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穎 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
高校民族室內樂的教學思考自20 世紀70 年代開始發展至今,經歷了一定時間的沉淀,在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高校中呈現出了不凡的教學成果,為民族室內樂教學提供了可供參考的范例,也進一步引發了對高校民族室內樂教學的更深一步思考。高校音樂教育對民族室內樂的重視,使其不斷地開始向更高的目標靠攏。但我們也要正視問題,現在大部分高校針對民族室內樂的教學安排依舊在試探階段,還未形成系統化的人才培養體系,其在各個教學設計與實施階段存在紛亂化、碎片化的現象,雖然一些高校對于西部高校民族室內樂教學的探索進行了教學內容上的地緣性與風土性的特征化討論,但在整體上還處于初始階段。所以,對教學形式與教學體系化進行討論,有助于推動高校民族室內樂教學體系的建設。
高校教學與民族室內樂團的發展是相互成就的關系,近年來,高校民族室內樂團數量的增加,是對各院校關于民族室內樂團的教學意義的肯定,民族室內樂團不斷納入專業音樂院校的教學方式,也體現了各方對民族室內樂教學體系建設的重視程度在不斷增加。以民族室內樂的整體發展而言,高校專業教學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并且經歷長時間的積累與發展之后出現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高校樂團。上海音樂學院的民族室內樂教學對民族室內樂的發展乃至定義都有深遠的影響,20 世紀80 年代初,以“絲弦五重奏”的傳統民族器樂組合形式為主要研究方向,一脈相承發展至今成立的“金豈組合”,在創作與表演中一直秉承著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傳統,體現著新時代背景下,帶有現代審美氣息的獨特的藝術風貌。一線作曲家的鼎力支持,也使民族室內樂界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帶有“絲弦”特征的作品。中國音樂學院的“華夏室內樂團”以其代表作品《韶》,最大限度地體現出了中國民族器樂“吹、拉、彈、打”的器樂組合形式,其結合西方創作技法,在表演形式上既充分體現各器樂自身的特征,又關注到了細節處理與表現空間的擴充問題,內涵上呈現了中國儒家對古韶樂的崇敬之情,將中國美學體系中悠然、恬淡、平衡的思想競相傳達。此外,中央音樂學院、浙江音樂學院、南京藝術學院等諸多高校都已形成了具有濃郁風格性的民族室內樂團,其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發揮著顯著的積極推進作用。依據這些發展趨勢良好的教學現狀,我們能夠提取到值得學習的教學思想。
第一,合理化的課程設置。上海音樂學院對民族室內樂十分重視,其將原本兩年的課程增設為了兩年半,滿足了每個民族器樂專業學生可以完成2/3 的課時要求,以系統化的訓練方式,重點增加了對江南絲竹、廣東音樂相關的合奏課程,并有側重點地進行了約稿,增加了練習內容與創作內容的關聯性,側重風格性內容,完成了相關的系統教學設置。課時與作品的雙向保證,形成了完整的良性循環教學系統。民族室內樂課程是專業課程的重點補充,是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業課程的設置經過這幾十年的建設,已經形成了完善的體系,而室內樂課程還停留在探索階段,這與民族室內樂專業沒有得到完善的設置與安排有極大關系。這就需要在設置這門課程時不斷進行探索和研究,使其趨于合理化。
第二,作品的適宜性。不同院校都存在樂種人數不均衡的情況。如古箏、二胡等專業的學生人數較多,民族打擊樂的學生人數較少。且不同院校由于長久的地域、人文因素的影響,均有受到所處民間地方音樂滋養的情況,但也僅限于有所了解的程度,并不能達到面面俱到。針對這兩種情況,不對排演作品進行篩選將面臨著作品與樂團之間出現斷層的情況,如樂種的不契合或是作品內涵的不契合。在上述優秀的室內樂教學院校中不難發現,他們的安排大多都以適宜自身樂團的發展為前提,這樣才能創作出具有代表性的優秀作品。西北地區、西南地區、江南地區等等的高校民族室內樂創作,應該形成地域形的創作模式,使得本地區的音樂文化得到充足的展示與發揮,同時兼顧多形式、多風格、多元化的創作體系,在發揚本地音樂文化的同時,能夠汲取到其他地域風格的作品形式,使得民族室內樂發展能夠充分展示出現代與傳統的完美結合的態勢。
