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慶華
(江蘇省江陰市利港中學 214445)
國家教育部門為切實提高教師育人水平、規范校外培訓,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于2021年7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雙減”政策自實施以來,廣大家長的滿意度明顯提升.這不僅成為了街頭巷尾人們爭相談論的話題,也成了教師的工作中的重要研究課題.同時也為教師的業務能力及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
自“雙減”政策實施至今以半年有余,我們課題組通過文獻研究深入了解了“雙減”政策的意義和內涵.在“雙減”政策實施之初,許多人把側重點放在了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減輕校外培訓負擔上,并以此為目標開展了一系列的減法活動.然而,如此減法只得其表不得其里,各項活動進行的轟轟烈烈,但與預期的結果卻大相徑庭(一年有效減輕,三年內成效顯著),這是因為諸多教師沒有深入了解到“雙減”政策的實質性核心.其實,“雙減”的本質并不在于怎么減,而是在于雙減之后的怎么提升!“雙減”的重點工作在于學校,“雙減”的關鍵工作在于課堂,而“雙減”的根基在于師生.由此也可以說,是師能決定了效能,教師才是貫徹落實“雙減”政策的重要核心.
伙伴學習活動是一種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它是由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衍變而來的.長期以來,中小學課程教學形式單一、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得不到滿足,嚴重阻礙了“雙減”政策全面發展的基本政策要求.以教師為主體的課程教學,始終難以徹底根治應試教育這個頑疾,填鴨教育、題海戰術、課外小灶的充斥,致使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空喊口號多年.基于這一點,教師應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真正主人.伙伴學習活動就是這樣的一種學習方式,教師做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在課程教學中做到了教師參與、師生交往、共同提升.同時尊重了學生的人格及個性化差異,科學自然的處理了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之間的關系.
個性化及全面發展是現階段教育理念的重要思潮,《新課程》強調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學習方式,而伙伴學習活動則很好的滿足了這一點,該方法以學生們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極大地滿足了不同層次、不同性格學生的不同發展需求.在實際的課程教學中做到了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向課程教學要質量以及向課后服務要保障的基本要求.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即結合了學生的個體特征,又滿足了學生的個人發展需要,還彌補了教師分身乏術的短板,這充分的發揮了學生們的主體性,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于初中數學的課程教學具有非凡的意義.
在現實的教學情境中,不同學生的知識基礎不同、學習能力不同,所以學生在課程教學中所呈現的個人狀態以及學習需求也不相同.同時,這也體現在課后復習及作業布置上,不同層次學生需要復習的知識點不同,所需要布置的課后作業也不相同.通俗的講,一些學生知識基礎薄弱,需要基礎型學習及練習來鞏固自身;而有些學生能力優異,需要高階的知識及練習來滿足自身發展需求,而這就引發了一系列的發展性問題.現階段教育工作者在面對這種問題時多會采取“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的方法.但這個方法利弊各異,在取得一定性成果的同時,一些教師經驗不足、能力不足、精力不足、時間不足的弊端就顯露出來了,所以這并不適用于所有的教師.而伙伴學習活動這種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有效解決的分層教學的困境,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式轉移了困境矛盾,在增強學生互動交流的同時也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為學生提供了良好學習氛圍的同時切實提高了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開展伙伴學習活動.首先,教師應認真學習“雙減”政策方針要領,充分領會指示精神,要做到認清形勢、明白初心、研究學情、有的放矢、加強學習、提升能力.其次,教師應通過教師教研組、教師研修坊、互評價幫組等多種形式及方法,努力提升自身教學水平、管理水平、組織水平、個人修養、師德師風等,要通過多元化的途徑不斷提升自身業務能力及教學效能.然后,教師應提高個人認識,更新作業設計理念,通過伙伴學習的方式做到整體把握、明確原則;形式多樣,優化內容;最后,教師要強化評價體系,做到師生互評、生生互評、互動協同、共同提升以此打造一個有機的、生態的、良性的、循環的學習系統.
就當前的教育形勢而言,只有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才能教出高質量的課程教學,才可以培養出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的學生.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應努力學習雙減政策指導思想、工作原則、工作目標等總體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分類明確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加強作業完成指導、科學利用課余時間等目標細則;努力提升服務水平保證課后服務時間、提高課后服務質量、拓寬課后服務渠道、做強做優免費線上學習服務.以此來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提高教師的教學效能,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高課程教學總質量.
伙伴學習活動是一種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實施的順序上是先自主,后合作的學習過程.自主學習、自主探索是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個人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方法獲取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在這個自主生成的過程中,學生產生了一系列的個人思想、個人意識及個人見解,而這便是合作學習、合作探究的基礎.當學生在具備這些基礎以后,才能把個人對知識的想法和意見說出來與人溝通,當兩個或多個學生持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在與人合作交流時,才可以碰撞出交互的火花(如例1).
例1三角形一條邊上的中線等于這條邊的一半,那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已知在△ABC中,AD=BD=CD,求證:△ABC是個直角三角形.教師在復習到“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的知識以后,設置該例題對學生進行鞏固提升.

圖1 圖2
首先,教師組織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方式,結合之前所學對圖1進行求證.大部分學生都會利用兩銳角互余的方法解題.因為AD=CD,CD=BD,所以∠1=∠A,∠2=∠B.在△ABC中,∠A+∠B+∠ACB=180°,于是∠A+∠B+∠1+∠2=180°,所以2(∠A+∠B)=180°,∠A+∠B=90°,得∠ACB=90°,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

在這種自主+合作的伙伴學習活動中,教師沒費多少時間和精力,便讓學生有效的掌握了兩種解題方法.這不止表面意義上的解題而已,也證明了“伙伴學習活動”在教學中的實際意義及有效性.
作業作為長久以來課程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必須做出改革創新.教師應通過伙伴學習活動來替代傳統作業中枯燥無聊、單調乏味、缺乏層次、缺少針對的內容,改用積極地、趣味的、有利用,可以發展學生數學思維、提升數學能力的作業,來落實雙減政策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分類明確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的要求(如例2).
例2伙伴學習活動可以分為課堂學習小組和作業學習小組,前者主要考慮學生的知識能力搭配,而后者則偏重于學生的家庭住址(詳見表1).以例1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布置作業:“請根據此題尋找其它解題途徑.”這種作業的布置,大大的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同時,又有效的增強了有效性能.

表1
總之,在伙伴學習活動中,教師把主體地位還給了學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自主性能,改變了傳統教學應試教育僵硬局面,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同時,伙伴學習活動也解決了分層教學和因材施教帶來的弊病,有效解決了教師能力、精力和時間上的短板,讓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需求的學生,都可以找到符合自身定位的階層,進而在知識的海洋里快樂的遨游.另外,伙伴學習活動也存在著一些缺陷,教師放“權”給學生,必然會致使一部分自覺性差的學生放縱自我、自甘墮落,因此這對教師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