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榮坤
最新統計的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初中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相比去年呈下降趨勢,初中生的身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隨著體育中考新規定的出臺,多年以來的傳統應試體育教學模式被打破,初中體育教育工作者紛紛根據中學生體質健康現狀,從多方面、多角度對體育教學進行創新,將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展、提升身體素質作為教學目標,不斷優化體育教學方法,促進初中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在中考體育新規發布的背景下,首先要明確初中生體質健康的重要性,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注重對學生進行體育類理論知識傳授的同時強化學生的運動技能。充分了解并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性地制定分層次的體育教學策略,不斷深化初中體育教學改革,健全初中生體質健康教學體系。在全校范圍內樹立體質健康意識,幫助初中生厘清學習與鍛煉之間的內在聯系,加快傳統教育模式的轉變速度,積極探尋初中生體質健康教學的新出路。只有將提升初中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作為初中體育教學的最終目標,才能在體育教學中彰顯教學價值,切實提升初中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隨著國家對中考體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中考體育的形式和項目也在不斷地變化,常規的考試項目有擲實心球、長跑、跳遠等,在合格線的制定上,也會根據男、女身體素質水平的不同進行區分制定。體育成績加入中考總成績中并不是單純地強調考試成績,更是為了通過考試的形式,促進初中生身體素質及健康水平的提升。中考體育新規的出臺,更加強調學生在學習文化課程的同時也要加強體育鍛煉,在課余生活中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為將來學習、工作中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打下堅實的基礎。各地對體育中考的內容、形式都不固定,部分地區通過過程性評價和現場考試兩種模式綜合進行體育中考,相比單一的現場考試的模式,兩個模式綜合進行的考試形式,更能促進初中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單一的現場考試容易造成學生為了提升成績,進行考前突擊訓練的現象,違背了設置體育中考的目的。在考試項目的設置上,也有部分地區為學生設置必測項目和選測項目兩種類別,在選測項目上,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擅長或者感興趣的考試項目,既提高了學生的準備及應試積極性,又符合體育中考設置的初衷。總而言之,中考體育新規的出臺,對促進初中體育教學改革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有利于提升師生對體育中考的重視程度,進一步促進初中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
初中生的體質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會適應能力三個方面。在初中學校體育教學中,我們提到的體質健康重點是指身體健康,根據《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要求,鑒定初中生體質健康評價標準的測試主要包括:身高,體重,肺活量,臺階試驗或耐力跑,50米跑或立定跳遠,握力或仰臥起坐(女生)或坐位體前屈。在初中階段的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主要依靠體育課程的教學活動開展,研究表明,在體育課堂中,學生能夠通過參加體育鍛煉獲得良好的體驗,降低學習壓力,促進學習水平的提升。在各類體育運動中,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調節自身體質及免疫功能,促進身體健康發展。當然,初中體育教學并不只包括課外運動項目,也有體育理論課程的講授,通過理論課程的學習,能夠重塑學生的心理健康觀念,將日常學習中緊張的情緒進行釋放,以輕松的心態開啟下一階段的學習,提升學習自信心。體質健康是一個人成長的基礎,然而,現階段的初中生體質健康數據卻不容樂觀,尤其是初中生的肺活量、身體耐力、爆發力等數據指標,基本都處在較低的水平,這不得不引起我們廣大教育從業者的重視。初中生是我國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因此,學校有關部門必須盡快改善初中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借助體育課程教學的改革創新,為初中生提供體質健康水平提升的有利環境,科學合理地進行教學內容的設置,組織創新的課外活動,不斷激發初中生的運動興趣,提高自主鍛煉的意識,促使他們自發而主動地參與到各類體育活動中,進一步提升初中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最新統計的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初中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相比去年呈下降趨勢,初中生體質健康情況不容樂觀。針對現階段初中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狀況,如何快速而高效地提高初中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成為社會各界人士關注的重點問題。根據各地統計的初中生體質健康數據來看,近乎半數的學生徘徊在體質健康合格線邊緣,能達到優秀標準的人數不足10%,這個驚人的數據值得我們大家警醒。在分項的數據項,突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隨著年齡的增長,雖然初中生的身高也在增長,但從大數據上看,平均身高呈現下降的趨勢。在體重上,能達到正常體重標準的人群僅為總人數的三成,初中生的體重狀態分布呈現兩極化的情況,超重、肥胖以及營養不良的人數占據了總人數的七成。主要原因在于生活水平的提升,初中生的物質生活比較豐富,營養或脂肪攝入過量,但又缺乏運動,導致超重和肥胖問題顯著。甚至有個別初中生已經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等病癥,超重與肥胖導致這些初中生的患病年齡提前了20余年。同時又存在少部分同學,在日常飲食上挑食、偏食,從而造成營養不良、體重偏低的情況。體重狀態的兩極化分布都不利于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
