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蘭香
(南華大學衡陽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脊柱外科 湖南衡陽 421001)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是由于脊柱關節突的胸、腰段在冠、矢狀面上的排列不同,當受到外力侵襲時,會導致椎體剛度迅速增加,產生應力骨折。而在老年群體中,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是最常見的,約占骨折的80%[1~2]。老年患者臨床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而且會因為脊髓腹側表面的沖擊和壓迫誘發神經功能缺損和重心前移導致應力分布發生變化從而誘發骨折復發[2~3],故而手術治療是常規手段,并在術后給予患者相關功能性訓練及合理的護理方式促進其胸腰椎功能的恢復。核心穩定訓練是一種訓練人體肋骨以下至盆骨中腹肌群、橫膈肌、骨盆肌等核心肌群的肌肉康復訓練,能強化患者對核心肌群的神經控制,在提升患者的肌力及相關關節穩定性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4]。多元化健康教育是一種根據患者的健康需求,匯總各種教育形式,為患者提供多形式健康教育選擇,使教育個體化的健康教育方式,能有效促進患者康復[5]。因此本研究對核心穩定訓練聯合多元化健康教育在老年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術后康復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究,為臨床康復干預提供思路。
1.1 一般資料 選取南華大學衡陽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脊柱外科于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老年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7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平分為兩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本研究已經過南華大學衡陽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審批號:202001023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s)
組別 n 男[例(%)] 女[例(%)] 病因[例(%)]墜落 交通 骨質疏松對照組觀察組t/χ2 P年齡(歲) 部位[例(%)]胸椎 腰椎35 35 18(51.43)19(54.28)0.057 0.811 17(48.57)16(45.71)68.35±3.19 67.89±3.38 0.178 0.859 15(42.86)16(45.71)0.058 0.810 20(57.14)19(54.28)5(14.28)5(14.28)0.162 0.922 3(8.57)4(11.43)27(77.14)26(74.28)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診斷標準[6];(2)所有患者經實驗室影像學診斷確診為椎體壓縮性骨折且接受相關手術干預;(3)所有患者為單發的椎體骨折;(4)年齡60~85歲;(5)患者之前并未出現胸腰椎骨折;(6)患者及家屬對實驗內容知情,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患者的肝腎、心肺功能出現明顯異常,或伴隨凝血功能障礙等;(2)患者自身存在肢體殘疾等;(3)患者合并重度感染、出血性疾病或其他惡性腫瘤;(4)患者患有嚴重的精神類疾病或伴隨嚴重的溝通障礙。
1.3 干預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術后訓練及健康教育措施。(1)患者術后3 d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常規術后訓練:床上翻身訓練,右側左側以及俯臥等翻身訓練,3組/d,每組10次;膝、髖關節的伸曲訓練以及直腿抬高練習等,3組/d,每組10次;腰圍保護情況下進行平地走訓練,最開始每天3次,每次5 min,然后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增加至每次20 min。(2)常規健康教育:以發放健康宣傳手冊以及口頭宣教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內容包括術后向患者講解有關疾病的相關知識、術后訓練對于患者康復的重要性,以及術后恢復過程中的相關注意事項等;相關出院指導,定期復查以及相關隨訪等。
1.3.2 觀察組 采用核心穩定訓練聯合多元化健康教育。(1)同樣于術后3 d開始進行核心穩定訓練:呼吸訓練,患者保持仰臥位、雙腿半曲,將雙手放于前胸部及上腹部,進行腹式及胸式呼吸訓練;仰臥抬腿訓練,患者保持仰臥位,兩腿保持伸直狀態,使腰椎貼近于床面,同時將雙腿抬離床面與床夾角控制在45°左右,3組/d,5~10次/組,10 s/次;雙橋練習,患者仰臥位,保持小腿與床面呈90°,緩慢抬起臀部,支撐起軀體,3組/d,5~10次/組,5~10 s/次;側橋練習,患者保持側臥位,以肘支撐身體,使肩、髖、膝在一條直線上,雙側交替,3~5次/d,5~10 s/次;跪姿支撐,患者用雙手以及雙膝撐床,使上肢與床面垂直,然后緩慢抬起一側手臂與另一側腿,與床面平行,雙側交替,3次/d,5~10 s/次。訓練時有家屬或護理人員從旁幫助,避免患者受傷。(2)多元化健康教育:發放宣教手冊以及口頭宣教同對照組,同時采用圖畫、視頻等方式向患者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宣講,包括病因以及對患者生命造成危害等,并組織患者及家屬學習健康教育視頻。微信教育:推薦患者關注本科室的微信公眾號,根據推送文章全面了解有關腰椎壓縮性骨折的相關知識,并鼓勵患者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及時給予解答。同伴支持教育:依照就近原則選取5人,組建同伴支持教育小組,在專業護理人員的指導下,以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健康教育為主題開展相關組團鍛煉、交流心得等同伴支持教育活動。家屬支持:鼓勵患者家屬參與到患者健康教育活動中,并起到監督保護的作用。隨訪管理:提醒患者定期到門診進行復診,并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
1.4 觀察指標
1.4.1 胸腰椎功能改善情況 包括日本骨科協會評估治療(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scores,JOA)[7]評分:從四個維度對患者腰椎功能進行評價,得分與腰椎功能情況成正比。腰椎功能殘障指數(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8]評分:考慮患者均為老年人,去除有關性生活相關評價,滿分45分,分值與腰椎功能殘障程度成正比。
1.4.2 康復效果 對比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椎體壓縮率、Cobb角以及疼痛程度等變化情況,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9]對患者的胸腰椎骨折疼痛程度進行評價,分值與疼痛程度成正比。
