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國梁,張 嵐
(鄭州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1)
任務驅動法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在教師引導下,以一個共同任務活動作為中心,在強烈問題動機驅使下,積極主動應用學習資源,展開互相協作及自主探討的學習活動。任務驅動法可在引導學生完成基本學習任務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任務驅動法在小學體育教學的運用有助于小學生學習任務的達成,并能帶領小學生展開深層次的學習探索,實現由淺入深、舉一反三的教學目標。體育教師在小學階段體育教學課程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合理設計體育活動和教學任務,推動小學生體育學習活動的順利展開,使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體育技能、體育知識,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身體素養,豐富小學生的理論知識儲備。體育教師通過任務驅動法的應用,有助于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的創新,還可針對不同小學生的個性特征展開體育教學指導,調動小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同時,體育教師應用任務驅動法,還可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借助任務驅動法可有效創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環境、合理設置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促使小學體育教學有效突破時間限制、空間限制,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欲,推動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的提升。
體育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應用任務驅動法時,需要合理分配小學體育教學任務,并改革小學體育教學內容,針對現階段小學體育教學模式陳舊、教學內容單一、教學設備不完善、教學方法應用不合理等問題加以創新、完善。
任務驅動法的應用主要依賴于體育教師的指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合理引導小學生學習體育知識,通過安排競賽、挑戰等活動完成學習任務的設置,在增強小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有效培養小學生的挑戰精神;在提高小學生體育技能的同時,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體育意志,豐富小學體育教學模式和學習內容。
體育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法,有利于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和團隊合作法的推行。借助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體育教師可通過小組學習、小組競賽等形式安排體育教學任務。小學生通過參與集體活動,可更好地增強集體榮譽感,加強彼此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班級凝聚力和團隊意識的形成,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小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體育教學作為當前我國素質教學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當前社會各界對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的力度不斷提高。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合理引導小學生進行體育理論和實踐內容的學習,有效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當前研究的重點。此背景下,任務驅動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得以廣泛應用,然而由于任務教學法為一種新興教學方式,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目前,小學體育教學任務的設置相對較單一,常以一刀切的模式分配教學任務,此教學模式下,體育教師難以合理設計體育教學內容,難以結合小學生能力差異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小學生的體育學習積極性也難以有效調動。同時,由于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缺少明確的任務指導,小學生對體育教學活動的參與度較低,且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能力較差。
當前小學體育教學,由于缺少對體育教學模式和內容的創新,任務驅動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較差。同時,因任務驅動法在小學體育教學的應用始終以一個任務為中心,易導致教學內容缺少新鮮感,且在任務完成過程中小學生過度依賴體育教師的幫助,其在體育教學中多處于知識灌輸的被動狀態,參與度相對較低,缺少獨立思考過程,體育教學效率難以提高。
體育教學是當前教學改革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加之小學體育教學空間較自由,深受小學生的喜愛。但由于存在體育教學任務和教學模式的安排不合理等問題,加之部分體育教師專業技能尚待提升,因此,教體育學過程中易出現活動管理效果差、教學秩序混亂、小學生跟不上體育教師的教學進度等現象,導致小學生情緒低落,逐步喪失參與體育教學的積極性。
體育教師在進行小學體育教學時,應創新小學生的學習情境,合理確定體育課堂的學習內容和任務分配,并結合實際情況,科學地安排和規劃教學內容。體育教師可運用任務驅動法,對體育教學內容進行創新,將傳授知識技能與提高理論知識有機融合,提高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針對不同類型小學生所表現出的個性特征、學習興趣和能力差異等特點,體育教師在教學任務設置過程中應建立不同的體育學習機制,合理分配不同難度的體育學習任務,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科學引導。為確保學習任務完成效果,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應進一步優化教學環境,合理使用現代化教學設備,設計更貼近生活、貼近課堂的教學場景,促使小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展開學習、探索活動,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欲望,達到知行合一的教學目的。此外,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設計時,需對體育教學任務難易程度進行劃分,同時在設計體育教學任務時,應綜合考慮小學生的感知認知能力、實踐難度、參與興趣、合作能力等多方面影響因素,劃分活動小組并設置任務內容,從而有效豐富小學體育教育的任務內容,合理安排體育教學任務難度和課時比重,激發小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積極性。
任務驅動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與以往的體育教學模式不同,主要指體育教師以小學生個性特征為依據,劃分不同難度的體育教學任務,引導小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教師也可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適當增加任務難度,激發小學生的挑戰欲望,同時合理設計團體賽模式,以個人輔導、小組賽輔導等多種方式,參與挑戰任務,解決問題,以此實現小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增強小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小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使小學生能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體育教師在創新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明確體育教學目標,把握體育教學重點、難點,優化體育課程設計,實現體育教學任務的合理分配。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設計過程中,應以小學生原有知識基礎、體質特征等為依據,合理組織體育教學內容,規劃體育競賽,還可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激發小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針對不同年級、不同身體素質、不同學習水平的小學生,分別對體育教學任務難度進行合理劃分和設計,將不同難度的體育教學任務分解為若干個小任務,通過多個小任務的實踐,有效提高小學生的體育素養。因此,在進行小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體育教師必須做好小學體育教學內容和任務的選擇,合理分配體育教學時間,以任務為導向,進行小學體育教學內容的合理設計,明確小學體育教學的目標和任務,讓小學生在完成體育教學任務的同時,掌握體育技能。
當前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設備陳舊、器械不足等原因,難以有效實現小學體育教學任務目標。為解決上述問題,一方面,學校應合理引進體育教學設備,避免陳舊、落后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發生安全事故,同時應利用現代化設備,優化體育教學環境。另一方面,為避免傳統體育教學方法、體育教學模式單一等問題,應積極引導體育教師不斷學習,提高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和自身的專業技能,以此引導小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展開體育學習,合理安排體育教學任務,切實保證體育教學活動管理的效果。
此外,體育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針對不同小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合理安排體育課程內容、組織體育教學活動,關注小學生學習情緒,并引導小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教學活動,規范體育課堂秩序。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可嘗試引入任務驅動法展開有效的體育教學實踐、體育教學管理活動,促使小學生在完成體育教學任務的同時,真正掌握運動技能,體驗運動樂趣,提高小學體育教學效率。
為保障小學體育教學質量,促進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發展,實現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將任務驅動法應用于小學體育教學中,對促進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實現素質教育改革目標具有重要作用,小學體育教師應積極實踐,以實現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