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海峰
南通市如東縣少年業余體育學校創辦于1980年,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寄宿制學校,擁有現代化教學設施設備和體育運動場所。學校本著“以訓練為中心,以輸送為目的,以育人為根本”的辦學理念,凝心聚力,銳意進取,實施精細化管理,著力提升教育教學實效,通過構建“勵學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借此達成學生“全面發展+體育特長+品德高尚”的成長目標。
何為“勵學課堂”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智慧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課堂教學模式就是在不斷激勵、喚醒、鼓舞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形成的,是師生所自覺奉行和竭力遵循的共同的課堂精神、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為此,學校領導班子在實踐、討論的基礎上,以“人的全面發展”原理、多元智能理論和教師期望效應為理論依據,著手構建“勵學課堂”教學模式。
作為一所體育學校,學生多活潑好動、思維活躍,但文化基礎相對較弱,普遍對文化學習缺乏興趣。因此,學校實施“勵學課堂”教學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即將學生及其學習放在課堂的中心位置,“勵”是教師課堂行為與措施,“學”是教育對象的課堂映射。同時,“勵學”也有“在學中勵”,勉勵學生心志的意味,即課堂學習活動指向培育健全的人、完整的人,試圖回答“培養什么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繼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如何踐行“勵學課堂”
一、在“勵學”中樹立學生文化自信
作為一所體育學校,學生的自信心尤為重要。站在賽場,學生需要具備完美完成比賽的賽場自信;坐在教室,學生同樣需要擁有“我能行”的學習自信。體育學校的學生一般文化基礎知識薄弱,在課堂上學習積極性嚴重不足,這是他們的短板和弱項,經常是走上操場、體訓場,生龍活虎;走進教室、課堂,垂頭喪氣。
基于此,學校將“勵學課堂”教學模式作為培養學生課堂學習自信心的催化劑,要求文化課教師努力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勵學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分五步:自學——教師重在設計學案,讓學生先學;導學——教師重在設計好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探究;展學——教師重在課堂組織、點撥、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檢學——回歸性目標檢測;悟學——互評、反思總結,教師畫龍點睛。
例如,六年級語文教師吳曉云在執教《月光曲》時,聲情并茂地告訴學生們,貝多芬耳聾后還創作了《命運交響曲》《田園交響曲》《致愛麗絲》等作品,給學生以強烈的震撼。貝多芬堅韌不拔的精神,讓學生們看到了奮斗的力量,深受鼓舞,并表示要努力把文化課學好。七年級數學教師凌玲在執教“有理數的乘法(二)”時,創設情境,以趣導學,通過表演、競賽、演示、合作等教學手段,讓學生們對“多個有理數相乘的運算步驟以及順序”等知識掌握得非常扎實,不再把七年級數學知識的學習當成“攔路虎”。
二、在“勵學”中建立校本化活動課程
在“勵學課堂”教學模式的統領下,學校抓實學科課程,同時建構校本化的“勵學”活動課程,形成了禮儀禮節、修身健體、生態文明三大“勵學”活動課程,不斷豐富拓展課程內涵,實現活動課程系列化,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滿足學生個性發展。
例如修身健體課程選定“魅力體育”“踐行體育”“生命體育”三個維度,形成三個階段,使學生從感知體育、參與運動、熱愛體育三個方面發展自身。第一階段:開展新生夏(冬)令營,圍繞“魅力體育”設計學習主題,注重上好啟迪學生心靈的“體育訓練起始課”,運用新穎、別致、恰當、精彩、寓意深刻的起始課堂,展現體育之美和教練之魅力,調動學生自主訓練的意識,樹立終身體育的目標。第二階段:在進行常態訓練教學中,讓學生懂得運動訓練是一門科學、一種文化。教師通過講解技能原理、學習運動策略,發揮現代教學的技術優勢,使學生樂練、能練、會練。第三階段:引領學生體驗運動訓練課,不僅要讓學生具有跑、跳、擲等基本能力素養,在運動場上摘金奪銀,為國爭光;還要讓學生逐步習得堅忍的意志品德,抗壓的獨立性格,團結協作的擔當精神,遵守規則,尊敬對手的公民素質,成功、失敗的人生體驗等核心素養,培養學生健康生活的好習慣。
“勵學課堂”孕育累累碩果
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學校被江蘇省體育局確定為“四星級體校”“田徑單項高水平訓練基地”,先后獲得“江蘇省業余訓練先進集體”“南通市體育科研先進單位”“南通市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稱號。
學校近幾年向省、市運動隊輸送運動員近200人,并取得了累累碩果。在第十四屆全運會中,由學校輸送的傅穎獲擊劍女子佩劍團體銅牌、石雅楠獲擊劍女子花劍團體銀牌、袁呂雯獲沙灘排球女子成人組銅牌、張高泉獲男子古典式67公斤級摔跤銅牌。在南通市第十二屆運動會暨第三屆全民健身運動會(中小學生部)田徑競賽中,以學校隊員為主的如東代表隊獲市團體總分第二名。學校在踐行“勵學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學生的文化成果也正在閃閃發光。在如東縣小學科學閱讀演講比賽中,徐飛翔同學的《為我打開一雙明亮的眼》獲得一等獎。在如東縣中小學生“廉潔在我心,筆墨揚清風”主題書畫作品大賽中,陳子豪同學的《朗朗乾坤》獲繪畫組二等獎。
學校在繼續發揚體育特色的同時,正全力彰顯著自身的影響力,中國網、今日頭條、搜狐、《江海晚報》等媒體多次報道了學校的辦學成果,學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微視頻《傳承體育精神·飛揚青春夢想》被學習強國App錄用。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學校將繼續發揚勇于挑戰、敢于創新的精神,為創立一所高質量、高標準、富有競爭力的學校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