1.4.3 術后并發癥 記錄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壓瘡、便秘、尿潴留、泌尿系統感染、下肢靜脈血栓)發生情況。
1.4.4 護理滿意度 記錄對比兩組患者出院時的護理滿意度。使用科室自制問卷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問卷總分為100分,評分>80分為非常滿意,60分≤評分≤80分為比較滿意,評分<60分為不滿意,護理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統計軟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采用(±s)、t檢驗對定量資料進行統計描述和分析;采用例(%)、χ2檢驗對定性資料進行統計描述和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胸腰椎功能改善情況 術前兩組患者的JOA、ODI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1個月后,兩組JOA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更高(P<0.05);兩組ODI降低,且觀察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胸腰椎JOA及ODI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胸腰椎JOA及ODI評分比較(分,±s)
注:與術前比較,*P<0.05。
ODI評分術前 干預后1個月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JOA評分術前 干預后1個月35 35 t P 10.87±2.32 11.02±2.17 0.124 0.902 18.97±1.54*23.51±1.39*8.780 0.000 41.29±2.35 40.89±2.18 0.325 0.746 29.77±2.12*21.12±2.15*7.937 0.000
2.2 康復效果 術前兩組患者的椎體壓縮率、Cobb角以及VAS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隨訪半年后,兩組椎體壓縮率升高,且觀察組更高(P<0.05);兩組Cobb角以及VAS評分下降,且觀察組更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康復效果比較(±s)

表3 兩組康復效果比較(±s)
注:與術前比較,*P<0.05;與同期對照組比較,#P<0.05。
VAS評分(分)對照組組別n 時期 椎體壓縮率(%)Cobb角(°)35觀察組35術前隨訪半年后術前隨訪半年后41.87±3.19 84.27±2.35*42.12±3.28 91.98±2.24*#20.29±2.12 15.32±2.54*20.37±2.19 10.14±2.31*#7.59±1.87 4.68±1.28*7.68±1.79 2.13±1.21*#
2.3 并發癥發生情況 干預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4.29%,顯著高于觀察組的5.71%(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例(%)]
2.4 護理滿意度 出院時,對照組護理總滿意率為74.29%,顯著低于觀察組的94.29%(P<0.05)。見表5。

表5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老年人的骨強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當受到外力作用時,易發生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該疾病多發于下胸段以及上腰段,會導致多種并發癥的發生,甚至造成矢狀面失衡和殘疾[10]。臨床護理干預中,多元化健康教育能兼顧患者的多方面因素,有針對性地給予患者全方位的宣教護理模式,促進患者快速康復[11]。而核心穩定訓練則能通過對術后患者進行核心肌群及關節功能的訓練,提升患者軀干的本體感覺,促進患者局部血流循環,同時有效增強患者的背肌肌力,促進患者椎體功能恢復[12]。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患者的JOA評分均升高,ODI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改善幅度更大,與吳青坡等[4,13]的研究結果相似,提示核心穩定訓練聯合多元化健康教育的干預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這可能是因為核心穩定訓練通過動態穩定訓練鍛煉患者的平衡能力,從而增強其對日常動作的協調控制能力,通過靜態訓練鍛煉患者維持特定姿勢的能力,從而提高其關節、肌肉的抗張能力。此外核心穩定訓練還能改善患者的軀干本體感覺功能,減少背肌肌電反應時間,提高背肌肌力,因此患者腰椎功能得以提高。同時聯合多元化健康宣教,幫助患者多方位了解該疾病及相關訓練的重要性,并通過同伴教育,促進患者交流,及時發現相關訓練的誤區,提升患者自主訓練依從性,達到進一步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的作用。而且干預后患者的椎體壓縮率升高,Cobb角以及VAS評分下降,觀察組結果明顯更好,與范晶晶等[14]的臨床研究結果相似,提示給予手術患者核心穩定訓練聯合多元化健康教育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并促進患者的康復。這可能是因為核心穩定訓練能對腰椎椎體加以除日常活動冠狀面外矢狀面、水平面等多角度的力學刺激,構成了脊柱與下肢完整的運動鏈,從而改善了腰椎骨結構的整體分布,因此康復效果更好。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疼痛的產生主要是由于脊柱制動引起的核心肌群功能不良和肌力減弱所致,因此當患者腰椎功能提升時,疼痛癥狀也隨之緩解。另一方面,多元化健康教育采用多種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突破時間和空間,提升了宣教的全面性、覆蓋性,能更好地幫助護理人員相關護理工作的開展,提升患者的干預依從性,進一步增強了訓練效果。關于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觀察組發生率明顯更低,與周雪霞[15]的臨床研究結果相似,提示核心穩定訓練聯合多元化健康教育的干預措施能有效預防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在減少患者痛苦的同時,患者術后康復方面也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給予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核心穩定訓練聯合多元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胸腰椎功能,促進患者術后的康復,同時也能顯著預防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