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麗薇,劉 磊,鄭會秋,蘇 雄,王艷玲△
(1.內蒙古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2.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核醫學科,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
兒童少年衛生學(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是研究維護和促進兒童少年健康的一門學科,其宗旨為保護、促進、增強兒童少年身體健康[1-2]。兒童少年衛生學是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的重要二級學科,也是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的必修課程之一。作為一門實用性學科,實驗課在兒童少年衛生學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應力求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3],為打造新型應用型預防醫學人才奠定基礎。為優化本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本研究以問卷的形式在內蒙古醫科大學預防醫學專業學生中開展對兒童少年衛生學實驗課程的滿意度和需求的調查,以便發現現有實驗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以期為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1.1研究對象 以內蒙古醫科大學2016級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共76人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課程內容 該學校在第8學期開設兒童少年衛生學課程,分為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兩部分,共52學時。其中理論課36學時,實驗課16學時(共4次)。實驗內容包括:兒童少年生長發育測量和評價、心理測定及學習疲勞測定、運動負荷試驗和教室衛生評價。
1.2.2調查問卷設計 問卷內容包括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的喜好、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的匹配程度、實驗課程的重要性、實驗課程的難易程度、實驗課程的感興趣程度、對實驗器材操作的掌握情況、實驗課程對自身實踐能力的提升及對實驗課程設置滿意度及教師的教學效果9個方面。
1.2.3調查方法 教師根據本研究需要在學生中開展的課程滿意度調查,收集相關資料,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在兒童少年衛生學課程結束后,通過問卷星進行網絡調查。本次調查采取不記名方式進行,在調查開始之前,向學生說明本次調查題目選項無正誤之分,依照個人實際想法作答即可。共發放問卷76份,回收有效問卷72份,有效回收率為94.7%。
1.3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采用EpiData3.1軟件建立數據庫,數據通過SPSS 25.0 統計軟件進行構成比描述。
2.1實驗和理論教學的喜好 11.1%(8/72)的學生更喜歡理論課,37.5%(27/72)的學生更偏向實驗課,還有更多的學生[41.7%(30/72)]對該課程整體都比較喜歡,僅有9.7%(7/72)的學生持無所謂的態度。
2.2實驗與理論教學的匹配程度 在學生心中,該課程的實驗與理論教學的匹配程度較好,86.1%(62/72)的學生認為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是相匹配的,但仍存在少部分學生認為二者的匹配程度一般。見表1。

表1 實驗與理論教學的匹配程度調查(n=72)
2.3實驗教學的重要性 在參與本次調查的72名學生中,絕大多數[94.5%(68/72)]學生都認為實驗課程是重要的,只有少部分學生認為其重要性一般,僅占5.5%。見表2。

表2 實驗教學的重要性調查(n=72)
2.4實驗課程的難易程度 兒童少年衛生學實驗教學共16學時,包括4個實驗內容。課程總體而言對學生難度適中(83.3%),其中,對于25.0%的學生來說運動負荷試驗的內容相對較難。見表3。

表3 實驗課程的難易程度調查
2.5實驗課程的興趣度 大多數學生[77.7%(56/72)]對兒童少年衛生學的實驗課感興趣,20.8%(15/72)的學生表示興趣度一般,僅有1.4%(1/72)的學生表現出沒有興趣。
2.6實驗設備的掌握情況 通過實驗課程的學習,63.9%(46/72)的學生能夠良好地掌握實驗過程中使用的設備器材,23.6%(17/72)的學生掌握情況一般,仍有少部分學生只能部分掌握或不能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約占7.0%(5/72)。
2.7實驗教學對理論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幫助 學生普遍認為實驗教學對理論知識的鞏固和自身實踐能力的提升是有幫助的[分別為83.3%(60/72)、83.3%(60/72)],但也存在部分學生態度表示為一般,其中,所占比例分別為15.3%、16.7%。見表4。

表4 實驗教學對理論學習和實踐能力提升的幫助
2.8實驗課程設置的滿意度 調查結果顯示,對實驗課程配備的實驗器材、實驗課程的考核方式和實驗課程在整體課程考核中所占比重持滿意或非常滿意態度的學生分別占70.8%(51/72)、90.2%(65/72)和91.6%(66/72),僅有少部分學生滿意度一般(8.4%),極少有學生表示出不滿意。見表5。

