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西民族師范學院 陳冬梅
地方文獻是綜合反映一個地區政治、歷史、經濟、文化、教育、地理、風土人情等方面的文獻資源,是地方歷史發展的最好見證,是地方文化發展的重要縮影和積淀,也是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發展中形成的無價瑰寶,是認識和了解一個地區的“百科全書”。
(一)傳承與弘揚地方特色文化。地方文獻是地方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獨特的地方文化。作為大學圖書館,運用自身的優勢以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的文化自覺,對地方文獻進行搜集、整理和保存來實現對地方文化的保護。通過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內涵,宣傳與推廣地方特色文化,展示地方文化魅力,可以實現圖書館的擔當。
(二)為地方經濟與文化發展服務。地方文獻是一個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狀況、歷史與現實的真實反映,具有參考價值、信息價值和研究價值。地方文獻為地方各級政府機構制定本地區經濟、文化發展決策提供充分的信息和依據。地方文獻承載的地方文化以顯著的地域烙印與獨特的文化特征,在社會、經濟、政治及文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地區的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與智力支持,成為推動文化發展與增強地域競爭力的重要力量。如地方文獻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為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提供史料依據,當今發展旅游業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挖掘地方傳統文化與傳播先進文化的過程,“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加強對地方文獻開發與研究,內在強化文化與旅游融合的資源支撐,賦能文旅融合,助推本地經濟的發展。
(三)為教學與科研服務。地方文獻是高校圖書館重要特色館藏資源,為學校教學、科研及學科建設提供充足的文獻資源保障。為學者進行地方歷史研究、地方相關課題科研提供重要的文獻資料;為教師編寫鄉土選修課程、編撰紅色教育材料以及創作紅色文化作品服務;為地方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提供豐富的教育素材,滿足讀者學習地方歷史文化的需要。高校圖書館打造地方文獻資源品牌特色,有助于提升高校圖書館核心服務能力,為自身可持續發展帶來新的歷史機遇。
(一)地方文獻館藏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長期以來,一部分高校圖書館缺乏專門的地方文獻建設人才和專門的采訪經費,在地方文獻的采訪方式上,只注重對出版社公開發行文獻信息的“采”,而忽視了對于非公開地方文獻信息的“訪”求。此外,民間采訪難以爭取到單獨的采訪資金支持,使得隱含地方特色文化、有著濃郁地方色彩、分散或深藏在民間私人手里的珍貴的地方文獻資料未能獲取,特別是對口頭文化和民間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采集與挖掘比較欠缺。當前高校圖書館地方文獻來源主要依靠常規圖書采購、接受社會或校友贈送、與相關文化部門進行交換、復制等比較傳統的渠道,地方文獻資源采訪力度有待提升,地方文獻資源館藏體系要進一步完善。
(二)文獻資源共享程度不高。地方文獻內容豐富,載體形式多樣,最常見的是文字、圖片、錄音、錄像等等,當前高校圖書館收藏的地方文獻只注重文字與圖片類文獻的搜集、整理,對文獻只是簡單的淺加工處理,專題數據庫和特色數據庫建設起步晚,影響用戶的使用和快速查詢。另外,高校圖書館和相關文化部門缺乏統一的管理聯動機制,各自為政的狀態影響了文獻資源的共建共享。
(一)轉變觀念。圖書館要對地方文化歷史與文化價值有充分認識,建設地方文獻、傳承地方文化要有強烈的文化責任感與文化擔當意識。立足地區實際,深入挖掘地區特色文化資源,主動參與學校學科與專業的建設,擔負起相應的服務與學術研究、學科建設、專業建設的責任。改變以往地方文獻建設“以資源為本”重收藏的工作模式,踐行“以人為本”新的服務理念。
(二)立足本土,突出地方文化特色。1.民族特色。文化是一個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在長期的發展歷史進程中,有自身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社會和文化現象,孕育了燦爛的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紅色文化等等,形成了獨特的地域特色文化。如崇左市地處桂西南中越邊境地區,同時又是革命老區,是廣西壯族人口最密集的地區,是通向東南亞的門戶。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地域特色非常突出豐富而深厚的壯族文化、邊關文化、紅色文化等。目前壯族先民——駱越民族兩千多年前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左江花山巖畫文化和列入廣西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琴文化為代表的壯族文化已成為崇左市的民族文化品牌,此外壯族歌圩文化,節慶文化民族特色鮮明。崇左市邊境線上有保存歷史記憶的重要載體——邊關要塞。鎮南關是中越兩國邊境線上最重要的隘口。歷史上的鎮南關大捷、鎮南關起義就發生在此地,不同歷史時期中越兩國的交通貿易、政治交往都濃縮在這一南疆邊關。此外,這里的壯族人民與東南亞越南、泰國等部分民族有親密的歷史淵源,跨境民俗文化也鮮明突出。黨領導人民在革命斗爭中留下了寶貴而豐富的史料、革命舊址以及不可磨滅的革命精神成為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愛國主義教育最為生動的鄉土教材。此外,崇左市具有獨特的地理環境與人文氣息相融合,構成了壯地特有的民族風貌,在歷史長河開發建設發展過程中,產生了許多獨具魅力的當地文化,如生態文化、農耕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祭祀文化等等。