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生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朝前路實驗學校 215001)
由于物理學科所具有的抽象性,故大多數初中生均認為該科目有著相當高的理解難度.當然,也正是基于物理學科的不易理解,方使學生感到學習壓力巨大,久而久之也便對該學科產生了厭煩心理.不僅如此,就教學而言,由于大多數教師已然習慣于運用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而這樣的教學方式因過于刻板而很難引起學生共鳴,這便進一步加大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因此,初中物理教師需務必將精力集中到教學的改革之上.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過程中不斷衍生出了諸多先進的教學方法,如當前基于信息技術的微課教學便得到了較為普遍的運用.經大量的教學實踐已然表明,微課教學確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初中物理教學亦可嘗試采用該教學方式并搭配適宜的教學方法,以此在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保證良好的教學質量.
眾所周知,微課是一種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方式,而信息技術最大的優勢便在于能將抽象的物理知識以直觀化的形式進行展現.如此一來,不僅能降低學科難度,且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得到良好激發,繼而也能保證良好的教學效率.
因初中物理知識的高難度致使許多學生均對該學科學習產生了“畏難”的情緒.與此同時,由于大多數教師仍舊采用著傳統灌輸式的講解方法,而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的灌輸,這便進一步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且并未能體現學生于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如此狀況下,課堂氛圍勢必會顯得較為沉悶,更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若教師能將教學中積極引進微課,通過新穎的動畫、動聽的音樂以及直觀的視頻等方式,直觀化的為學生呈現抽象的物理知識.如此既能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又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初中物理知識不僅抽象性極強,且需學生牢記的知識點也較多.因此,學生要想掌握這些知識原本有著較高難度.然而,大多數教師卻未能考慮到此點,日常教學往往都是按部就班的進行而未能照顧到學生的認知能力、水平等條件,這便導致學生始終未能掌握知識點,久而久之自然也將喪失了學習物理的信心.與此同時,針對物理學科包含了眾多實驗,雖實驗能為學生直觀化的展示眾多知識點,但實驗過多也為教師帶來了較大的教學負擔.對此,若能基于微課來展開教學,一來可減輕教師的工作強度,二來即是在學生并未理解知識點的情況下,通過微課也能讓學生反復學習與推敲并最終掌握該知識.如此一來,課堂教學成效勢必會得到明顯提升,這對教師之后的教學亦將大有助益.
就傳統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而言,教學過程普遍是以教師口述、板書為主,而運用的教學工具也往往局限于如尺子一類的簡單器材.這不僅無法減輕學生的學習難度,且還將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理解困難.對此,若能基于微課來展開教學,通過微課的動畫、視頻等技術來直觀化的展示抽象的物理知識,如此勢必能極大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與難度,繼而也能保證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及效率.
傳統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學,教師雖會提出要求讓學生自習,但具體過程卻鮮少進行監督.不僅如此,對于學生的自習過程,教師也鮮少進行專門的指導,這便使得學生在遭遇問題時無法及時得到解答,繼而也就影響到了學習預習的效果.對此,若教師能提前以微課的形式將學生即將要接觸的知識制作為響應的視頻或其他形式的介質,而后讓學生自主學習,則不僅能減輕學生的學習難度,且當學生提前掌握了部分知識時,之后的教學過程也將變得更加積極.
如針對《磁體與磁場》的教學過程,教師便可通過制作相關視頻的方式來為學生直觀戰士磁極作用的規律這一核心內容.如此一來,學生預習過程中的諸多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繼而也能保證良好的預習成效并為接下來的教學奠定良好基礎.
又如,針對“電路基本連接方式”一課的具體教學,教師便可結合微課,還為學生展示日常生活中的諸多常見事物,如開關、電源、各種家用電器等.以此既能讓學生意識到物理與生活間的密切關聯,又能提前為學生之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可謂一舉奪得.
初中物理包含了諸多抽象的概念以及復雜的實驗,這也是學生很難掌握的重難點知識.尤其是對部分本身理解能力偏弱或是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而言,學習過程勢必是難上加難.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自信將遭遇嚴重打擊,繼而也將喪失學習物理的興趣.對此,微課的引進則能在極大程度上改善以上情況.之所以能達到如此成效,微課本身便是圍繞某一知識點而設置,加之其所具有的化抽象為直觀的優勢,學生在攻破重難點知識時勢必能得到有效幫助,繼而也能逐步理解這些重難點知識并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基礎.
