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雙進”助力“雙減”中小學人工智能學生體驗課和教師研討活動在北京科學中心舉行。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豐臺學校的金鑫老師為學生們帶來了主題為“萬物互聯,感知世界”的傳感系統編程課,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劉峽璧教授帶領信息科技教師們進行了“智能交通信號燈”課程教學研討。
在人工智能體驗課上,金鑫老師帶來了主題為“萬物互聯,感知世界”的傳感系統編程課,金老師通過“聽聲辨位”及“看口型辨音”兩個小游戲解讀信號類型、介紹傳感器的概念,引導學生像計算機科學家一樣思考。同時,金老師還讓學生分組討論、動手操作,鼓勵各小組互相分享探究成果,點評并總結課程收獲。
金鑫表示,通過實踐活動能夠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增強學習和實踐能力,提升他們的科學素養。
在人工智能教師交流會上,劉峽璧教授帶領信息科技教師們進行“智能交通信號燈”課程教學研討。在教師們已通過智能小車項目課程學習到機器學習與神經網絡原理以及動手實踐能力基礎之上,進行智能交通燈項目的創意擴展教學。同時帶領教師們共同設計了交通信號燈模型,模擬交通控制,實現了按固定時間間隔顯示紅、黃、綠三種顏色的燈,同時還可以隨時用手觸摸改變燈的顏色。課上,劉教授還為大家講解了“交通燈檢測算法”。
在課程尾聲,劉教授鼓勵大家,作為科技教育工作者,我們應引導青少年了解人工智能應用,并傳授人工智能的技術和原理,培養他們在人工智能時代的社會責任感。(京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