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玲 錦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分層教學法是基于因材施教理念所形成的,目前,在我國高職院校中,教育改革之風也逐漸刮了起來,分層教學法的應用越來越普及。從高職院校的鋼琴教學來看,在鋼琴教學中,每個學生的天賦和能力水平都是不同的,并且學生由于學習時間長短、基礎水平等有一些差異,導致學生的學習發展層次差別較大。從這一點來看,分層教學法在高職院校的鋼琴教學中具有非常好的適應性,是值得探討的教育應用策略。
分層教學法的概念分析中最核心也是最主要的前提,就是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不管是教學工作的開展,還是教學方案的制定,都必須要客觀地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在尊重學生差異性的基礎上,設計與制定教學方案,并對學生提出差異化的教學要求,帶領學生獲得真正的成長。
在分層教學中,最重要的一個要求就是不能以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衡量學生,學生的成長應該是有多元化評價標準的,要在引導學生提升學習效果的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信心,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具體來說,在鋼琴教學中,分層教學法會根據學生的各種學習影響因素,包括學習態度、學習基礎、學習習慣、性格特征等,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對應不同層次,設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對學生開展不同的教學指導,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獲得相應的發展。
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或者應用分層教學法的時候,必須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個性與能力差異因素,對學生的差異進行科學劃分,保證分層教學策略實施的有效性。
對于分層教學法的應用來說,將學生按照科學的劃分標準分層之后,學生所處的層次與定位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該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適當制定層級提升管理制度,用這種帶有激勵性的制度措施來督促學生不斷提高,用明確的獎罰來激發學生的斗志,促使學生不斷提高學習的自主性與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能,推動學生不斷提高。尤其是通過這種動態調整的制度,有效杜絕學生躺平,發揮“鯰魚效應”,讓學生之間形成合理競爭的生態,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
分層教學法的應用對于教師來說,教師需要做的工作更多,且教師也要更深入地開展教學工作。相比傳統教學中教師只需要制定一種統一的教學標準和方案,分層教學法要求教師要全面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基礎與特點,還要求教師要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才能保證施教效果更加顯著。
從這一層面上來看,分層教學法的應用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都具有良好的推動性,能夠不斷推動教師和學生的成長進步,促使整體教育質量的提升。
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快,各大高校擴張人數越來越多,許多優秀的人才都被高校吸納進去,而流入高職的這一部分學生,生源質量明顯較低。在高職院校生源中,很多學生要么是學習基礎薄弱,要么就是學習能力較弱,還有一部分是在學習態度方面存在諸多問題,而這些生源本身的問題,也導致高職鋼琴教學在開展過程中存在很多阻礙。再加上目前市場經濟環境下學生畢業后都是自主擇業,與其他本科院校學生相比較,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競爭難度與就業壓力明顯更大。
此外,從高職院校的鋼琴教學來看,學生的差異性表現非常明顯,從小學習鋼琴的學生和剛開始學習鋼琴的學生差別非常大,而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分班中并沒有參考學生的能力或者考核結果,導致常見的一個現象就是一個班里有鋼琴能力非常好的,也有鋼琴基礎非常薄弱的,如此兩極分化的班級學生群體給教師的教學帶來較大困難。在此背景下,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次教學,落實因材施教的原則也是一條可行的出路。
對于鋼琴專業來說,鋼琴學科的相關知識與教學內容具有非常強的系統性,若教師在教學中并未體現出知識結構的層次化差異,很容易導致學生在知識結構方面產生混亂,難以進步。因而,應用分層次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適合的教學引導,具有非常大的必要性。
高職院校的學生雖然在學習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但每個學生仍舊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并且擁有自己的特征與特點,也應該被尊重。
