新,敢于擔當作為,增強履職本領,才能以“三不”一體推進的新成效,發揮好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確保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落地,推動國有企業在新發展階段釋放更大治理效能。
(二)適應國企正風肅紀反腐形勢的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取得歷史性成就,但國有企業腐敗問題依然突出。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強調,要加大國有企業反腐力度。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對持續懲治國有企業腐敗問題做出了部署,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也指出要深化國企反腐敗工作。各級紀檢組織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以“靠企吃企”專項治理等方式強化監督,嚴肅查處了國企領域的一些重大案件、懲治了一批腐敗干部,凈化了國有企業的政治生態和干事創業環境。但清理系統性腐敗、化解風險隱患還任重道遠,群眾身邊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問題還需要持續糾治。
(三)推動國企改革廉潔高效的需要。目前國家統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在國企混改、重組整合、國資監管體制改革等方面,以及項目管理、制度建設、流程管控等環節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從以往通報曝光的一些案例顯示,有的國有企業干部職工以企業改革為契機,大肆謀取個人利益、侵吞國有資產,給國家造成嚴重損失。強化國企改革監督,防范化解風險意義重大,需要國有企業紀檢組織主動擔當、靠前監督,把推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關于國資監管、國企改革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作為日常監督的重要內容,聚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強化對重大項目、并購重組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監督,堅決查處改革過程中的腐敗問題,助推國有企業改革破局闖關、縱深推進。
(一)黨風廉潔建設責任落實不夠堅決有力。責任落實情況直接決定著黨風廉政工作成效。但國有企業基層黨組織因為對全面從嚴治黨理解不深入、不全面,習慣將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批轉給紀檢組織落實,主體責任向基層一線延伸不夠深入,壓力傳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上熱中溫下冷”的現象。國有企業基層黨組織負責人首責作用發揮不夠,對紀檢工作的領導、協調不足,約談提醒開展較少,監督檢查不夠有力。國有企業基層紀檢組織沒有發揮好協助職責和監督責任,工作不夠主動,習慣于聽安排,監督措施不多,監督成效不佳。班子成員對全面從嚴治黨認識存在偏差,同級監督意識不強、顧慮較多;履行“一崗雙責”不夠積極主動,對分管領域黨風廉潔建設工作缺少積極的謀劃和有效的檢查,“重部署輕落實”的問題突出。業務管理干部把精力都聚焦在業務工作上,認為只要沒發現違紀違法行為就是做好了黨風廉潔建設工作。
(二)“三不”一體建設還需要持續深化。隨著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深入,國有企業基層政治生態持續得到凈化。但個別國有企業基層由于執紀問責不夠嚴肅,政策制度把握不準確等原因,在重懲治、強震懾上成效不明顯,不能使廣大黨員干部因敬畏而不敢腐。加之國有企業基層以生產經營為中心,對制度機制建設投入不足,重點領域、重點業務制度建設缺乏封閉性、實用性,致使監督難以做到抓早抓小、禁于初萌,有的干部員工甚至抓住工程建設、招標采購等重點領域的制度漏洞吃拿卡要、謀取私利。國有企業基層干部因為生產經營任務較重,參加信念教育、警示教育的頻次不多;廉潔教育的方式單一,成效較差;個別“關鍵少數”自律意識差,自我約束不夠,不能正確對待手中的權力,有時甚至帶頭違規違紀違法。
(三)監督質效還需要不斷提升。國有企業基層業務管理干部對監督的認識不足,認為業務管理部門只負責本專業工作的統籌安排,監督是紀檢組織的職責;或是對廉潔風險防控重視不夠,認為本部門、本領域業務單一,不存在廉潔風險。業務管理部門開展日常監督、專項檢查的頻次不足、深度不夠。有的基層紀檢干部不敢動真碰硬,監督缺乏嚴肅性;對生產經營各項業務不熟,存在外行監督內行的情況。業務部門與紀檢組織溝通不夠,紀檢組織對監督工作的解釋不足,導致監督主體之間沒有建立互助互信的機制,心存顧慮,發現問題隱瞞不報;害怕擔責,發現任何業務問題都全部移送。
(四)紀檢隊伍還需進一步強化。國有企業基層單位往往因規模小,沒有設置專門的紀檢組織,甚至沒有配備專職的紀檢人員,紀檢工作主要由涵蓋紀檢職能的黨群部門兼職人員完成,監督的獨立性受到限制,一線監督的作用難以有效發揮。加之紀檢人員不足,有的基層組織有紀檢崗位,但設置在黨群或綜合部門,薄弱的紀檢力量導致很多工作難以及時有效開展。規模稍大或人力資源條件較好的基層組織,雖設立獨立的紀檢部門,但因紀檢崗位吸引力不足或人員素質差距,導致崗位與人員難以較好匹配。有的基層紀檢人員由于缺少工程建設、招標采購等工作經驗,不能滿足精準監督執紀工作的需要,履職能力需要提升。
