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雯雯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上峰幼兒園
我們幼兒園是一所鄉村幼兒園,幼兒園旁邊有一大片荒地,我們給這片戶外原始荒地取名為“彩虹兒童農莊”。我們以兒童興趣需求的滿足為前提、以兒童經驗建構和愛祖國、愛家鄉、愛幼兒園的情感體驗為指向,凸顯園本課程資源的教育價值,通過多種課程活動,與兒童共同開發、共同改造、共同成長,讓兒童在種植與收獲中體驗愛幼兒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孩子們午飯散步時來到了后山,這一次他們因為要給這片種植基地取名字嘰嘰喳喳討論起來。
“我喜歡種東西,看著植物長起來可真有意思。”
“幼兒園的后山真美,這里還沒有名字呢。”
“我們叫它星星農場好不好?”
帶著這個話題,全園幼兒集思廣益,先由班級海選,各班組織幼兒討論取名,讓每個幼兒能暢所欲言表達獨特想法。通過征集,“星星農場”“小蜜蜂農莊”等備選名字陸續產生,幼兒還用自己獨特的表征方式為自己取的名字繪制圖畫。與此同時,全園教師也參與其中,并經過票選獲得和幼兒取名比拼的機會。
每個班級用各種方式組織幼兒對取名進行投票,產生一個最受歡迎的名字后參與全園投票,孩子們格外珍惜這次機會,各班積極進行宣傳拉票,分享設計圖和名稱的創意。其中,第一輪海選共產生12個備選名字參與全園投票,后經過全園幼兒和教師多輪公開投票,最終大三班以鄉土、美好、童話、夢想為主題的“彩虹兒童農莊”以最高票數獲得冠名權。
教師反思:農莊的命名經過了集思廣益和公開投票的過程,全園師生共同參與,幼兒完全作為課程的主人,在全經歷、全過程和全參與中,增強了主人翁意識。打造農莊基地,開展果蔬種植,既能參與農事體驗,也能增強鄉土情懷,在用心照顧、期待收獲期間,培養幼兒付出勞動才能收獲的意識,同時可以更好地植入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教育。
紅彤彤的辣椒、黃澄澄的金橘、紫燦燦的茄子、綠油油的青菜……彩虹就像是充盈的金色雨露,滋潤著農場的每個角落。未來,在這片生機勃勃、充滿希望的七彩農莊,幼兒播種下“七色夢想”的魔法種子,等到豐收的時候,就會和彩虹一樣美麗。
“彩虹兒童農莊”改造計劃應運而生,幼兒自主商討如何給農場劃分區域,自主收集廢舊材料設計自己班級的種植地,大家用廢舊牛奶瓶、礦泉水瓶、奶粉罐、磚頭、樹枝等各種物品做隔斷,年級組之間則用床板、大柵欄等大材料來區分。幼兒還自主設計班級責任田標牌,將各種瓜果蔬菜和自己的種植愿望畫到了田間。
“我們班的地可以劃分成三塊,能在里面種菜,還可以養一些小動物。”
“地里種了水果蔬菜后,我們的幼兒園就會變得越來越漂亮。”
“老師,如果每個幼兒園都有一個彩虹農莊,那我們國家的小朋友是不是就會有吃不完的水果和蔬菜啊?”
在對班級種植區域進行劃分時,幼兒充分討論交流,教師支持鼓勵幼兒進行了小組間分工合作,并設計出獨特的小組標記牌。
教師反思:陳鶴琴先生說過:凡是兒童,都喜歡戶外生活,都喜歡野外生活。“彩虹兒童農莊”的改造從計劃到具體實施,幼兒都有著自己的想法和實踐,在此過程中他們逐漸有了探究的意識,并學會用身邊各種工具和資源去實現自己的想法,把后山荒地改造為農莊,他們用勞動和創造讓自己的幼兒園和家鄉變得更美麗。這其中,我們應該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將發展的主動權交給幼兒,讓幼兒在參與農莊改造中不斷增長知識、培養熱愛幼兒園和家鄉的情感。
在精細準備農莊揭牌活動中,孩子們通過集體討論、投票,商量確定了揭牌儀式的節目內容,包括舞龍、打鼓、繪本劇、情景劇等,并開動腦筋為農莊設計吉祥物。
“媽媽帶我看過商店開業的剪彩,有舞龍舞獅表演,好熱鬧。”
“我們可以給‘彩虹兒童農莊’設計兩個像冬奧會那樣的吉祥物。”
“對的對的,還得給它們起個好聽的名字,到時候說給客人老師聽!”
