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方 馮 曉 劉 帥
(濱州市海洋發展研究院 山東濱州 256600)
養蝦先養水,水質好壞直接影響南美白對蝦的生長和成活率。肥水又稱培養基礎餌料生物,是放蝦苗前必不可少的環節。它具有餌料培養簡單、效果顯著等優點。放苗前通過肥水就是給蝦苗生長提供一個良好的水質環境。
1.培育藻類,為對蝦提供天然餌料,提高蝦苗的成活率。由于藻類含有葉綠素,能夠利用太陽的光和熱進行光合作用,為對蝦提供天然餌料,提高蝦的生長速度,縮短養殖周期。
2.增加水體溶解氧。由于藻類的光合作用,白天水體80%以上的溶解氧是藻類制造的。充足的溶氧可以防止南美白對蝦出現浮頭現象。
3.改善水質指標。藻類能夠吸收、氧化、絡合水體中的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重金屬等有害物質,降低其濃度,是最經濟的解毒劑,肥水勝過一切解毒藥物。
4.為對蝦提供隱蔽場所。由于對蝦要經常脫殼,特別需要安全的環境,肥水后合適的透明度,為對蝦起到遮蔽的作用,能夠防御敵害,減弱太陽輻射,減緩水溫變化,減少應激反應和對蝦之間的相互殘殺。
施肥時間應安排在放苗前20天左右最好,因為在肥水過程中,許多理化因子都在發生著劇烈地變化,其中pH值的變化最為明顯。在肥水初期,由于單細肥藻類迅速繁殖并進行光合作用時,消耗二氧化碳,引起水中pH升高,有時達到9.5,甚至更高。但到第15天以后,pH逐漸下降,到第20天左右,pH值降到8.3左右。這時的pH值,最適宜對蝦生長。這個時候的水色、透明度和浮游動物都處在最佳狀態,最適合放苗。合理安排肥水時間,掌握肥水特點和規律,對指導養蝦很有意義。
肥水物質有很多種,可以用市場上銷售的肥水劑,也可用有機肥、無機肥和一些益生菌。無機肥肥水速度快,但持續時間比較短;有機肥肥水速度慢,但是持續時間較長。如果把二者結合起來使用,可以達到既快速又穩定的肥水效果。有機肥一般使用牛糞、雞糞、豬糞等,使用前應先發酵、消毒,再裝袋放在池中浸泡,如果直接把有機肥撒在池中容易引起副作用。無機肥較常用的有尿素和過磷酸鈣,尿素的用量為8~10kg/畝,過磷酸鈣濃度為 1.5~2.5kg/畝,以后每周使用一次,用量為首次的1/3左右,一般20天左右水色即能穩定。在肥水的同時潑灑一次微生態制劑(如光合細菌、EM菌、芽孢桿菌、硝化細菌等),補充水中有益菌的濃度,使之在水中形成優勢種群,同時培養綠藻和硅藻等有益藻種,保持蝦池水體良好的菌相和藻相。不用類型的蝦塘采用不同的肥水方法,一般來說,泥塘直接用無機肥效果最好,沙質底、高位池和鋪地膜池塘的肥水比較困難,用無機肥和有機肥相結合的方法效果較好。
許多南美白對蝦養殖戶反映,蝦塘施肥后,水肥不起來。一旦肥起來,很快又變清,反反復復,很難培養藻類。經了解,許多蝦農為防止蝦病發生,采用了全水體消毒方法,養殖水體有多深,就用多深水體消毒。這種方法雖然殺死了池塘中的敵害生物及各種病原體,但池塘中各種有益生物,包括各種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也被殺死,這些生物被殺死后,水體變的透明、清澈,看到池底。在這種水環境中,已不存在藻種。沒有藻種,當然就沒有繁殖藻類的親體。這就是施肥后水難肥的原因。正確的消毒方法是進水20cm左右,以剛淹沒池底即可,然后加入消毒劑,同時使用剛加過消毒劑的池水沖洗池塘邊坡。這種方法既能把池底細菌、病毒殺死,也能把敵害生物殺死,又節約成本。消毒后2~3天,用80目篩絹網過濾進水,防止魚類、蝦幼體或卵以及大型浮游動物進入塘內。進水最好選擇在晴朗天氣的白天,因為藻類在晚上和陰雨天容易下沉。這時進的水含有大量浮游生物,包括浮游動物和浮游植物。這些浮游植物在施肥時,吸收營養鹽,24~48小時內即可培養出良好水色和透明度。浮游植物迅速繁殖又為浮游動物提供飼料,浮游動物又迅速繁殖,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這時放下的蝦苗,在良好環境中可以迅速生長。
施肥量以水體肥瘦程度靈活掌握,要少而勤,遵循“白天施、晚上不施;晴天施、陰雨天不施;水色淺施、水色深不施”的原則。待透明度至30cm左右,水色呈茶褐色或黃綠色時,表明池水中已經繁殖了相當數量的生物餌料了,然后檢測水溫、鹽度、pH值、溶解氧等理化指標是否達到要求,水質合格時,即可進行放苗。
有些南美白對蝦養殖戶認為,放蝦苗前進行肥水,是為了培養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給幼蝦吃。當開始投人工飼料時,對蝦不再吃浮游生物,改吃人工飼料,水色和透明度并不重要。更有甚者認為,水越清,水就越干凈,水質就越好,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肥水最重要作用之一是增加溶解氧,池塘通過肥水,改變了水色和透明度。而水色和透明度主要是由浮游植物的種類和數量決定。浮游植物的種類和數量越多,透明度就越低。浮游植物的作用是在陽光下能夠進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氣。浮游植物越多,則放出的氧氣就越多。凡養過蝦的人都知道,天氣好,不下雨,蝦不容易發病。相反,若是陰雨天,特別暴雨、大暴雨或臺風天氣,蝦最容易發病。蝦發病原因很多,最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以上天氣來臨時,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減弱,供氧量減少。浮游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含量占池塘溶氧的80%以上,是池塘中氧氣的主要來源,而大氣通過擴散作用進入池塘的溶解氧不到20%。同時,浮游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時,又吸收池內豐富的無機鹽類,是池內生物鏈的重要環節。因此,浮游植物是穩定蝦池生態環境的核心,是保持池塘生態平衡的主力軍。在日常管理中,當水色和肥力減弱時,一定要及時補充相應的肥料和益生菌,當天氣或其它因素使得水色發生較大變化時,要用底質改良劑或其它一些方法及時調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