2.圍繞學校學科和辦學特色。地方文獻是高校圖書館開展特色服務的重要資源,為學校教學、科研及學科建設提供文獻資源保障,地方文獻根據本地區文化特色,圍繞學校辦學特色和文化建設需要確立搜集的重點。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發展目標是: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扎根南疆國門,奉獻革命老區,矢志教師教育,發展非教師教育,服務民族地區,具有師范、民族和邊疆特色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三)完善地方文獻館藏體系。全面系統地收集、發掘與整理地方文獻資料是一項十分復雜和細致的工作,需要克服困難,長期堅持和不斷積累。由于不少地方文獻的創作、出版、印刷、發行等環節和正式出版不同,僅靠常規的采訪方法收藏地方文獻遠遠不夠。因此,圖書館不僅要收藏本地區正式出版的地方文獻,也要收藏非正式出版的地方文獻,不僅要把地方政府公開的信息作為公共信息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要把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出版的刊物作為重點收藏。加強多方面的聯系與溝通,尋訪相關的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民間機構和個人的合作,發揮各自的力量與優勢,才能從更廣的范圍、更深的角度收藏非正式出版的地方文獻。此外,圖書館要爭取地方政府部門支持,積極協調各有關業務部門加強聯系:一是加強與地方文化部門如新聞出版局、作協、文聯、出版社等的聯系,了解地方文獻的出版情況。二是與地方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檔案館、紀念館、地方志辦、黨史辦或旅行社、資料室單位合作,聯合編印地方文獻專題目錄,對本地區的地方文獻館藏情況摸清家底,互通有無,交換重復件、復制件,避免浪費精力、財力和物力,使地方文獻的收集得到有效增補。三是走訪群眾,開展宣傳活動。很多隱含地方特色文化,有著濃郁地方色彩的珍貴文獻資料分散或深藏在民間私人手里。想要收集散落民間的這些地方文獻,就得深入民間,尋訪私人收藏家、地方文化名人、采訪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等等從中取得文獻資料。再把收集到的地方文獻資料加以有序整理著錄分編,不斷完善地方文獻館藏體系。
(四)建設地方特色文化書庫。高校圖書館收藏地方文獻主要目的在于打造特色館藏,更好地服務于學校的教學與科研活動以及地方經濟文化建設,同時兼顧保護地方文化遺產等的功能。設置地方文獻特色書庫,采取與普通文獻有區別的建設、管理與服務方式,有利于保護珍貴文獻提高服務效率。特色書庫收藏的地方文獻主要內容,是根據地方文獻特色書庫建設的定位,從本地區文化特色和學校的學科建設出發,收藏與學校特色學科、特色專業、特色科研項目相關的地方專業性文獻,以重點學科、重點專業、重點科研項目為主來構建庫藏資源體系,同時注意其他地方性文獻。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圖書館地方文獻庫是學校圖書館的一大特色。地方文獻特色書庫圍繞學科建設和崇左市的地方文化特色,重點收藏反映崇左壯鄉文化——傳統壯族節慶文化、壯族歌圩文化,壯族銅鼓、壯錦等工藝文化,壯族飲食文化,壯族音樂文化,壯族民間風俗文化、壯族民間文學文化,壯族民間藝術繪畫和民族體育等民族特色獨特文化,邊關文化、紅色文化以及民間民俗文化、歷史文化、非遺文化等特色文化資源。主要建立地方年鑒、地方作家作品、地方歷史人物、地方行業志和知名人士捐贈等專題服務展示區,方便讀者對地方文獻的查詢和使用。
(五)建設地方文獻數據庫。地方文獻資源數字化建設,既是實現資源長久保存、即時共享、深度開發的有效方式,也是挖掘館藏資源潛在價值、提供增值服務的重要手段。數字技術飛速發展,信息載體多樣化,紙質文獻將逐漸向數字資源過渡,封閉式文獻收藏向開放式資源共享拓展,高校圖書館要與時俱進,加快地方文獻數字化建設工作。以館藏資源為基礎,加強對政府信息、網絡文獻、圖片、視頻、非遺民俗、生態自然景觀、旅游景區、地方紅色文獻、工業經濟建設史等地方專題資料的搜集整理工作,發揮“以景促文、以景顯文、以文補景”的價值引領作用。不斷創新,把地方文化通過創作轉化成內容鮮活、形式新穎、深受大眾喜愛的產品形式,如可視化展示,給用戶更直觀的體驗,來展示地方文化獨特的魅力和時代價值。按照統一的數據加工著錄標準建設具有區域代表性的專題數據庫、特色數據庫構建地方文獻資源共享平臺,以實現信息暢通、資源共享,為當地文化研究以及經濟發展與科技進步提供信息服務。
(六)地方文獻的閱讀與推廣。地方文獻閱讀推廣是傳承與弘揚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手段。地方文化在傳承的過程中不斷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學圖書館肩負著弘揚與傳承地方文化的重要使命,要重視地方文獻的收集開發利用工作,充分揭示館藏地方文獻的特色,依托館藏地方文獻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推動地方特色文化的傳播,提升地區人文素質。積極搭建地方文獻閱讀與推廣的平臺,形成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宣傳推廣模式,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以便更好地將本館特色資源介紹給廣大讀者。除了開展傳統的地方文化講座和專題圖書展覽等,要充分利用網站、微信公眾號及微博等平臺作為一種高效便捷的線上推廣方式。如利用圖書館的微信公眾號,利用激勵考核機制,鼓勵廣大館員積極投稿,對鮮明地域性特色文化分類進行推送,如地方風土人情、地方專題事件、地方人物、地方自然環境、古鎮名村、老建筑、手工藝、特色美食、地方戲曲等主題,確保特色資源的內容質量和深度。
地方文獻是記錄地方文化發展成果的重要載體,高校圖書館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中要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建設特色地方文獻體系,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服務,推動地方文化的傳播,助力區域經濟和文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