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杜娟
(河南省濟源市人民醫院門診11樓呼吸內科,河南 濟源 459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表現以限制性氣道功能障礙為主,屬中醫氣虛血瘀痰阻之證[1]。肺間質纖維化是因氣道慢性炎癥和免疫復合物在肺間質發生沉積,使氣管到肺反復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癥疾病,主要在慢阻肺后期出現,中醫認為其屬于典型的脈絡病變。兩種疾病合并存在十分常見,多用細胞抑制劑、糖皮質激素、細胞毒藥物治療,但對于老年患者激素副作用較大影響了臨床療效[2]。本研究用益氣養陰化痰通絡法治療慢阻肺合并肺間質纖維化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80例,均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男19例,女21例;年齡60~82歲,平均(62.3±3.2)歲;病程3~20年,平均(17.3±1.2)年。觀察組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61~80歲,平均(6.0±3.1)歲;病程4~19年,平均(16.9±1.0)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①中醫證候診斷為《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為氣陰兩虛、痰瘀阻絡證型[3]。主癥為呼吸難續,喘息氣短,動則喘甚,咳痰帶血、口渴咽燥;次癥為形體消瘦,皮毛干枯,腰膝酸軟,脘腹脹滿,舌紫暗,脈虛數。②慢阻肺西醫診斷相關標準參考WHO《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中標準[4]。存在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吸入支氣管舒張藥后通氣情況可改善,肺部可聞啰音,肺功能測試顯示混合型或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③肺間質纖維化診斷參考美國胸科學會《特發性纖維化診斷和治療》[5]。肺部CT結果顯示肺間質纖維化特點,可見呼吸道及肺部存在彌漫性網狀結節影、磨玻璃樣、蜂窩狀特點。
納入標準:診斷符合中西醫標準,經影像檢查結果符合慢阻肺和肺間質纖維化特征,年齡60~85歲,簽訂同意書。
排除標準:已確診有肺癌,對藥物存在過敏或自身為過敏體質,患有精神疾病無法正常交流,不能按照醫囑治療無法判斷臨床用藥效果,不能耐受藥物治療。
對照組給予復方丹參注射液(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宜賓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Z51020167)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靜脈滴注,每日1次。治療4周。
觀察組給予益氣養陰化痰通絡法治療。藥用太子參20g,黃芪18g,麥冬、炒蘇子、蘇梗各15g,川貝、知母、白術、丹參、炒地龍各12g,桔梗9g。日1劑,水煎取汁300mL,每日分早晚2次服用。服藥4周。
免疫功能指標測定:采用單克隆抗體致敏血球檢測T淋巴細胞亞群(武漢生物制品所生產,型號OKT系列)包括IgG、IgA、IgM含量,檢測方法為單向瓊脂擴散法,采用纖維圖像分析技術T淋巴細胞核仁嗜銀蛋白法測定Ag-NORs水平。
肺功能評價:治療前后采用肺功能檢測儀(美國森迪斯生產,規格型號VMAX22)測定,受檢者直立重復測定3次,取平均值,第1秒用力呼吸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
中醫證候積分: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評價[6],主癥喘息胸憋、咳嗽咳痰、氣短鳴音,次癥口唇紫紺、杵狀指、脈虛數,治療前后積分變化按照無0分,輕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根據中醫證候積分高低判斷臨床癥狀嚴重程度,得分越高則癥狀越嚴重。
用SPSS23.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顯效:癥狀和臨床體征完全消失,食欲不振和喘息咳嗽癥狀完全消失。有效:癥狀和臨床體征有所緩解,氣道通氣基本順暢不影響日常生活。無效:癥狀和臨床體征無任何變化,甚至病情更加嚴重。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分組 例 IgG(g/L) IgA(g/L) IgM(g/L) Ag-NORs(1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9.09±2.03 11.33±2.68* 1.33±0.52 1.85±0.59* 1.29±0.67 1.39±0.77* 5.20±0.65 6.01±0.41*對照組 40 9.01±2.04 9.11±2.10 1.30±0.51 1.31±0.48 1.30±0.52 1.34±0.53 5.08±0.65 5.11±0.64 t 0.043 4.356 0.268 4.490 0.373 0 0.624 7.653 P 0.966 0.000 0.789 0.000 0.710 1.000 0.534 0.000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分組 例 FVC(L) FEV1(%)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2.23±0.52 2.95±0.74*48.00±7.31 72.36±9.93*對照組 40 2.32±0.58 2.57±0.62*47.97±7.17 64.12±8.35*t 0 2.489 0.019 4.067 P 1.000 0.015 0.985 0.000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分組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 40 12.32±2.62 9.82±1.41 5.314 0.000對照組 40 12.29±2.22 11.16±2.08 2.349 0.021 t 0.055 3.373 P 0.956 0.000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慢阻肺合并肺間質纖維化屬中醫“肺癆”“肺脹”“喘證”范疇[7]。《金貴要略》[8]曰:“咳而上氣,則為肺脹,病人喘,目如脫出”。揭示了肺脹者為肺虛微寒,咳嗽則肺間腫脹,肺虛氣不足,外邪可乘,咳逆氣短,外寒之邪和肺氣本虛為肺脹的病機?;颊呔貌t肺虛,虛則功能失常,呼吸出入受到影響,肺氣壅滯則脹滿,不得斂降。腎主納攝有利于肺氣肅降,老年患者因腎氣虧虛,氣失納攝,喘咳日重,動則加重。治療當以補腎活血為主,兼以化痰通絡、益氣養陰[9]。
益氣養陰法可固本培元,益氣重用甘溫之劑,可補三臟之氣,養陰重用酸苦寒咸之劑,可補三臟之陰[10]。方中太子參生津潤肺、益氣健脾,黃芪補氣固表、排膿利尿,麥冬潤肺止咳、養陰生津,炒蘇子行氣和胃、止咳化痰、解表化痰,蘇梗行氣寬中,川貝止咳化痰、清熱平喘,知母瀉火除煩,白術健脾益氣、利水燥濕,丹參通經止痛、祛瘀化痰、止咳通絡,炒地龍清熱定驚、通絡平喘,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清熱。
益氣養陰化痰通絡法治療COPD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