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翰羽 上饒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整個歷史發展進程中,各個民族均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民族文化也逐漸融合,若想使得社會能夠一直保持穩健發展,就必須要保證民族文化能夠順利傳承。對民族文化體系予以分析可知,民族音樂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而且其在大家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為了使得民族文化能夠實現延續,必須要尋找到可行的途徑,進而實現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在現代社會中,精神文明建設的受重視程度明顯提升,文化多元共存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認同,民族文化可以通過更為適宜的渠道傳播給越來越多的人。中華民族文化想要在世界舞臺中展現出獨特風采,最為關鍵的是要確保其傳承能夠切實達成,而這也是保證文化自信能夠樹立起來的重要基礎。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條件大幅提升后,文化傳承成為了大家關注的重點,而要實現這個目的,則要關注教育。從高校教育的現狀來看,高校應該肩負起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職責,尋找到切實可行的教育策略。新中國誕生后,高校在開展專業音樂教育時,將民族音樂文化納入其中,這是因為其已經認識到對民族音樂文化進行傳承是自身必須要承擔的職責。從當下的音樂教育改革現狀來看,將民族音樂文化納入到高校教學中,可以使得學生真正認識到民族音樂文化的價值所在,教學內容會更加豐富,同時能夠建立起更為完善的教育體系。
當前時期,我們國家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視程度明顯提升,而傳統民族文化則成為了關注的重點。為了使得民族文化能夠更好地傳承下去,就必須要通過可行的途徑對民族音樂文化進行弘揚。對于高校來說,應該要認識到自身承擔的職責,采取多元并進的方式,將民族音樂文化滲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中。眾所周知,高校教學呈現出明顯的專業性、系統性,對其加以利用可以使得民族音樂文化順利實現傳承,在此過程中也要對審美變革加以重點關注,尋找切實可行的措施,保證相關工作能夠真正落實到位。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想要保證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可以切實達成,就必須使學生對其中具備的價值有清晰的認知。
其一,能夠使得課程內容更為豐富,高校擁有的綜合能力會大幅提升。對高校教育予以分析可知,其在專業性、學術性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從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國內不少高校雖然設置了音樂課程,但是形式卻顯得過于單一,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強。在社會前行腳步逐漸加快之際,高校學生可以從不同的渠道獲取信息,如果依然采用傳統方式開展音樂教學活動的話,則無法滿足學生的內在需求。民族音樂有其自身的特色,而且形式也是多樣的,更為重要的是,民族音樂和人們生活的關聯性非常強,通過學習民族音樂,可以使得學生的學習意愿變得更為強烈,這樣一來,教學的實際效果也可達到預期。
其二,能夠使得學生的基礎素質切實提高。高校教育所要達成的目標是要確保學生能夠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個人的綜合素質也會有明顯提升。眾所周知,高校學生走上社會之后會成為各個領域的中堅力量,因而其擁有的素質會對國家建設產生的實際影響是較大的。這就要求高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時,應該要加強民族文化的傳承工作,促使學生的內心能夠生發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這種自豪感會使學生將來更為積極的投入到本職工作中。從高校音樂教育角度來說,應該要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加以重視,如此方可為精神文明建設注入更為強勁的動力,而且能夠保證愛國教育切實做到位,學生的道德修養會有明顯提升。
其三,能夠使得傳統文化傳承切實達成。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民族音樂文化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其加以利用能夠保證素質教育更具實效性,而且教學內涵也會更為豐富。從當下的實際情況來看,高校音樂教育出現了明顯變化,民族音樂文化成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高校來說,若想保證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目標能夠順利達成,最為關鍵的是要促使學生能夠對民族文化形成正確的認知,同時要適當拓寬傳承路徑,依據音樂教育的實際需要,創新教學方式,以期使得音樂素質教育能夠更具實效性。隨著社會前行腳步逐漸加快,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更為成熟,民族音樂的受眾群體大幅增加,因而在開展民族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更應該要做到與時俱進,確保學生能夠形成創新意識,如此方可使得民族文化傳承目的能夠切實達成。
其四,能夠使得高校學生樹立起文化自信。高校在開展音樂教學時應該要將民族音樂文化融入其中,如此可以使得學生逐漸樹立起文化自信。全球化發展速度持續加快,我們國家所要面對的外來文化沖擊是非常大的,因而在此時必須要加強文化自信的培養工作,如此方可使得學生適應當前的社會環境。另外來說,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應該要加以重視,當學生對民族文化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其內心中才會生發出民族使命感,而且學生也會用更為輕松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這樣一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大幅提升,學校效果也可達到預期。
