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興鵬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 江蘇泰州 225300)
近年來隨著河蟹養殖成本不斷攀升、效益不斷下降,河蟹養殖由粗放式養殖模式不斷向集約化、規?;D型,河蟹養殖密度不斷加大,導致了池塘水質問題頻發。水質問題處理不當會嚴重制約養殖效益。通過筆者在一線的服務調查發現:相當多的河蟹生產者對水質問題有所了解,但是大多數只是一知半解,所以導致不能及時預防或者不能在水質問題較為輕微時采取措施避免嚴重的養殖事故的發生。本文就河蟹養殖過程中常見水質問題展開闡述,以期為廣大一線生產者合理處理水質問題提供理論依據。
水質清瘦具體表現為水體透明度高甚至清澈見底(生產實踐中部分河蟹生產者甚至誤認為是好事),水質清瘦往往導致河蟹的成活率低(殘殺率高)、容易大量滋生青苔或起“泥皮”。
養殖早期氣溫低,蟹池水溫也低,不適合多數藻類繁殖。青苔在低溫更容易吸收無機鹽大量繁殖。溫度是影響藻類細胞生理變化的主要因素,其變化能夠迅速導致藻細胞新陳代謝和生長繁殖的變化。硅藻多在溫度較低的春秋季生長繁殖,適溫范圍在10-25℃。部分池塘生石灰使用量大,池水pH偏高。此時需要換水降低池塘pH值。也有可能藻種缺乏(鏡檢)。
扣蟹下塘前10天左右,用生物肥肥水,等水肥起來后定期適當追肥,以保持池水的“肥嫩活爽”,增加水體透明度。
水質渾濁直接和間接影響河蟹生長。水質渾濁會導致水質指標升高,氨氮、亞鹽指標超標對河蟹生長有不利影響,亞鹽直接導致養殖動物載氧能力下降,后期發病厲害。水質渾濁還會導致水體缺氧,透明度降低會引起藻類、水草的光合作用效率下降,氧氣來源減少,同時水體的有機質耗氧,加重缺氧。水質渾濁還會影響水草生長。水草生長需要光照,如果水質長期渾濁,透明度低會導致水草正常生長,長期附著在草葉上,甚至出現死亡。影響河蟹生長。水質渾濁缺氧會導致有毒物質(如氨氮、亞鹽)對河蟹的毒害,同時氧氣低會導致河蟹的生長和消化吸收不好,氧氣不足導致底部有害細菌滋生,導致河蟹出現甲殼潰瘍,腸炎等病害,另外水質渾濁還會導致河蟹感染纖毛蟲,蛻殼期間出現蛻殼不遂的發生。
養殖過程中條件的變化導致(降溫后的氣溫升溫,部分養殖戶沒有加大投喂)投喂不足,河蟹為了攝食不斷在池底運動導致水質渾濁。寄生蟲引發河蟹騷動不安也會引起水質渾濁。浮游動物大量繁殖一方面攝食藻類導致氧氣來源減少;一方面消耗大量氧氣導致池塘缺氧嚴重,河蟹為了尋求舒適區域不斷運動。蟹池中有小雜魚(泥鰍,鯽魚等),會產生方向性水質渾濁。種植伊樂藻的池塘水草活力太差導致光合作用產氧能力低下,整個池塘溶解氧很低。綜上,水質渾濁主要是各種原因導致河蟹在池塘中不舒服引起的。水質渾濁又分三個類型:白濁渾,有機質渾,泥漿渾。
有機質渾與泥漿渾的區別:瓶中取水靜止15分鐘左右,然后觀察現象,如果渾濁不分層即為有機質渾,如果分層,上層為清水,下層為黃色沉淀即為泥漿渾。
有機質渾。水體中殘餌糞便、死亡藻類尸體等有機物的累積,溶解有機質含量高,不容易沉降,超出了水體的凈化能力,或者飼料的消化吸收率過低,或者大量投放有機肥。
處理思路:首先要使用表面活性劑快速降低水體的表面張力,促進有機物的沉降;其次是分析有機物的來源,如果是飼料消化吸收率過低,一定要考慮是投喂過量還是消化系統出現了問題;再就是改底補菌,促進有機物的分解。
方法:生石灰在這種情況下效果比較顯著,它可以起到沉降和礦化有機質兩種作用,一舉兩得,每次的劑量在10-20kg/畝水體即可。7天后使用芽孢桿菌處理或者腐殖酸鈉+芽孢桿菌處理.
