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雅
(西安廣播電視臺,陜西 西安 710061)
自媒體的出現,使受眾接收新聞的渠道和方式發生了較大改變。一般情況下,受眾接收、觀看新聞的主要渠道是電視和報紙,但是,隨著手機的普及以及自媒體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受眾開始通過網絡平臺接收新聞。相比較于電視,網絡平臺的時效性更強,它可以第一時間進行信息的發布,這極大地吸引了受眾的關注度。自媒體是一種新興的新聞媒體傳播方式,這種傳播方式使得受眾群更加廣泛,新聞內容更加多元、更加豐富。
自媒體是指普通大眾通過網絡等途徑向外發布事實和新聞的傳播方式,顧名思義,其運營主體是個人,側重對新聞素材及信息進行實時發布、傳播,從而賦予自媒體新聞傳播碎片化色彩濃厚的基本特點。隨著社交渠道的增多,自媒體新聞傳播渠道主要集中在微信公眾號、微博、QQ等平臺,彰顯出較強的時效性特征。基于自媒體接收終端的便捷性,一些新聞事件甚至能夠采取直播的方式來實現信息的傳遞,這一過程帶有裂變式傳播的屬性特點。比如國防民生類新聞,首先官方媒體傳播的,隨后各個自媒體平臺也會跟進發布相關消息,傳播輻射面往往能夠實現幾何式擴展。此外,自媒體的新聞傳播方式還具有個性化定制的特點,受眾可以選擇能夠滿足自身新聞需求的自媒體平臺,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原有新聞傳播生態及傳播話語權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由此可見,自媒體新聞傳播的上述特點,給信息無序泛濫或不實信息提供了土壤。
傳統新聞媒體的傳播方式比較固定,它的主要傳播媒介是報紙和電視,具有固定化的新聞傳播流程和場景,因此,傳統新聞媒體通常需要對新聞素材進行更嚴格細致的審核,新聞信息的準確性及權威性上也更高。這一特點從傳統新聞制播模式中即可看出,傳統新聞媒體行業針對某一新聞事件往往會采取更為嚴格的采編程序,在報道上力求全面準確。
從相同點上看,自媒體和傳統新聞媒體都將焦點對準了新聞事件或社會熱點,兩者關注的客體對象相同,都以正向引導公眾輿論為目的。從不同點上看,自媒體新聞傳播獨家性更強,傳播過程也較為自由。傳統新聞媒體傳播新聞則勝在權威性突出,著重通過新聞事件引導輿論,相比較于自媒體,在報道的角度及求證上更為審慎,新聞內容兼顧客觀性及公正性。
傳統新聞媒體在進行新聞傳播之前,不僅要對新聞素材的內容進行審查,還對新聞表現形式有一定的要求,以確保內容的真實性,這在一定程度會影響傳播效果。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媒介融合的加深,自媒體在新聞傳播開放性方面具有更明顯的優勢,間接加速了傳統新聞傳播內容及方式的更新。在融媒體時代,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為了應對新聞傳播新形式帶來的沖擊,在新聞傳播模式上紛紛進行創新化的嘗試,比如,設置傳統媒體網絡客戶端、借助自媒體對傳統媒體傳播內容進行預熱或回顧,與自媒體合作發布新聞。簡而言之,自媒體能夠實現一定范圍內的內容資源共享,進而保證了新聞傳播內容的真實性、有效性以及新聞的時效性,有利于新行業的全面推廣。
在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主體呈現出明顯的大眾化趨勢,人們參與到新聞的傳播和接收中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新聞的傳播速度,也擴大了新聞的影響范圍。自媒體基于新聞傳播對象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新聞受眾出現了交互性反饋,具備了互相影響的雙向性特征。以往的傳統新聞傳播多以單向信息傳播為主,傳播對象較為單一,而自媒體的出現則開辟了更為廣闊的信息交互通道,新聞傳播對象的范圍更廣。
從傳統意義上來講,評判新聞價值高低的標準主要是時效性、客觀性、真實性,趣味性通常置于其次,自媒體的出現則打破了這一常規的評判標準體系,相比較于傳統新聞媒體,自媒體為了提高點擊率,在新聞的選取及傳播上往往會將趣味性放在首位,導致在一定程度上忽視或削弱了新聞內容的真實性。比如,在自媒體發布的新聞簡報視頻中,自媒體人員報道的語氣、語調、遣詞用句以及神態,可能會對事件的發展走向以及社會輿論造成一定的影響,進而導致受眾在接收新聞時產生有別于傳統新聞認知范疇的評判標準。
傳統新聞媒體在進行新聞創作時,要對收集的新聞素材進行梳理和全面的分析,之后再著手新聞內容的創作;而自媒體新聞內容的創作沒有嚴格的規范要求,一般由自己或團隊完成,這雖然能夠提高新聞的傳播速度,但是也會給新聞內容的權威性帶來損害。
自媒體新聞在傳播形式及傳播內容上有別于傳統新聞,這主要是由于自媒體新聞善于借助互聯網及融媒體之力,對新聞傳播先進技術加以靈活運用。因此,傳統新聞媒體要認識到先進傳播技術的優勢所在,并適時引入相關傳播技術,從而實現傳統新聞媒體的嬗變,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一是開辟自媒體模式下的新聞傳播通道,比如手機客戶端APP;二是研發信息技術的能力;三是增加受眾喜聞樂見的板塊,注重新聞權威性與趣味性的融合;四是深耕現場體驗,比如適時采用虛擬現實、高清8K轉播等先進技術。
首先,要提高新聞媒介從業人員的融媒體意識和創新意識。其次,要提升傳統新聞媒體從業人員的綜合素養。比如,定期舉辦新舊媒介融合的培訓講座,選取典型案例進行講解,使傳統新聞媒體從業人員具備靈活運用新媒體的能力。最后,要建立健全科學的用人機制。比如,可以借鑒 《東方衛視》的做法,通過組建東方衛視中心,聚攏專業人才,聚焦精品新聞節目打造,實現節目與人才的雙贏。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傳統新聞媒體收到了一定的沖擊。在此背景下,傳統新聞媒體要實現突破自我,就要借鑒自媒體新聞傳播的優勢,揚長避短,與自媒體新聞相融合,從而共同促使我國新聞行業的健康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