其次,初中生的近視率大大提升了,最新的世界近視眼發病率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青少年的近視眼發病率遙遙領先,這絕不是初中生體質健康水平提升的良好信號。由于初中學業的加重,加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產品被廣泛地應用于初中生的方方面面,近視在初中生人群中的發病率逐年增多。近視不僅會對初中生的視力造成影響,同時也嚴重制約初中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高度近視會引發各類病癥,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失明。因此,針對初中生體質健康中的這一現狀,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要讓學生養成科學用眼、護眼的良好習慣,降低近視在初中生人群中的發展速度。
最后,初中生的肺活量、身體耐力、爆發力等數據指標,基本都處在較低的水平,尤其是肺活量數據,本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上升,但在實際數據中,大部分初中生的肺活量不夠穩定,甚至還有下降的趨勢,反映到體質健康上,表明大部分初中生的心肺功能嚴重不足。身體耐力和爆發力也一直處于低谷狀態,大部分初中生在升入初中后,一下不適應初中快節奏的學習,忽略了日常的鍛煉。或者在步入初三年級后,升學壓力的驟然加重,導致部分學生過于追求文化課成績,拒絕一切課外活動,甚至不參加體育課程的學習與鍛煉,這也直接導致了他們的身體耐力和爆發力無法得到充分的鍛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初中生體質健康水平的發展。
中學階段的教育受到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導致初中生在時間分配上,更多地傾向于文化課學習方面,在體質健康教學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都嚴重不足,制約了初中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和發展。國家為了提升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水平,規定每人每天最少不低于一個小時的鍛煉時間,但在實際落實中,每個學生每天分配在運動和鍛煉的時間甚至都不到半個小時,沉重的課業壓力,導致同學們無法抽身鍛煉,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源就在于學校對初中生體質健康的認知嚴重不足。由于對體質健康的概念不清晰,認知程度不足,導致個別教師也會出現占用體育課進行文化課程補習的情況,初中生在校的活動范圍大多數就在教室之內,僅有的運動就是課間操,長此以往,學生個人的身體素質下降,自發疾病就在學生群體中傳播開來,身體素質差的學生就容易感染疾病,既拖慢了學習進度,又降低了初中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初中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學校的環境,除去周末的時間,初中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因此,學校環境的衛生條件是影響初中生體質健康水平的關鍵因素。雖然國家大力支持教育事業,但是大部分地區的學校仍然會存在經費不足的問題,導致基礎設施條件差,主要體現在宿舍面積小、用水不方便;食堂衛生監管不到位;教室擁擠等方面,這些都是影響初中生體質健康的因素。大數據統計調查表明,初中生對食堂的用餐過程和提供的服務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滿。例如,在用餐高峰期時極易出現擁擠現象,為了避開高峰期,錯峰用餐時又會出現菜品單一、保溫差等情況,甚至還會因為衛生監管不到位,沒有及時對中學生飲食的安全、營養問題進行檢測,導致學校食堂一直出現衛生不達標的情況,甚至出現飯菜中混雜異物的情況,這些都嚴重制約了初中生體質健康發展,影響了初中生的健康成長。
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導致初中生在成長過程中過度依賴家長,無法實現自律。現在的初中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自小家人的寵愛在他們的理解中就變成了無條件的溺愛,過分的溺愛導致個別初中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身體素質也嚴重不足。生活習慣不良導致初中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下降,隨著年齡的增長,帶來的并不是身高和體重成正比的增長,而是呈現兩極化的惡性發展。由于年齡偏小,初中生在家的狀態仍然延續小學階段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不主動承擔家務,而身為家長也沒有主動要求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就導致初中生缺乏體質健康的概念,沒有形成通過鍛煉來強身健體的意識。在生活中,毫無節制地攝入大量的油炸食品、膨化食品,家長也沒有做好榜樣,相反是帶領孩子一起進行燒烤,讓初中生在面對垃圾食品的誘惑時,沒有絲毫的抵抗力,最終導致身體發育走向兩個極端,要么超重、肥胖,要么營養不良,直接影響初中生的身體狀況。
