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高新區東渚實驗小學校 馮志萍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大家都是談習作而色變,老師怕教習作,不知道怎么教;學生怕學習作,不知道怎么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準確、恰當地表達出來。因此,本文就以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的習作《我想對您說》為例,來談談提高小學生話題習作的一些有效策略。
《我想對您說》這篇話題習作,要求學生在確定說的對象和想要說的話后,學習用書信的形式與父母、朋友、為社會作出貢獻的人進行交流,把想對別人傾訴的心里話用筆寫下來,通過恰當的語言和具體的場景,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那么,怎樣讓學生有話說,并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呢?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做了以下幾方面嘗試。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管是成人還是孩童,無論是做事還是學習,興趣是最大的動力。面對《我想對您說》這個話題,我們通過解讀習作要求,清楚地明白,要讓學生對身邊的親人、朋友、鄰居以及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說出自己的心里話。五年級的孩子,自我意識增強,對事物都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和判斷。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卻發現他們有的不愿意打開心扉,不愿意和他人傾訴自己的心里話;有的心中有許多話,卻不知道該怎么恰當地表達。
那么,該怎樣打開他們的心扉,讓他們愿意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呢我認為,教師可以從有效激發他們的興趣入手。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發現,使用視頻、圖片等導入課堂,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引入話題作文時,我們也可以使用這些多媒體手段。
例如:有教師在課前,播放了一段《少年說》的視頻。當看到視頻中,一位位同學大聲地對自己的老師、爸爸、媽媽喊出自己的心里話時,我們明顯感覺到班里的學生們心情激動。他們第一次發現,原來可以這樣與老師、父母對話,可以這樣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學生的思維一下子就被打開了。在隨后的課堂教學中,請學生來說說自己想對誰傾訴時,學生們就都有話想說,也愿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心里話。
教師的語言對學生有著積極的引導作用。導入新課時,出示圖片,再配上老師的語言渲染,能有效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沖動。
在討論傾訴的對象時,我抓住了話題中的“您”這個字,學生很容易就明白“您”是對尊敬的人的一種稱呼。隨即,引導學生說出生活中值得自己尊敬的人有哪些。交流中,我們就發現,除了關愛自己的長輩,在生活與學習中給予自己幫助的朋友、鄰居,那些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心盡責、默默奉獻的人,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人,打開了學生的思路。此時,教師就可以出示一些歸類好的圖片,比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兄弟姐妹等親人,周邊的好朋友、鄰居、遇到過的各科老師、學校的志愿者、保潔員、門衛等,還有為社會作貢獻的警察、醫生、清潔工等各行各業的人,同時配上描述性的語言渲染,就能更夠容易地把學生帶入課堂教學的情境中。
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想表達自己的心里話是本次習作教學首要解決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就應該利用好多媒體工具,充分挖掘教師的自身語言魅力,激發學生的激情,引導他們快速進入教學情境,找到最想傾訴的對象,說出自己最想說的話。
習作教學的重點在于指導,當學生有話想說時,話在嘴邊,卻不會正確、完整、恰當地表達出來。此時,就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讓學生學會說話。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環節,引導學生一步步將心里話表達清楚。
