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遠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山東濟南 250300
隨著生產力及文化水平不斷提高,在我國群眾擁有更多的閑暇時間和可支配收入的背景下,博物館不僅具有保存、展示珍貴文物,承擔展示一個國家和地區文明的重要窗口的使命,還可以通過其特有的社會服務向參觀者提供具有文化價值的參觀體驗,使得參觀博物館成為現代人們工作之余放松身心、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在《關于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中,國家明確提出博物館管理和運作必須發揮博物館社會教育價值,堅持公益原則,對市民免費開放。由此,博物館已經從原來的單純作為學術性活動平臺轉變成為通過展示的方式進行國民教育、科普宣傳、歷史文化和藝術熏陶的重要課堂。
從物質結構本身來說,博物館是一個集合物理空間、藏品、參觀者等多種要素的結合物(菲勒Filler,1991)。在不同的階段,面對不同的服務對象,博物館承擔不同的展示內容和運營目的。最初,博物館是以收藏保存和研究某種類型的文化珍品為目的,其目的就是通過展示具有特殊意義的產品供參觀者進行研究和鑒賞。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博物館的服務對象也逐步轉向普通的民眾,向游客提供相應的產品,以滿足參觀者好奇心、知識的獲得。由于人群的多樣性,人們對旅游產生了多樣化需求,旅游市場呈現進一步細分,博物館運營應當針對為不同的細分市場提供不同的博物館旅游產品,這要求博物館改變已有的經營思路,研究市場的變化,確定自己的經營定位,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旅游產品營銷策略。
家庭化是旅游發展的重要趨勢和旅游消費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據中國旅游研究院調查顯示:家庭旅游特別是親子游在國內旅游內容的選擇上所占比例達50%-60%。這說明越來越多的家庭將博物館作為理所當然的城市休閑場所,他們希望通過博物館旅游來增長家庭成員的文化知識,拓展眼界,進行相應的親子教育,在博物館旅游中提高家庭幸福感。但是,目前來說,由于博物館普遍尚未將家庭作為服務的重點對象,博物館旅游產品存在缺乏家庭服務,同質化嚴重、主題不突出、性價比不高等一系列有待提升的問題。
目前,我國青年學生有2.3億人。他們精力旺盛,時間充裕,求知欲旺盛,博物館旅游既能通過沉浸式學習掌握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又可以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陶冶身心,增加自身的技能,拓展視野,提高學生們綜合素質。因此,博物館旅游得到家長及學校的大力支持,認為博物館旅游能夠順應時代發展,是在減負之后適合于學生培養其文化修養的有效途徑。但整體來看,我國目前博物館研學旅行仍處于發展初期,部分博物館受品牌影響力較低、藏品及策劃活動不豐富等因素影響,規模處于較低水平,尚未形成有效的整體營收。
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在尊老敬老的社會環境和政策環境得到不斷改善的背景下,老年人出游的愿望日益強烈,老年旅游市場規模日益增加,據全國老齡委調查,目前我國老年人旅游人數已占到全國旅游總人數20%以上,預計到2025年將形成2.4億元規模的市場。由于自身身體原因,老年人不適合富有挑戰性的長途戶外旅游項目。因而,博物館開展以老年人為服務對象的文化旅游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要之舉。但是,目前博物館對老齡化趨勢的認識不夠,沒有根據自身的特色和資源,針對老年旅游群體需求進行相應的產品開發和升級,同時缺乏符合老年旅游需求的相關服務和設施,老年人旅游的滿意度不高。
博物館旅游產品是指博物館旅游的核心,博物館旅游產品開發者應該從消費者需求出發,通過服務設施、場館布展、主題策劃等方式,把握消費者的旅游消費傾向,根據其消費特征進行產品開發和項目設計,滿足參觀者需求的服務總和。按照科特勒的營銷理論,博物館旅游產品也包含核心價值、外形載體、延伸部分三個層次。
博物館旅游的核心價值是指游客進行博物館旅游真正的目的,以及通過博物館旅游得到的文化體驗和享受。圍繞著核心價值,不同游客有不同的需求,博物館旅游的核心價值的外在產品表現形式也有不同的體現。
對于家庭旅游來說,促進家庭內部感情交流,增強家庭成員之間溝通、增進親情是進行博物館旅游的目的。孩子自身的喜好和意愿往往成為家庭旅游決策的依據。因此,在產品設計開發上,應特別提供符合家庭旅游的內在需要,開發孩子和父母共同放松、適合全家共同參與共享假期的產品。例如兒童樂園、夜游探險博物館、一起動手修文物等親子類活動;對于學生研學類來說,博物館旅游是新時代我國學校教育和校外活動銜接的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博物館研學旅游的核心價值更應當體現在關注博物館旅游的細節和流程上面,那些針對學生專門設計的,既蘊含豐富的文化科學知識,又富有趣味性、參與性、生活化、綜合教育意義的旅游產品類型,特別是沉浸式的文化和生活體驗的旅游項目更受青睞,希望通過旅游能夠使學生從簡單的生活場景中明白科學道理的目的。在博物館研學旅游產品研發上,應開發更多主題更加明確,具有針對性的、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強調具有特色歷史文化體驗的活動產品。例如開展生態環保、動物保育、公益愛心旅游等集娛樂與教育于一體的活動,達到既滿足青年學生的興趣,又能寓教于樂的目的。在產品設計上,應該注意內容的科學性、趣味性、實踐性、系統性、生活性、連續性,引起學生的興趣,并提供充分的休閑服務設施。
