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強 (浙江省杭州市錢塘新區觀瀾小學,330000)
線上教學不同于傳統的“居家體育鍛煉”,它是以在線互動為主,通過在線指導學生進行居家練習,筆者根據實際情況和不同學段學生的需求,創新教學方法,利用“互聯網+”積極探索建立“線上+線下”教學形式,并形成有益經驗,有效推動了學生線上教學的開展。
迅速建立學生線上體育教育教學指導小組,并緊急召開線上會議,集思廣益做出提前預判,并謀劃學生家庭體育課程方案,有效應對線上體育教育教學。
通過前期謀劃,學校以充分發揮體育教師專業特長為基礎,同時結合部分學生指導鍛煉范例,利用錄制視頻、拍攝照片并配以文字說明等形式,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學段和不同需求的學生,創作出親子游戲指南、防疫健身操指南、有氧運動指南三大類型的“居家運動”系列視頻教學指南。通過學習鍛煉指南,學生可以在家合理、有效地參加體育運動,堅持每天鍛煉,實現小空間也可以有大運動量。
“居家運動”系列教學視頻對于學生線上體育學習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學校每日通過微信公眾平臺進行系列更新,學生和家長積極學習并根據指南進行體育鍛煉,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視頻。如,家里有體育器材的學生選擇器械訓練,低年齡段的學生選擇充滿趣味性和健身性的親子系列。通過學校層面的線上教學,一方面大力宣傳家庭體育使人們認識鍛煉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增進家庭成員感情,營造良好的家庭體育氛圍,提升家校合育的動力。
響應“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練、停訓不停練”號召,采用網絡直播、微課錄制等線上教學形式,同時利用微信平臺、學校網站等渠道發布鍛煉視頻、照片等信息,積極對學生進行線上體育指導。采用網絡平臺實時直播,體育教師作為“主播”可以直接在網上直播教學,指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并且該網絡平臺具有同時連線學生的功能,師生可以隨時互動,教師可隨時監督、查看學生課堂的練習情況,針對練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反饋和糾正。同時,該網絡平臺還具有課后師生雙向互評、體育作業視頻打卡以及視頻回放等多種功能,可以真正滿足學生的鍛煉需求。
在每天上午大課間時繼續進行廣播體操和啦啦操鍛煉。線上課程內容主要有廣播體操、校本啦啦操、武術步型和素質操等,另外加一些身體素質、跳繩等練習,操作起來簡單易行,音樂響起學生就可跟隨教師一同練習,鍛煉效果較好。針對疫情現狀還精心安排了體育健康知識課,內容貼合實際,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很多家長也都一同運動,對于防控疫情、居家健身起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
學校通過安排每天下午30分鐘鍛煉活動為任務驅動,由體育教師進行集中線上統一指導,形成教師、學生和家長三方聯動,督促學生進行鍛煉。另外及時向學生、家長進行反饋,針對不同學段學生的練習需求,適時更新鍛煉內容。這種形式簡單易行,實效性較高,能夠真正滿足學生的鍛煉需求,確保學生每天完成鍛煉1小時的任務,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為了確保學生每天都達到規定的運動量和運動時間,學校還采取了每天自愿線上“打卡”的方法鼓勵學生進行線下練習,體育教師積極反饋并制訂打卡任務和要求,學生們你爭我趕每天都能按時完成,“打卡”這一方法對于體育鍛煉督促和評價反饋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成為學校體育和家庭體育共育的重要手段。另外,還對體育校隊學生布置居家訓練計劃,并進行指導,使運動隊學生確保能夠得到合理、有效的訓練指導,真正做到“停課不停練”。
疫情時期線上教學的開展,各地區中小學以往都沒有較成熟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本次疫情期間也是在摸索中前進,尋求可借鑒的操作路徑。學校體育教師經過實踐總結,創造性地提出了“雙線1234”的體育教育教學形式:確保每天鍛煉一個小時;“線上+線下”兩環相結合;“教師+學生+家長”三主體聯動;“體育課堂+大課間活動+每日直播集中鍛煉+網絡平臺運動打卡”4個步驟。
“線上+線下”的模式使學生在特殊的假期中也能學習,也使得很多學生和家長真正認識到了體育鍛煉的重要性,進一步促進了家庭體育運動習慣的養成。開展線上教學以來,學校體育組組長、教務主任等每天深入體育課堂進行查看,認真記錄在授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每日進行反饋,從宏觀層面積極進行指導,給體育教師指明授課的方向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