學習單是學習設計的主要載體,能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習任務,具體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清晰地認識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在習作教學中,我也設計了一份學習單,讓學生通過閱讀學習單,選定本次習作所需材料,進一步幫助他們確定說話的對象和內容。
1.確定傾訴的對象
在導入新課這個環節時,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圖片等,已明確了本次習作傾訴的對象范圍廣、人數多。我就將這些對象羅列在學習單上,讓學生在思考后圈畫出一位最想傾訴的對象。
2.明確最想說的一句話
本次習作的范圍很廣,傾訴的內容有許許多多,可以向自己的親人表達心中的愛,可以和家人、朋友等講講對某件事的不同看法,可以和他們提一些自己的小建議,比如勸爸爸不要抽煙、少玩手機等,也可以向親密的朋友傾訴自己心中的小秘密,還可以對那些為社會作貢獻的人表達自己的感激與尊敬之情。
同樣,我將這些內容進行歸類后羅列在學習單上,讓學生圈畫出自己最想表達的,與之前確定的傾訴對象形成完整的思維導圖。隨后,讓學生寫出最想說的一句話,明確本次傾訴的中心。
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選材以及書寫后,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心里話,說出難忘的場景。葉圣陶先生說過:“抒寫感情的文章大都是記敘文。離開了事物,感情也就無從興起。任何感情,都由個人和環境圍繞的人、物、事故發生交涉而來。”因此,怎樣引導學生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離不開背后的故事,離不開難忘的場景。
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靜心思考,隨后通過同桌交流、指名全班交流等形式,引導學生說說自己想要傾訴的對象以及最想對他(她)說的一句話,并簡單談談為什么想說這句話,聊聊背后發生的故事,打開學生的話匣子。
通過交流,有的學生會發現自己選擇的內容無話可說,有的學生會發現自己選擇的話題過于偏激,還有的學生會發現自己選擇傾訴的對象離自己的生活比較遠,沒有具體的事例,等等問題的出現,讓學生立刻適時進行調整。從而,在心中形成本次習作大概的雛形。
例文是學生習作的鋪路石。使用例文,引導學生正確解讀例文,學習寫作方法,是指導學生習作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選擇本單元配套的課文進行指導,也可以老師準備一篇“下水文”,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
1.聯系相關課文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課文是一個例子,憑著它可以教會學生舉一反三的本領。”在習作教學中,我們就可以通過解讀課文,讓學生把自己在課文中所學到的各種寫作方法,巧妙適時地運用到自己的作文實踐中去。
《我想對您說》是部編版語文五上第六單元的習作,這個單元的課文《慈母情深》《父愛之舟》以及《“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就是通過具體的場景描寫和細節描寫,寫出了父母對自己愛,表達了作者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在進行習作教學時,我們可以緊扣單元主題,聯系本單元的課文,出示課文中具體的場景片段,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再次找出文中的寫作手法,隨后將這些巧妙地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2.用好“下水文”
教師的“下水文”在習作指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寫“下水文”,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還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并拓寬學生寫作的思路。在教學時,我就寫了如下一段話:
媽媽,自從您當上防疫志愿者之后,我就再也沒有吃過您親手包的餃子了。周末,本應該是休息的日子,可您總是早出晚歸,去社區參加志愿者活動。記得那天傍晚,我和爸爸在家里等您回來一起吃晚飯,卻一直沒有看到您回來的身影。看著窗外越來越陰沉的天空,聽著呼嘯的風聲,我們開始擔心起來。于是,我們匆匆來到社區。原來,您在和社區的叔叔阿姨們一起搬運生活物資。我大聲地喊您:“媽,怎么還不回家啊?天都要黑了!”您從大堆的物資中抬起頭,看見是我,一邊擦了下額頭的汗水,一邊笑著說:“你們怎么來了?工作還沒結束呢,等會我們還要去給小區的隔離人員送這些生活用品。”“都這么晚了,先回家吃晚飯吧。”我有些埋怨,“我們一直在等您回來一起吃。再說了,您又不是社區的工作人員,接下來的事就讓工作人員做吧。”原本還一臉笑容的您,頓時板下臉來:“說的什么話!志愿者工作也是工作,工作還沒有完成,我怎么能先走!”話音剛落,您就抱著一堆物資,匆匆地和叔叔阿姨們一起去分發了。