表5 實驗課程設置的滿意度調查
2.9教師的教學效果 在本次調查中,86.1%(62/72)的學生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起到重要或非常重要的作用,90.3%(65/72)、94.5%(68/72)和91.7%(66/72)的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形式、教學效果及其教學總體表示滿意或非常滿意。同時,也有少部分學生對教師的重要性及教學效果的滿意度一般(13.9%、5.6%)。見表6。

表6 教師的教學效果調查
兒童少年衛生學實驗課程的現有教學依照“教師講授-學生操作-完成實驗報告-考核評分”的傳統模式開展[4],對于培養出自主學習能力好、實踐創新能力強的應用型預防醫學人才存在一定的欠缺。通過本次實驗課程教學滿意度調查,反映出該實驗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有利于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改革,為優化實驗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次調查發現,較理論課而言,多數學生更喜歡實驗課,可見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學生更傾向于通過動手操作提高自身的實踐技能。有94.5%的學生認為實驗教學是重要或非常重要的,對實驗課程感興趣的學生占77.7%,20.8%的學生興趣度一般,還有1.4%的學生表示出沒興趣。可見實驗課程的內容和設計過于傳統和陳久,雖然重要性得到認可,卻不足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在實驗課程設計上,應該優化教學形式,可以開展“參與式”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彌補傳統“填鴨式”教學的不足,安排一些與實際生活貼近的實驗內容,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5]。
本次調查中,86.1%的學生認為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是相匹配的,83.3%的學生認為實驗教學對理論知識的鞏固及自身實踐能力的提升有幫助。可見當前的理論與實驗教學的結合能夠符合大多數學生的需求,但仍有13.9%、16.7%的學生對以上內容的態度一般。目前的課程安排中,實驗課的學時數要少于理論課,并且開課時間滯后于理論課,可能會存在知識脫節的情況,使得部分學生在理解和應用上存在困難,認為匹配度不高。因此,在今后的課程安排上,可以適當地進行時間的調整,使理論和實驗教學一一對應。同時,可以考慮引入校內模擬教學與校外現場實境相結合的“學用一體化”教學模式[6-7],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在實驗內容方面,對大多數學生而言課程總體難度適中,但仍有個別內容具有一定難度,其中,1.4%的學生認為心理測定及學習疲勞測定非常難,25.0%的學生認為運動負荷試驗難;在實驗器材的掌握方面,半數以上的學生能較好掌握,23.6%的學生掌握情況一般,還有7.0%的學生只能部分掌握或不能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該部分實驗內容應用的器材相對陳舊,部分測量儀器老化,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故障,且部分學生因運動強度較大,不愿意參與其中,因而影響了對實驗內容的整體理解和對實驗器材掌握的熟練程度。因此,在今后的實驗教學改革中,應找出實驗難點,分解剖析,加強實操練習,錄制儀器設備的操作視頻,供學生反復觀摩學習,建立實驗小組,增加學生指導實驗環節[8],從而鞏固、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提升儀器操作能力。
在滿意度調查方面,總體而言,學生對實驗課程設置方面的滿意度較好,但有1.4%的學生對實驗器材的配備表示出不滿意,同時有少部分學生在實驗器材配備、考核方式、考核滿意度方面態度一般;針對教師的教學效果,盡管大多數學生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起到重要或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對教師的教學形式、教學效果及其教學總體表示滿意或非常滿意,但有少部分滿意度一般的學生態度也是不容忽視的。學生的滿意度能夠反映出教學效果的好壞,同時也是對教學質量的一種反饋[9]。良好的實驗環境和優質的實驗設施是提高學生理論和實踐水平的前提條件[10],在今后的實驗教學中,應注重實驗設備的更新和維護,提升與教學內容的契合度,保證日常教學的順利運行。改變傳統的“實驗報告評分”的考核方式,以實操的準確性、參與的積極性、報告的創新性等作為評定標準,激發學生的參與感,避免“應付”心理。此外,教師應注重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優化教學內容,采用多樣化的授課方式[11-12],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善于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從而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為今后從事兒童少年衛生的相關工作奠定基礎。
本次調查在開設課程的本科在校生中開展,樣本量有限,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對本專業的畢業生進行追蹤隨訪,對教學內容的實踐應用性進行深入調查,以便有針對性地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革新。
綜上所述,兒童少年衛生學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相輔相成,學生的興趣度較高,課程難度適中,但現有的教學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需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改革,為培養實用型預防醫學人才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