第三,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民族室內樂教學是以樂團為教學形式、以器樂合奏為教學內容的長期教學規劃。以優秀院校教學體系為例,對于民族室內樂的教學安排是從進校開始就對相關專業學生進行長期訓練的計劃。教學內容涉及演奏、民族音樂文化、不同樂種交互學習以及與作曲、西洋樂等相關學科之間的合作。在完整的教學體系的支撐下,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有計劃地完成民族室內樂教學的安排,真正實現民族室內樂團的良好發展,對落實民族室內樂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積極的推動價值。教師應當不放棄任何一個成員,使得任何一位學生及教師都能夠完成“教”與“學”相長,根據不同作品中不同樂種的難易程度,安排不同的成員進行演奏,這是提高專業課程的另一個的途徑。這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的途徑,也是教師提升教學綜合能力的途徑。
第四,審美引導性。無論是西方室內樂還是中國民族器樂組合,在初始階段,都是面向社會高等階層的藝術需求而產生的。現代社會藝術是面向全人類的,雖然民眾的藝術審美素養在不斷提升,但也要承認,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與沖擊,使中國藝術在一段時間內幾乎處于失語的困境。作為專業高校,在教學內容中樹立文化自信,將文化引領納為己任是不容置疑的。優秀高校室內樂團的教學體系中,大量社會服務類型的演出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舞臺實踐機會,也與帶領廣大民眾的音樂取向的目的相融合,增加了民間普及的積極性。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審美,民族室內樂可以使得聽眾得到多元化音樂文化的沁潤,進而獲得更全面的審美引導。音樂藝術的審美取決于個人的生活環境、生活閱歷、生活條件,審美引導是完善個人審美意境的最佳方法。于此同時,也不得不承認,有很多高校民族室內樂團的發展岌岌可危。有些樂團雖然成立時間不短,但受到各類因素的制約,想要延續下去十分艱難,如此看來,民族室內樂的教學更難以系統化的展開。梳理其制約因素,因為客觀上人才培養體系中對于樂團教學的納入多處于次要位置,所以難以進行能夠滿足教學需求的課程設置,就直接造成了民族室內樂教學在多所高校中的落實遭受了極大的阻礙。此外,大量教學過程中的內部因素也成為了制約民族室內樂發展的本質原因,為數不少的高校民族室內樂團教學規劃凌亂,對樂團的定位不準確,沒有充分把握本學院樂團培養對象的個體特征,排練作品風格與樂團風格的契合性較差,自主作品幾乎為零,難以實現樂團的風格性培養。這些內部與外部的因素綜合導致了大量高校中民族室內樂團的教學內容散亂,他們大多停留在重復排練的過程中,難以找到適合自身的定位,大大制約了民族室內樂高校教學積極意義的發揮,也限制了民族室內樂團的良性發展。
西部民族室內樂從2010 年之后逐漸形成各個相關樂團,發展歷程并不長。以高校為單位正式成立的民族室內樂團多為2015 年之后成立的。以西北民族大學為引領,各個高校相繼成立了相關的民族室內樂團,其中包含不同樂種的綜合性室內樂團,也有以某一樂種重奏形成的單一樂種樂團。雖然成立時間不久,但以高校之間的積極交流為基礎,各個民族樂團相繼得到快速發展,在推行高雅藝術美育的氛圍下,省內各高校民族樂團得到了較多的演出機會,并形成了較好的社會反響。誠然,西部高校民族樂團的發展欣欣向榮,但對標專業教學,其仍然存在較多問題。
1.培養體系不完善