對于老年群體來說,他們旅游的目的較為簡單,老年人由于退休在家,參觀博物館有時僅僅是出于對往日的懷念、滿足好奇心、打發時間或者安度晚年的目的。針對老年游客,博物館旅游以展示活動的休閑娛樂性和安全性為中心,以滿足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為目的,開發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產品,通過提供更具文化性、知識性、吸引力的高層次的展覽,以信息的通達性、設施的齊備性、以“寓教于樂”的方式提升博物館旅游文化氛圍的層次,使博物館變為老年人更優質、更具文化氛圍的旅游場所。
博物館藏品的呈現形式、游客感知環境以及服務設施等內容構成了博物館旅游產品的外形載體,它是旅游者核心利益需求得以實現的載體。好的博物館旅游外在載體能夠豐富旅游者旅游體驗,提升旅游產品的體驗和博物館的文化品位。對于家庭博物館旅游來說,他們游覽博物館次數多、有較強的消費能力、參觀活動自主性強。針對家庭博物館游客,博物館的建筑風格、服務滿意度、項目策劃、外在載體的設計應該著重打造博物館休閑功能,增加休閑設施的建設,以達到延長游客逗留時間,加強服務的目的,使博物館成為家庭日常休閑的場所。對待以研學為目的的博物館旅游,博物館應該轉變產品展覽形式,增強展品知識性、文化性和設施的娛樂性,以滿足增長自身和孩子知識的目的,并增強呈現的靈活性,使學生能夠寓學于樂。對于老年旅游者,博物館應當針對老年人的體質和心理需求,增加老年服務專用設施建設,在活動內容上,可以有針對性地舉行以復古和懷舊為主題的相關展覽,提高老年人參觀的滿意度。
博物館游覽者在博物館內參觀之外所獲得的附加利益或服務構成了博物館旅游產品延伸部分。在旅游產品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旅游產品的延伸價值往往成為博物館吸引游客參觀的重要因素。這意味著博物館旅游開發應該在保護傳統文化核心價值的前提下,打破單一展品展示形式的束縛,針對不同的游客需求,采取不同的營銷附加值來滿足游客的需求,給游客帶來意外之喜。博物館旅游主要的延伸模式有以下幾種。
1 博物館+主題景區模式
這種模式常見的形式是指通過觀光旅游和文化旅游兩種旅游形式的整合,在具有自然優勢的旅游景區與具有特色和研究價值的博物館之間進行旅游聯合開發的模式。通過這種優勢互補模式,旅游景區利用博物館的文化優勢提高文化品位,樹立良好的園區形象和知名度;而博物館通過景區的聯合建設,使博物館與景區環境相呼應,優化了博物館環境,能夠有效緩解游客的疲勞感,提升游客的滿意度。雙方獲得各自利益,是一種雙贏的開發模式。在進行博物館主題景區設計時,首先要挖掘博物館和景區的深層次內容,從博物館的位置、展品數量和特征出發,形成一個景觀與博物館共同組成的內容矩陣。通過游客流線的穿插、主體場景化渲染、互動式的體驗等場景空間的營造方式,來實現博物館展示空間的生動性,從而吸引觀眾,引導觀眾朝著預設好的情節方向去體驗展示內容。
2 博物館+酒店餐飲模式
在現代社會,博物館不僅承擔著社會公共教育的功能,同時也承擔著消費者的社交功能。游客在博物館內的活動除了觀展游覽之外,還可以與同游的家人朋友一起聚餐交流,同樣也有機會認識新朋友。針對這種需求,博物館可以以一種代表性特色文化作為自己的經營主題,通過開設特色餐廳、茶吧、酒吧、咖啡吧等形式,滿足消費者的社交需求。這種類型的博物館旅游餐廳在進行相應的設計時,應當根據博物館具有的特色文化裝飾內容進行修飾,使游客得到沉浸于文化博物館中的良好文化氛圍和感知環境,給顧客提供獨特的有品位的就餐及社交體驗。而另一方面,博物館本身也實現酒店餐飲模式的經營和管理,帶來超高人氣,形成博物館自我造血的能力。
3 博物館+產品銷售模式
精美的博物館旅游紀念品是博物館文化的濃縮,同時也是博物館文化的象征,讓游客通過紀念品來了解博物館的文化內涵,是避免同質化競爭,形成博物館購物品牌的有效途徑。但是,我國博物館旅游紀念品一方面存在紀念品質次價高、品種單一,缺乏特色等問題。對此,成功的旅游紀念品應該成為博物館歷史文化信息的載體,在設計上應當在挖掘博物館文化內涵的基礎上,精雕細琢,開發紀念品精品,使之成為博物館名片。但另一方面,博物館旅游紀念品開發也存在花費很大精力制作的紀念品,價格過高,出現曲高和寡,銷量很差的現象。在博物館紀念品設計中一方面要保持自身獨特之處,又要注意把文物同現代工藝、現代潮流結合在一起,開發出消費者滿意,具有實用性和美感的產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博物館業和旅游業相結合發展已成為廣大群眾的內在需要。但是,現階段我國博物館旅游仍面臨著管理經營方式僵化,市場開發動力不足等諸多問題,導致博物館旅游產品形式單一,缺乏對參觀者的吸引力,不能滿足當前博物館旅游消費需求。這要求博物館旅游產品設計只有與旅游相融合,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將精品文化以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獻給旅游者,才能達到寓教于樂,既增加博物館的收入,增強博物館的造血功能,又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使得博物館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博物館公共與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