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編輯 李楠楠
2021 年11 月12 日,聯合國秘書長減災事務特別代表水鳥真美發出呼吁,號召世界各國加大防災減災投入以防范應對極端災害事件發生。她指出:隨著全球人口增長及災害頻發,只有加大防災減災投入才能有效應對和防范極端災害。第26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提出的發達國家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 000 億美元的氣候援助中,應有一半用于有關防災減災工作的支出,特別是在非洲、拉丁美洲部分地區以及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島國等地區,其防災減災投入與災害發生頻率后果不成比例,而在這些國家和地區開展氣象水文觀測建設投入,不僅能為防災疏散提供決策支持,更能降低災害對經濟社會造成的損失。此外,她還指出防災減災的投入還能夠降低因災害引發的次生事件發生,如氣候移民等更會為世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重大挑戰。(吳大明/譯)
2021 年11 月14 日,澳大利亞職業安全健康局發布了《2020 年澳大利亞工傷死亡事故報告》。統計數據顯示,自2007 年以來,盡管澳大利亞作業場所工作相關事故死亡率下降了50%,但2020年中仍有194 人因工作相關事故死亡。從行業領域來看,事故死亡人數最多的為運輸郵政倉儲領域,為49 人,其次分別為農林漁業和建筑業,分別為46和36 人;從事故原因來看,事故死亡人數占比最高的是作業場所車輛碰撞,為41%,其次為移動物體打擊和高處墜落,分別為13%和11%。(吳大明/譯)
2021 年11 月15 日,美國政府拜登總統簽署了《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以授權美國政府斥資1.2 萬億美元用于應對氣候變化危機行動,進而增強包括災害應對和脆弱社區建設在內的國家整體安全韌性。法案直接賦予美國聯邦應急管理署(FEMA)使用68 億美元開展防災減災工作的權力,進而確保其有效組織開展應對全美范圍內各社區應對野外火災、干旱、颶風、龍卷風和洪水等自然災害的防災減災投入。FEMA 署長迪安·克里斯威爾強調:在全球自然災害發生頻率增加、災害后果加劇的趨勢下,政府加大防災減災投入將更有助于基層社區做好災害應對準備。
此次防災減災投入計劃分為5 年開展,主要投入領域包括:增大《洪水減災援助計劃》投入,由原來每年的1.5億~2 億美元增至8.5 億~9 億美元,以降低國家洪水保險計劃承保建筑物的洪患風險;通過《基層設施和社區韌性建設》項目,在未來5 年內累計投入10億美元,用以災區(聯邦政府宣布的重大災害地區)防災減災工作的開展;未來5 年中向各州和地方提供7.33 億美元的大壩安全補助金,以資助地方開展大壩安全維修養護及老舊大壩拆除工程;向《通過持續風險化解來保障未來安全法》的實施增加累計5 億美元投入,以促進該法案有關內容更好落實,以及推動地方防災減災項目有效實施。此外,由于網絡安全重要性不斷凸顯,此次防災減災計劃還包含在未來5 年內累計投入10 億美元來保障網絡安全工作的開展。(吳大明/譯)
2021 年11 月22 日,新加坡人力部發布了2021 年第三季度新加坡作業場所職業安全健康統計數據。數據顯示:2021 年第三季度,新加坡作業場所生產安全事故造成6 人死亡,同比減少2 人;連續12 個月作業場所10 萬人死亡率為1.1,同比持平;生產安全事故重傷人數為158 人,同比增加36 人,上升了29.5%;生產安全事故輕傷人數為3 061 人,同比增加308 人,上升了11.2%;職業病新增人數為166 人,同比增加18 人,上升了12.2%。從事故多發領域來看,手工制造業是事故重傷人數最多的行業領域,為37 人,建筑業是事故死亡人數最多的行業領域,為2 人;從事故原因來看,高處墜落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為2 人,而滑倒、絆倒和跌倒造成事故重傷人數最多,為56人。(吳大明/譯)
2021 年11 月30 日,歐盟職業安全健康局(EU-OSHA)發布了名為《新技術對農林職業安全和健康影響》的政策簡報,就農林業生產作業新技術應用對作業人員職業安全健康影響作了分析總結。
文中指出,包括機械設備智能化在內的新技術應用為農林生產作業帶來了極大便利,并且由于作業人員減少及操作流程簡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員作業接觸風險,從而減少了有關職業安全事故發生。但是,新技術的應用及推廣會造成新的職業安全健康風險,如作業人員減少會造成人員孤單等心理健康疾病,仍需要加強作業人員技能和知識培訓。簡報在最后指出了使用技術方案解決農林職業安全健康風險具有巨大潛力,但其推廣應用仍存在較大挑戰,需要從正反兩個方面來找出新技術應用存在的利弊,進而從根本上把握農林職業安全健康發展機遇。(吳大明/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