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與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對沿線國家的電影產業信息資源需求愈加增多。通過文獻調研,梳理“一帶一路”電影產業相關文獻,總結出沿線國家電影產業需求大,相關數據庫資源缺乏等特點,以上海圖書館“一帶一路”國家電影國別信息庫為例,就該庫的框架設計、數據來源、服務特色展開具體描述,并結合實際探討“一帶一路”電影數據庫建設策略,提出采用多維度資源組織方式、深入挖掘資源內容、加強專題數據庫的宣傳推廣及小語種跨語言檢索研發等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電影產業;數據庫建設;上海圖書館
2021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以視頻方式發表主旨演講,強調我們將繼續與同各方一道,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不斷邁進。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和機構利用自身優勢建設“一帶一路”專題數據庫,為相關人員提供智力支持。但是,在資源的建設上各有側重,如中國一帶一路網偏重于收集沿線國家政策、報告和資訊等信息數據,新華絲路則提供“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投融資環境與風險分析等的最新資訊。隨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電影行業交流日漸頻繁,電影正成為沿線國家文化交流的紐帶和溝通橋梁,我國與沿線其他國家合作創作完成大量故事片、紀錄片及動畫片,如與哈薩克斯坦首部合拍片《音樂家》,講述音樂家冼星海鮮為人知的經歷,獲得國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
公共圖書館作為地方文化信息交流的中心,有義務成為全國推廣“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體來看,已建成的“一帶一路”專題數據庫所收集資源的廣度和深度均有待提升,尚不能為提供專業的電影產業信息資源。
基于此,筆者運用文獻調研法,了解當前國內“一帶一路”電影研究和相關數據庫建設現狀,以上海圖書館“一帶一路電影國別信息庫”為例,從框架設計、數據來源、服務特色等三個方面探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電影產業數據庫的建設發展,希望為同行帶來一些參考和建議。
一、文獻回顧
筆者主要從“一帶一路”電影研究、電影數據庫建設兩方面對國內相關文獻進行梳理。
1.“一帶一路”電影行業相關理論研究
理論研究方面,筆者采用文獻調查法,以“一帶一路”和“電影”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CNKI)中進行主題檢索(檢索時間為2021年9月15日),共獲得學術文獻778篇。結果得知,“一帶一路”電影研究領域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逐漸增多,表明該領域的研究逐漸興起,更多學者開始關注這一領域。2015年,學術界共有26篇關于“一帶一路”電影研究的論文,概因“一帶一路”倡議始于2013年提出,此時正處于此項研究的初始階段。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電影業受挫,但相關研究發表數量也達到111篇,是2015年論文數量的4.3倍,且呈持續增長趨勢。可以預測,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進與深入開展,電影行業對學科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需求將不斷加大。
從熱點主題詞表看出,目前國內的專家學者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電影研究主要集中于電影產業、電影節、文化傳播與文化交流四大層面。文獻來源前三名期刊為專業期刊如《當代電影》《電影評介》《中國電影市場》。學科分布中,戲劇電影與電視藝術占據壓倒性優勢,占44.57%,其次為新聞與傳媒,占13.44%。研究學者主要來自西北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等專門機構組織。
2.電影領域數據庫建設研究
學者們主要針對電影檔案和電影產業數據庫進行研究。李珊珊等闡述了西部電影集團的“數字西影”電影檔案資源共建共享平臺開發框架體系,并提出具體解決方案。針對電影行業多元化、跨領域的海量多源異構數據,張海悅等通過對電影產業基礎數據實施處理,創建中國電影產業基礎數據庫,進而設計實現可視化系統。黃劍波等人構建包含電影基礎數據、評論數據、評論者數據以及影人數據的電影數據庫,并進行可視化分析。李道新指出將數字人文、影人年譜等研究技術和手段運用于電影研究,可開辟出電影研究新路徑——從“人機交互”走向新的“人際交往”。