個體差異性是客觀存在,是不能被抹殺的,那么,高職院校鋼琴教學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就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鋼琴基礎好的學生覺得“吃不飽”,沒有鋼琴基礎的學生覺得“吃不消”,如此,必然會對教育效果產生不良影響。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結合學生的個性化特點,設計個性化的教學方案,開展個性化教學,利用符合學生特點的教育教學方式,引導激發學生的興趣,繼而促使他們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提高音樂素養。
在高職院校的鋼琴教學中,我們可以明顯發現,學生群體中的兩極分化現象非常明顯,有的學生鋼琴能力比較好,甚至從小學習鋼琴,鋼琴基礎豐富,甚至有的還在考級路上小有成果。而相比之下,有的學生基本沒有鋼琴基礎,入學后才開始學習鋼琴,基礎十分薄弱,難以有進展,能力提升緩慢。還出現了一種現象,由于高職院校本身在教學管理方面比較寬松,加上學生受到整體社會主流思想的影響,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工作發展相對滯后一些,學生的學習觀念不太強,容易變成“混日子”,在鋼琴學習課程中敷衍了事,消極度日,并未真正地領悟教育教學的價值,個人專業能力與素養提升得不到有效保障。
基于以上這些問題,以下就從分層教學法的教育應用來具體談談如何更好地保證高職鋼琴教學的教育質量問題。
教育目標是高職院校開展鋼琴教學活動的重要指導方向,教師在實施和應用分層教學法的時候,必須首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可行的教學目標,同時,保證教學目標的合理性、科學性。教學目標必須要滿足兩點要求,其一,符合學生實際情況,不能制定一些過高的或者不太實際的目標;其二,符合高職院校鋼琴教學要求,符合院校職業培養教育定位,不能盲目地追求其他一些素養培育要求。綜合考慮高職院校學生的多樣性特征,在開展分層教學法之前,制定的教學目標必須要細化,對此,我們可以將教學目標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初級、中級和高級,根據每一級學生的特征,開展合理的教學指導,促進相應級別的教學目標落實。
比如,專業可以根據學校的教育要求以及定位,設定一個總目標,然后再根據初級、中級、高級的分級方式,分解教學目標。如,初級的教學目標就定位為基礎技能訓練,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水平;中級的教學目標就定位為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高級的教學目標為對學生開展綜合知識考核。在初級基礎技能訓練目標中,還可以將其細分為兩部分小目標,分別是識譜和指法訓練,同時,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中級音樂素養培養目標可以再次細分,包括帶領學生學習音樂史、和聲知識等,并對學生展開精練與背奏教學,提高學生的基本素養。高級綜合知識考核的目標可以細分為視奏和即興演奏……通過總目標的細分和再次細分,確保成績內各級目標的逐級實現,保證各級目標設定的合理,同時,從層層分化與落實的目標分解中,保證目標的切實執行,為目標的實現奠定基礎。
通過教學目標的逐層分解,能夠更好地讓學生客觀地認識到自己的位置,了解自己的進步程度,明確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同時,在教學目標的分解與實現過程中,還能夠讓教師更清晰地知道學生的進步與發展情況,為教師實時采取教學優化措施提供科學的參考。此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在逐級進步的鋼琴學習過程中,學生的鋼琴學習技能與信心會在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中獲得提升,在量化的進步表現中,學生的學習成就感會極大的提高,而信心與成就感又會化身為學生進一步提高自我的動力。
在鋼琴教學中,教學目標不同,教學內容也必然會不同,與教學目標相對應,高職院校的鋼琴教學內容主要分為四部分,分別是練習曲、復調、奏鳴曲和樂曲,而這次部分教學內容會同時或者交錯出現在高職院校學生的鋼琴學習課程中,共同組成了高職院校鋼琴專業學生的學習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鋼琴教師在應用分層教學法開展教學的時候,也應該根據教學目標的不同,合理選擇教學內容。比如,對于初級階段學生,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基礎訓練曲目,比如車爾尼、巴赫的一些作品,如《初步鋼琴曲集》《小前奏曲與賦格曲》《24 首鋼琴左手練習曲》……對于中級學生,則可以帶領他們學習一些車爾尼的748、636 等,或者練習和學習莫扎特、巴赫、肖邦的一些作品,如《鋼琴奏鳴曲集》《圓舞曲集》《創意曲集》……而高級學生,還可以適當的接觸一些貝多芬、李斯特等的作品,進一步實現音樂素養與專業能力的拔高。
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將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滲透到鋼琴分級教學中,能夠更好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順利地開展鋼琴學習活動,并在從基礎到綜合能力素養提升的過程中,獲得適合自己的發展方案,在自我提升的道路上不斷進步。
由于高職院校學生本身的鋼琴能力素養差別較大,學生鋼琴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非常顯著,這導致高職院校鋼琴教學目標與內容要想達到預期仍舊較難,存在很多困難和阻礙。對此,高職院校要想進一步確保教學效果和質量,就必須要在教學的科學設計基礎上,進一步制定完善的考核辦法,設定規范的考核流程與考核制度,用考核的方式對教學目標的實現進行量化評定,確保教學目標真正落到實處,保證教學效果達到預期。
對于高職院校鋼琴教學考核辦法的制定,我們仍舊需要根據分層教學法的思路來設計,針對不同目標、不同教學內容以及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考核標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層次化定位進行靈活調整,用動態考核調整的方式激勵學生不斷進步,促使不同層級的學生展開競爭比賽,讓學生在充滿競爭和壓力的考核中增強學習動力,同時在定期的考核與公平公正的競爭中,讓學生在緊急與交集的動態變化中始終保持學習的積極態度,為學生的學習心理提供正向激勵作用。
