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保成 趙婷
河北省石家莊市行唐縣翟營鄉在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中,堅持把黨的建設貫穿始終,注重用精神力量豐潤百姓的道德素養,從而形成了產業興、農民富、環境美、風氣好的局面。鄉親們說:“村里建強黨支部,大事小事有著落!”
為提升基層黨建質效,翟營鄉著力構建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工作機制。一是堅持思想領航。通過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村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等形成,讓農村黨員干部在學思踐悟中提高政治素養,遇事能夠從寬視野、廣角度、多層次化解矛盾,推動工作。二是強化政治磨礪。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每年組織舉辦農村黨支部書記、黨員骨干大課堂,分批分類對村“兩委”黨員干部實行全覆蓋培訓,進一步錘煉其黨性修養。三是堅持結果導向。對在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中表現突出、成效顯著的“黨支部”和黨員干部予以表彰,激發其干事創業熱情。今年七一前夕,先后對全鄉5個黨支部和30名農村黨員進行了表彰。對此,鄉黨委書記靳會珍表示:“鄉村要振興,支部是關鍵。鄉村振興、基層治理需要一個個基層好支部,唯有通過黨建引領,才能激發干事創業的活力。”
鄉村振興、基層治理離不開先進文化的引領,不能富裕了“口袋”窮了“腦袋”。翟營鄉因勢而謀、順勢而為,加強新時代思想道德建設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把宣傳教育、引導和服務群眾結合起來,用先進文化引領來滋潤民心。一是組織黨員志愿服務隊,走村入戶宣講黨的創新理論關鍵詞,讓群眾聽得入腦入心好領會。東石莊村黨支部書記李鵬飛說“黨員志愿服務隊的時事政治宣講,讓鄉親們親身感受到這些年祖國的強大,從而更加堅定了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決心和信心。”二是豐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平臺,培育文明村風。曾榮獲“全國最美家庭”的趙玉榮,在益河村乃至行唐縣是出了名的孝老敬親家庭,全家人不僅把小家庭經營得和和美美,而且還熱衷公益,帶動鄉親致富。65歲趙玉榮,積極與鄉里及《農家女》雜志溝通聯系,利用自家房屋做場地,為村里爭取到涉及農業科技、心理健康、傳統文化、反詐宣傳、種植養殖等千余冊圖書。創辦了“農家女書社”。為村里的婦女們找到了充實精神食糧和排解情緒的新渠道。同時,還組建了婦女清潔志愿隊,主動打掃村莊衛生,使益河村一改往日臟亂面貌,家家戶戶爭先評比“美麗庭院”。三是廣泛開展公益便民活動。如今,趙玉榮注冊的“愛故鄉公益服務中心”,面向全體村民開展公益活動。針對村民需求組織關愛婦女兒童、防火知識、用電安全、免費義診、急救處置等各類活動。從2018年至今,“愛故鄉公益服務中心”還邀請大學生暑假來村里支教,吃住她全包。村里有個孤寡老人李青姐,趙玉榮一家十余年如一日,精心照顧老人,至到老人90高齡離世。村民們無不感嘆“如果不是趙玉榮,老人家可活不了這么大歲數!”

轄區內企業

村容容貌

南翟營集市一條街
如何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如何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鄉村社會矛盾?翟營鄉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群眾自治、矛盾排查、調處和解上,探索出矛盾糾紛多元預防化解經驗。一是織密網格治“未病”。全鄉設三級網格。書記、鄉長為總網格長,關鍵時刻緊跟上,政法委員沖在前,調解糾紛在一線。鄉黨委班子成員為一級網格長,包村干部、村黨支部書記為二級網格長,每村按照50至70戶選出1名網格員為三級網格長。既抓末端、治“已病”,又抓前端、治“未病”。全鄉共285名基層網格員,負責網格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防電信詐騙、防返貧監測、衛生監督、最美庭院推薦等工作,每月由村黨支部書記召開一次網格會議,對各類情況逐件分析研判,上報鄉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二是壓實責任無“縫隙”。小鄉村連著大民心,小網格牽動著千萬家。強化問題導向,將信訪穩定工作責任鏈條延伸至農村黨員干部,逐條逐項建檔立卡,做到心中有責、心中有數。為實實在在幫助群眾解難題、謀幸福,積極探索吸收一些既德高望重,又有一定法律素養的法律明白人,活躍在基層農村,用心用情化解群眾糾紛或疑難事。三是暢通渠道贏民心。翟營鄉投資26萬元,專門修建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聘請3名法律志愿者、1名老干部,結合綜治中心、信訪、司法所等職能部門力量進駐,并安排黨委領導班子成員輪流值班。堅決將問題解決在萌芽之中,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的目標。
翟營鄉黨委“一班人”認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在發展農業種植、健康食品等特色產業的同時,積極盤活村里低收益的土地資源,優化產業布局,不斷完善現代農業種植等項目融合發展。一是以紅薯傳統種植為依托,做強鄉村振興示范片區。打造溝北至城寨鄉張家莊這條線上村,打造品牌村示范區,將紅薯與壽桃鏈接在一起,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目前萬畝紅薯基地項目已經實施。任家莊、掌頭一帶8個村紅薯種植面積已達到12127畝。二是成立合作社發展特色產業。成立了溝北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以合作社為平臺,大力發展反季節韭菜、甜瓜、西紅柿、黃瓜、蛋雞、肉牛養殖等特色產業。 溝北村“貢韭”及甄溝北的甜瓜、蔬菜等農產品遠銷北京、山西等地。帶動村內200余人在家門口就業增收,全村人均收入由五年前的5120元增加至現在的13700元。三是引進辣椒深加工項目。南翟營辣椒廠購置辣椒挑選生產線,當年可為出口企業提供優質級辣椒800-1000噸,帶動周邊就業人員800多人次。讓鄉親們在家門口擁有了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翟營鄉黨委召開專題會議研討試點工作任務清單

紅薯種植

特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