民族音樂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其已經成為民族情感的重要載體,而且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在很多人的意識中,民族音樂文化和民族歷史能夠劃上等號,通過其能夠將民族思想清晰地呈現出來。民族音樂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而且是誕生于勞動人民日常的工作、學習中,比方說,《茉莉花》之類的音樂作品就有著自身的藝術特色,而且涵蓋很多民族思想。對于每個民族來說,音樂都是非常重要的藝術語言,學生學習音樂能夠使得民族特色文化在更大范圍內傳播。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想要使民族音樂文化保持穩健發展,最為關鍵的就是要確保學生能夠對民族的特質、內涵有切實的了解,如此方可保證其成為民族文化的傳承者。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民族音樂是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對其進行傳承是大家必須要肩負的職責。民族音樂在當下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這是因為其能夠為情感表達提供可行的渠道,而且民族情懷也可通過其充分展現出來。民族音樂文化是各個民族重要的精神載體,為了保證其能夠保持良好的發展,應該要對技藝傳承予以重點關注,尤其是要保證民族音樂具有的藝術氣質真正展現出來。為了充分表達民族情感,應該要將民族樂器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如此可使得大家深入理解民族音樂的魅力。從當下的高校音樂教育現狀來看,西式教學是較為常見的,而這就使得民族音樂傳承受到極大影響。如果未能改革音樂教學的話,教育質量就很難得到提升,這樣一來,學生就會逐漸缺失民族情感,甚至導致民族文化傳承目的難以實現。
在對音樂人才進行培養的過程中,必須要尋找到可行的途徑來強化高校音樂教育,尤其是要將民族音樂納入到學生的日常教學中。組織教學時,教師應該要從學生的內在需要出發,深入挖掘音樂相關的知識,促使學生擁有更多音樂技能,同時能夠具備一定的創作能力,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則要將民族音樂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如果民族音樂指導未能做到位的話,學生的音樂素養則難以得到提升。這就要求廣大教師要認識到民族音樂的重要性,切實完成好指導工作,如此方能有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師在高校開展音樂教育活動時,應該要對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加以重視,依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合適的民族音樂教材,同時要引導學生投入到音樂實踐中,如此方可使得學生的音樂思維更為積極,其創作能力也會逐漸提升。高校切實完成好音樂教育工作,能夠對民族音樂傳承起到促進作用,而且可以使得民族音樂文化更加完善。
對高校音樂教育的現狀予以分析可知,目前出現的問題是較多的,教師對民族音樂文化并不是非常了解,在組織教學時依舊秉持傳統理念,這就使得學生的學習意愿大幅降低,最后的結果是無法滿足社會所需的民族音樂人才,進而導致民族音樂無法實現穩定發展。另外,國內的一些高校并未認識到民族音樂的價值所在,對這方面的投入明顯不足,這對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產生的負面影響是極大的,而且民族音樂文化教育的實際效果也達不到預期。
高校雖然認識到民族音樂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現有的師資力量是無法滿足實際需要的。具體來說,高校內從事民族音樂文化教學的專職教師是非常少的,這就使得教學難以有序展開。另外就是教師的專業能力較低,無法和外界展開深入的溝通,因而教學、實踐無法真正結合起來,學生的內在需求難以得到真正的滿足。高校對民族音樂文化的關注度不高,并沒有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尤其是所需的教學設施未能配備齊全,這對教育教學產生了較大影響,教師不會主動針對民族音樂教學進行創新,采用的教學方式依舊較為傳統,整個課堂顯得沉悶,這就使得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比較低,對民族音樂文化無法形成深入的理解。如果這些問題未能得到根本性解決的話,對教學產生的影響是極大的,特別是難以實現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目的。
目前很多高校在開展民族音樂文化教育時依然秉持傳統思維,這就使得教育效果明顯達不到預期。不少的音樂教師對教學思維創新的重視程度明顯不足,選擇的教學手段顯得過于單一,而這就使得課堂教學過于枯燥,難以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民族音樂文化的興趣,帶來的結果就是教學的實效性無法保證。
若想使得民族音樂傳承能夠切實達成,高校必須要將教育改革工作做到位。簡單來說就是要尋找更為先進的教學思想,針對民族音樂文化予以大力宣傳,進而促使學生對其有深入的理解。對于高校來說,應該要以辯證的眼光審視中西方音樂,了解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價值所在,通過可行途徑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并使學生具備強烈的責任意識,進而主動對民族音樂予以傳承。當然,高校也應該要依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創設出適宜的環境,這樣可以使得學生更為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民族元素,如此可以讓學生清晰地認知民族音樂具有的藝術性,對其所要傳達的情感也能夠有真切感受,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狀態就會更加積極,并掌握更為豐富的民族音樂文化知識。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教師也必須要通過有效途徑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師表作用要展現出來。簡單來說,就是在學習、生活當中應該成為學生的榜樣,在教師的熏陶下,學生就會主動對民族音樂知識進行學習,自身擁有的音樂審美能力也會逐漸提升,久而久之,其就會真正成為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者。