如此一來,通過這種動態的層級調整考核方式,學生會摒棄原來安于現狀的思想,在不進則退的競爭壓力下,優等生不會始終有優越感,也會擔憂被別人超越,而學困生也會因為有了完善的晉級制度,對未來充滿希望,也會更加積極地學習。綜合探討這種分層次考核策略的優勢與劣勢,可以明顯看出考核辦法在“促尖、提中、補差”上的巨大影響力,真正保障高職院校鋼琴教育質量。
分層教學法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演奏技能,還有一些更重要的綜合素養方面的培養目標,比如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鑒賞能力、藝術創造力等。因此,在高職院校中,鋼琴教學要開展分層教學法時,還必須要注重科學與精準,確保學生能夠真切的在分層教學模式中獲得提升,同時,鋼琴教學質量也能真正得到發展。
教師是實施分層教學法的主要負責人,教師的個人素養與專業能力都會對分層教學法的教育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尤其是教師的綜合素質更會直接體現在分層教學模式中,在“潤物細無聲”的感染與影響中,對學生產生深遠影響。因此,高職鋼琴教學開展分層教學法的過程中,必須要首先注重提升教師的素質素養。
對于高職院校的鋼琴教師來說,提高專業素質主要有兩個渠道,一個是走出去,教師要積極的走出班級,走出校園,和其他學校老師交流,和其他高職院校鋼琴專業教師討論切磋,提升自我……另一方面,高職院校也要積極的“引進來”,包括引進高素質、高能力的專業教育人才,以優厚的待遇吸引鋼琴專業人才投身于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同時,高職院校還要積極地引進各類校外資源,包括邀請各類鋼琴演奏家、專業教育名師等進校,為教師開展培訓教育活動,拓展教師的眼界,提升鋼琴教師的能力素養。
除此之外,不僅要對學生的鋼琴學習進行考核,還應該對教師的綜合素質進行考核。在各類專業培訓與學習活動中,讓教師在學習之后積極地參與考核,對教師的理論技能以及研究能力進行綜合評價,激勵教師不斷深入學習專業知識,同時,促使教師展開各類課題研究活動,用考核激勵的辦法促使教師成為分層教學法的應用研究者,推動教師不斷創新研討分層教學法的鋼琴教學應用,為分層教學法的教學應用效果提升奠定基礎。
分層教學法的應用要想確保是有效的,還必須要在應用該教學策略之前,合理安排成員,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
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有所差別的是,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的小組成員要求各有所長,小組成員之間能夠實現優勢互補。但是在分層教學法應用中,層次劃分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將同一個學習層次的學生劃分為同一層級。在這一點上,分層教學法通過將全班學生分為初、中、高三個不同層級,確保教師針對性設計的三種不同教學方案分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在對學生進行分層的時候,教師應該注意的是不能夠僅僅依靠考核結果對學生的學習層次進行劃分,應該綜合學生的各種學習情況,綜合考慮,包括學生的基礎薄弱情況、學習計劃、未來就業發展方向規劃、性格喜好……另外,除了教師對學生的層次劃分外,還可以適當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分組,在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剖析自己的定位,這樣會更有助于學生看清自己,同時,在自我評價的過程中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而能夠確保學生正確看待層次劃分,客觀的開展層次化學習活動,進而在分層教學中積極配合,穩步前進。
對于層次劃分來說,教師在學期開始前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后所劃分的層次,會根據后期學生的成長進步以及班級的考核評價結果進行動態調整,唯有如此,才是科學的,同時才能夠真正對學生產生激勵作用。
在這個問題上,教師必須要做好層次劃分調整的管理工作,不能根據教師心情喜好隨便調整,應該有一套完整的晉級、降級制度,學生可以自己參考制度條例要求,進行自我評價,同時衡量自己的進步情況。最好的方式應該是有定期的層次調整評估安排,比如每月一次,或者每季度一次,能夠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步和未來充滿希望,讓學生能夠在不斷進步的升級過程中感受到學習進步的愉悅,獲得成就感,進而在這種正向的學習激勵中,在強大的信心推動下,以更積極的姿態去學習,以更精神的面貌開展鋼琴訓練,不斷提高專業技能,真正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領域人才。
總而言之,當前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尤其是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擁有專業能力的人才比比皆是,創新與創造力更成為了新時代人才的重要素養。高職院校與其他高等院校相比,本身在教育定位與教育目標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尤其是高職院校更突出職業教育,那么,如何培養出更適應社會需求,并滿足社會要求的人才是高職院校需要重點考慮的。為此,高職院校鋼琴教學應該更注重對學生能力素養的培養,從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角度,結合分層教學法的教育應用優勢,不斷探索出一條更加科學高效的教育應用路徑,推動鋼琴專業教學的高質量發展,為社會培養出一批擁有專業鋼琴技能以及良好音樂素養的人才。