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洋
(廣東省臺山市中醫院急診科,廣東 臺山 529200)
急性腦梗死(ACI)由腦動脈閉塞或狹窄造成腦供血不足所致,從而導致腦組織壞死,由此所誘發的致殘率、致死率較高[1-2]。臨床實踐發現,ACI主要病機為氣虛血瘀,治療的關鍵在于益氣活血、化瘀通絡。本研究用加味補陽還五湯輔治ACI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共142例,均為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廣東省臺山市中醫院收治的ACI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71例。對照組男41例,女30例;年齡40~75歲,平均(55.78±5.26)歲;體質量指數(BMI)18~29kg/m2,平均(23.15±1.78)kg/m2;發病時間6~28h,平均(12.89±2.18)h。觀察組男39例,女32例;年齡43~72歲,平均(55.84±5.18)歲;體質量指數(BMI)19~30kg/m2,平均(23.22±1.85)kg/m2;發病時間7~30h,平均(12.94±2.24)h。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符合《中國急性腦卒中臨床研究規范共識2018》[3]。起病急,全面或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經頭顱CT、MRI檢查確診。符合中醫《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學》[4]氣虛血瘀證。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氣短乏力,肢體軟弱,心悸自汗,舌歪語謇,舌質暗淡苔薄白,脈細緩。
納入標準:①知情同意;②首次發病;③年齡40~75歲;④符合診斷標準;⑤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①對研究所用藥物過敏;②免疫疾病;③近期有頭顱外傷史;④合并惡性腫瘤。
兩組均予以抗血小板聚集、預防腦組織感染等常規治療,對癥予以降壓、降糖等治療,同時靜脈滴注依達拉奉注射液(長春海悅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178)30mg,日2次。
觀察組加用加味補陽還五湯治療。藥用黃芪60g,石菖蒲15g,桂枝、赤芍、制半夏各12g,丹參、當歸各30g,水蛭、紅花、地龍、川芎、制南星、三七、桃仁各10g。水煎取汁400mL,1次200mL,早晚2次溫服,日1劑。
兩組均連續治療2周。
神經功能: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估,NIHSS分值0~42分,評分越高表示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評估時間為治療前、治療2周后。
血液流變學指標:采用血液黏度儀檢測全血高切黏度、纖維蛋白原、血漿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檢測時間為治療前、治療2周后。
血清學指標:檢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水平,檢測方法為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時間為治療前、治療2周后。
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根據NIHSS評估臨床療效。評分減少大于等于90%為基本痊愈。評分減少46%~89%為顯效。評分減少18%~45%為有效。未達“有效”標準為無效。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t P對照組 71 20.65±4.42 12.78±3.06 12.335 0.000觀察組 71 19.99±4.38 10.67±2.25 15.948 0.000 t 0.894 4.681 P 0.373 0.000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s)
組別 例 全血高切黏度(mPa·s)全血低切黏度(mPa·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71 6.48±0.94 5.40±0.93*15.12±3.67 12.84±3.16*觀察組 71 6.45±0.88 4.82±0.85*14.97±3.73 11.05±2.48*t 0.196 3.879 0.242 3.755 P 0.845 0.000 0.810 0.000

續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學指標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學指標比較 (±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學指標比較 (±s)
組別 例 hs-CRP(mg/L) TNF-α(n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71 30.19±5.28 16.41±3.05*1582.46±30.97 1523.49±30.55*觀察組 71 29.78±5.41 12.64±2.16*1579.88±31.48 1397.74±26.91*t 0.457 8.500 0.492 26.027 P 0.648 0.000 0.623 0.000

續表4
治療期間兩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ACI屬于中醫“中風”范疇。是在氣虛基礎上,受過度勞倦、情志不暢等因素影響,導致氣血逆亂,阻滯于腦絡,致腦竅失養而發病。氣虛血瘀為主要病機,正如《醫林改錯》曰:“元氣既虛,必不能達于血管,血虛無氣,必停留而瘀。”治療應施以益氣活血、化瘀通絡之法[5-6]。現代藥理研究表明,ACI是由于腦組織缺氧缺血產生大量自由基,造成腦細胞損傷凋亡所致,多伴有高血脂癥、動脈硬化等病理改變,與中醫血瘀證相符[7]。
hs-CRP可反映機體炎癥反應狀態,TNF-α,可引起急相反應,參與ACI的病理損傷過程。研究證實,ACI發作時體內hs-CRP、TNF-α呈高水平狀態[8]。MMP-9可促進基質蛋白降解,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板塊不穩,誘發ACI;VEGF具有促進血管新生、保護神經元等作用,ACI發生后可刺激其水平升高,使缺血半暗帶血管新生,減輕腦損傷[9]。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VEGF水平高于對照組,NIHSS評分、纖維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及hs-CRP、TNF-α、MMP-9水平低于對照組,治療期間兩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說明西藥治療ACI基礎上輔以加味補陽還五湯,可有效提升治療效果,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改善血液流變學,減輕炎癥反應,且在升高VEGF水平、降低MMP-9水平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加味補陽還五湯方中重用黃芪補中益氣,為君藥;當歸活血化瘀,為臣藥;佐以地龍活血通絡,丹參通經止痛、活血祛瘀,石菖蒲活血止痛、開竅化痰,赤芍活血化瘀止痛,制半夏消腫止痛、燥濕化痰,紅花、桃仁、三七活血化瘀,水蛭破血通經,川芎活血止痛;制膽南星祛風定驚,桂枝溫通經脈,共為使藥。全方重用補中益氣、活血化瘀中藥,有益氣活血、化瘀通絡之效。現代藥理研究顯示,黃芪、川芎具有抗自由基、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等作用;桃仁、當歸、紅花均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腦血管活性[10-11]。
綜上所述,加味補陽還五湯輔治ACI具有良好的效果,利于促進神經功能恢復,作用機制可能與升高VEGF水平,降低MMP-9水平,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