前文提及,室內樂團的自身特征要求樂團成員能夠以長久、穩定的系統化人才培養體系形成規范化創排模式。但目前大多音樂院校均為綜合類大學中的音樂學科,很難實現以音樂專業教學自身的特點來形成相關的人才培養教學安排,使民族室內樂培養模式與課程設置都受到了較大程度的制約。高校民族室內樂團成員多由專業教師構成,學生以流動式的形式參與樂團的排練,其還未形成系統化的課時安排與教學設計。培養體系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就業率,我們培養的學生不僅僅要能夠承擔獨奏任務,還需要能夠完成重奏、協奏、樂團的多方面任務。建設民族室內樂團的培養體系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做到“合而不同”,既能夠完成標新立異的獨立能力,也能夠做到合中有獨的融合性展示。
2.教學內容碎片化
受到客觀因素的制約,學生參與樂團排演的機會較少,因此教學內容的設計也十分碎片化。目前民族室內樂教學現狀多為不同專業學生由于作品需要在教師的帶領下直接參與樂團排練,與之前我們所討論的優秀高校室內樂團相比,他們缺少了大量的學習經歷,甚至有些教師對綜合樂種的音色、演奏技法、音樂文化、樂種編排等相關知識的了解都較為片面。實踐固然重要,但僅以實踐為教學內容,缺乏系統性、全面化的理論學習,使得樂團整體水平固步不前,樂團教學意義難以得到實現。教學內容的豐富才能真正體現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師需要運用不同方式、不同形式進行深入學習與探索,使得自己的教學能力也不斷完善、不斷提高。
3.作品缺乏適宜性
由于西部室內樂團發展起步尚晚等現實因素的制約,各樂團排演作品多為其他民族室內樂團公演作品。對于優秀作品的學習與排演是樂團成長必不可少的環節,但是已有作品和樂團自身的適宜性限制了樂團以適合自身的成長方式發展,使其不能形成良性的成長過程。不同器樂的組合形式、作品困難片段的練習、內容風格性把握等直接關系到樂團教學成果的內容,由于缺乏適宜性難以順利地展開教學工作,對民族室內樂教學的發展形成了巨大限制。只有達到現代與傳統的完美結合,作曲家的創作能力才能夠真正體現,演奏家的技術水平才能夠真正展現,聽眾的審美情趣才能夠真正得到正確引導,這才是音樂藝術的良性發展之路。
4.缺乏不同專業的合作性
民族室內樂有別于其他樂團形式的顯著特征與優勢就是,其在突出樂器自身音色與特性的同時,具有靈活的組合形式。隨著近年來民族室內樂團前沿的不斷探索與嘗試,不同樂種甚至不同藝術形式之間的合作模式,為民族室內樂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創造性的新穎角度。此外,樂團的呈現最終要落實在作品上,樂團與作曲家之間的合作也尤為重要。與作曲之間的聯動,尤其是于本院校的作曲專業之間的合作,能夠以適宜樂團特性為基礎,創作適宜樂團的練習難度,選擇符合樂團自身定位的特征性作品。
5.忽視樂團風格性的建立
前文中提及的優秀高校室內樂團,均以適合樂團自身、立足樂團建立藝術氛圍的風格性呈現而聞名。無論是上海音樂學院對“絲弦重奏”“廣東音樂”的重視,還是中央音樂學院對中西融合細節化中國傳統美學思想呈現的處理,都具有樂團自身立足于發展的專攻內容。甘肅地處西北黃河上游,擁有豐碩的民間音樂文化瑰寶,能夠為特色化音樂風格的塑造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但目前,其室內樂創作方向的相關作品的數量極少,并且作為民族器樂教學內容,其對本地風格性音樂的相關教學設計也為數不多,這不僅是對民族室內樂的風格性建立資源的浪費,更是對優秀民族民間藝術文化活態傳承的忽視。
雖然西部高校民族室內樂團的發展歷程并不長,但是優秀的高校樂團能夠成為民族室內樂教學參考的寶貴經驗。隨著各高校音樂學院培養計劃的不斷修訂,大量適合院校學生樂團實踐教學的內容相繼出臺,以西北民族大學為例。音樂學院“舞臺實踐教學” 的培養思想積極推動了各實踐團體的教學參與,民族室內樂作為民族器樂專業學生不可缺少的實踐學習環節樂也被囊括其中。在客觀環境上,學院培養方案的修訂,為民族室內樂團人才培養體系的系統化、完整化建設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作為民樂教師,對民族室內樂教學內容的設計應該圍繞學院的培養方案,積極參與制定適合本院學生的課程安排與教學計劃。教師在整體教學思路上應當把握以中國民族傳統音樂為基礎,綜合中西方先進創作、表演、演奏理念,建立適合本學院民族室內樂發展、對音樂專業教學起到積極促進意義的教學內容。教師還應當以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民族音樂,融合當代審美音樂編創為教學初衷,積極提升學生的綜合人文修養,促進學生音樂素養與專業合奏能力的提升,以緊密圍繞學生專業學習內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設計手段,完善學生民族室內樂鑒賞、分析、演奏、實踐的全面培養模式。