步入初中之后,大部分學生都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快節奏的學習,撲面而來的學習內容和高速的學習節奏,容易讓剛剛升入初一的學生喘不過氣。為了更好地跟上老師講課的進度,保證成績的穩定不下滑,大多數學生選擇采用犧牲課外運動時間來彌補課堂上學習的不足,久而久之就忽略了運動鍛煉對體質健康的正向影響。另外,就是在初三的學生群體中,課業壓力之外還有巨大的升學壓力,部分學生過于追求文化課成績,拒絕一切課外活動,甚至不參加體育課程的學習與鍛煉,僅在體育中考前進行考試項目的突擊訓練,無法從實質上提升初中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即使存在個別學生平衡了學習壓力與體育鍛煉之間的關系,也會由于個別的鍛煉項目受到場地器材和天氣等因素制約,無法正常進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初中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
中考體育新規出臺的背景下,提升初中生的體質健康水平需要嚴格遵循初中生身心發展規律,開展體育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作為主體參與者的作用,進一步提升體育課程教學對初中生體質健康水平提升的重要作用。中學階段的體育課程教學要以中考體育新規為基礎,合理地設置課程內容,優化體育教學服務,將教學重點放在提升初中生體質健康水平上。由于課程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和執行者都是教師,而學生則是作為課程參與的主體而存在,因此,在教學活動開展中,要充分引導初中生進行自主的探究學習,老師首先要對體質健康提升要素進行分析,按照初中生身心發展規律,設置符合教育發展的教學內容,提升初中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由于初中生作為個體在體質健康水平提升策略研究參與的過程中,存在著身體發育情況、運動能力、生理條件等方面的差異,如果不能正視這些差異,遵循初中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科學地制定體質健康水平提升策略,就很有可能因為處理不當,引發各類矛盾和問題,最終適得其反。結合中考體育新規內容,以初中生身心發展規律為基礎,綜合考量初中生體質健康發展現狀,開展體育教學活動,針對性地提升初中生體質健康水平。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一再下滑,為了避免學生的體質健康出現更為嚴重的問題,必須嚴格落實素質教育,給予學生的健康與升學率同等的重視程度,充分認識到體育教學對體質健康水平提升的重要意義。借助中考體育新規出臺的契機,創新教學模式,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激發初中生對體育鍛煉活動的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去,促進體育課程教學的改革和創新,進一步強化初中生的體質健康。
隨著學校對初中生體質健康水平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為了實現提升初中生體質健康水平的目標,首先就是要注重體育類理論知識的傳授,通過體育訓練,不斷強化初中生的運動技能。眾所周知,初中體育課程內容包括運動技能和理論知識兩個部分,但在實際教學中,大多數體育教育從業人員往往會忽略理論知識的傳授,更多的是強化初中生的運動技能,雖然運動技能的強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初中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但是體育教學中的理論知識則能更好地為體育運動提供理論基礎,對學生進行正確的體育鍛煉活動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目前沒有組織開展體育理論課程學習的學校,一方面是沒有意識到體育理論課程對體質健康水平提升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有體育老師自身缺乏體育健康理論知識的原因,兩方面原因累計,導致體育類理論知識的傳授被嚴重制約。
初中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與文化課程教學有很大的不同,運動技能的傳授更多的受天氣情況、運動場地和運動器材等因素的限制,在開放化的室外場所開展教學活動,需要體育老師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的大腦和身體共同參與活動。在體育課外活動課程受限制時,體育老師要結合具體情況,向同學們傳授體育理論知識。例如,當夏天天氣炎熱,無法在室外環境中組織活動時,可以向同學們講解體育運動排汗、口渴的原因,分析運動排汗對提升體質健康水平的益處,進而告知同學們在運動排汗后要及時合理地進行身體的補水。或者在組織學生長跑活動后,由于學生自身的耐力不同,體質水平存在差異,長跑過后身體會出現各類不適的反應,這時候,體育老師就可以結合這些學生自身的生理反應,向同學們講解長跑過后要注意的問題。
初中是一個人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初中生存在個體差異,導致他們在身體素質、智力水平、運動能力等方面各有千秋,提升初中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就不能一概而論,而是要結合每個學生不同的生活環境、興趣愛好和性格特征,制定分層次的教學策略,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體育分層式教學策略也就是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基于學生原有的身體素質基礎、運動能力基礎以及心理素質基礎上,在每個學生的舒適區展開教學活動,針對性地提升初中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次的體育教學策略是推動初中體育教學改革的有效手段,能夠有力地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問題,使學生獲得全面的提升和發展。
初中生的個體差異導致他們在運動技能掌握和知識接受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按照區別對待的原則進行體育教學策略與初中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相融合,合理地設置共性和個性的教學活動,對初中生展開個性化、差異化教學,能夠有效地提升初中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例如,對性格內向且運動能力不強的同學,就要暫緩各類新的運動技能的傳授,首先保證這部分同學對基礎運動技能的熟練掌握,然后再開啟新的課程內容。同樣,對運動天賦較強、接受能力也強的同學,就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適當加快教學進度,將新的運動技能對這部分同學優先傳授。實施分層次體育教學策略,可以將初中生進行分組,針對每組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因材施教,結合初中生的個體差異,揚長避短,在提升初中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同時,盡量突出每一位同學的特長,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發展。