已有研究主要涉及電影檔案資源共建共享平臺開發、電影產業基礎數據庫建設、電影數據庫可視化分析,以及電影研究新路徑設計數據整合與框架設計,可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電影信息庫及其資源建設提供參考。但研究只針對電影產業資源建設或電影檔案數據庫建設,而非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電影產業。為滿足相關的信息需求,亟須建設相關電影產業數據庫,基于此,筆者將從框架設計、信息來源、服務特色等方面介紹上海圖書館“一帶一路電影國別信息庫”建設現狀,以期為相關機構開展數據庫建設和研究提供參考。
二、上海圖書館“一帶一路電影國別信息庫”建設實踐
1.“一帶一路電影國別信息庫”概述
“一帶一路電影國別信息庫”是上海國際電影節辦公室委托上海圖書館專業服務中心建設的,是在廣泛、深度調研的基礎上精心策劃推出的首個多維度電影國別信息庫,也是上圖文獻服務領域多維度綜合性資源組織的全新嘗試和探索。筆者將從框架設計、信息來源、深度服務三個方面介紹該庫的特點,以下簡稱“電影信息庫”。
2. 框架設計——全方位,多角度,實用性
框架設計包括前臺設計和后臺管理兩大塊。前臺設計包括基本信息、代表電影、電影名人、電影研究、新聞報道和電影機構六個模塊。后臺管理包括系統配置、資源管理、用戶登錄等模塊。
3.信息來源——滿足用戶對權威性資源的需求
確保內容的完整性、權威性、準確度對建設“電影信息庫”資源建設尤其重要。如何保證信息的權威性和準確性,一是要選擇權威的信息源,如官方部門或組織發布的數據;二是采集過程中從不同來源獲取國外電影產業數據資源。將沿線國家分散的電影產業信息資源整合到一帶一路電影國別信息庫平臺,為深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實現各國電影產業交流提供信息支撐。
信息資源來源可分為以下幾類:各國政府機構、國際組織、科研院校、電影制片公司、數據庫、權威媒體和互聯網等。可以從以上組織或機構獲取互聯網數據、統計數據和其他數據,具體來源如下:(1)互聯網數據。從各類電影網站和官網網站獲取開放信源數據,主要通過網絡信息抓取,如爬蟲技術和人工篩選添加的方式;從其他新聞媒體獲取與電影產業交流直接相關的信息。(2)統計數據。主要利用網絡信息抓取的方式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數據庫獲取電影票房、產量及熒幕數量數據。(3)其他數據。主要通過用戶提供和購買等方式獲取有關電影制片公司、電影節的數據。
4.服務特色——以用戶為中心
(1)檢索服務
信息庫的檢索引擎支持用戶進行全文檢索和依據國別檢索,或者將兩者結合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檢索服務。若用戶沒有明確檢索目標,可以進行分類瀏覽,在瀏覽中確定信息需求。信息庫可進行全文識別,檢索字段極為豐富,用戶可對該庫進行全文本查詢,可以極大豐富查詢結果,信息獲取效率大為加快。
(2)關聯服務
幫助用戶發現信息庫中各種電影元素之間的聯系。當用戶瀏覽一部電影資料時,可了解其參與影人的其他作品、是否有同系列或同題材的其他電影。點擊影人作品或姓名可直接關聯到該影人的其他電影作品。
(3)多維度揭示資源,直觀顯示頁面
首先,制定統一的錄入規范,對采集完成不同來源的數據進行字段抽取和一致性規范;其次,對數據進行清洗、加工和標引等格式轉換處理,將產生的規范元數據整合起來,最終實現將多種來源的異構數據在平臺上按統一的標準揭示,添加相應的鏈接詞表,以簡潔直接的方式便于用戶瀏覽和使用。
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電影產業數據庫建設思考
目前,該信息庫已初見成效。然而,距離理想的數據庫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因此,基于跟蹤國內外相關數字資源建設情況及具體業務實踐的基礎上,如何更好地開展“一帶一路”電影信息服務建設,筆者建議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深入思考和實踐探索。
1.資源組織方式多樣,可以采用多維度資源組織方式
首先,據筆者經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據來源大部分不滿足用戶中文閱讀習慣的需求,因此建議采用多維度的資源組織方式,從不同角度多層次展示資源,方便用戶根據個人喜好選擇檢索途徑和檢索方式,高效快速找到所需數據。
其次,根據可擴展性原則,設置分層的欄目體系,在搭建數據庫框架的同時,設立主要欄目和輔助欄目,優勢在于可以分階段推進資源建設,又可隨時在輔助欄目增添類目,為資源組織的可擴展性預留空間。
2.深入挖掘資源內容,提供深層次信息服務