針對目前西部高校民族室內樂所面臨的局限性問題,宏觀層面需解決與探索的內容包含作品契合性、素質提升性、人文教育滲透與審美引導四個方面。作品契合性方面的問題事實上在近兩年的各高校已經充分得到了注意。立足于西北的絲路音樂文化、地方戲曲文化、花兒地方音樂等寶貴音樂素材,高校樂團先后創排了少量具有地域風格性的作品。西北民族大學室內樂團的作品《敦煌新語》《行云漠高》等優秀作品,在題材上就實現了對特色性民族音樂風格的創排。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關注學生的樂團參與性,創作內容應當與學生的演奏水平密切關聯,創作符合當代大學生審美導向的相關作品。這一過程,不僅應當與優秀作曲家、本學院作曲專業形成緊密互聯,也應積極鼓勵學生對民族器樂作品進行創新思考與積極嘗試,形成高校民族室內樂團鮮活化、年輕化的創作風格。
素質提升性是民族室內樂對高校音樂專業教學積極意義的直接表現,也是促進民族室內樂團發展的基本要求。這一層面不僅要求學生專業素質能力的提升,還要求對學生綜合藝術修養能力進行培育。這一環節要求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在與音樂史學、民族民間音樂、音樂美學等相關課程建立緊密聯系的同時,高校還應當以“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增設對地方民族音樂文化的交流活動,提升學生對民族民間文化的了解。增設器樂組合課程,引導學生了解不同器樂的相關文化、樂器音色與基本演奏法,提升學生對不同樂種的基本了解,實現合重奏實踐中“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目標,有效建立不同樂種之間的相互合作,激發學生對多種器樂組合形式的創排實踐興趣。
人文教育滲透方面,藝術學科的教學本質上是教授學生認識美、感受美、傳遞美、創造美的過程。作為音樂專業學生,最終要成長為承擔社會美育責任、帶動民族音樂發展、呈現民族音樂審美的未來人才。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操,讓他們熟悉中國傳統哲學和中國傳統美學,這樣才能教育出能夠傳承中國藝術思想與人文思想的綜合性人才,才能讓學生真正做到“從藝先從德”,以良好的樂團氛圍形成符合各學院自身特色的人文價值。以理論結合實踐、互助共通的形式提高學生的藝術思考能力,不僅可以實現對學生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專業自信的提升,也可以通過對學生自身修養的建設,提升學生快速適應多元化時代與不同舞臺的能力。審美引導是高校教育的根本責任,這一責任不僅面向本專業的受教學生,也面向全社會。引導學生建立良好審美取向、端正價值觀念的同時,更應當帶領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社會角色,讓他們能夠以引導全社會的審美方向為己任。從宏觀的人才培養體系思考到民族室內樂教學應當圍繞的四個維度定位的思索,實際上是對“教給誰”的討論,是重視教學對象與學員所處地域環境的一種深刻思考,以此為出發對高校民族室內樂教學的思考,也是對民族器樂乃至中國傳統音樂教學與發展的實踐性思考。
結合西部高校民族室內樂教學的思考進行具化的教學內容討論,是對文初提及的“怎么教”的相關討論。針對各個高校音樂專業的具體情況和側重的音樂風格的思索,能夠引發更多關于民族室內樂團建設與教學具體內容的討論。西部高校民族室內樂的發展距今還不到十年,就目前的發展現狀而言,其雖然存在著自身的局限與不足,但整體上正在以全新的面貌迎接系統性的規劃。各高校民族室內樂教學將以開放、討論的積極態度,共同走向系統化、合理化、多樣化的全新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