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敏
(江西省武寧縣中醫院重癥醫學科,江西 武寧 332300)
腦梗死為臨床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疾病,多表現為失語、神經功能缺損、偏癱等癥狀,多數患者在急性發作期后均留有不同程度后遺癥,包括喪失工作能力及生活能力等,導致社會活動功能低下[1]。而腦梗死發病后的6個月內為恢復重要時段,研究發現,在此期間予以有效治療措施可加速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對改善預后具有積極作用[2]。胞磷膽堿鈉為核苷衍生物,屬一種神經保護劑,其可對神經功能起保護作用,加速腦組織能量代謝[3]。補陽還五湯為活血益氣法的代表方,亦是治療中風后遺癥常用方,具有通絡、活血之效[4]。本研究用胞磷膽堿鈉聯合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腦梗死恢復期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74例,均為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根據單盲法分為兩組各37例。對照組女18例,男19例;年齡43~72歲,平均(54.32±4.35)歲;梗死部位為腦葉梗死7例,基底節區20例,腦干梗死4例,小腦梗死6例。觀察組女17例,男20例;年齡44~75歲,平均(54.59±4.47)歲;梗死部位為腦葉梗死7例,基底節區18例,腦干梗死8例,小腦梗死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西醫符合《缺血性卒中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21)》[5]中腦梗死相關診斷標準,并經顱腦MRI、顱腦CT、超聲等檢查確診。中醫符合《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6]辨證分型為氣虛血瘀證。主癥為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手足腫脹、口歪舌斜,次癥為乏力氣短、面色淡白、心悸盜汗,舌質白膩或暗淡、脈細緩。
納入標準: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且均處于梗死恢復期,為首次發病,患者及家屬知曉研究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對研究所用藥物過敏,神志不清,不能正確回答及表達問題,合并惡性腫瘤、心臟病及其他重要臟器衰竭,研究期間出現高血壓性腦出血、腦外傷、腦梗死復發。
兩組均予以降脂、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壓、抗凝等常規治療。予以胞磷膽堿鈉[華潤雙鶴利民藥業(濟南)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745]0.2g,口服,日3次。
觀察組加用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藥用地龍、川芎、桃仁、赤芍、紅花各10g,生黃芪80g,當歸尾15g。氣虛明顯加黨參12g,雞血藤15g,太子參9g;痰濕明顯加半夏、膽南星各9g,石菖蒲12g;瘀血明顯加全蝎、三七、水蛭各9g。水煎取汁,1次100mL,日1劑,分早晚溫服。
兩組均治療28天。
臨床療效:顯效:MRI或CT檢查腦梗死病變部位明顯縮小,癥候積分減少大于90%,生活可自理。有效:MRI或CT檢查腦梗死病變部位有所縮小,癥候積分減少60%~90%,生活基本自理。無效:未達“有效”標準,甚至有惡化趨勢。
神經功能:于治療前、治療28天后使用美國國立衛生院腦卒中量表(NIHSS)[7]評估兩組神經功能損傷程度,該量表包含15個條目,分值范圍為0~42分,得分越高說明神經受損越重。
社會活動功能:于治療前、治療28天后使用社會活動功能量表(FAQ)[8]評估兩組社會活動功能,量表包含獨自外出、自行購物、簡單家務等10個條目,每個條目均按0~3級評分法,滿分30分,分值越高說明社會活動功能越差。
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神經功能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神經功能比較 (分,±s)

表2 兩組神經功能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28天后 t P對照組 37 17.21±2.42 10.36±1.49 14.662 0.000觀察組 37 17.53±2.55 7.88±1.24 20.701 0.000 t 0.554 7.782 P 0.581 0.000
兩組社會活動功能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社會活動功能比較 (分,±s)

表3 兩組社會活動功能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28d后 t P對照組 37 20.35±2.41 14.38±1.23 13.421 0.000觀察組 37 20.61±2.57 9.61±2.38 19.102 0.000 t 0.449 10.830 P 0.655 0.000
臨床研究指出,腦梗死恢復期為神經功能恢復的黃金時機,可通過早期康復運動及藥物治療降低神經功能損傷,加速神經功能康復,改善預后[9]。目前,臨床多采用降脂、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藥物治療。
腦梗死屬中醫“中風”范疇。病機多與虛、痰、風、瘀、火、氣有關,其中肝腎及素體稟賦不足等導致氣血內虛、經絡受阻,飲食不節、勞倦損傷等導致脾胃損害、內生濕濁,氣候變更、情志失調等導致臟腑陰陽失衡、氣血逆亂,上沖犯腦而發為中風,故以氣虛血瘀證型為主。治療應以化瘀通絡、活血益氣為原則[10]。研究結果顯示,治療28天后相較對照組,觀察組總有效率更高,NIHSS評分、FAQ評分更低,提示胞磷膽堿鈉聯合補陽還五湯加減可提高腦梗死恢復期臨床療效,改善神經功能及社會活動功能。胞磷膽堿鈉可通過降低腦血管阻力,使腦部血流增加,從而加速腦物質代謝,改善腦部微循環;還可對腦缺血后過氧化物、氧自由基的釋放起抑制作用,強化腦干上行網狀激活系統功能,修復受損神經元細胞,緩解運動麻痹,從而加速大腦功能恢復[11]。補陽還五湯方中黃芪可補氣升陽、通絡祛瘀,桃仁可活血化瘀,赤芍可化瘀、止痛,地龍可通經活絡,川芎可行氣、活血、止痛,當歸尾可補氣益血、活血化瘀,紅花可止痛散瘀、活血通經。諸藥合用,共奏通絡化瘀、益氣活血之功。現代藥理研究證實[12]:補陽還五湯具有增加腦部血流灌注、降低血液黏度、擴張腦血管的作用,可有效減輕再灌注損傷,保護血腦屏障,并可抑制細胞凋亡、修復受損神經組織,加快功能重建和腦組織修復,進而改善微循環,促使神經功能恢復。與胞磷膽堿鈉聯合應用可發揮協同效應,進一步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改善患者社會活動功能。
綜上所述,胞磷膽堿鈉聯合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腦梗死恢復期可提高臨床療效,改善神經功能及社會活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