首先,應該把更多精力放在資源的深度加工和信息產品的開發上,加強數據的分析加工處理,如可視化等處理,開發數據動態報告等產品,為專業機構提供決策咨詢服務而非單純的復制粘貼。白亭穎等建立“三維度立體化”新型航海圖書產品體系,提供專題地圖集等深度專業服務產品。就電影方面來看,可根據亞洲、歐洲等地理區域,形成并發表專題數據集和專題研究報告,或者根據動作片、戰爭片、科幻片的影片類型進行專題研究分析,為用戶提供有針對性、個性化的深層次信息服務。
其次,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文本挖掘等技術提高資源的組織利用率。例如,利用爬蟲技術對海量新聞資源進行元數據的自動分類抽取,分析作者、標題、摘要、關鍵詞等,形成可視化圖表或對某一國家電影產業形成深度報告供用戶瀏覽閱讀。
3.加強國內外合作機制和專題數據庫的宣傳推廣
一是加強國際合作機制研究,增強數據庫共建共享的動力。可建立內容共建和資源共享機制,團隊國家成員有義務向平臺提供可發布的電影產業信息,同時享有平臺內容的使用權,激發成員機構進行信息共建共享。
二是進一步加強對數據庫的宣傳推廣。筆者曾在部門微信公眾號“要文獻找上圖”上發布推文,以伊朗冷門佳片《溺水的蝴蝶》為切入點,深入介紹伊朗的電影產業,并與上圖館藏圖書和數據庫相結合,引起普通讀者對沿線國家電影產業的興趣。同時,文章也在線下出版的《上圖導航》上發表,實現線上線下的同步宣傳,進一步擴大宣傳推廣效果。
4.重視小語種資源采集和跨語言檢索功能研發
首先,應加強對小語種國家資源的識別和采集。可通過專業翻譯人員或翻譯軟件對小語種資源進行翻譯,并且結合人工篩選進行主題選取和數據質量鑒定,大范圍進行內容匯總。另外,通過與小語種國家的相關機構和人員構建合作關系來進行信息的搜集。
其次,還需對跨語言翻譯、檢索技術、電影產業語料庫、電影學科主題詞庫建設等方面進一步加強研究,結合跨語言檢索軟件的技術,聯系相關學科領域專家學者進行合作攻關研究,從而試圖攻破技術堡壘,助力用戶突破語言難關。
四、結語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各具特色的影視文化架起國際文化溝通交流的橋梁,電影節的舉辦和電影合拍合作使得各國之間能夠互通互鑒。2020年的疫情波及全球的電影市場,大部分業內人士期待在合作中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希望通過創新合作方式,共同推動電影行業的發展。中國電影市場已經在2020年取代好萊塢,成為全球票房收入最高的市場。在國際電影合作交流中,公共圖書館可利用自身館藏和數據庫資源,將與“一帶一路”相關資源有機整合起來,不僅僅是簡單把資源羅列出來,在此基礎上還需要深度挖掘電影學科相關的研究論文和多語種資源,研究各國及全球電影發展趨勢,為研究者提供深層次信息服務。筆者以自身經驗為例,提出針對沿線國家電影產業數據庫的建設建議,以期為開發“一帶一路”電影產業數據庫的其他圖書館或相關機構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繼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論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開幕式上的視頻主旨演講[EB/OL].[2021-04-22].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21/0422/c1003-32084274.html
[2]新華絲路[EB/OL].[2020-04-05].http://www.imsilkroad.com/
[3]電影正成為“一帶一路”文化交流的光影“大使”[EB/OL].[2020.10.13]http://www.xinhuanet.com/silkroad/2020-10/13/c_1126601161.htm
[4]劉芮博.公共圖書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意義與對策[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8
[5]李姍姍,梁鈺唯.數字人文視域下電影檔案資源的建構與開發[J].檔案學研究,2021
[6]張海悅,王 萃,劉 達.中國電影產業基礎數據庫創建與可視化系統設計實現[J].現代電影技術,2020
[7]黃劍波,何紹榮.電影大數據的多角度構建與可視化分析[J].現代電影技術,2020
[8]李道新.數字人文、影人年譜與電影研究新路徑[J].電影藝術,2020
[9]呂思詩.“一帶一路”視域下電影產業信息服務研究 ——以上海圖書館“一帶一路電影國別信息庫”為例[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0
[10]白亭穎,王 昭.面向“一帶一路”倡議的航海圖書專題產品體系構建[J].中國海事,2017
(作者單位:上海圖書館)
作者簡介:呂思詩(1989—),女,漢族,江蘇東臺人,碩士,館員,研究方向:專業文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