(一)“三責”貫通協同,確保責任落實。通過黨委會、紀檢工作會等平臺,自覺發揮牽頭抓總作用,以“兩個責任”清單為抓手,及時計劃、部署、落實黨風廉潔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將紀檢工作與業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綜合運用巡察、監督執紀等檢查審查成果,對關鍵崗位、關鍵人員進行分析盤點,強化“一崗雙責”要求,動態完善責任書,推動“三個責任”逐級壓實、逐層延伸。黨組織負責人履行全面從嚴治黨第一責任人職責,在加強對紀檢工作領導的過程中,推動“兩個責任”貫通協同、形成合力;始終把“嚴”的主基調體現在管好班子、帶好隊伍的過程中,發現存在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及時進行提醒談話、嚴肅批評教育。紀檢組織正確處理好協助與監督的關系,緊緊扭住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和領導責任,緊盯黨風廉潔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不堅決等管黨治黨突出問題,在開展“一把手”監督、同級監督等方面精準發力,推動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協同發力,查清問題線索本身的問題,也查明涉及的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缺位問題,讓黨員干部習慣在監督和約束下工作生活,確保全面從嚴治黨責任鏈條逐級延伸、層層壓實。
(二)“三不”一體推進,深化標本兼治。緊盯國企改革關鍵時期,聚焦權力集中的領域和環節精準發力,果斷查處問題線索背后利益輸送、監管失守問題,嚴肅懲治利用國有企業資源謀取私利,濫用職權造成國有資產損失的腐敗分子。通過嚴肅查處“關鍵少數”,始終保持對“絕大多數”的震懾。對職能部門制度建設和執行情況開展專項監督,瞄準職能管理中的短板弱項,加強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等關鍵業務全流程進行分析,研判風險點和當前制度機制匹配情況,制作業務風險清單,著力將廉潔風險防控的具體措施內嵌到制度之中,使廉潔風險防控成為業務流程的一部分,確保風險防控貫穿在工作落實的全過程。通過優化定期評價考核機制,從頂層設計上控制利益輸送問題的發生,加強重點領域和關鍵業務制度執行培訓,努力提高黨員干部職工風險管控能力,推動形成科學配置權力、嚴格職責權限的權力運行和制約機制。深刻分析國有企業黨員干部職工違紀違法行為的成因和特點,貫通運用信念教育、政策挽救、正面引導、反面警示等方式強化引導。充分利用廉潔微視頻、動漫等新媒體,持續深化廉潔文化建設的內容與方式;對于沒犯錯誤的,針對黨員干部職工思想認識上的誤區和困惑,著力加強信仰信念、思想道德和黨紀國法教育,引導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不斷提高拒絕各種誘惑的能力。對于犯過錯誤的黨員干部職工,精準運用政策策略,促使其真心認錯知錯,引導其放下思想包袱,以悔錯改錯的積極行動警示教育身邊人。
(三)健全監督機制,凝合監督力量。針對國有企業基層組織信息化程度不高的短板,注重挖掘現有的體制機制效能,充分發揮黨風廉潔建設聯席會作用,有效整合各類監督力量。定期召開聯席會議,搭建集體商議研究重要事項、典型問題的平臺機制,著力化解各監督主體之間信息溝通不暢、互聯不通等現實難題,推動形成各級黨組織、紀檢組織以及業務職能管理部門橫向聯動、上下貫通整體合力。以日常監督為抓手,聚合各個監督主體成果,督促職能部門在日常工作中發現違反黨紀法規等問題,及時向紀檢組織移送,增強監督威懾力。紀檢組織在執紀審查工作中發現涉及職能監督方面的問題,要及時向相關部門通報,提升監管時效性。對職能管理部門日常監督和紀檢組織專項監督的工作原則、監督對象、監督內容進行界定,明確方式手段、工作機制,著力在監督檢查質量特別是日常監督成效上實現突破,著力貫通監督維度,提升監督質效。同時,緊盯政治生態,健全完善紀律監督、職能監督、審計監督、巡察監督銜接機制,建立共享信息、權責清晰、協同高效的監督檢查工作機制,增強監督協同力、穿透力。發揮紀檢組織專責監督推動作用,探索再監督的有效制度、機制、辦法,在監督執紀的同時,深查機制障礙和制度漏洞,深查管黨治黨責任落實情況,及時提出整改建議,主動協助、積極督促各級黨組織及業務管理部門切實扛起日常監督責任,合力革新體制機制、加強制度建設,不斷增強監督治理效能。
(四)聚焦隊伍建設,提升戰斗能力。聚焦國有企業基層紀檢隊伍力量薄弱的問題,主動向黨組織溝通紀檢組織建設、隊伍建設中的做法和計劃,努力在選好配強紀檢人員等工作中爭取主動、贏得支持。不斷創新工作方式,建立健全發揮作用的評價、考核、激勵等機制,不斷提高紀委委員和紀檢委員的履職自覺。拓寬動態凝聚優秀人才視野渠道,加強與組織部門、生產經營部門的溝通交流,建立人才共享機制,通過職能部門推薦、抽調工作考察、舉行競聘上崗等方式,引進法律、財務、工程建設等各方面人才,不斷優化干部隊伍結構。強化理論武裝,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注重紀檢人員素質能力提升。貫通運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深化學習研討,使紀檢干部不斷提升專業理論水平和問題分析能力;堅持學用結合,根據紀檢干部不同經歷、能力水平和知識結構,通過“師帶徒”“結對互助”、跟案學習等方式,讓紀檢干部在實踐鍛煉中長見識、補短板。引導督促紀檢干部能夠以突出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接受最嚴格的約束和監督,始終保持真抓實干立新功的奮斗姿態。
國有企業基層紀檢組織要牢牢把握職能定位,深學細思、篤信踐行,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的作用,持續總結新時代紀檢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舉措,切實推動國有企業在新發展階段開拓進取、守正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