隨著體育中考新規的出臺和實施,我們的初中體育教學迎來了新的春天,為體育教學注入了新綠,讓體育課堂充滿生機。深化體育教學改革,不斷健全和完善初中生體質健康教學體系,對提升初中生體質健康水平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體育新規的出臺并不是要求初中體育教學要嚴格按照體育中考內容進行教學和訓練,同時也要結合初中生的興趣,補充更多內容豐富多彩、競技性較強的體育教學內容。初中階段的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要以提升初中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為目的,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不斷強化初中生的身體素質,完成體育教學的終極目標。例如,深化體育教學改革關鍵的一步就是為同學們營造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可以采用游戲或競賽的方式,提升體育課堂的活力,讓同學們在參與體育活動期間,感受體育鍛煉帶來的樂趣,潛移默化中提升初中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健全初中生體質健康教學體系,就是要以提高體質健康水平為目標,為體育課程融入豐富的教學內容。中考體育新規的出臺,雖然增加了考查的項目,但其根本目的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就是要打破傳統體育教學的屏障,進一步明確體育訓練與體質健康水平提升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自主、自愿地參與到各類體育活動中去。在體育中考項目“仰臥起坐”的訓練時,就可以根據中考體育新規的考查內容,要求同學們自愿結組,互相監督對方進行“一分鐘仰臥起坐”訓練,最終在班級內部以小組為單位評選出次數最多的一組,通過這種訓練活動的開展,既達成了體育中考項目訓練的目的,又提升了初中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在輕松的氛圍中促進了初中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健康的意識與自覺鍛煉習慣的培養,能促進學生內生動力轉向對體質健康水平提高的需要。通過學校開展的各類體育鍛煉活動,以及老師、家長的引導,幫助初中生樹立正確的體質健康意識,有利于初中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在學校組織的課外體育活動中,滲透體質健康意識,根據同學們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鍛煉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向初中生傳遞體質健康意識。例如,在學校組織的活動中向同學們宣貫“每天運動一小時”的運動理念,使同學們自覺養成每天核對自己運動時間的習慣。在家庭中,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最好榜樣帶頭作用,幫助學生養成自覺鍛煉的優良習慣。例如,外出辦事路途比較近、事情又不急的時候,可以選擇步行或者乘坐公共交通,自覺增加日常運動量。
隨著素質教育在各個教育階段的推廣和落實,轉變傳統教育模式,積極探尋體質健康教學的新出路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行之策,初中階段的體育課程,更多的是自由活動的模式,而個別同學由于自身這樣或那樣的原因,經常選擇缺席體育課程,體育老師對缺席課程的同學不聞不問,學生的身體素質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每況愈下。傳統體育教學模式中的諸多問題,導致初中生的體質健康水平遲遲得不到提升,從根本上影響了初中生的綜合素質發展。中考體育新規的出臺,既增加了體育考試項目,又提高了中考體育分數比重,將體育教學重新拉回到師生的視野中,基于中考體育新規出臺的背景,提升初中生的體育成績也就是提升初中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探尋體質健康教學的新出路,在于豐富體育課程訓練項目,及時更新活動訓練評價方式,通過激發學生的訓練積極性,實現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轉變。體育教學活動的展開,可以借助豐富的體育項目,例如武術、游泳、健美操、跳繩、引體向上、仰臥起坐、跳遠和跳高等,多樣化的訓練項目,能夠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抓住學生的眼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對體育運動的潛在熱情,有效提升初中體育課程教學質量。在中考體育新規的指導下,加強對體育中考項目的訓練,既提升了體育中考的成績,又提升了初中生體質健康水平,從而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推進初中生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中考體育新規的出臺,給各學校加快研究提升初中生體質健康水平的策略帶來了動力,基于中考體育新規進行初中生體質健康水平提升策略的研究工作勢在必行。為了有效提升初中生體質健康水平,必須明確初中生體質健康的重要性,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注重對學生進行體育類理論知識傳授的同時強化學生的運動技能。充分了解并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性地制定分層次的體育教學策略,不斷深化初中體育教學改革,健全初中生體質健康教學體系。在全校范圍內樹立體質健康意識,幫助初中生厘清學習與鍛煉之間的內在聯系,加快傳統教育模式的轉變速度,積極探尋初中生體質健康教學的新出路。在中考體育新規出臺實施的背景下,進一步強化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