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欣欣
(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寶華中學 250013)
初中生在學習數學課程的過程中,需要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是,在當前的教學中,很多數學教師并不注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只是按照課本講解重難點知識,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把握這些知識,所得到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在現實的教學中,所取得的學習效果不佳,很多數學教師認為主要原因是在學生身上.目前,新一輪課改工作不斷地得到推進以及深入,這就需要教師反思自身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將“問題導學法”積極地應用到教學的過程中,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問題導學法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提出一些問題,用這些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探究.這樣學生就能夠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獲取新知,從而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可以得到相應地提高.與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相比較,問題導學法這種教學方式更加具有優勢.主要是因為問題導學法可以使得學生擁有較強的學習熱情,高效地掌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掌握的關鍵知識以及技能,從而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問題導學法具有很多特征,比如情景特點、引導特點、規劃特點等.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讓更多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進來,教師要把握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現狀,針對性地創造一個問題情境,這可以較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2.1 提升學生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根據課本知識設計問題時,要融入一些生活元素,要讓這些問題來自于生活,才能較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正是在這種情境之下,教師充分的發揮引導作用,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解決更多的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2.2.2 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為了使得問題導學法更好地應用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在備課之前就需要全面地對學生的學習基礎進行了解,同時必須把握每一堂課的教學內容,重點、難點等.這樣就可以針對性地設置一些更加科學、合理的數學問題,使得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中.
2.2.3 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使用問題導學法,可以使得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問題教學法除了在教學過程中得以應用,還可以在復習課上使用,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鞏固知識,完善知識框架的過程,也可以提升數學學習能力,并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隨著新課改進程的推進,很多教師開始關注問題導學法.雖然一些教學將此方法積極地應用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但是,并沒有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通過現狀分析,發現一些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考慮不夠全面.首先,教師并沒有考慮學生實際具有的學習能力以及現實生活中的情況,其次,教學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過于遙遠,沒有突出教學重點,進而難以取得良好教學效果.此外,創新性不足也是很多教師在設計問題時的通病.很多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都只是參考教材中的例子,無法積極的變通,也沒有考慮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孤立了設計問題的知識內容,這就無法達到理想的提問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問題導學法的時候,教師應該注意一下問題.
第一,將所設置的教學問題與課堂教學內容緊密結合,滿足實際學習需求,更要把握本班學生的特點,考慮學生的認識水平,這會使得學生理解以及掌握數學知識更加容易.
第二,教師所提問的教學問題應該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這樣才能夠方便學生輕松的理解問題,并基于現實生活經驗,探索、解決問題,便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與學生具有的學習能力相符合,而且所提出的問題難度需要適中,否則會對學生的自信心具有一定的打擊,而且學生很難解決難度比較大的問題,所以問題也就失去了設計的價值,更不會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比如,當教師在講解“圖形的平移”這一內容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到教學的具體需求,確保設計的問題符合教學需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圖形平移前后是否有變化?有哪些變化?圖形平移的具體條件是什么?”通過這種引導式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使得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讓學生更加積極投入,學生學習的效果也會更好.
第四,問題要有化面為點的作用,最好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教師提出的問題才能與學生有更好的互動交流,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要考慮到在提出問題后,學生是否能夠在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善知識體系,或是把已經學習到的知識應用起來,學會該如何利用以往的知識解決問題,擁有相關的解題能力,積攢更多的解題經驗.只有做出全面考量,教師所設計的問題才會更有針對性、更加科學.
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以及邏輯性的特點,初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些許困難,這會對學生的自信心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使得他們具有挫敗感,不利于提升數學學習的能力.而利用創設情境的方法,教師就可以把問題融入到情境中,這樣既能夠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又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樂趣.必須注意,教師在創設情境時,不能脫離實際,可以從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場景入手,把抽象的知識融入進去,這樣知識能夠以更直觀、生動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使得學生擁有較好的學習效果,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得以提高.
如教師在講解“平面圖形”這一小節內容時,為了便于學生更好地認識基本的平面圖形,可以通過多媒體來開展教學活動,并向學生展示一些平時的生活中經常看到的一些平面圖形,從而引導學生分析這些平面圖形具有的相同點以及不同點.通過采用這種教學活動,就會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最終提升教學效果.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也會通過開展實踐活動的方法來傳授知識.在方式選擇上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時,可以提高動手能力,更深刻、全面的認識數學知識.但很多教師限于課堂時間短、教授的知識點比較多,所以會壓縮實踐活動的時間,甚至很少開展實踐活動.所以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很少,不利于學生全面的掌握數學知識.
如教授“中心對稱圖形”這節內容時,有些教師會直接講解中心對稱圖形的相關概念,進而再做對應的練習題.如果教師采用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并不能非常清楚地理解中心對稱圖形的概念以及特點,在做題的過程中就會產生畏難情緒.如果教師采用問題導向學法的教學方式,向學生提問平時生活中所見到的中心圖形,并引導學生說出平時所見的圖形具有什么特點等,當學生回答問題之后,教師可以提供學生制作風車、棋盤等物品,并讓學生考慮如何將封城、棋盤等物品旋轉180度之后會發生什么變化等.通過這種實踐方式,就可以使得學生對于中心對稱圖形掌握得更為牢固.
可以體會到,如果教師采用了問題導向學法,可以讓學習擁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同時,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都會得到相應地提高,最終助于培養學生具有的數學素養.
在初中階段,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更加抽像,學習難度也在逐步提升.面對各種抽象的概念、定理等知識時,學生往往有學習困難、心理壓力大的問題.因為如果學生的思維、能力等方面達不到要求,就無法學好這些內容,但無論是思維還是能力,都需要教師的訓練.如果教師能夠轉變策略,把這些抽象的知識內容和生活資源結合在一起,挖掘生活資源中的數學元素,這樣就能夠靈活的引入一些數學問題.學生也能夠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探究相關的問題,這個過程就能夠完成知識的遷移.
如對于與“一元一次方程”相關的知識,教師在導入階段就可以從學生的生活中提取數學問題.在開學前,文具商店做了一波打折促銷.店老板提出了一個問題,答對問題的就可以免費獲得一個精美的文具盒.在此情景下設問,在開學前一天,所有的文具都是6折出售.大家所需的筆記本成本價是六塊,即使打了六折,這個筆記本的利潤率依然可以達到40%.那么這個筆記本的賣價是多少?一共給大家優惠了多少錢?
提出這些問題后,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分析思考,并告訴學生,自己已經答對了這個老板的問題獲得了這個文具盒.如果誰能夠快速答對,就把這個文具盒轉贈給他.鼓勵學生用自己預習以及已經學到的一些知識嘗試解決這些問題.看哪個學生能夠最先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答對問題,最先答對的學生就可以獲得教師提前準備好的小文具盒.這樣可以降低學生的解題難度,讓學生有更多的興趣解決這些問題,從而學到更多的新知識.
為了發揮問題導學的最大化優勢,教師也可以直接把每堂課的重難點以問題的形式直接引入到課堂教學中,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加重視重難點的學習.學生也就可以從多個角度、不同的層面分析問題,把握這些重難點知識.如:在學習“一次函數”時,教師發現學生對于這個知識點的概念理解記憶比較困難.所以教師直接提出問題,讓學生小組探討共同解決這個問題“一次函數中的變數,主要表示什么關系?”學生會圍繞著這個問題,從多個方面分析,不同的角度理解,這樣就能夠深層次的把握這個知識點.
總之,通過對“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可以了解到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問題導學法的應用情況,這不僅會使得學生擁有較強的數學學習熱情,同時,自身具有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會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