我望著您遠去的背影,心里既心疼又敬佩,真想大聲對您說:媽媽,您辛苦了!我要向您學習,認真對待、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學生閱讀這段文字后,我隨即提出問題:“這位同學最想對媽媽說的話是什么?”“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媽媽的辛苦?”學生通過圈畫,找出最想說的一句話“媽媽,您辛苦了!”接著,學生從具體的“媽媽搬運生活物資”這個場景中,抓住“媽媽”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切實感受到“媽媽的辛苦”。
通過解讀“下水文”,學生明白了最想說的一句話就是本次習作的中心,圍繞這個中心,我們可以選擇一件具體的事情,抓住一個難忘的場景,再通過細節描寫,恰當、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心里話。
除了直接使用優秀的文章讓學生借鑒,我們還可以出示敘寫比較簡單直接的片段,與優秀的文章進行對比。學生通過對比良莠不同的文章,更能直觀感受到細節描寫的優勢,沖擊力會更強。
習作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把話說清楚,更要引導學生把話說準確。因此,習作講評這個環節不能省略,良好的講評,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在以往的習作講評中,我們常常采用的方式是教師點評、修改,給學生畫好框框。這樣做,讓學生始終處在被動接受的地位,從而缺少了積極思考和大膽創新的能力。其實,我們可以著力培養學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將教師評價、同學評價和學生自評有機結合起來。
葉圣陶先生曾說:“多多習作,每回都用心練。寫成之后自己看,優點何在,毛病何在。眼光漸高,筆下漸熟,定會寫成較好的東西。”古今中外,每一位著名作家筆下的名著都是經過反復推敲、修改才成為文質兼美的文章。學生的習作自然也不例外。在講評環節時,首先可以先讓學生寫好文章后自讀自改。在有效的課堂時間內,學生剛寫完的作文肯定是比較粗的,可能會有許多的錯別字和病句,以及不恰當的內容。我們讓學生自己先讀文章,通過朗讀,很多較常見的問題,例如錯別字、用錯的標點符號、不通順的語句等,學生一下子就能讀出來,進行修改。
有時,學生對所選材料第一次書寫時,可能敘寫的內容會比較膚淺,表達得不夠準確。通過自讀,再修改,可能就會有較深刻的理解了。比如有同學想對爸爸提意見,希望爸爸能多陪陪自己。剛開始,他寫了很多爸爸加班的事,字里行間充滿了對爸爸的不滿。當他寫完自己讀的時候,慢慢發現了爸爸加班也是工作的需要,并不是爸爸故意不想陪伴他。隨后,他就進行了修改,將對爸爸的指責換成了理解的語言,但還是提出建議,希望爸爸能在周末抽出一點時間陪伴自己。
除了自己修改習作,同學間的互相評價修改也是提高寫作技巧的一個重要方式。學生互評習作時,可以欣賞、借鑒、學習同學的寫作技巧,同時,也能提高自己辨別病句、錯別字以及標點誤用的能力。
互評開始時,教師可以提出評價的標準,讓學生的點評有據可依。比如《我想對您說》這篇習作的要求是:捕捉具體場景、抓住細節描寫、使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評價時,引導學生抓住這三點,給同學的習作打星。這樣做,不但能讓學生得到習作修改的有效方法,還提高了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分析評價能力。
學生的閱讀和分析能力是有限的。當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后,如果習作中有一些學生沒有發現的優秀之處,或者還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作適當補充點評,引導學生更全面地修改自己的習作。
課堂教學中,我們應抓住有限的時間,進行現場點評,讓學生現場修改,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使課堂教學具有指導性和生成性。同時注意,點評應以學生為主,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他們的內在學習動力。
語文學習是一門語言文字綜合運用和實踐的學習活動,其中,習作是一種具有高度綜合性、應用性和創造性的語言實踐活動。
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要讓學生不怕寫作文,首先教師不能怕教作文。在實際的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愿意說,說清楚,說準確,我們可以嘗試從激發興趣、有效指導和習作點評這三方面著手,引導學生從身邊入手,從實際生活出發,選擇有效的話題,選取生活中的具體事例,才能有話可說。同時,有效利用好課堂教學,提高教師指導的有效性,提升學生自我修改習作的能力,指導學生習作邁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