泥漿渾(黃渾)。目前池塘泥漿水體的處理主要有吸附、絡合和混凝三種方法。
吸附主要是利用多孔徑的固相物質如活性炭、硅膠、沸石粉等吸附水中的黏土礦物顆粒;
絡合主要使用的是EDTA鈉鹽,通過與黏土礦物顆粒的金屬離子電位結合形成較大的顆粒而加速礦物顆粒的沉降。
混凝則是向水體中加入無機或有機混凝劑使水體中懸浮的礦物顆粒沉降去除過程。常用的絮凝劑有聚合氯化鋁、明礬、聚丙烯酰胺(PAM)、腐植酸鈉鹽等。
如果是因為下雨或者打水導致的黃渾,那么可以適當使用腐殖酸鈉使得水體雜質更快沉淀,水體自然會清爽。即使不做任何處理,蟹池水質也會慢慢好轉。如果長期黃渾,則應該考慮飼料投喂是否足夠。清明前后,河蟹一殼過后蟹池水溫快速上升,河蟹攝食量明顯增多,此時應根據情況適當加料;或者塘口中雜貨過多,如泥鰍、野鯽等等,可以使用茶籽餅滅殺。如果由于水位過淺也會導致水體黃渾,水位應該提升到90cm左右。在解決好根本原因后,可適當使用絮凝劑將泥沙快速沉底,并且立刻使用生物肥進行肥水。
泥漿渾處理:腐殖酸鈉+追肥補菌。
白渾——水體發白。大多數由于浮游動物過多繁殖引起的,此時水體藻類缺乏、溶解氧較低,當出現氣壓低時容易導致池塘缺氧或者泛塘(嚴禁直接肥水)。
預防措施:每畝套養花白鰱25尾250g/尾的花鰱,利用其濾食性,有效控制浮游動物的密度,有促進水質穩定。
殺滅措施:先用伊維菌素殺滅過多的浮游動物,接著用生物肥快速肥水?;蛘邿艄庹T捕。
池塘中大量青苔滋生時,水體表現為清瘦并經常“一桿到底”,青苔的大量滋生會消耗蟹池中營養養分,與蟹池中的水草和其他藻類為競爭關系,如果青苔暴發,會嚴重制約水草和其他藻類的正常生長,影響河蟹攝食。當青苔的衰老死亡腐敗后會消耗大量氧氣并在池底產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導致河蟹免疫及攝食量嚴重下降,嚴重時能導致河蟹大量死亡。青苔的大量滋生還會將小蟹種困死,也會影響河蟹養殖一殼的成活率。
蟹池水溫適宜、透明度高、光照強度大,當其他藻類種群密度不夠大的時候青苔很容易滋生暴發。蟹池生產者沒有及時肥水培藻降低水體透明度,使得蟹池透明度維持在40cm左右。
預防措施:河蟹養殖前期先肥水培藻,優先定向培養硅藻,因為早期水溫低此時硅藻較為容易生長形成優勢群體降低池塘透明度,能有效抑制青苔生長。
消滅措施:如果已經產生可以先人工打撈,切記打撈完之后必須搭配腐殖酸鈉和生物肥肥水培藻,否則青苔容易反彈。
養蟹先養水養蟹先養草,水質不好水草也難以保持良好的生長態勢,不能充分發揮凈化水體的功能。所以能夠有效預防河蟹養殖過程中出現的水質問題是為上策,希望廣大河蟹生產者能夠管理好蟹池水質,使其水質指標符合河蟹生長需求,提高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