如針對“電路圖”的相關內容教學,教師便可借助微課圖片或視頻的方式來為學生直觀化呈現復雜的電路圖.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師亦可采取劃分學習小組的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攻克學習難題.如此既能讓課堂教學氛圍獲得活躍,又能有效激起學生的探討興趣,并切實保障課堂教學效果.
又如,在學習“杠桿”的相關知識時,為增進學生對本部分重點知識的理解,教師同樣可利用微課并結合情景創設的方式.如兩名小朋友在蹺蹺板上快樂的玩耍.采用這樣的方式來引進新課程并展開教學,可讓學生一開始便被故事化的場景所吸引.緊接著,教師再以微課來展示蹺蹺板,并以標注的方式將其轉化為杠桿的相關知識,如找到蹺蹺板與杠桿的關聯點,而后于蹺蹺板的圖片中標示出支點、動力以及阻力等.結合如此的引導方式,勢必能讓學生的學習難度大幅降低,繼而也能保證理想的教學效率及效果.
實驗是物理學科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因諸多實驗需要運用多種道具以及對實驗的場地也有些許要求,故要想在課堂中一一進行展示顯然不切實際.對此,若能,微課教學的引進便能避免上述問題的出現.
如針對“伏安法測電阻”一課的實驗教學部分,教師便可通過微課視頻的方式來為學生展示具體實驗.當然,實驗過程亦可添加文字或語音解釋,讓學生能更接近實驗的原理.這樣學生勢必能更好的理解實驗所包含的諸多知識.
又如,在教學“慣性”的一系列知識點時,教師亦可借助微課來展開教學.如在開始之際,教師便向學生播放物體自理想斜面上滑落的視頻,而后讓學生仿照視頻開展同樣實驗.實驗過程中學生將會發現,小車滑落的過程無論如何也無法像視頻中一樣絲滑.而后,教師再幫助學生逐步減少小車滑落過程遭受到的阻力,以此讓學生領會到真實的情況與理想狀況為何會呈現如此差異.緊接著,教師便將相關知識點引進,而學生則因全程參與知識探索,故也能充分融入到學習之中并保證良好的學習效果.當實驗完成后,教師再合理把握時間來總結此次物理實驗,總結的過程同樣可邀請幾名學生上臺近距離觀看小車在不同情況水平面上的滑動距離,繼而讓學生總結滑行距離與速度變化快慢是否與阻力大小相關.在學生總結后,教師再以此為基礎進行補充,補充的過程同樣可基于微課來播放慣性定義.如此一來,學生勢必能感受到學習物理知識對實際生活的巨大幫助,繼而極大調動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并確保理想的學習成效.
因學生均為獨立個體,而不同個體無論是在認知、學習的能力以及對物理基礎的掌握程度均不一致,繼而也將使得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顯得參差不齊.對此,若教師仍舊采取“一刀切”的處理方式,勢必難以照顧到學生的不同能力及需求,繼而也難以獲得理性的教學成效.不僅如此,若教師無法全面照顧到每一名學生,勢必會導致學生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尤其是對本身基礎較差的學生而言,更是會導致其后續再也無法跟上教學節奏.因此,教師需務必秉持“因材施教”的理念,結合微課教學并確保分層教學的有效落實,以此方能全面照顧到每一名學生.至于具體的做法則可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層次,而針對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結合微課來為其展示難易度不同的實驗操作.最后,教師再結合微課來為不同層次學生設計相應的課件,以此既能彰顯微課教學的價值,又能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這對教師后續的教學而言勢必將大有助益.
不同的微課模式自然也有著不一樣的教學效果.諸如演示類的微課重在向學生展示實驗的著重點.講解累的微課則主要為學生提供詳細的解題思路.因此,對于微課的具體運用,教師需首先明確相關內容的核心部分是要向學生展示重點或是某一類型的解題思路.待明確上述目標再運用適宜的微課引進方式,方能達到最理想的運用效果.
如針對《電流、電壓、電阻關系》一課的具體教學,此章節的核心教學目標便是探究三者關系及懂得應用控制變量法.基于此,教師在制作微課時便可偏向于演示類的微課,通過適當的方式讓學生理解三者關系.如此方能避免微課的運用浮于表面.
總之,微課于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確有其獨到的成效.但教師亦當意識到,微課也并非萬能.因此,具體的運用仍需教師根據教師實際來合理掌握,如此方能避免微課的運用反而喧賓奪主.當然,在具體運用微課時,教師亦當明確需怎樣使用微課才能達到最佳的成效.如此方能讓微課作用得到真正有效的發揮并確保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