為了使高校音樂教育的改革工作順利展開,高校應該要從社會需求出發,對音樂人才進行培養,同時要加大師資投入,確保日常教學能夠有序進行。高校應該要對教學環境的營造予以重視,并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使得民族音樂教育的效果大幅提升。具體來說,高校必須要秉持發展理念,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同時要對現有教師進行培養。高校應該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不同途徑引入人才,并要保證教師的薪資待遇能夠大幅提升,如此方可使得民族音樂教師的數量持續增加。為了使得廣大教師能夠勝任本職工作,高校還要將培訓工作做到位,為教師提供合適的學習平臺,確保其專業能力大幅增強,真正勝任民族音樂教育工作。當然,高校也必須要依據教育教學的實際需要適當改變教學環境,民族音樂教學所需的器材要配置齊全,同時對音樂教學課程進行合理設置,如此方可保證教學有序展開。這里需要提醒的是,高校應該要認識到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并針對其展開深入研究,如此方可保證民族音樂文化教育真正向著更高層次發展。
在傳統民族音樂發展進程中,民族音樂文化逐漸形成,并且得到進一步豐富。高校在展開日常教學時若想保證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目的能夠切實達成,應該要針對音樂教育進行創新,尤其是要完成音樂教材的編寫工作,確保民族音樂文化融入到教材中,選取一些代表性的民族音樂,如此方可保傳承目的切實達成。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編寫教材的整個過程中,對典型音樂的選擇應該要慎重,除了曲調優美外,同時應呈現出積極樂觀的態度,這樣可以對學生產生更大的吸引力。民族音樂教材應該要符合國家整體編排要求,同時要將民族音樂文化具有的特色納入到考慮范圍內,使得教材能夠凸顯出鄉土特色。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教師在對教材進行創編時,選材方面的約束是現實存在的,尤其是資料較少,因而教師應該針對音樂歷史資料展開深入研究,確保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學習資源,進而使得學生的學習效果更為理想。
在高校中,傳統教學理念并未完全消除,而且應試體制也有明顯的束縛,這就使得學生越來越不愿意學習民族音樂。若想使得此種情況能夠轉變,教師應該針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并營造出適宜的教學環境,如此方可促使學生更為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具體來說,第一,要摒棄“形式化”教學方法,組織教學活動時將學生的主體性充分體現出來。教師可以選擇角色扮演、音樂會等方式,引導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展開深入探析,這樣可以保證其對民族音樂具有的魅力有更為深入的理解。其二,要將多媒體技術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通過合適的課件幫助學生打開音樂思維,對民族音樂文化形成更為直觀的認知。教師也要針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特色、歷史等給學生講授相關知識,如此可以使得學生的理解更加深入。其三,要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直處于主體地位,將個人的想法充分表達出來。重點是要針對音樂能力、音樂素質等展開評價,針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尋找可行的措施予以解決,確保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交流中,如此方可使得音樂思想逐漸形成,民族音樂文化也能夠真正實現傳承。
為了使得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目的能夠順利達成,必須要完善課堂教學體系,同時要依據實際需要展開實踐活動。對于高等院校來說,應該要從音樂教育的實際需要出發,構建起更為完善的平臺,通過其促使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有更為深入的理解。為了使得音樂改革創新能夠順利達成,教師應該要將理論、實踐結合起來,切不可將理論傳授作為關注重點,實踐教學必須要適當增加,如此方可使得學生更為積極地投入到民族音樂文化的學習中。眾所周知,音樂教學呈現出明顯的實踐性,這就要求教學中將實踐活動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保證教學質量有明顯提升,如此方可使得學生的綜合能力切實增強。對民族音樂文化予以分析可知,其呈現出地域特征,為了保證傳承目標順利達成,需要選擇可行的措施進行合理表達。高校要履行好自身的職責,組織社會實踐活動時應該確保內容更為多元,形式也要呈現出多樣性,促使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其中,并要落實到具體的行為中,如此方可保證傳統音樂文化具有的魅力充分呈現出來。為了使得實踐活動順利展開,教師應該要引導學生做好經驗總結,對優秀的經驗加以推廣交流,如此可以使得大家更為積極地投入到實踐活動中,清楚認識到民族音樂文化具有的價值。
由上可知,若想保證中國文化能夠實現長遠發展,就必須要尋找到可行的措施,從而保證民族音樂文化可以順利傳承。為了使學生真正形成民族文化意識,高校應該要針對音樂教育進行創新,確定教育目標,營造出更為適宜的教學環境,確保廣大學生能夠更為積極投入到學習中,最終使民族音樂文化真正實現傳承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