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小泉 林睿睿 徐錦強 黃海南 連培昆
《交通設計》是交通工程專業必修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該課程系統地介紹了交通設計的方法和技術,是一套以城市道路交通的通暢、安全、效率、和諧為目標,系統性很強的交通設計方法。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系統掌握交通設計的基本內容、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為學生今后解決交通工程設計的實際問題打下一個初步基礎,并且獲得綜合分析交通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不斷提高交通優化設計能力。在專業課程中實施“課程思政”,是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重要任務,也是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重要要求,是傳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途徑[1-2]。OBE突出成果導向,秉承“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持續改進”的教育理念[3-4]。成果不僅是學生所知、所了解的內容,還包括能應用于實際的能力,以及涉及的價值觀或其他情感因素[5]。將OBE理念融入課程思政建設之中,探索專業課程課程思政改革建設方向,并通過持續改進,使學生成為專業知識扎實、本領過硬、有社會擔當和科學精神的專業人才,是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個人發展和社會、國家的發展緊密結合的創新舉措。
課程建設以課程目標為出發點,基于成果導向的OBE教育理念同樣如此,首先要確立課程目標。而課程目標又要從專業整體培養目標出發,明確每門課程應承擔的育人任務,梳理本門課程應達到的目標要求。在對《交通設計》課程知識、能力、素質方面進行需求分析的基礎上,對應專業畢業素質要求,最終確定本課程的素質目標為:(1)啟發學生從工程案例中系統分析問題,綜合考慮各方因素來解決問題;(2)培養學生不斷學習,精益求精的精神;(3)能以口頭、文稿、圖表等方式準確表達設計方案,并回應同行對設計方案的質疑,理解與業界同行和社會公眾交流的差異性;《交通設計》課程目標與畢業要求指標點對應關系,見表1。

表1 《交通設計》課程目標與畢業要求指標點對應關系
在課程建設過程中,以課程專業知識點講授為載體,設計多元化多角度多素材的教學計劃,落實專業知識點和思政元素相融合的實施方案,準確描述每個思政案例的詳細過程,包括準備、實施及評價反饋等各階段的具體步驟和內容,力爭從案例的小細節中體現育人的大智慧,深度構建和完善本課程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同時,通過問卷調查、作業成效、長期跟蹤等方式形成定量化評價機制,利用信息反饋和結果評價等手段動態優化教學計劃,保障教學計劃的可實施性和實施效果。
本課程課程思政建設主要從以下思路著手,保障課程思政的可實施性和實施效果:
首先,從正確的價值觀出發,進行本課程的思政元素挖掘,并建立思政元素數據庫。
其次,把思政元素融入專業知識點,進行教學設計;并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團隊討論,對教學方案進行評價和修改。
1.5.7 封管技術 封管通常選用稀釋的肝素液和生理鹽水,稀釋的肝素封管液可抗血栓形成,還有防腐抗菌活性,但由于可引起并發出血等并發癥,所以選擇BD預充式導管沖洗液,即生理鹽水封管,防止引起消化道出血并發癥的發生,保證患者的安全。沖管時采用脈沖式沖鋒管,即快速推-停-推,產生旋渦狀水流,使導管壁的附著血液也被沖凈,不易發生堵管和細菌附壁停留繁殖,從而減少CRBSI的發生。
最后,進行方案的實施。實施后,根據OBE理念融入課程思政的開展模式,優化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考核機制。
《交通設計》是一門工科核心課程,是專業應用型課程,在學習過程中需要了解國家、地方上的政治、社會及經濟發展狀況,設計成果作為城市交通基礎設施或交通系統的整體或部分,關系著城市的發展和民生建設。因此,其知識點中不乏思政元素,挖掘的關鍵在于契合知識點的傳授并且具有足夠的閃光點。課程組以傳授“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和諧共存”等先進的交通設計理念為載體,逐條逐點探討和挖掘《交通設計》課程的思政元素,并進一步提煉隱含的思政元素,構建思政元素案例庫。課程中部分內容與思政元素融合點見表2所示。

表2 《交通設計》思政元素挖掘信息表/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對應表
根據教學內容對教學環節進行針對性設計,采用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方式,將思政元素融入知識點,設計符合教學要求的教學計劃,從教學準備、教學材料、教學方法等方面具體說明實施方案和實施步驟。通過課程組的多次討論,形成教學組織設計方案。重視教學設計,以實現“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通過合理的設計和有效實施,在授課過程中給予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不是將“思政元素”赤裸裸地、生硬地傳遞給學生。因此,從課程導入的“提出問題”到課后討論的知識拓展,始終以學生為中心,優化教學組織。以教學內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內部渠化設計”為例,教學實施的過程見表3。在整個過程中,從教學內容和育人目標出發組織教學,反映了工匠精神與專業知識的融合;理論結合實際,培養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作業,使學生感受團隊合作的力量;課后討論,使學生能夠深入思考該專業的職業發展方向,向學生呈現正確的價值觀和思維,促使自覺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和思想覺悟。

表3 教學內容實施過程
基于OBE理念的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擺脫傳統期末考試比重過大、形式單一等弊端,將原來單一的期末考試延伸到平時課程學習的整個過程。注重考查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采用課后作業思考匯報、平時課堂參與度、實驗報告、期末考試等多種考核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考核評價以知識、能力、素質作為評價的三個維度,課程考核評價體系見圖1。
福建農林大學交通與土木工程學院交通工程專業引進了OBE教學質量評價與認證管理平臺,將課程目標達成評價工作采用系統管理的模式。OBE教學質量評價與認證管理平臺的引入,既減輕了教師計算的工作量,又讓課程目標達成情況的評價更加智能化、系統化,有利于對課程目標達成的持續跟蹤和改進。
課程組在該校2018級交通工程專業三年級本科生交通設計專業課程中全方位實施課程思政的建設方案,為驗證其實施效果,以問卷調查形式對參與課改的兩個班共計70名學生發放問卷,回收問卷70份。設計調查問題共8項,由A、B、C三項選項構成,問卷調查結果見表4。

表4 《交通設計》課程思政問卷調查結果
通過以上調查結果可知,絕大部分學生對本課程進行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是持肯定態度的。專業知識點和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達到了立德樹人的目標要求,有利于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和培養團隊協作能力。調查中發現一些不滿意的地方,課程組將根據具體情況,增加和學生的溝通交流,對課程建設進行持續性改進。
交通設計課程是一門與社會經濟、法制規范、人文環境等關聯十分緊密的課程,是交通工程專業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陣地之一。以成果導向教育OBE教學理念為指導,以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為主要目標,將OBE教學理念應用于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中。從專業培養目標出發確定本課程的課程思政目標,并進行課程思政的設計和實施,最后對課程思政改革實施效果進行調研,以進行持續改進。實踐表明,引入的思政元素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讓學生產生對交通工程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他們的專業技能和思想覺悟。多名學生私下表明了對該課程的喜愛,也點燃了很多學生的職業夢想——成為一名合格的交通設計師。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進一步思考學習的目的,思考人生的價值,能夠保持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同時,本課程在OBE理念下進行的課程思政探索也可為其他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一種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