大家紛紛展開想象,幼兒園的公眾號也推送了向社會、家長征集吉祥物的活動。經過層層篩選,在一輪又一輪的投票中,我們“彩虹兒童農莊”的吉祥物誕生了。
教師反思:在揭牌儀式的籌備活動中,幼兒能夠遷移生活中的經驗,由商店開業和冬奧會的吉祥物聯想到農莊揭牌活動,在設計、拉票、投票等一系列活動中,把身邊的活動與國家舉辦的冬奧盛會結合起來,在加深農莊主人翁意識的同時,進一步增強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
揭牌儀式內容確定后,邀請哪些客人老師來參加,怎樣才能邀請到他們呢?帶著這些問題,孩子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集思廣益。
“我們可以打電話、發微信呀。”
“我們還可以發邀請函。”
“邀請函上可以畫下我們的農莊,這樣客人老師一看就知道。”
經過孩子們的討論,最終決定以邀請函、視頻通話、電話邀請等多種方式邀請客人老師。孩子們精心制作了精美的邀請卡,同時將農莊里收獲的果蔬制作成果干、糖果等作為禮物,并專門設計包裝袋,大家都在期待客人老師的到來。
教師反思:小小的揭牌儀式對于幼兒來說充滿了新奇,他們每天都圍繞揭牌儀式討論著,結合日常生活經驗想出了各種邀請客人的方式,教師也及時給予支持。雖然是簡單的邀請,但通過與客人老師線上面對面的互動交流,幼兒主人翁意識更加明確,特別是關于果蔬干的成品制作,讓他們更加詳細了解本地特色農產品,更加熱愛自己美麗的家鄉。
孩子們期盼已久的揭牌儀式終于到來,“彩虹兒童農莊”變得不一樣了,田間小路鋪上了紅紅的地毯,道路兩旁擺滿了貨架氣球,柵欄上系上了紅紅的拉花,一副喜氣洋洋的樣子。

孩子們熱情地向客人們介紹“彩虹兒童農莊”的由來,以及他們的勞動成果,并用不同方式記錄下他們對揭牌儀式的感想。
活動結束后,孩子們對“彩虹兒童農莊”的熱情依舊不減,這里每天都上演著很多有趣的故事,期待孩子們在自然中快樂地成長。
教師反思: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揭牌儀式讓“彩虹兒童農莊”與幼兒之間建立了一份特殊的聯系,活動中農莊小主人的身份、特色的農業種植活動,這些都更好地培養了孩子們的鄉土情感,激發了對祖國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同時,組織幼兒用熱情的儀式歡迎客人老師,在與物互動、與人交往中也讓幼兒加深了對中國傳統美德的認識。
在傳統理念中認為兒童參與農莊活動僅局限于農莊的種植、管理、收獲等,但通過本次課程的實施,教師突破原有的思維界限,以一種平等的視野審視兒童在農莊中的作用,于是兒童主體地位得以真正凸顯,兒童在參與農莊取名、改造、揭牌儀式籌備等一系列活動中,主人翁意識普遍增強,對幼兒園和家鄉農業種植和特色農產品的熱愛,使得兒童與農莊之間建立了深厚情感,也讓教育觀、兒童觀、課程觀得以更新。
教師作為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全程參與幼兒的實踐和情感培育活動,以追問延伸幼兒對話,不斷提出新問題,鼓勵幼兒動手操作驗證,在探究中加深情感體驗。在此過程中,幼兒不僅收獲新經驗、新認知,在師幼平等對話下解決問題能力也得到提升。同時,在全過程設計、改造農莊和準備揭牌儀式中,教師鼓勵幼兒進行討論分享,植入培育鄉土情懷和傳統禮儀的特色環節,讓幼兒更加深刻地體驗到家鄉之美、大自然之美、勞動創造之美,以及中華傳統禮儀的待客之道,站在兒童立場讓教育回歸真實生活,踐行了構建園本課程的出發點,有效實現了情感教育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